若問近大半個月最為火熱的電影,毫無疑問是《蜘蛛俠:英雄遠徵》,上映9天便突破到10億元,是中國影史上第64部票房破10億元的電影。
然而船長今天要說的並不是Spider-Man,而是「Fishbowl-Man」的演員。
嗯,「Fishbowl-Man」翻譯成中文就是魚缸俠,官方名叫神秘客,而這個角色的演員,是傑克·吉倫哈爾。
1980年出生的老吉,不僅外表酷帥得一匹,眼光更是毒辣得一匹。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出道的他,到目前為止參演了不少影視,其中高口碑高點讚的作品數量堪稱華麗級別。
有多華麗?
以豆瓣評分為參考,9分是神作,8分是傑作,7分是精品。
那麼在所有老吉主演的電影裡面,大於等於8分的,有7部:《十月的天空》、《斷背山》、《原始碼》、《夜行者》、《後天》、《蜘蛛俠:英雄遠徵》、《囚徒》。
其中,最為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恐怕就是《斷背山》和《後天》了吧,你不一定看過,但一定聽過,尤其是前者,題材特殊又唯美,還將李安推向了奧斯卡最佳導演寶座。
他8分和7分之間的主演電影,多達20部。
有和「鋼鐵俠、綠巨人」聯合演出的《十二宮》 ,有和女神海瑟薇合拍的宅男福利輕鬆喜劇《愛情與靈藥》,還有遊戲改編過來的奇幻片《波斯王子:時之刃》,反正船長最開始認識傑克·吉倫哈爾的電影就是波斯王子,金黃濃厚異域風加上角色扮演類遊戲元素滿滿的既視感,讓當時的船長著迷不已。
也就是說大於等於7分的主演電影,傑克·吉倫哈爾共有27部,這是什麼概念?
在當前無數明星挖空心思賺一波流量快錢、也不管劇本是否具有深度和內涵反正演了再說的浮躁演藝環境之下,老吉的眼光用毒辣來形容沒有一點誇張,挑選劇本的能力不服不行,難怪他還是一名製片人。
屢屢產出高口碑的大作,使得他在過去較長時間內成為了好萊塢炙手可熱的一線演員,很多奔著以獲大獎為目的的導演,都會把傑克·吉倫哈爾列為最優考慮演員之一。
與他合作過的導演,除了李安之外,還有大衛·芬奇、鄧肯·瓊斯等等。
看看別的所謂大牌大咖甚至國際名流,甚至拿不出一部超過7分的電影,你就能理解為何老吉具有如此鶴立進群、顛倒眾生的魅力了。
說白了,這就是既靠長相吃飯、又靠才華屹立不倒的模範明星,真正的男默女叫。
與狼叔合演的《囚徒》,讓他獲得了第17屆好萊塢電影獎年度男配角。
至於6-7分,則是一片飽含爭議之地。
這個段位的電影在一些方面有比較明顯的問題,比如劇情邏輯、演員演技、特效水平等等,但又不至於是爛片,多數是爆米花,屬於那種花錢走進影院不虧、但可能就不會給你太多啟發的合格商業電影。
而老吉這個段位的電影有15部,比如《異星覺醒》,6.5分。
這是一部科幻驚悚電影,科幻驚悚是船長非常喜歡的一個細分領域,該電影也是今天要聊的話題。
首先我們以簡潔和舒適為原則,把上述海報最核心的部分「摳」出來再看看。
特寫的太空衣頭盔裡面,一隻手掌清晰可見,在暗黑冰冷的設計元素烘託之下,整張海報顯然陰氣森森,甚至有點令人窒息。
其實這隻手掌不僅僅是人,也是電影中那隻叫達爾文的外星生物的形狀。
由於是2017年已經上映的「老」電影,船長就不做什麼詳細劇情解析了,但這部電影船長心中有一個疑惑,正確來說是當時的一個疑惑。
今天就是要來嘗試解答下這個疑惑,也算是向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科幻迷們推薦一下。
《異星覺醒》上映期間,市場反響十分平淡,無風無浪,無波無瀾,仿佛是一部常規爆米花電影,並沒有在社交媒體引起觀眾過多討論和後續話題,包括船長當時身邊喜歡看電影的朋友,沒有幾個看過的,甚至聽都沒聽說過。
這片子,是爛片嗎?
No。
以船長為例,當時觀看這部電影的體驗真是記憶猶新。
那間影院規模比較小,地點不是在繁華地段,所以觀影人數不多,零零散散,然而室內空調卻開得超低超冷,讓人身置太平間一般,真的是既有壓迫感又有陰寒感,要知道銀幕即將播放的是一部發生在太空的驚悚電影,請諸位自行腦補和感受那個畫面:坐在小空間+少觀眾+低溫度的影院環境看恐怖片,是多麼應景呀。
所以全片的觀影氛圍酸爽到了極點,最終看完後船長給這片6.8分。
實話實說,《異星覺醒》故事節奏其實足夠流暢,空間站場景設計真實考究,情節不拖沓,沒有過多廢話臺詞,幾位主演也有份量,除了傑克·吉倫哈爾,還有「小賤賤」瑞恩·雷諾茲 ,麗貝卡·弗格森,真田廣之等,而結局更是來個180°大反轉,讓人細思極恐。
但評分也僅有6.5分罷了,不高分的原因,船長覺得有兩個。
一,市場競爭激烈。
《異星覺醒》是在2017年5月19日上映,往前/往後各推一個月,看看當時有什麼電影與之競爭:
《摔跤吧爸爸》,《銀河護衛隊2》,《神奇女俠》,《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
不由倒抽一口涼氣。
上述四部電影,每一部都堪稱票房利器,撇除《摔跤吧爸爸》這部現實題材電影,其他三部幻想類電影,一部是漫威大IP,一部是DC大IP,一部是迪士尼大IP,看這四部電影的錢已經夠嗆了,哪裡還有那麼多閒錢去支持一部沒啥粉絲基礎的《異星覺醒》?
因此落敗可想而知,這部電影的內地總票房只有1.35億。
較差的票房,觀眾們想要見到第二部,這希望有點渺茫。
二,劇本問題。
說起科幻恐怖片,《異形》系列自然是無可撼動的巔峰存在,就算是進入新世紀後的《普羅米修斯》,製作質量和劇本深度都相當高,珠玉在前,再想要在這片領域中奪得高口碑可謂壓力山大,想要創新難度非常大,其實縱觀《異星覺醒》,有不少模仿《異形1》的影子,劇情套路以及逃生艙結局似曾相識,抹除不了致敬的痕跡。
不少現實科研工作者,當時更是對電影中比如科學家智商、空間站邏輯、生物學和倫理學等方面大為吐槽,導致評分一直較低,後來才慢慢有所回升。
但要船長說,這依然是一部值得推薦的科幻恐怖題材電影。
重複說一遍,該片並不爛。
發生在外太空的恐怖片數量本來就很稀缺,我們大可給多一點包容,不然你說說,除了《普羅米修斯》之外,這幾年還有什麼精品科幻驚悚片?反正同年的《異形:契約》也並沒有給船長帶來過多驚喜。
《異星覺醒》最後,女科學家被碎片擊中偏離軌道向太空漂流,老吉因被外星生物控制無法操控手動杆從而返回到了地球,算是陰差陽錯,慘絕人寰的暗黑結局。
正常來說,這樣的結局百分百會有續集,外星生物將把地球變成屠戮狩獵場。
這是當時的第一個細思極恐。
還有第二個細思極恐。
這部電影,坊間流傳著一條暗線。
傑克·吉倫哈爾飾演的大衛博士,其實是一個腹黑男。
他是國際空間站生活時間最久的人,473天,有可能已經對太空環境產生感情和依賴。
在電影中,他與同伴有過一段簡短對話。
他說喜歡這裡(太空),表達出了不想回地球的奇特想法,因為參軍時見證了人類的無情和殘酷,認為「太多地球人自相殘殺」。
按照這個設定,他有點厭世嫉俗,心中對地球產生怨恨和憎惡,便是理所當然。
因為屢屢無法殺死怪物,而且自己也要一死,索性把它帶回地球,讓無情的人類得到應有懲罰,讓他們品嘗惡果,感受殘酷。
這個論斷的佐證,就是所向無敵、刀槍不入的外星「海蜇」,纏上大衛後卻沒有殺死他,他落在地球南海時依然存活,而且並不像奄奄一息的樣子。
這隻來自火星的可怕生物,在電影中表現出了超高智商,也許它是感知到了大衛內心想法,所以才留他性命。
幾個南海漁民由於見到逃生艙裡面有活人,所以才打開艙門。
鑑於影片結局無限接近於全軍覆沒,屬於暗黑系的少數派科幻恐怖片,所以這條坊間暗線不算完全瞎扯,有一定道理。
這兩個細思極恐,就足以向科幻迷推薦這部電影。
而且,這部電影的英文原名叫Life,「生命」這個詞本身是跟哲學、宗教、倫理、社會相掛鈎,生命是無法完全掌控、完全預測的,更加無法輕易泯滅。
作為人類的我們,唯有時刻保持一顆對大自然、對大千宇宙敬畏的心,才有可能在未來某一天,倘若真的遇上這類型致命外星生物,不至於完全絕望和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