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類而言,地球很大,大到很多美麗和奇蹟終其一生都無法看到。
相對於人造美景,大自然的奇蹟更加炫目且令人稱奇。一旦遇見,你會懷疑這個地方是否屬於地球?
比如馬爾地夫的螢光海灘:
坦尚尼亞的納特龍湖?
俄羅斯的Mutnovsky火山冰洞?
冰島的瓦特納冰川洞穴?瓦特納冰川地區還分布著熔巖、火山口和熱湖,冰島也因此被稱為"冰與火之地"。
冰島的教會山?
美國拉森火山公園的彩色沙丘?
美國內華達州的飛噴泉?
蘇格蘭的上帝之手?
還是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摩火山?
這些不像地球的地方還有很多,它們遍布全球、與眾不同,卻都美成了奇蹟。
然而,對於深海探險家而言,最不像地球上的地方永遠是深不可測的海底世界。
在海底一萬米到底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呢?
2020年11月10日,我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
自此,我國擁有了自主研究萬米深海的能力,成為世界上極少數能造出萬米潛深的載人深潛器的國家之一。
看到「奮鬥著」探索萬米海底的那一刻我們很驕傲,但我們遠未達到極限,中國科研人永遠都像「奮鬥者」一樣在各自的領域奮鬥,不會止步。
目前為止,人類潛水到達海底一萬米的次數遠少於登月的次數。
隨著海洋科學的發展,大家都知道海底有火山(很多都是活火山)、海溝、有熱液區,當然更多的是沉積物。
如果你有幸乘坐「奮鬥者」進行深海探險,隨著潛水器慢慢下潛,外面的水從淺藍到深藍到黑色,直至完完全全的黑,你或許偶爾能看到發螢光的藻類或水母。
等下潛至海底2000多米的地方,潛水器會打開強力探照燈,打開的瞬間周圍一片明亮,你能看到潛水器外面在燈光照射下很像冬天在下雪。
在潛水器裡面,你會發現周圍一片寧靜虛無,恍然間會覺得潛水器內的人是世上僅存的人類。
海底沒有陽光提供能量,生物活動較為罕見,海底生物主要聚集在熱液區、火山口等溫度較高的地方。這些地方的生物有白色的蝦、螃蟹、盲魚,最多的是細菌。
生物間所有能量先由細菌從熱液中獲得,然後通過進食關係,形成一個小的生態系統。
還有各式各樣的魚、蝦、海綿、水母、深海珊瑚等。一些產油的灣區,有很多能利用石油成分的生物生存。
照片源自:Dr. Ian MacDonald
海底小飛象章魚(圖片源自網絡)
幸運的話,你還能看到海底的鹽湖,因其鹽分比周圍海水高出幾倍,能明顯跟普通海水出現邊界,你就會神奇地在海底看到「小溪、河流、鹽湖」等。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與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固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當我們看到那些奇幻、美麗、恍惚不存在於這座星球上的美景時,你是否注意到這些美景周圍的荒蕪……方圓百裡、甚至千裡,渺無人煙。
這些類似無人區的地方,遊覽路線的鋪設、架構往往需要消耗更多科研人員、勞工的汗水!
科研工作者往往耕耘在在少數人涉足的地方甚至是無人區,如萬米海底、蒼茫宇宙等,為了真理、夢想和人類的未來,窮盡一切去探索。
但,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PS 希望更多人能見到本文或相關圖片,也許某位對此感興趣的兒童或少年就是我國未來的海洋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