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李雲龍,我想那些喜歡看戰爭片的人沒有一個不認識他的吧!電視劇中,李雲龍雖然是一個糙漢子,性格也比較剛硬,不過在領導作戰這一方面卻是難得一見的好手,因此,八路軍們也多次在李雲龍的帶領下取得勝利。不過,中國當前那麼多的人口中又怎麼會沒有重名的情況呢?
所以,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故事中也有一個叫李雲龍的人,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在金庸寫的武俠小說中,我們經常看到那些高手們使用一些普通人所沒有的「技能」,比如凌波微步、葵花點穴手、九陰白骨爪等等。這些高手是否真的存在,其實,我們也不知道,可我覺得這些招式還是太過於誇張了。那麼,比起這些誇張的招式來說,我認為那些在生活中可以看見的像飛簷走壁這類招式就比較實際了。
這種賊中本領較大的,叫「上手把子」,即不用什麼器具,即可翻身上牆;本領較小的,叫「下手把子」,這種賊無空手上牆的本領,總是需要藉助種種器具,如粗麻繩、木護梯、滑竿、布索,或一種叫「軟竿子」的工具。
這種工具的製作是:用頭髮或絲線編成的像筷子稍粗一點的長繩,一頭有金屬鉤子,拋在牆頭鉤住了便可攀緣而上,這種軟竿子體積不大,非常結實,平日纏在腰間也不露痕跡。
然而,這種招式雖實際卻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的,因此,在民國的時候,這些擁有特殊技能的人就被形象的稱為「飛賊」。而李雲龍便是這眾多飛賊中的一個。
其實,在民國時期,社會還是比較混亂的,因此,這些新興的職業——「飛賊」才會發展的越來越好。不過,他們中的有些人是憑藉著這門手藝來劫富濟貧,當然,也有人用這門手藝去幹各種壞事。而今天我們所要說到的,則是民國時期最有名的飛賊——燕子李三!
不過,你們可不要誤會了,因為,我們在這裡提到的「燕子李三」並不是單獨的指一個人,這個稱呼只不過是對這類人的一個統稱罷了。
那麼,接下來我們要說到的第一個燕子李三就是民國版的李雲龍了!
李雲龍,生於滄州,活動於京津冀一帶,他因在家排行第三,又有「燕子」的綽號,所以,人們便稱他為燕子李三。李雲龍這個燕子李三在當時可以說是幫助了大多數的貧窮人民,因此,也被人們稱為俠盜。《四十八村鄉土教材》也有「鎮上出了個燕子李雲龍」的記載。在臨河鄉東鎮上村更有許多關於燕子李三的奇聞異事。
而在李雲龍之後也出現了其他三位和他一樣的俠盜,他們的名字分別叫作李鴻、王金泉、尤明達。
李景華,別名李鴻,河北保定人,因早年學得一些武術,後來便以此開始偷盜。不過,李景華專偷富豪人家,並將偷得的錢用在救濟百姓方面,因此,得到了人們的讚揚。之後,李景華流竄到平津一帶活動。
他作案有兩個特點:一是專偷豪門富戶,從不騷擾貧苦百姓;二是作案後總要留點痕跡。
如仿效小說中花蝴蝶、白菊花等大盜的做法,把一隻用白紙疊成的「燕子」插在作案的地方,或留下寫有「燕子李三」字樣的紙條,以表明明人不做暗事,好漢做事好漢當。
這更使得他聲名大噪,「燕子李三」的綽號由此得來。不過,李景華也有失手的時候,最終,被收押之後孤獨病死。
王金泉,雖說也是一個俠盜,可是,他這個人一生卻沒什麼汙點,不過關於他的事跡卻極少。可讓王金泉名聲大震的時候是還在他偷了戴笠的財物的那件事。而戴笠雖說被盜取了大量的財物,可卻對王金泉及其看重,想要拉攏王金泉。可王金泉根本就不關心這個,因此,他最終在一次押解途中逃走,從此了無聲息。
尤明達,原是一名武師,後因看不慣豪門子弟的行為將人打死而被迫成為了飛賊。尤明達雖是一名飛賊,可他還有另外一個稱號——抗日神偷。尤明達曾在日本的特別刑事檔案中被記錄下來,只因他做過的這四件事:
一、偷糧救災;
二、偷抗菌藥物;
三、偷黃金;
四、偷108塊表。
尤明達可以說是飛賊裡影響最大的一個人了,他最後同王金泉一樣也是在被捕的路中逃跑,從此銷聲匿跡。
但是,在飛賊這一行業裡也並不是所有的飛賊都像他們一樣是俠盜,這裡有一些飛賊便是靠著自己的技能而無惡不作,他們就是李聖五、段雲鵬。
李聖五,別名李化天,山東人,因此,也被稱為山東李燕子。李聖五原是一名道士,下山後瘋狂作案,無論是中國政府還是日本司令部他都敢偷,大膽妄為,無惡不作。
因此,在新中國成立後被果斷槍殺。
段雲鵬,河北人,他曾是李景華的徒弟,學成後他偷盜了不少日本人的東西,之後加入軍統殺害了不少革命人士,犯下不少罪過,因此,最後也與李聖五一樣被處以槍殺。
可以說,這些飛賊們都是有能力的,如果在當時那樣混亂的民國,他們自發組織起來,幫助中國軍隊去解決日本人,那麼,還算是其作為飛賊還有一定的意義,這樣,他們的技能也算是沒有浪費!
參考資料:
『《俠義英雄傳奇飛賊 燕子李三傳說》、《燕子李三民間人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