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大沙漠 ( Sahara and Echo )

2021-02-15 海風輕揚

我看沙漠真嫵媚,沙漠看我卻不是一回事。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裡寫道: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

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每想你一次,天上掉下一滴水,

於是形成了太平洋。

撒哈拉沙漠約形成於250萬年前,是世界僅次於南極洲的第2大荒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其總面積約容得下整個美國本土。它位於非洲北部,該地區氣候條件非常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但就是這樣一個環境惡劣的地方,卻誕生了赫赫有名的古埃及文明。

"撒哈拉"是阿拉伯語 "الصحراء" 的音譯,在阿拉伯語中"撒哈拉"為大沙漠,源自當地遊牧民族圖阿雷格人的語言,原意即為"大荒漠"

阿拉伯語 "الصحراء" 

原意: 燒,烤,曬的人頭疼,褐色 

引申意思: 空曠,了無人煙 

撒哈拉為該詞的派生詞,意思是: 沙漠,荒無人煙的曠野 

《阿拉伯語漢語大辭典》

 

可是,你知道嗎?古代的撒哈拉並非黃沙一片,而是一片富庶的土地。那裡河流縱橫,大小湖泊星羅棋布,植物茂盛,鳥語花香,飛禽走獸出沒其間,儼然不同於今天的風沙遍地。氣候類似於東非,當地居民從事放牧業。在沙漠地帶,人們發現了大約有3萬幅古代的巖畫,其中有一半左右在阿爾及利亞南部的恩阿傑爾高原,描繪的都是河流中的動物,如水牛、河馬、鱷魚等。同時,恐龍的化石也在這裡被發現。後來氣候變化,河流乾涸。土壤因無水而龜裂,地上幾乎長不出任何東西。從公元前3000年起,除了尼羅河谷和分散在沙漠中的綠洲附近,已經幾乎沒有大面積的植被存在了。隨著歲月流轉,撒哈拉地區也就漸漸變成了沙漠。

( 史前300萬年的撒哈拉 )

請聽當地人Hanson原汁原味地向你講述「Sahala(撒哈拉)」名字的由來。

初識撒哈拉沙漠,是在年少時讀了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夢裡花落知多少》。她筆下構建的撒哈拉沙漠,是她和荷西的浪漫王國,雖然貧瘠落後,卻有著無數人嚮往的自由和美好。可是,荷西在拉帕爾瑪島的海中潛水時發生意外,三毛的心也乾枯得像撒哈拉沙漠,童年時的抑鬱症再次襲來,一度非常自閉。

1991年1月4日,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離奇自殺,年僅48歲。三毛的死,一如三毛一生的神秘經歷一般,總讓世人捉摸不透。

三毛,一個至真率性的東方女子,揣著一份流浪的情懷,走遍了54個國家,西班牙、德國、 撒哈拉、南美…… 她曾經愛過許多的人,可是他們最終都離她而去。因為她,許多人對撒哈拉心生嚮往。在她的一生中,至今能讓人記住的作品太多了,電視劇《滾滾紅塵》、歌曲《橄欖樹》、長篇文學《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溫柔的夜》和《稻草人手記》……後來我才知道,三毛的英文名字叫Echo ,在古希臘神話中,意為「得不到的愛」

Echo and Narcissus的故事,是古希臘神話中最動人的傳說之一。它有著許多不同的版本,以下為其流傳的一個故事。

02  Echo and Narcissus 

在古希臘的傳說中,山林中的泉水邊有一個仙女「厄科(Echo)」,她愛上了年輕英俊的獵人納西索斯(Narcissus),可是納西索斯對厄科的愛卻置之不理,厄科因為憂鬱憔悴而死,她清脆的嘆息化成了山林中的回聲「Echo」。後來,復仇女神為了懲罰納西索斯,讓他一直迷戀泉水中自己美麗的倒影,最後他化成了泉水邊的一株水仙花

She could howl like a wolf, buy only if a wolf had just howled.She could sing like a breeze through reeds, but only if the reeds sang first.How could she tell Narcissus She waited with impatience for him to speak first, and had her answer ready.

(Narcissus)

 

一次,Narcissus來到湖邊喝水,他看到了水裡有一個美少年——也就是他自己的倒影。他把影子當成了居住在泉水裡美麗的水精靈,陷入不可自拔的自戀中,從此茶飯不思,最後餓死在池塘邊。(還有一說是「納西索斯(也譯作涅墨西斯)滑入水中而溺死」。)

Narcissus死後,化成了水仙花,所以Narcissus在英語中是「水仙花」的意思。而由Narcissus也衍生出 Narcissism一詞,意為「自戀」

秀美清麗的Echo, 眾裡尋他千百度,那人依然在那水之泮。Echo, 愛他於心,卻有口難言。終只是,此恨綿綿無絕期,山谷寂寂空餘音。唉,Echo, Echo, 天涯何處無芳草,何苦單戀一枝花?
關於 Echo and Narcissus 故事的完整版本,詳情請點擊:


 

一個聽來的故事:有對雙胞胎,哥哥叫吳一弦,弟弟叫吳一柱,他們的母親叫張華年,生下他們後就去世了。所以父親給他們起了這個名字,一弦一柱思華年。」初聽時不由得有些淚目。

故事裡有多少是是非非

故事裡有多少非非是是

故事裡的事

說是就是不是也是

故事裡的事

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故事裡的事

也許是真事

故事裡的事

也許是從來沒有的事

其實故事

本來就是故事

其實,這個故事半真半假,並非全然的伉儷情深。然而,詩句卻是真真的,來自晚唐詩人李商隱的無題詩《錦瑟》,關於這首詩的解讀也有頗多爭議。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何為愛情?」

「心生歡喜。」

「可否具體?」

「眼中,心上,全是你。」

「可否再具體?」

「朝霞,夕陽,到白頭。」

神話裡,秀美少女Echo「愛你在心口難開」 的, 而那俊逸少年Narcissus卻「顧影自憐任憔悴」 。

何為遺憾?

「錯過,遲到,來不及」

可否具體?

「我來,你走,笑談風聲不談愛情」

可否再具體?

「花樣年華,錯過你。」

現實中,奇女子Echo「為愛流浪,走遍萬水千山」,也有懷才不遇的詩人李商隱「一弦一柱思華年」

何為牽掛?

「高山,幽水,不曾喜。」

可否具體?

「回首,默淚,聲啞悽。」

可否再具體?

「你離去。」

擅長山水詩的劉禹錫曾經仿照民歌,寫過一首朗朗上口的「竹枝詞 」,至今仍深受人們喜愛。也許,生活正如這詩中所歌,總是那麼晴雨難料、冷暖自知。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人生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若你有幸遇到了相知相惜的良人,便會覺得天天都是晴天,有情飲水飽,沙漠也如天堂;若你不幸遇到涼薄或無情之人,便會感到時時在悽風冷雨中獨行,瑟瑟只覺寒苦。

  推薦閱讀(古風:公子向北走)

  Hello, 2021!

  

  劍橋國王學院的百年儀式

  劍橋漫談 | 時空與神話

  古老的莫裡斯舞(Morris Dance)

相關焦點

  • 別樣非洲 -- 撒哈拉沙漠風光
    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扎穆爾地區撒哈拉沙漠日落在從蘇丹附近麥羅埃撒哈拉沙漠商隊Palm in the desert oasi morocco sahara africa dune埃及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白沙漠
  • 沙海逐夢:撒哈拉沙漠旅遊全攻略(圖)
    撒哈拉沙漠容納了無窮的孤獨,展現了童年時期我們對沙漠的所有想像,撒哈拉大沙漠在規模和細節之處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在規模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有著歐洲國家大小的沙海;在細節上:那被風雕琢的璀璨的沙丘展現了其極致完美的一面。
  • 撒哈拉沙漠裡的蘭臺
    當地牧民的帳篷西撒是臺灣著名作家三毛代表作《撒哈拉的故事》的發生地,位於非洲大陸西北部,地處撒哈拉沙漠西部,有約1100公裡的大西洋海岸線,面積比2.5個江蘇省還要稍大一些,人口約55猶如神跡般的巖洞壁畫記錄了撒哈拉沙漠的滄海桑田撒哈拉沙漠是現在的世界之最,可在億萬年前,誰又能想像這裡曾經綠草如茵、動物成群?
  • 圖說地球|撒哈拉之眼
    撒哈拉之眼—Richat結構空中凝視撒哈拉之眼(LUCIO ANDEREETTO)撒哈拉之眼位置示意圖>(Google Map,2019)撒哈拉之眼(Eye of the Sahara),又名理查特結構(Richat Structure),位於撒哈拉沙漠西部茅利塔尼亞境內,是一個巨大的同心圓型構造,造型酷似菊石。
  • 世界三大無人區之一的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
    今天小鹿要給你們介紹一個特殊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這個名字你們肯定不陌生吧,因為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的北部,氣候條件非常的惡劣,世界上很少有生物能夠在這個沙漠生存,當然人類也不例外。
  • 穿行撒哈拉大沙漠
    撒哈拉大沙漠的美,固然在沙的遼闊,但又不限於黃沙。從雪山戈壁到綠洲幽谷,都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從撒哈拉到地中海,從大西洋到雪山,摩洛哥自然景色可謂絕美。一般進出沙漠由馬拉喀什或菲斯一西一北為起始點,至少需要2晚3天的時間,才能真正感受到自然的變幻。大山過後眼前的景色逐漸荒蕪,從戈壁到流沙,從綠色到黃色一片。
  • 摩洛哥的撒哈拉便是撒哈拉的精華
    阿伊特•本 •哈杜村 從馬拉喀什出來,我們便開始往撒哈拉方向進發。進入沙漠的行程我們安排了2天,第1天到瓦爾扎扎特,第2天才抵達沙漠入口梅祖卡。途中,我們經過了阿特拉斯山脈,這也是好萊塢大片《碟中諜5》摩託車追逐片段的取景地;接著,我們來到了期待已久的世界文化遺產-阿伊特•本•哈杜村Kasbah Ait Ben Haddou。
  • 《撒哈拉的故事》:那個叫Echo的女子讓撒哈拉有了故事
    她用自己的心去適應、關懷這片大沙漠,在她的筆下,那些沙漠的人和物變得豐富多彩,以一個流浪者的口吻,輕鬆地講述著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細節和生活經歷。04正文高中時讀過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如今重新捧起這本書,心境可大不一樣了。
  • 流浪到天明——《撒哈拉的故事》
    「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青菜豆腐,我都得嘗嘗是什麼滋味,才不枉來走這麼一遭啊」即便我沒去過那片廣袤無垠,寸草不生的撒哈拉沙漠,卻同樣對這片沙漠抱有期待,這是一本教會人包容,尊重,自由的書,第一次讀時覺得浪漫好奇,第二次讀時覺得悲涼無奈,第三次讀時覺得敬畏生命是我唯一能做的……無論多久那片撒哈拉沙漠都是我心裡最浪漫溫情的地方。
  • 「撒哈拉之眼」到底是怎麼來的?
    數千年來,撒哈拉之眼都不為人所知,儘管它就在那裡。那是因為這一巨大而神秘的地質建造難以被地面上的人們所發現。直到人類進入太空,才發現沙漠中的這隻靶眼,但是科學家們至今未能完全揭開其中的謎團。撒哈拉之眼在學術界被稱為理查特結構,位於茅利塔尼亞的西撒哈拉沙漠中。在地面上,它的直徑達到了40公裡。很長時間以來,科學家們都以為撒哈拉之眼是個隕石坑,但是他們在裡面沒有找到足夠的被熔化的巖石,因此這個假設難以成立。目前的假設認為這個無與倫比的自然構造才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隕石坑。
  • 撒哈拉沙漠越來越大 這是什麼意思
    撒哈拉沙漠 - 世界上最大的熱沙漠 - 正在變得更大。事實上,目前大約比一個世紀以前大10%左右,科學家們認為氣候變化是部分原因。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檢查了整個非洲收集的降雨數據,諮詢了1920年的記錄,並注意到變化的環境影響了大沙漠邊界地區的情況。他們發現,雖然一些自然氣候周期可以部分解釋降雨量減少和沙漠向南擴張,但人為驅動的氣候變化也起著一定的作用。
  • 西撒哈拉,宣戰!
    西班牙殖民的歷史遺留問題首先來了解下西撒哈拉(簡稱「西撒」)成為爭議區域的原因。該地位於非洲西北部,處撒哈拉沙漠西部,濱臨大西洋,北鄰摩洛哥,與茅利塔尼亞、阿爾及利亞相接,境內大部分為沙漠和半沙漠地帶,多數居民從事遊牧業。除了極少數綠洲,基本完全是個沙漠地帶(底圖:chelys.eu/)▼
  • 在空中瞭望撒哈拉沙漠
    記憶中的撒哈拉沙漠,從空中觀察,風沙連片、綿延不絕,沒有城市,只有幾個稀少的、肉眼幾乎看不見的村莊或居民點,如此荒涼的不毛之地,居然還掩蓋著三毛與荷西的故事,實在令人驚嘆! 撒哈拉作為地球最大的沙漠著稱,面積約佔整個非洲的四分之一,總面積有900多萬平方公裡,幾乎與美國差不多大。
  • 西撒哈拉,宣戰!|地球知識局
    該地位於非洲西北部,處撒哈拉沙漠西部,濱臨大西洋,北鄰摩洛哥,與茅利塔尼亞、阿爾及利亞相接,境內大部分為沙漠和半沙漠地帶,多數居民從事遊牧業。摩洛哥、茅利塔尼亞、阿爾及利亞之間的爭議地區雖然其大部分土地為摩洛哥實控但仍有必要區別看待(圖片:《世界地圖集》)▼由於其靠近大西洋的特殊地理位置,從15世紀大航海時代到來開始
  • 埃及遊-大金字塔-亞歷山大-撒哈拉沙漠
    大金字塔大金字塔是吉薩地區的胡夫金字塔、哈佛啦金字塔、孟考拉金字塔組成,可以說是埃及金字塔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顯示了古埃及工匠的精巧建築藝術和接觸智慧,經歷了幾千年的風吹日照,這些金字塔大多殘破,然而殘留下來的金字塔依然望而生畏,不得不對古埃及人的傑作感到震撼
  • 世界上第二大沙漠,世界上最炎熱沙漠,非洲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阿爾及利亞說到沙漠,我們往往會聯想到烈日下那一望無際的沙漠。這並不完全正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一個被雪覆蓋的非常寒冷的地方。我們說的是覆蓋1400萬平方公裡的南極沙漠。世界上第二大沙漠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它是世界上最炎熱的沙漠。它佔地900萬平方公裡,佔非洲領土總面積的30%,被許多國家瓜分。這是一種驚人的美:這個地區乍一看似乎單調乏味,但實際上風景如畫,一點也不沉悶。
  • 推薦影片《類人猿行動》《極線殺手》《撒哈拉 Sahara》與多部.....
    《撒哈拉 Sahara》導演: 布瑞克·埃斯納爾編劇: Thomas Dean Donnelly / Joshua Oppenheimer / John C. Richards / James V.Hart主演: 馬修·麥康納 / 佩內洛普·克魯茲 / 斯蒂夫·扎恩 / 威廉姆·H·梅西 / 雷恩·威爾森類型: 喜劇 / 動作 / 驚悚 / 冒險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西班牙 / 德國 / 美國語言: 英語 / 法語 / 阿拉伯語上映日期: 2005-04-08片長: 124 分鐘又名: 沙漠奪寶 / 撒哈拉奇兵 / 撒哈拉沙漠阻擊戰
  • 三毛的最愛:撒哈拉沙漠
    特別是像撒哈拉這樣,名聲在外、風景迷人、人跡罕至的地方。 許多年前,一位奇女子,走進這片風塵滾滾的撒哈拉,留下了《撒哈拉的故事》。從此,整整一代人都對撒哈拉產生了一種如鄉愁般莫名的思念。萬般感慨,只為圓青春記憶裡的一個夢!因為三毛,去一次撒哈拉!,三毛曾說「我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我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
  • 關於撒哈拉沙漠,你了解多少?
    由於撒哈拉沙漠幾乎佔非洲大陸的10% ,因此撒哈拉沙漠通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然而,這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它只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沙漠。 根據沙漠的定義,即每年降水量少於10英寸(250毫米)的地區,用這個衡量標準,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實際上是南極洲大陸。
  • 撒哈拉沙漠的調色板 摩洛哥
    《撒哈拉歲月》把當地描寫成非常浪漫的地方,在腦海中亦聯想到騎駱駝穿越沙漠、下榻遊牧民族的帳篷、細數夜空星星、圍著營火唱歌……這些恍若電影情節的橋段,在此都變成實實在在的體驗。(Getty Images)摩洛哥南部連接著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從馬拉喀什經歷了顛簸的車程來到撒哈拉「入口」,我先到位於阿特拉斯山脈河谷的艾本哈杜(Aït Benhaddou)。這個城鎮分為新舊兩區,以瓦迪河(Wadi)分隔,舊區是沙漠中的世界文化遺產,這座似曾相識的建築曾在《權力遊戲》、《波斯王子》、《盜墓迷城》和《星球大戰》等好萊塢大片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