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魂在山西,長城博覽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在昨天開幕的2017山西旅遊發展大會上,山西省省長樓陽生深刻闡述了做好黃河、長城、太行三篇旅遊大文章的思路舉措。在繼續做優五臺山、雲岡石窟、平遙古城三大旅遊品牌的同時,加快構建「樂水、尚城、崇山」旅遊品牌體系。
黃河、長城、太行,成為本屆旅發大會點擊量、曝光量最高的熱詞。從政府官員到專家學者,再到業界屈指可數的旅行商大咖們,會上、會下,這3個詞頻頻從他們的口中說出,大家圍繞山西旅遊推出的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新品牌,一起熱切討論、研究,一起期待、希冀,並共同祝願:山西旅遊的明天會更好,山西的明天會更好!
李京(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
中國五千年文明在山西都能找到「根」
當下,人們旅遊,不只為了開闊視野,更是為了尋找一種情感寄託。比如說,去內蒙古的草原,人們尋找的是自由;去黑龍江看冰雪,人們尋找的是童真;來山西,這種情感寄託是什麼?
經過梳理,我們認為山西旅遊的核心資源就是山西的文化。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在山西都能找得到「根」。樓陽生省長提出了山西三大旅遊帶的構想——黃河旅遊帶、長城旅遊帶、太行旅遊帶。三者都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標誌物,而背後,承載的又都是文化,黃河代表的是民俗文化,長城代表的是歷史文化,太行代表的是生態文化。
文化,如何轉化為旅遊產品?這也是中青旅最想和山西共同探索和實踐的目標——盡一切力量推動市場主體發育,以最大誠意激活文化的生命力,站在中國遊客消費升級的視角,不斷推動旅遊產品的迭代創新。
中青旅願意發揮自身的傳統優勢,在景區投資、入境旅遊、主題線路開發等方面與山西全面對接,在「旅遊+教育」「旅遊+康養」「旅遊+體育」等三大戰略方向上精誠合作;我們願意貢獻自身的智力優勢,在目的地整合營銷、旅遊戰略規劃、全域旅遊發展等方面,為山西旅遊提供市場化的解決方案,助推「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帶的崛起。「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這是山西旅遊的總品牌,中青旅把這個品牌結合三大旅遊帶解讀成了三句話:
黃河魂,在山西。沒有聽過壺口瀑布的咆哮,不足以談民族之精神;
長城魂,在山西。沒有見過荒煙蔓草的長城,不足以談歷史之浮沉。
太行魂,在山西。沒有攀登過壁立千仞的山峰,不足以談人生之自信。
石培華(南開大學旅遊與服務學院教授):
早日把山西打造成心靈旅遊的目的地
山西省政府將黃河、長城、太行確定為三大旅遊新品牌,具有裡程碑意義。這不僅僅是旅遊業的大事,更關係著山西經濟全面升級突破的走向。在傳統的「大運」旅遊黃金帶基礎上,大力發展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拓展更大發展空間,意義非凡。
太行山主體在山西,最美的風景也在山西,山上的古村落、古關隘隨處可見;黃河魂在山西的體現,不僅有知名的壺口瀑布,還有沿黃河的數不盡的美景,她最美的身段就在老牛灣、乾坤灣;山西保存下來的長城,年代體系最為完整。
打造三大旅遊板塊,跳出單一景點制約,相互交織,形成網狀,這種獨特的架構,區別於周邊旅遊資源相似的省份。一定要把握這一思路的前瞻性,加快推進步伐,早日把山西打造成心靈旅遊的目的地。
黎志(中景信旅遊投資集團董事長):
尋求合作 致力打造「山」類景區
山西把黃河、長城、太行確定為三大旅遊新品牌,定位十分精準。中景信在打造「山」類景區上較有經驗,比如,我們做過的河北白石山,目前該景區在整個河北「山」類景區中的營業收入高居榜首。現在,我們已經與山西的蘆芽山籤訂合作協議。
未來,希望用我們的資金、人才和山西旅遊全面對接,為山西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新品牌,貢獻一份力量。
林峰(北京綠維文旅控股集團董事長):
從單一打造景區變為發展全域旅遊
山西提出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新品牌,其實是從單一打造景區向發展全域旅遊轉變。這就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是基礎設施建設,圍繞黃河、長城、太行,通過規劃設計,把山西一流的旅遊資源打造成精品旅遊項目、產品;其次是公共設施建設,全省域面對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完成公共設施投資,完善旅遊廁所、標識系統、服務網絡等;最後才是項目層次,從過去的單一景區項目,向多業態項目轉變,比如生活服務類的康養項目等。
張繼鋼(中國著名藝術家):
讓山西五千年的光芒閃耀起來
旅遊的本質是文化,文化就適合一個人慢慢地去走,慢慢地感受。
大家比較熟悉的春晚舞蹈《千手觀音》,很多靈感就來自於山西的景點,五臺山金閣寺、太原崇善寺、平遙的千手觀音坐像,都給了我創作的靈感。在旅遊景點看建築,其實,最終的體現還是文化。
我曾經去過黃河邊,搭乘艄公的手搖船,一路飄搖,從軍渡到達磧口古鎮,奔騰的黃河之上,艄公唱起來流傳千年的號子,令人切身體會到老祖先留下來的「黃河文化」。
希望通過打造黃河、長城、太行旅遊新品牌,讓山西歌唱起來、歡樂起來,五千年的光芒閃耀起來。
馮濱(北京眾信旅遊集團董事長):
三大品牌的打造不宜「說幹就幹」
黃河、長城、太行三大品牌的打造,可以說制定了之後山西整個旅遊的戰略規劃,框定了未來山西整個旅遊生態圈的布局。但是我個人認為,三大品牌的打造不宜「說幹就幹」,還是要借鑑一些國內外成功案例,想精細、想周全之後再沿著主線去規劃、發展。
就黃河旅遊品牌來說,黃河是華夏民族的母親河,更是山西人的母親河,可以沿黃河一線打造大眾喜聞樂見且主題性明晰的體育旅遊概念產品,例如馬拉松、自行車騎行等都很適合在沿黃河帶去開展。
太行山風光雄峻、多樣,太行旅遊品牌的打造可以借鑑國外的一些先進的經驗,例如可借鑑美國黃石國家森林公園、紐西蘭皇后鎮公園等的經驗,打造出來一個甚至一批真正的、自然的國家性公園。
而就長城來講,不管從歷史還是現實方面,也是山西非常好的核心詞,但山西的長城資源不像黃河、太行等特色明確,在品牌打造方面也要想辦法去結合山西境內長城的特點,圍繞相關主題的旅遊產品去展開。
閻成榮(山西省旅行社商會會長):
三大品牌的打造要做到精細規劃
黃河水長,長城遺址多,太行山大,山西旅遊三大品牌的打造,必將推動山西景區更大範圍和更高水準的發展。但是,三大品牌打造不是點的發展,而是個系統工程,這樣一個戰略性的部署,不是一年兩年的事,甚至需要十年、二十年去完成。所以,必須讓宏觀角度的部署落到具體規劃的實行,要從景區建設、線路組合、資金投入等方方面面去精細規劃。
(下轉4版)
(上接3版)
吳國強(中國長城學會秘書長):
在全國率先打造「長城國際公園」
黃河、長城、太行是山西發展旅遊的重要載體,重點打造三大旅遊新品牌符合發展全域旅遊的國家戰略,符合山西轉型發展的實際,符合現代旅遊的發展規律。以打造長城旅遊發展板塊為例,長城的每一方泥土,每一塊磚石都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歷史信息,沉積著厚重的民族文化。
萬裡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為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長城的修築先後跨越了2000多年的漫長歷史,廣泛分布在我國的15個省區市,總長度累計達21196.18千米。「具體到山西,2012年經國家文物局確認,山西8個市、39個縣市區分布著不同歷史時期的長城遺蹟4266處,總長度1401千米。放眼全國,山西長城的總長度僅次於內蒙古,位居全國第二。」
就山西長城而言,一度曾發揮了無可替代的軍事、政治、民族融合、經濟文化交流等巨大作用,它既是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打造長城旅遊發展板塊,應將其保護與利用良性循環。在對長城的修復和保護下,不破壞原有的地形地貌,保護周邊農民的生活狀態,在全域旅遊的統籌規劃下,首先讓長城沿線的農民通過旅遊資源的開發富起來,加強他們對長城的保護和資源的開發利用,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同時,山西要抓住「一帶一路」的發展契機,在全國率先打造「長城國際公園」,建立頂層規劃設計,通過挖掘長城文化,打造主題公園,形成長城文化經濟帶。這樣不僅賦予了長城文化內涵,還可以吸引企業和民間資本,共同打造長城旅遊發展板塊。
寧永強(數字工程委員會副主任、微景天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
用科技手段讓山西的景觀「活」起來
太行、黃河、長城的三大旅遊板塊的定位,更能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山西發展旅遊,不能停留在平面宣傳和推廣上,應該首先通過科技手段將山西的景觀景點「活」起來,讓消費者能夠真實感受到景點的吸引力。
我們公司2013年在全國率先提出「全景記錄」,這項技術目前已運用到了很多景區景點,這種地理信息與網際網路的結合,在推動旅遊行業發展方面起到了較為明顯的促進作用。
旅遊的本質,是遊客在一個認知世界尋找自我的過程。旅遊文化的傳播要系統、深入、全面,正如微景平臺生成的應用,通過一個應用,把當地深厚的知識庫網際網路化,不僅能讓遊客在到達實地之前先進行一個沉浸式的體驗,還提供了一個便捷吸納知識的平臺,讓遊客得到一些真正的知識認知。
比如山西在開發太行、黃河、長城這三大旅遊板塊中,將這些應用技術與當地的歷史文化融合,就會形成新的架構和創新,擁有獨特的景觀、文化提煉等,令這些景觀景點更具吸引力。前沿的科技應用,可以很好地促進旅遊發展。比如,通過手機應用,遊客無論是在景區遊覽、酒店預訂、以及餐廳訂餐時,都能夠通過全景照片體驗到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配以便捷的移動端服務功能,真正實現「所見既所得」。
於敦德(途牛網總裁):
三大品牌需要系列綜合資源做支撐
黃河、長城、太行,三個標誌性的品牌關鍵詞很好地概括了山西旅遊文化的骨架。從地域的分布來講,這三大資源環繞著山西,也比較全面地覆蓋了整個山西大部分的地域;從三大品牌的特點上來說,我很同意這樣一個觀點,黃河代表的是民俗和晉商文化資源,長城代表的是歷史文化資源,太行代表的是生態和紅色旅遊資源。三大品牌各有特色,且每種品牌的背後都是有系列綜合資源做支撐的。
對旅遊市場來說,在黃河、長城、太行三大品牌的大格局下,山西旅遊會煥發出越來越多的新的魅力、潛力和空間,而圍繞現代消費者的需求,市場上也會產生出越來越多新的產品、新的服務;對消費者來說,黃河、長城、太行這樣的識別組合,也特別直觀,因為全國完全具備這三大品牌的省份,山西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有直觀的認知,通過推介傳播,消費者更容易產生深刻的印象。
大部分人對山西三大品牌的識別組合有共同感知,但不同個體還有個性化的喜好,所以說,三大品牌的打造是個骨架,起提綱挈領的作用。山西更需要扣住這個主幹,去挖掘兼具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產品,滿足更多人的需求,讓旅遊開花結果。就比如,外省消費者來山西旅遊,短則三五天,長則六七天、十來天,不僅僅是去看這三個獨立的「點」,而必定是一種深度的遊覽和體驗,需要有可滿足全方位體驗的產品讓大家去做選擇。
王濤(盈科美辰國際旅行社總裁):
品牌和營銷都做好,才能打好旅遊牌
中國5A級景區有250家,4A級景區有2000多家,3A級及以下景區更是不計其數,全國旅遊景區加起來有兩萬多家。雖然消費者對於旅遊的需求是水漲船高的,但是大家往往陷入選擇困難。試想,一個人一生能去幾個景區?就拿全國5A級景區來說,一年去兩個,得100多年才能去完,一年去5個,得50年才能去完,這還不包括國外的景點。所以說在這個前提下,不管是旅遊城市還是大省來說,品牌和營銷這兩個維度都要做好,才能打好旅遊牌。
這兩年,山西從省到市,甚至到縣,都非常重視旅遊品牌的打造和推廣,今年新提出的黃河、長城、太行三大品牌的打造,非常到位地闡釋了山西旅遊的資源特點。如諸多專家所說,要樹立品牌,需要在黃河、長城、太行的後面再加個「魂」字,「魂」就是山西民族文化的特點和內涵。
樹立好這樣的品牌,還需要用好的方式把品牌推廣出去。比如,山西連做兩年電視競演來產生旅發大會主辦城市,之後,不妨結合新媒體、網際網路、VR這些資源來做競演。同時,還需要把山西品牌推向更高平臺去展示,吸引投資方,將投資方和旅遊目的地、景區真正地嫁接起來。
王雁平(山西省導遊協會會長):
讓山西導遊講好三大品牌故事
導遊是旅遊業發展的靈魂,是宣傳一個地區形象的重要窗口,加強導遊隊伍建設對於「講活山西的文化,講活山西的故事,讓遊客在遊覽中感悟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山西厚重的歷史」意義重大。作為導遊行業來講,山西提出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品牌,每個旅遊品牌,都有說不完的故事,可以說又給了更多人一個來山西的理由。
要真正地把三大品牌傳播出去,更需要讓導遊提高個人素質,把山西旅遊軟環境營造好。通過山西導遊的形象和解說,讓遊客更喜歡來山西,願意來山西,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現在,山西的團隊也經常走黃河、長城、太行這些線路,都是個別景點來遊覽、體驗,缺乏規模和體系。此次,從頂層設計來講,三大品牌的打造是指明了一條路子,相信通過景區的基礎建設、導遊解說詞等方面的開發,會給人一個耳目一新的山西,會讓相關的旅遊線路形成規模和體系。
張偉(北京中景品聯國際文化公司CEO):
打造山西旅遊的鮮明個性
山西提出打造太行、黃河、長城的三大旅遊板塊,讓山西旅遊發展有了一個很好的抓手,這個板塊的劃分,是山西旅遊發展的再定位,也是一個細化。有特色的旅遊品牌系統,將是旅遊行業發展的最新出路。希望山西能夠重視旅遊品牌的打造,鮮明的個性特色能令同質化旅遊市場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旅遊品牌的特性不在於產品本身,而在於品牌效應所延伸而出的附屬品,品牌的打造涉及到多個元素,其中,品牌體驗和品牌印象對品牌具有制約性作用。旅遊消費跟產品消費有著巨大的區別,旅遊消費的本質是服務消費,旅遊品牌產品本身並無創新和改革的價值,而由其衍生而出的服務內容將直接影響消費者的判斷,對品牌後期發展具有絕對性的主導作用。
眾所周知,旅遊產業的核心即景點。無論是天然形成的自然景觀,抑或是建設而成的遊樂項目,受到投入資金、保護工作乃至政策等方面的影響,各旅遊品牌之間的優勢和劣勢表現得十分明顯。品牌創造初期,應以創新性的發展眼光吸引足夠的目光,而後通過實質性的品牌特色提升服務品質,以雙向機制奠定品牌基礎,令其發展駛向精品品牌時代。
郭勇(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分行行長):
組建市級全域旅遊投融資平臺
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的定位,構築了山西全域旅遊的大格局,是一個很好的起步。山西發展全域旅遊,在頂層設計中,首先要進行投融資規劃,為使山西全域旅遊的相關政策措施較好地落地,建議山西組建市級全域旅遊投融資平臺,形成一個旅遊投融資全程服務產業鏈。
全域旅遊規劃在實際操作中,應突破傳統規劃模式,以市場為導向,創新思路,以產業鏈整合為模式,有效利用各種資源,突破原有的項目推進和開發時序,將後期運營要素導入前期,在進行策劃規劃設計的同時,將優秀成功的IP、品牌企業、成熟的運營機構、管理團隊,以及投資、建造機構等,以專家、投資商、服務商身份導入進來,形成全產業鏈的總體合理化方案,使得策劃規划過程也成為一個推動項目落地的過程。
同時,建議組建市級旅遊投融資平臺,將當地的景區資源和旅遊公路、旅遊營地配套項目資源進行梳理和注入,有利於引導和帶動金融資源、社會資本的投入。
此外,還可以引入和推廣PPP+PE的新模式。新模式是在PPP模式的基礎上引入知名的PE公司,通過運用融資主體優質股東(上市公司)承諾回購或股票質押等多種方式,在確保各方收益的前提下,為社會資本提供更為通暢的進入、退出機制,從而在政府、金融機構、社會資本三者之間形成一個更為良性的投融資循環,為山西旅遊業發展助力。
3、4版整理 本報記者 趙麗娜 李飛飛 張彩雲
攝影 本報記者 鍾清 寇寧
(責任編輯:張靜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