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20日電 為充分發揮已達綜合服務能力推薦標準的全國300家縣級醫院示範作用,進一步推動縣域醫聯體建設,探索疫情常態化下的學科建設和醫院管理,補齊醫防協作短板。8月18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指導,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的「強縣域 千縣行」全國片區交流會在貴州舉行。
2019年8月,「強縣域 千縣行」全國片區交流活動正式啟動,通過在浙江、廣東、四川開展活動交流,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8月4日,在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指導下,人民網·人民健康在京舉辦了「2019縣級醫院服務能力評估情況研討會」,對縣級醫院的診療服務能力提升進行了階段性的數據量化總結。
在本次召開的貴州片區交流會上,貴州省衛生健康委代表武蔚鳳致辭表示:「通過不斷努力,全省縣域居民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能力不斷提升,診療科室設置基本健全,縣級醫院能力得到了總體提升。但依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象,難度較大、操作較為複雜的診療技術方面仍存在不足。」
「希望通過本次會議,省內的縣級醫院能夠對相關政策產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對疫情常態化下的學科建設和醫院管理有一定提升。同時,通過學習成功經驗補齊短板,繼續推動第二輪縣級醫院能力提升工程,發揮縣域醫療龍頭的作用。」
針對貴州省2020年基層醫療機構就診率力爭達到65%,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的目標,人民網·人民健康研究院秘書長劉文永希望通過此次交流會,能夠將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先進案例在這裡得到分享,支持助力貴州早日實現這一目標。同時還希望利用這次交流會,能夠將全國縣級醫院對新發傳染病疫情防控體系的建設經驗進行及時廣泛的傳播。
為全面推進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建設,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和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標準給予指導和規範,包括《2019年縣級醫院服務能力評估情況報告》《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和推薦標準》和《醫療聯合體管理辦法》等。
在政策解讀環節,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資源處副處長王莉莉通過連線分享時指出,縣級醫院能力建設是實現分級診療的根本措施,更是大力推動縣域醫共體的建設的主力。縣醫院已基本具備了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能力,發揮了城鄉醫療衛生體系的紐帶作用。但還存在向上轉診容易和向下轉診難等問題。接下來,應在補齊專科能力短板、加強科室能力建設,提升網際網路診療能力,提升縣級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完善各項保障政策,因地制宜開展精準幫扶等方面進行強化。
「醫聯體、醫共體搞得好不好,首先要把公共衛生的重要職能承擔起來。」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公共防疫學院教授王虎峰解讀稱,推動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尤其要完善醫防協同機制,在傳統防控工作方面,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方面,在提升重大疫情防治救治能力方面,應充分發揮基層醫療機構的作用。一定要提高認識,將防控納入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做好醫防融合。
「實現內部精細化管理、外部可比較,這是未來醫聯體、醫共體發展的方向。」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梁海倫說,縣域醫共體績效管理創新需四步走:項目測評、項目梳理、實施標準化績效,內部協同和外部評價結合。基於每個縣域醫共體的差異,要找出發展重點和障礙,挖掘原因,進行梳理。把問題納入績效考核管理的重點去關注。對非收費、非標準項目的標準化,這才有助於醫共體成員單位之間的激勵和積極實施。
在「管理能力提升專場」,圍繞「縣級醫院如何強化人才支撐、提升服務能力」的主題,廣東省英德市人民醫院院長吳凡宇表示,要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人人皆為可用之才的觀念。在工作氛圍上,要讓想做事的人有機會,能做事的人給平臺,做成事的人有地位。在用人方面,要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為此,在人才管理方面,醫院提出「三個打破、五個改變、七個一工程」。
在「黨建和宣傳工作能力提升專場」,圍繞「公立醫院如何進行黨建宣傳」這一主題,人民網人民黨建雲平臺主編宋鶴立則認為:「公立醫院要明確宣傳任務、正確選擇載體、選取好素材」。在宣傳載體方面,宋鶴立介紹了今年國家衛健委聯合人民健康推出的「全國公立醫院黨建雲平臺」。「該平臺是全國公立醫院系統積極發現基層優秀黨建創新做法,轉化經驗的工作平臺,是全國公立醫院黨建宣傳和醫院文化建設的主陣地。」
四川省簡陽市人民醫院黨辦主任李焱生分享了通過融合式醫院宣傳凝聚戰「疫」力量的經驗。他指出,要把握好「五個度」——高度、速度、溫度、廣度。融合是一種發展模式。要通過建隊伍、搭平臺、創優秀作品、與媒體社群合作宣傳正能量,減少負影響,傳播好品牌。
在「學科建設能力提升專場」,圍繞「縣級醫院麻醉和重症醫學科能力建設」,國家衛健委麻醉學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專委會主任委員姚尚龍教授指出,麻醉重症是一家,在這次疫情救治中更加凸顯。加強縣級醫院麻醉與重症能力建設勢在必行。建議加強隊伍建設,拓展豐富領域,開展重症疼痛、麻醉醫生的統一管理,醫療保障麻醉單項付費,醫院管麻醉科要制度化、規範化等。
慢病防治是基層醫院和醫生的主要工作之一,在慢阻肺防治方面,中日友好醫院國家呼吸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蘇楠指出,我國哮喘患者70%多控制不好,而且大都分布在基層。基層在慢阻肺分級診療中具有重要作用,比如篩查,主要靠基層醫生完成。患者教育也要靠基層,穩定期治療、隨訪、康復治療都要靠基層醫生完成,強基層很重要。
中日友好醫院院感管理委員會常委郭麗萍則從「新冠疫情常態下的縣域基層院感防控建設」方面提出建議。「醫院感染防控管理工作重點是基礎標準化與精準化策略。基礎標準化包括手衛生、消毒、隔離、滅菌、職業暴露和防護等方方面面。每個人都是感控的實踐者,要貫穿到每天的診療工作中。精準化感控則需要從醫生和護士層面、醫院領導層面、行業管理部門層面方方面面的合力。」郭麗萍稱。
作為中國醫藥企業的代表,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綜合事業部副總經理王少宇表示,將更好地推進落實「強縣域 千縣行」項目落地,幫助縣級醫療體系水平提升,並且承擔起民族醫藥的社會責任,造福中國患者。
交流會上,貴州省衛生健康委會醫政醫管處三級主任武蔚鳳,國衛健委麻醉學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專委會主任委員家姚尚龍,人民網·人民健康研究院秘書長劉文永,貴州省大方縣人民醫院院長吳光明,人民網·人民健康「強縣域 千縣行」專項行動項目負責人李鎔君,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綜合事業部副總經理王少宇共同上臺參加了「強縣域 千縣行」全國片區交流會貴州站啟動儀式。通過貴州站的正式啟動,為縣域醫療工程能力的持續提升,提供了新動能,為逐步實現「小病不出鄉 大病不出縣」的分級診療目標,再添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