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李雲芳
2014-11-20 15:11 來源:澎湃新聞
生前,聶樹斌與呼格吉勒圖互不相識。死後十餘年,他們的遭遇卻時常被相提並論。「一案兩兇」的荒誕劇情,在他們的身上重複上演,「誰是真兇」的疑問,一樣延續至今。
1994年8月,石家莊市西郊一塊玉米地裡發生一起強姦殺人案,聶樹斌被指控為嫌犯,並於次年5月被執行死刑。2005年1月,曾犯下多起姦殺案的王書金在河南落網,隨即主動供出自己是「聶樹斌案」的真兇。
1996年4月9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錫林南路與諾和木勒大街交匯處東北角,一所舊式女廁內發現一具半裸女屍,史稱「4.9女屍案」。案發僅62天後,年輕的報案人呼格吉勒圖即被法院認定為兇手並押赴刑場槍決。直到2005年10月,呼和浩特警方抓獲趙志紅,其供認的27起案件中,第一起便是近十年前的公廁內的「4.9女屍案」。
王書金的辯護律師朱愛民說,聶樹斌案和呼格吉勒圖案如出一轍,甚至在「真兇」的出現方面,聶樹斌案還更早。
實際上,有媒體就直接稱,呼格吉勒圖案是內蒙古的「聶樹斌案」。
當事人家屬也彼此關注著對方的案子。呼格吉勒圖父母說,2005年3月,關於聶樹斌案《一案兩兇,誰是真兇》的報導一出來,就買了報紙細看。不料,7個月後的10月23日,警察就逮住了趙志紅。2011年全國「兩會」期間,呼格吉勒圖的父母在北京和聶樹斌的母親見了面,雙方痛哭一場,「同樣的心情,在一起就天天嘮叨這個事」。
11月20日上午,看到內蒙古自治區高級法院決定對該案再審的消息,朱愛民迅速轉到了自己的博客裡,「呼格吉勒圖案已經進入再審程序,聶樹斌案何時進入再審程序,令人期待」。
朱愛民感嘆,連呼格吉勒圖的案子都已經進入再審程序,而聶樹斌的家屬至今未得到河北省高院是否立案的明確答覆。
2013年9月,河北省高院駁回被告人王書金的上訴,維持死刑原判,並報最高法死刑覆核。
朱愛民說,進入最高法死刑覆核以來,先後四次會見王書金,王書金態度依舊。在今年5月的一次會見中,王書金著急追問最高法院的死刑覆核結果。朱愛民勸他耐心,「你和聶樹斌這個案子,其意義遠遠超出案件本身,確實涉及到中國司法進程」。王書金回答稱,「我沒想那麼多,但是我堅持我的意見,是我做的,決不讓別人替我扛。」
朱愛民說,王書金的死刑覆核至今尚沒有結論,也無法預期時間,只能耐心等待。這個案子社會影響大,「希望最高法能慎重對待」。
但他認為,聶樹斌案和王書金案雖在事實認定上存在交叉,但和王書金案在程序上完全不同。聶樹斌的母親有異議,可以申請再審,這在程序上和王書金案不存在衝突。聶樹斌案的障礙主要在河北司法系統,聶樹斌母親申訴了這麼久,河北省高院都是統一口徑地回復「在審查」,至今不給一個是否立案的明確答覆,「如果不立案,要麼就下一個不立案的通知書啊」。
朱愛民告訴澎湃新聞,對於聶樹斌案,河北省高院應有一個實質性的推動,「聶樹斌究竟無罪還是有罪,應當進入司法程序,該立案就立案。既然當事人提出申訴,既然有這麼多證據,啟動再審程序是個明智之舉,通過法院公開公正審理,對社會輿論有個交代,對雙方當事人有個交代,這能夠讓大家心理平衡,不會引發過多猜想。現在這樣一直無緣由地推託,不僅損害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也有損公眾對司法的信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