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不住」深圳高廠租 大型製造企業開始加入外遷洪流

2020-12-15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最近一個月內,深圳市兩家大型製造業公司美國史丹利百得和日本村田製做所相繼搬離和倒閉,究其原因,或與深圳的高租金有關,對此,《華夏時報》記者近日走訪了深圳市多個產業園區,以期深入了解深圳市的產業園區租賃情況。

走訪過程中,《華夏時報》記者發現,深圳大部分廠房租金都在30元/平/月以上,是10年前的2-3倍。此外,隨著空間資源越來越緊缺,深圳出現了16層高的廠房。同時,在深圳產業轉型升級之後,科技型公司也在往外搬離。

可比肩住宅高度的16層廠房

廠房「摞」到16層

「十年前,這裡的廠房租金15元/平/月 ,現在這裡的租金普遍要30元/平/月。」從業10年的資深廠房置業顧問杜先生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現在深圳的廠房租金是十年前的2-3倍。

廠房中介郭先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深圳大部分廠房租金都在30元/平/月以上,東莞和惠州的廠房普遍要比深圳便宜12-13元/平/月左右。《華夏時報》記者在華南最大的廠房選址平臺「選址易」APP上搜索發現,東莞和惠州的廠房租金普遍在10-20元/平/月左右,深圳的廠房租金普遍在25元/平/月以上,甚至有的廠房租金標價45元/平/月。

「現在大浪工業區是龍華區最後一片比較集中的工業土地了,清湖那邊現在許多的工業區都要變成商業,合約最多只籤一年。」杜先生還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現在深圳許多廠房都被改成電商辦公室,深圳真正的留給工業的廠房也越來越少。

深圳市龍華區即將搬離的某公司廠房 張慧敏攝

深圳市龍華區某廠房,租金價格為32元/平/月 張慧敏 攝

《華夏時報》記者在深圳市龍華區清湖地鐵站附近的工業區發現,有廠房的樓高為16層,堪比住宅的高度。儘管每層樓有四部大型貨梯,但是仍然不夠用。《華夏時報》記者從1樓到14樓,花了整整15分鐘。一個在8樓拖著一車廢紙箱準備運到1樓的工作人員直言,已經等了1個小時的電梯。

2013年深圳市下發的《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優化空間資源配置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強調,由於率先遇到了空間資源緊張的問題,深圳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限制、淘汰落後產能,構建以「高新軟優」為特徵的現代產業體系。

隨後,深圳制定了15部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和規章,開始嚴查環保。至此,經過多年的發展,以製鞋、模具、塑膠、五金電鍍為代表的高耗能、高汙染、低產能的傳統製造業紛紛走出深圳,轉向東莞等內地區域。《華夏時報》記者近日走訪發現,龍華區大量的公司名稱都有「精密儀器」、「科技」、「智能」、「電子」等字樣,儼然已經跟上了深圳高新產業的步伐。

然而,儘管是深圳提倡的高新技術產業,也有搬離深圳的現象。深圳市某科技公司的高級經理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去年公司的廠房面積擴大至2萬平方米以上,為了節約人力和租金成本,公司將廠房從深圳市龍華區搬到了東莞清溪鎮。

今年6月,A股上市的智慧科技企業萬興科技(股票代碼「300624.sz」)在也湖南長沙進行了第二總部的建設資金投入。「我們深圳公司的辦公室在軟體園的不同樓棟,因為園區內的寫字樓實在太緊張了。」萬興科技的員工文先生是長沙人,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等長沙第二總部建好之後,自己也準備過去。

得力集團已經搬離的深圳廠房 張慧敏攝

大廠搬遷和倒閉

2017年7月,深圳市政協發布了一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壯大深圳實體經濟重點調研報告》。報告稱,深圳製造業外遷已成潮流,同時,大多數外遷企業已不再是低端落後的製造型企業,而是先進位造業,尤其是一些大中型企業。

2019年6月,深圳市政府向人大常委會提交的《深圳市2018年中小企業發展情況報告》顯示,2016-2018年間,37.5%的外遷企業集中出現在電子信息製造業領域。

11月24日,株式會社村田製作所(下稱「村田製做所」)的全資子公司——埼玉村田製作所宣布將於2020年12月關閉其生產子公司--升龍科技。據悉,村田製作所是一家全球性的綜合電子元器件製造商,主要從事以陶瓷為基礎的電子元器件的開發、生產和銷售業務。

埼玉村田製作所(原東光集團)在其官網上表示,近年來智慧型手機市場等主要市場的需求呈現多樣化,開發周期縮短,並且與海外製造商的競爭加劇,導致經營環境非常嚴峻。由於升龍科技生產品類的需求急劇減少,價格競爭激烈等情況,因此決定停產並將公司關閉。

就在11月,全世界最大的工具產品製造商之一的史丹利百得的子公司——史丹利百得精密製造(深圳)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史丹利百得」)宣布,自2020年10月26日起全面停止生產經營活動,並提前解散史丹利百得。對此,史丹利百得解釋稱,隨著市場整體環境的變化和行業內競爭的加劇,集團基於戰略發展需求,不得不重整業務資源以提升市場競爭力。

「蘇州的地是我們自己的,這裡是租的。我們在這裡有十年了,明年租期就到了,租金漲得太高,現在要38塊錢一平方,根本接受不了。」此前,深圳史丹利百得前經理曾對媒體公開表示,史丹利遷出深圳的原因一部分來自於租金壓力,工廠解散後將搬去蘇州與百得(蘇州)電動工具有限公司合併。

中小微企業之困

對於大型科技公司來說,搬離深圳是降低人工和租金成本的不錯選擇,但是對於中小微企業來說,卻並沒有那麼簡單。

多位廠房中介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如果廠房的面積不是很大,就沒必要搬到東莞和惠州,因為遷廠之後隨著註冊地的變更,供應商和客戶也會隨之改變。「今年疫情,許多公司的業務受到影響,將廠房面積由大縮小的不在少數,許多公司都在深圳撐著。」杜先生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一邊是高昂的人工和租金成本,另一邊是深圳完整的產業鏈資源,科技型中小微該何去何從?

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小微企業面臨地價和人力成本攀升的局面是產業規律性的發展結果,深圳的小微企業想要存活下必須進行產業升級,通過創新提升產品科技含量,以此創造更大利潤空間。此外中小微企業可以轉型做其他能夠承受高地價的產業,若轉型升級這條路走不通,可以將公司遷移到東莞惠州,甚至河源以及深汕合作區。最後,若實在經營不善,關門止損也是一種辦法。

相關焦點

  • 「扛不住」深圳高廠租,大型製造企業開始加入外遷洪流
    2013年深圳市下發的《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優化空間資源配置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強調,由於率先遇到了空間資源緊張的問題,深圳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限制、淘汰落後產能,構建以「高新軟優」為特徵的現代產業體系。 隨後,深圳制定了15部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和規章,開始嚴查環保。
  • 「扛不住」深圳高廠租,大型製造企業開始加入外遷洪流,僅剩的廠房...
    2013年深圳市下發的《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優化空間資源配置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強調,由於率先遇到了空間資源緊張的問題,深圳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限制、淘汰落後產能,構建以「高新軟優」為特徵的現代產業體系。隨後,深圳制定了15部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和規章,開始嚴查環保。
  • 又一家製造企業逃離,在東莞怒砸10億建總部,機器人產業也頂不住...
    科技企業為何集體出走?目前從深圳搬離的科技企業,基本都是從事製造的一線產業,從業者多是勞務工及藍領技術人員。面對仍在上漲的深圳房價及用工成本,這些勞動密集型企業難以在深圳繼續維繼,只能將產線轉移到成本更低的二三線城市及印度、越南等新興國家。
  • 剛獲「堅守製造標杆」就宣布解散,深圳史丹利的結局說明了什麼?
    當一家企業宣布解散、結束營業的時候,最先讓人想到的是什麼?我想絕大多數人會覺得這家企業肯定是經營不善、資不抵債,最終只能宣布結業,但今天要說的這家企業並非這種情況。很突然的消息,深圳史丹利工廠也就是史丹利百得精密製造(深圳)有限公司,在深圳運行了八年之後,這家主營電動工具、吸塵器及附件等的企業,出於戰略需求而解散。
  • 扔出「中國製造」,現在扛不住了又拾起來,果然很有「骨氣」!
    他們火熱的內心十分喜歡「搞事情」,最近開始抵制「中國製造」,對此他們非常趾高氣揚,將家裡中國生產的產品紛紛拿出來,進行處置和燒毀,因此還帶來一系列風波,。然而這樣事情並沒有堅持很久,因為他們根本離不開對我們依賴,在日常生活上,發現沒有這些商品的缺失,很多地方都受到影響。而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扔出「中國製造」,現在扛不住了又拾起來,果然很有「骨氣」!
  • 深圳特區40周年:看那些洪流中成長的企業
    這其中,有一批房地產企業從經濟發展的洪流中走出,有一些已經成為了中國房地產界的中流砥柱。40年巨變8月26日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紀念日,當日中午,深圳市政府官網發布《特區40年|改革東風鼓千帆 初心不改譜新篇》。
  • 老企業外遷 煙墩山片區將變成大型城市商住區
    近日,青島市環保局官方網站發布《青島交通商務區煙墩山片區環境綜合治理項目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環評披露了煙墩山片區2014-2025年全景規劃,而這個老企業聚集片區將變成大型城市商住區,可容納3萬居住人口。
  • 多變的市場需求和瘋漲的廠租:深圳又一製造大廠解散
    來源:一財網深圳又一家製造大廠宣布解散。11月26日早上,日本企業株式會社村田製作所(下稱「村田」)發布通知稱,其全資子公司——埼玉村田製作所(原東光株式會社)將於2020年12月關閉其生產子公司——升龍科技。
  • 傳深圳這家中國500強企業將在越南租地建廠
    2017年開始,公司在產品結構及客戶結構方面進行了雙調整,現在非手機業務佔比已超過50%,取得了較大成效。長盈精密在今年三季報中披露,預計2020年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為53000萬元~65000萬元,較2019年增長532%~675%。公司將繼續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及客戶結構。
  • 實探丨老牌名企史丹利搬離深圳,8月剛獲評堅守先進位造標杆,但「沒...
    站在園區門口,一位史丹利百得深圳工廠的經理如是說。就在兩天前,這家工廠剛剛被解散。雖然頭頂深圳市寶安區「堅守先進位造標杆企業」的光環,但現實中沉重的經營成本卻讓這家老牌美資製造企業——史丹利百得深圳工廠不得不選擇離開。
  • 「深圳創新+順德製造」案例多多,順創產業加速器孵化科技型企業超...
    在深圳南山區,佔地面積近1萬平方米的順創產業加速器已將近滿員,科技型企業在這裡孵化發展壯大。這是廣東順德科創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打造的跨區域合作的平臺之一,探索從「深圳苗圃」到「順德農場」的項目孵化和落地模式,也是「深圳創新+順德製造」的生動詮釋。
  • 企業退租換租、二房東撤退 深圳寫字樓空置率再創新高
    深圳擁有國內數一數二的民營企業孵化能力,過去年的幾十年,誕生了平安、華為、招商、騰訊、萬科等一大批世界500強企業。  比亞迪、中興、大疆科技、華大基因等公司更是代表了深圳明天。金融、科技等產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企業聚集與產業鏈上下遊聯動,一直都是支撐起深圳寫字樓市場的重要力量。
  • ...市場,引入大型商業,轉為二手車城……批發市場外遷後原址是何歸宿
    汽配市場改建農貿市場,不僅僅是將閒置土地資源再利用,使昔日明星市場重煥生機,更是為外遷後的市場再造提供參考樣本。批發市場外遷後,原址如今是何歸宿老汽配城原址重現生機,讓人又驚又喜之餘,更將目光引向了「批發市場外遷後原址作何用途」的疑問和探討。
  • 深圳長租公寓也在「豪宅化」
    深圳的「三價合一」正式落地,刺激了眾多觀望購房者的買房神經。不過,最受傷的或許是那些「被豪宅」的普通住宅,很多房源都需要多交「被豪宅」稅。而在目前火熱的長租公寓市場,似乎也有越來越多的「豪宅」加入其中。
  • 哪些大型企業- 深圳本地寶
    五個行業大型企業的認定規則如下:  1.住宿餐飲、交通運輸、批發零售行業大型企業是指:納入我市統計部門2019年住宿餐飲、交通運輸、批發零售業統計範圍,且在企業營業執照登記的項目或在有關部門頒發的許可證中能體現相應經營內容的大型企業。  具體企業以納入市統計部門2019年相應行業統計範圍的名單為準。
  • 人民幣貶值無法挽留港資鞋業外遷 中國鞋業加速東南飛
    東南亞國家在人工成本、關稅等方面佔有優勢,甚至一些東南亞製造的鞋服產品在廣州批發市場上的價格,比在珠三角工廠下單的價格還低。在全球最重要的製鞋基地之一的東莞,媒體前不久發起了第5次東莞企業生存報告調查,聚焦於東莞鞋企困局。受訪的150家企業中,超過6成企業表示,2014年的接單量下降。訂單利潤下滑的企業佔比達到69.34%,32%企業表示虧損經營,難以維持。
  • 深圳又一製造工廠解散?又一日本巨頭撤離,深圳製造到底該咋看?
    升龍科技宣布關停的一個月前,史丹利百得精密製造(深圳)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隨著市場整體環境的變化和行業內競爭的加劇,集團基於戰略發展需求,不得不重整業務資源以提升市場競爭力。自2020年10月26日起全面停止生產經營活動,並提前解散史丹利百得。
  • 德國製造也扛不住了?
    言外之意就是,寒冬才剛剛開始!濃眉大眼的阿迪達斯,業績斷崖式暴跌,確實令人震驚。作為歐洲最大、全球第二大運動品牌,它年營收236億歐元,全球開店1萬多家,名副其實的體育用品巨頭。那麼,席捲全球的德國製造明珠是如何被打下神壇的?壹根據阿迪財報來看,導致這次暴跌的主因是全球門店被迫停擺。受疫情影響,阿迪先於3月17日宣布暫時關閉歐洲、北美門店,以遏制病毒傳播。
  • 人民幣貶值難留住鞋廠外遷的腳步 中國鞋業加速「東南飛」
    東南亞國家在人工成本、關稅等方面佔有優勢,甚至一些東南亞製造的鞋服產品在廣州批發市場上的價格,比在珠三角工廠下單的價格還低。  在全球最重要的製鞋基地之一的東莞,《南方都市報》等媒體前不久發起了第5次東莞企業生存報告調查,聚焦於東莞鞋企困局。受訪的150家企業中,超過6成企業表示,2014年的接單量下降。訂單利潤下滑的企業佔比達到69.34%,32%企業表示虧損經營,難以維持。
  • 吉野家將關閉150家門店 招牌牛肉飯也扛不住了?
    吉野家將關閉150家門店 招牌牛肉飯也扛不住了?時間:2020-07-31 08:5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吉野家將關閉150家門店 招牌牛肉飯也扛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