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夏天,「喲~小夥子奶茶店走不走」?這大概是每個小夥伴都經歷過的一件事情吧。在手機遊戲還沒開始流行起來的那段時間,鬥地主、三國殺成為夏天避暑環節的重要一份子,每到夏天大家都爭先恐後的湧入奶茶店,不因別的,只為空調房和心心念念的打牌時光。
不過,你們知道嗎?其實卡牌種類也是分很多的,從古至今發展尤為曲折,今天小師弟就來講講卡牌遊戲的發展史。
大概是在1991年左右,一位名為理察.加菲爾德(Richard Garfield)的數學系學生,他向一家剛剛成立一年的小型桌遊企業「威世智」展示一款它設計的桌遊——《機器人拉力賽》,並且希望該公司能買下《機器人拉力賽》的版權。
「威世智」也是屬於那種伯樂人物,第一眼見到《機器人拉力賽》就頗為喜歡。不過,對於當時的「威世智」而言,實在是無法接受這麼複雜繁瑣的桌遊,另一個原因資金確實緊缺,只能請求「理察.加菲爾德」製作一份更為便捷、高效的桌遊了,正是如此集成式卡牌鼻祖「萬智牌」誕生了!
後來看到商機的大廠們紛紛開啟了效仿,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遊戲王》和《精靈寶可夢》了。
國內對於《精靈寶可夢》卡牌整體還是比較模糊的,因為《精靈寶可夢》桌遊並沒引進國內,而是流行於國外,再加上動漫也沒做什麼宣傳,所以咱們小時候買的牌,哪怕製作再精良,質量再好,那都是盜版。最讓人的無語的是,盜版製作商還整了個水晶暴鯉龍,一刀999,真的直接給我搞懵逼了!我的一塊錢一包卡啊。
另一方面《遊戲王》則在國內較為出名,《遊戲王》靠著動漫的宣傳,好些小夥伴最早入坑《遊戲王》都是看了旗下的動漫,裡面那個黑暗大法師真的帥的不要不要的。目前《遊戲王》動畫已更新了5部!對了...有一點值得注意,《遊戲王》卡牌是於14年開始引進臺灣、香港,所以....小時候你買的卡牌依然是假的,只有繁體字才是正版出品哦~
弱弱的問一句,各位玩牌是不是都不看說明,直接放地上掃,翻過幾張拿幾張?
有些小夥伴可能會說了,既然在國外那麼出名,為何不做個線上的網路遊戲呢,在線下要集齊卡組花的時間可不是一丁半點啊。
其實啊,這裡就涉及到了利益關係。第一個原因是線下的實體卡牌掙錢,開一包卡就好幾十,籌齊一套理想牌組估計都小一萬,所以官方一直不願意放棄線下玩法,時至今日依然更新,不僅如此,實體卡牌還有收藏價值,有些帶有特殊符號的卡牌被炒到幾千大洋。
第二個原因則是沒人做這個領頭羊,起初《遊戲王》是有嘗試做一些線上的電腦遊戲,但也都是那种放任自身自滅不更新的,玩家玩了一段時間感覺膩味,沒新牌組自然就放棄,只能轉而實體卡牌。
直到暴雪的《爐石傳說》到來後,才算真正意義上的桌遊線上化時代,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暴雪找到了一種能通過線上帶來盈利的方式,要不你以為誰願意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想想《爐石傳說》現在在國內是多麼的火,有著魔獸世界鋪墊,加之遊戲本身的可玩性,這才將《爐石傳說》推上了新高度。
當然,屬於卡牌遊戲的時代還不止於此,以後只會有更好玩更豐富的內容等著大家,能否延續集成式卡牌的傳統風格只能看後續玩家喜好而決定了,要不典型的就是成了「自走棋」、「皇室戰爭」這種動態卡牌了!
本文由4399遊戲盒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