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ed: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蛋白質組學研究揭示葡萄糖代謝蛋白與...

2020-12-24 生物谷

2020年4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如今我們對阿爾茲海默病的病理生理學機制了解地仍然並不完全,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 Medicine上題為「Large-scale proteomic analy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brain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reveals early changes in energy metabolism associated with microglia and astrocyte activation」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埃默裡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就通過利用定量質譜法和共表達網絡分析技術進行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蛋白質組學研究將機體的葡萄糖代謝蛋白與阿爾茲海默病(AD)疾病生物學特性聯繫了起來。

蛋白質網絡模塊能與糖代謝聯繫起來作為一種最常見的模塊,同時成為與AD病理學和機體認知相關最相關的模塊之一;這種模塊能夠富集AD遺傳風險因素及與抗炎性狀態相關的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蛋白標誌物,這就表明,其所代表的生物性功能在AD發病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而來自該模塊的蛋白質在疾病發病早期的腦脊液中水平會發生升高。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識別出了疾病特異性的蛋白和生物學過程,其或能幫助開發新型的靶向性療法,此外他們還發現,能調節機體葡萄糖代謝的一組蛋白及在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中扮演保護性角色的蛋白或與阿爾茲海默病的病理學進展及機體認知損傷強烈相關。

圖片來源:Wikidot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2000多份大腦組織和接近400份腦脊液樣本進行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從而確定了AD患者大腦中的特殊蛋白和生物學過程或能作為一種液體生物標誌物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抵禦AD的新型靶向性療法。隨後研究人員分析了特殊的蛋白質模塊與AD和其它神經變性疾病中多種病理學和臨床特徵之間的關係,他們在AD患者的大腦樣本及認知正常但記錄有大腦病變的個體樣本的小膠質細胞中觀察到了與機體葡萄糖代謝和抗炎性反應相關的蛋白質變化;相關研究結果表明,能夠保護神經細胞免於損傷的抗炎性過程或能被激活以對疾病產生反應。

緊接著研究人員在對腦脊液研究中重現了上述研究發現,研究者表示,就像大腦組織一樣,參與從葡萄糖中提取能量的蛋白質在AD患者的腦脊液中水平會上升,其中很多蛋白質的水平在臨床前AD患者中的水平也會上升,比如有腦部病變但並未出現認知功能下降的人群;更為重要的是,葡萄糖代謝/膠質細胞蛋白模塊中填充了能作為AD遺傳風險因素的蛋白質,這就表明,這些蛋白家族所反映的生物學過程或許參與了實際的疾病進展過程。研究者Thambisetty說道,如今我們一直在研究大腦代謝葡萄糖方式的異常與阿爾茲海默病相關改變之間的關聯,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些蛋白質或許能潛在作為一種液體生物標誌物來幫助檢測AD早期疾病的出現和進展。

此前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大腦破碎葡萄糖方式的異常與大腦中澱粉樣斑塊和纏結特性、及諸如記憶問題等疾病症狀之間或存在一定關聯;這項大型比較組學研究揭示了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多種生物學過程中發生的大量改變,同時也闡明了大腦能量代謝和神經炎症在疾病進展過程中的作用;基於本文研究結果,後期研究人員或許有望尋找新型靶點來幫助開發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的新型療法。

AD是引發全球範圍內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全球人群預期壽命的延長,其發病率也會不斷增加,儘管目前AD的定義是基於大腦皮質中β澱粉樣蛋白和tau神經纖維纏結的沉積,但研究人員並不清楚除了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以外指示該疾病特徵的大腦生化改變和細胞改變;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就對2000多份大腦組織和大約400份腦脊液樣本進行了大規模的蛋白質組學分析,從而揭示了AD和與疾病無症狀和疾病症狀階段相關的生物學改變之間蛋白質組網絡藍圖,此外研究者還強調了神經膠質生物學特性在疾病病理學進展過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這對於後期開發新型AD藥物療法和尋找生物標誌物都至關重要,尤其是靶向作用促炎性和抗炎性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等。(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1】Large-scale analysis links glucose metabolism proteins to Alzheimer's disease biology

【2】Johnson, E.C.B., Dammer, E.B., Duong, D.M. et al. Large-scale proteomic analy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brain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reveals early changes in energy metabolism associated with microglia and astrocyte activation. Nat Med (2020). doi:10.1038/s41591-020-0815-6

相關焦點

  • 兩篇背靠背蛋白組學+代謝組學揭示擬穴青蟹適應鹽度驟降代謝機理
    前言繼上篇王春琳教授、王歡博士課題組在ECOTOX ENVIRON SAFE通過iTRAQ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以探索揭示越冬期間不同光照強度下擬穴青蟹的代謝變化後。(詳情請訪問鹿明生物公眾號項目文章 | iTRAQ蛋白組學助力寧波大學越冬期間擬穴青蟹代謝變化研究)。
  • 研究發現阿爾茨海默症潛在新靶標——葡萄糖代謝相關蛋白
    該研究對阿爾茨海默症相關的蛋白組學進行了大規模分析,揭示了患者蛋白質網絡的變化,並提出了新的潛在藥物靶點。該研究由Emory醫學院的一個研究組牽頭進行,採集了2000名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腦組織,以及400份腦脊髓液樣本,分析了3000多種蛋白質的表達模式。研究表明,葡萄糖代謝蛋白與阿爾茨海默症有關的認知障礙關係密切。
  • 迄今最大規模阿爾茨海默病蛋白組學數據!《自然-醫學》發表重要...
    科學家們展開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AD蛋白質組學研究,以確定在這種疾病中起作用的蛋白質和生物學過程。這份研究數據,將為AD治療提供新的藥物開發靶點,也為及早發現AD提供檢測和診斷可用的生物標記物。
  • 【學術前沿】 周溪/林樹海/鄒麗揭示新冠肺炎患者的母乳蛋白和代謝...
    該研究鑑定了88種差異表達的蛋白質(DEP),表明COVID-19患者的母乳蛋白變化較輕。然後通過GO和KEGG途徑富集過程分析發現DEP富集了涉及免疫應答,炎症和代謝的過程,富集了這些過程的大多數DEP被下調了。此外,總共鑑定出340種代謝產物,通路分析揭示了氨醯基-tRNA生物合成和芳香族胺基酸(AAA)代謝的變化。
  • ...診斷研究人員發表Cell論文!詳解新冠肺炎患者血清的蛋白質組和...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西湖大學、溫州醫科大學和迪安診斷凱萊譜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推測SARS-CoV-2誘導的特徵性分子變化可以在重症COVID-19患者的血清中檢測到。這些分子變化可能對開發患者治療方法有所啟示。為了驗證這一推測,他們應用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技術分析了來自COVID-19患者和幾個對照組的血清的蛋白質組和代謝組。
  • Cell亮點:Steven Carr團隊報導大規模肺腺癌蛋白基因組學研究
    首次報導結腸癌大樣本隊列的蛋白基因組學研究)、腎透明細胞癌(蛋白基因組學文章再登Cell!深度揭示腎透明細胞癌特徵)、乳腺癌(Nature發布大規模癌症蛋白質基因組學研究重要成果)、子宮內膜癌(2020開年紅!
  • 【快訊】迄今最大規模血漿蛋白質組學分析!英國生物銀行與多家生物...
    這將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血漿蛋白質組學研究之一,旨在顯著擴大「蛋白質組學」的領域研究,使人們對疾病過程有更好的了解,並對創新藥物的研發提供支持。在過去幾年裡,英國生物銀行在徵得參與者同意的情況下,將其50萬名參與者的脫敏基因組數據提供給科學家,以確定與人類疾病相關的潛在DNA變異位點。
  • 研究發現鳥類葡萄糖轉運蛋白家族基因的丟失與功能補償
    迄今為止,尚未有很好的證據予以支持。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基於155個物種的1400多條葡萄糖轉運蛋白SLC2序列,構建出系統發育樹,並在脊椎動物中鑑定到20種SLC2基因,其中在非哺乳類脊椎動物中發現6個新基因。20種基因被分為4大類,其中Ⅰ類包含15個SLC2基因,Ⅱ與Ⅲ類分別有兩個SLC2基因,Ⅳ類僅一個。
  • 蛋白質組研究:生命天書的新解碼?
    這一思路符合學界對基因組學的一貫期待,賀福初院士介紹:「人們1985年開始醞釀基因組計劃的主要動力,就是希望能夠通過描繪和破解基因藍圖,揭示人類生老病死的規律和本質。」但人們將基因圖譜這本「天書」印出來後,發現解讀「天書」依舊是一大難題。1994年澳大利亞科學家Marc Wikins首先提出蛋白質組學這一概念。
  • 研究揭示工業微藻應激產油的蛋白質組動態規律
  • 歐易/鹿明生物蛋白/代謝方向17位合作課題組老師順利發文
    2020 年 11月,歐易/鹿明生物蛋白/代謝方向共收錄到17篇項目文章,主要包括:iTRAQ標記定量蛋白組學、TMT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PRM靶向蛋白驗證、LC-MS/GC-MS非靶向代謝組學、GC-MS靶向代謝組研究等。
  • 2大尚方寶劍,雙平臺+雙自建資料庫助力醫學代謝組學研究
    代謝組學是目前關注度頗高的組學方向。大家也知道細胞內的生命活動由眾多基因、蛋白質、以及小分子代謝產物來共同承擔。代謝組處於基因調控和蛋白質作用的下遊,提供了生物學的終端信息,可以揭示內在和外在因素影響下代謝整體的變化軌跡來反映某種病理生理過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生物事件。
  • 脂肪和蛋白質代謝對肉品風味的影響
    研究對脂肪和蛋白質代謝機制進行探討,可供畜牧生產者、動物營養和食品營養研究者參考。1、營養因素對動物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的影響不同生長階段及體內不同組織中脂肪的沉積是不均勻的。1.1 脂肪代謝1.1.1脂肪酸合成酶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在脂肪代謝中的作用脂肪酸合成酶(FAS)和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4)是脂肪酸從頭合成的關鍵酶,飼料營養是影響FAS信使RNA表達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肝中FAS隨飼料脂肪水平升高有降低趨勢
  • 動物所發現鳥類葡萄糖轉運蛋白家族基因的丟失與功能補償
    迄今為止,尚未有很好的證據予以支持。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基於155個物種的1400多條葡萄糖轉運蛋白SLC2序列,構建出系統發育樹,並在脊椎動物中鑑定到20種SLC2基因,其中在非哺乳類脊椎動物中發現6個新基因。20種基因被分為4大類,其中Ⅰ類包含15個SLC2基因,Ⅱ與Ⅲ類分別有兩個SLC2基因,Ⅳ類僅一個。
  • 科學家揭示蛋白質高解析度功能改變
    科學家揭示蛋白質高解析度功能改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4:57:41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生物系Paola Picotti課題組取得最新進展。
  • 人體定量蛋白質組圖譜揭示不同組織中RNA與蛋白質水平差異
    通常情況下RNA和蛋白質表達水平具有相關性,但是在包括細胞分化和應激狀態在內的動態過程以及特定的組織中,轉錄後修飾往往會造成RNA和蛋白質水平的表達差異[1]。之前已有的大部分研究主要關注新分子的鑑定,缺乏較完整的蛋白質分子定量研究。而且,很多樣本缺乏足夠的與蛋白質組相對應的轉錄組信息進行比較。
  • 做基因組學做不了的事 蛋白質組學可更精準打擊癌症—新聞—科學網
    此次獲獎是國際蛋白質組學領域對他率先提出並反覆實踐的「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這一理念與範式的高度認可,標誌著我國蛋白質組學研究再度領跑國際。 那麼,什麼是蛋白質組學?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又是什麼?我國當前研究進展如何?就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賀福初院士。
  • Cell|單細胞多組學分析揭示輕度和中度COVID-19之間的劇烈變化
    目前,很多研究包括單細胞研究揭示重症COVID-19患者伴有免疫或造血功能紊亂,如單核細胞中HLA-II下調、淋巴細胞減少、免疫細胞衰竭、髓系細胞異常、細胞因子水平上升、血漿代謝物異常等等。然而,對於新冠病毒患者在輕度和中度感染時體內各種指標如何變化卻不甚清楚。
  • 人血清N-連結糖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獲進展
    國際蛋白質組學期刊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在線發表了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福全團隊和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付巖團隊在人血清N-連結糖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中所取得的進展「Large-scale Identification
  • 糖尿病中葡萄糖毒性的實現以及蛋白質修飾的潛在危害
    葡萄糖是生命的基本分子,它在人體的各方面都被充分利用著,以維持生命的運轉。雖然葡萄糖對細胞存活至關重要,但過多的葡萄糖卻是有害的。這就是糖尿病的情況,即葡萄糖代謝的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