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崔小遠 通訊員 林丹賢 )隨著16層高的科研樓完成封頂,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項目主體結構宣告全部完成。6月17日,記者從中建八局華南公司獲悉,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項目總投資48.23億,總建築面積約50.6萬平方米,其門急診醫技綜合樓、住院樓、教學行政公寓綜合樓、科研樓、動物實驗中心及國際醫療部等主要建築已陸續完成封頂,現已啟動幕牆、精裝修、機電安裝等施工,預計2021年5月30日實現項目整體竣工驗收,2021年7月1日投入使用。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位於南沙明珠灣起步區橫瀝島西側,建築面積50.6萬平方米,規劃車位4005個。項目設置為三級甲等醫院,含醫療、科研、教學、宿舍等功能,計劃床位數1500張。
從整體布局可以看到,該項目建築群分為南北兩個區域,北區設置有4-6層門急診醫技綜合樓及23層住院樓,南區主要包括25層教學行政公寓綜合樓、16層科研樓、6層動物實驗中心及11層國際醫療部四棟主要建築,主體建成後形成了錯落分布的格局。
「主體封頂這一工程節點的完成實屬不易,建設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各種難以預料的困難。」中建八局華南公司中大附一(南沙)醫院項目經理曹巍告訴記者,第一次帶著設備到雜草叢生的現場進行清表的時候,一臺吊機進入地塊內後就陷了進去,淤泥層使得項目施工方積極創新工藝,推動「流塑狀淤泥質土條件下泡沫混凝土墊層施工技術」等技術在項目中應用,解決場地淤泥質土承載力差等難題。
項目場地大,施工範圍廣,為確保現場施工組織合理有序,項目還採用網格化管理方式,在土方、樁基、底板、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將場地劃分為若干小區塊,分區分塊管理,優化施工流水和工序穿插,順利完成項目約120萬方土方開挖,3000條工程樁施工、單層10萬平方米的地下室結構施工。
「綠色生態、人性關懷、中山之光、港灣典範」是該項目規劃設計理念,曹巍表示,醫院的建築風格獨具特色。南北區之間通過中軸連廊相連接,是連接醫療與科研等各部門的生命廊橋,將醫院各區建築聯繫起來。醫院按照建成集科教研一體的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高水平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建設,建成後在為南沙提供高水平醫療服務,帶動南沙醫療水平整體提升的同時,還將依託南沙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為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的居民提供優質醫療衛生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