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欲望是一種消極悲觀的表現,還是一種自我滿足積極的生活態度?

2020-12-17 雲霄翔龍

我發現進入2020年一切都顯得那麼的不同,先是讓全人類經歷了一場世界級的大瘟疫「新冠肺炎」。然後由於人人自危都把自己悶在了家裡,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就算你想出去也沒辦法,國家在新冠初期也有強制政策不允許讓人外出走動。這樣就導致一大批自媒體創作者的加盟,把自媒體體行業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潮。這讓我想起了最早由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提出的蝴蝶效應。對就是蝴蝶效應!全民自媒體的到來只是個開始。全民自媒體的到來又引發了一種新的情況,那就是各種牛鬼蛇神打架的時代。

這裡的「鬼」我是指那些在網上發各種惡行、低俗、負能量文章或視頻的一部分作者,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們一點作用都沒有!至於有什麼作用我後面會講。而「神」再這裡我是指那些能為我們解答疑惑、能給我們帶來知識、敢於打破謠言的人。再這裡我隨便提幾個,比如謎案揭破的有:腦洞烏託邦、奇聞觀察室、X調查等;揭秘行業內幕套路的有:珍大戶、金角財經、保瓶兒小倩等;打破謠言的有:我是江無情、杜安調查團等;科學普及的有:自說自話的總裁、獨孤軒轅策等;當然還有與生活中有關的:韭菜實驗室(揭秘生活購物),老管子遊戲(和我們玩的遊戲相關的問題)等等。還有很多優秀的,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了。以上只是從我關注的列舉了幾個,就這還不知道會不會被平臺審核說是「打廣告」的嫌疑呢!當然也還有像我這樣小正能量的作者「雲霄翔龍」啊哈哈!為什麼我上面要說這些人、事和現象呢?因為正是他們豐富了我們枯燥的生活。

更是讓我們提高了想想認知,曾一度讓我覺得我們的世界好似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維度。我相信大家也應該會和我有一樣的感受,總不會就我一個人這麼認為吧!真這樣就太可怕了,我怕是會被啪啪打臉吧!不得不得說這些「神仙」的維度一個比一個更高,什麼穿越人、外星人接觸、未來世界預言等等,雖然不一定都真,但的確給了我們一些預見,讓我們把眼光看得更遠了。古話說的好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首先第一點就是把我嚇得不敢做視頻了,畢竟這不是我的強項,我真的不敢保證能比他們做得更好,咱還是利用自己文筆的特長老老實實寫文章吧!這不是我今天要說的重點,扯遠了,讓我們再聊回來話題。前面我把自媒體分為了兩撥人,就是「鬼」和「神」。再替換一下用詞其實就是「負能量」和「正能量」。那些正能量的大神我前面列舉一些,但那些負能量的鬼我卻一個未提。這是因為這些人太多了,幾乎佔了自媒體人的一大半,千篇一律的低俗惡搞,反正我是一個沒記住!

那倒不是說他們這些自媒體作者就沒有用,這就是前面我說的放到後面講的話題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主要到這兩年出來的新詞,尤其是2020年更是推到了高潮。就是下面我要講的兩個詞「低欲望」和「喪文化」。這兩個詞粗略看來好像一致,但仔細分析還是有區別的。「喪文化」可以說是「低欲望」的升華版,更趨向於褒義,而低欲望更多的是貶義!如果把自媒體也按照這個來分類的話,那麼那些低俗、惡搞的作者就是「低欲望」,而那些做財經、科學、闢謠的正能量作者就是「喪文化」。現在你懂什麼是「低欲望」,什麼是「喪文化」了吧!即低欲望可以看作是:那些沒有理想,沒有抱負。有沒有多少能力,而把自己沉浸在小世界的人,我低俗也好,我頹廢也罷。我就是要用自己的小歡樂去感染別人,我痛快了你歡樂了。

而喪文化就是我自己有點能力,也有一些小成就,雖然我的力量有點小,但我可以把自己知道的,自己所了解到的。以科普和揭秘的形式宣傳給大家,以提高全人類的認知,傳播正能為主。潛移默化地使人們的思想、素質得到了提高!這就是現在那些正能量的作者們,正在做的事情!正是這兩種正能量和負能量的相撞,才讓低欲望、喪文化有了意義。就像網上有人說的那樣,這讓我們知道了什麼是剩餘價值,什麼是階級固化?反應到了我們自己的身上,不就是我們再努力也不可能改變自己,沒車的還是沒有車,沒房的還是買不起房,沒錢的始終沒錢。既然這條路走不上去,為什麼我們不能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走呢!如此循環每個人都變成了喪文化的傳播者和演變者。他們不是一個特定的人或組織,而是一類帶有相同目的而形成的群體,它們有的是自媒體,有的是公關團隊,還有像我這樣的吃瓜群眾。

於是資本家就說我們喪了,因為我們喪失了勞動力,喪失了行動力,喪失了欲望。其實資本不知道我們只是變得理性了,而是按照了自己的想法去生存了。我們拋棄了資本家為我們設計好的道路了。走上自己喜歡的道路,在這裡你可以是一個遊戲愛好者,在遊戲裡搬磚賺錢。也可以是一個自媒體博主,靠自己的文採才藝賺錢。還可以是一個網商店主,靠開網店賺錢。我不知道「低欲望」「喪文化」這些詞是誰發明的,我只能說真是太有才了。現在你在瀏覽器查這些詞,百科會告訴你它們是網絡流行語。低欲望是形容對任何事物慾望都不高,如戀愛、社交等,過著無欲無求的生活;喪文化,指一些90、00後的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因為生活、學習、事業、情感等的不順,在網絡上、生活中表達或表現出自己的沮喪,以形成的一種文化趨勢。"喪文化"是指流行於青年群體當中的帶有頹廢、絕望、悲觀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畫,它是青年亞文化的一種新形式。

當他們看到別人在秀恩愛,會被認為是又想騙我談戀愛;當看到別人秀萌貓,就變成了又想騙我養貓;當看到別人送出的高額彩禮時,就變成了又想騙我去打工賺錢!雖然我是一個80後,但我也很接近90,因為我是88年出生的。連我都被這種文化感染了。就像最近朋友圈刷的什麼秋天的第一杯珍珠奶茶,什麼冬天的第一杯奶茶,我會說這又是什麼梗,不會又是為奶茶做宣傳的吧!難道是奶茶賣不掉了?又想騙我買奶茶了?就好像我現在一樣,打工這麼多年還不是一樣,買不起車也買不起房,累了我也放棄了!從此再也不想打工了,也不想去盲目的追求了!

相關焦點

  • 自卑可以理解為,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
    自卑可以理解為,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自卑是自信的絆腳石——自卑及其產生的原因成功者和普通者在性格上的區別是前者往往比較自信、有活力;而後者則不然,即使他很有錢、很有權,也總是在內心裡感到灰暗和脆弱。但是他們又有共同點,那就是人類天生的自卑感。
  • 自我否定和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意識
    然而,儘管人們有著千差萬別的面孔,各具特色的形態,我們卻可以將所有人劃分為兩種人:一種是擁有積極心態,充滿自信陽光快樂的人; 一種是意志消極,並深深陷入自我否定和自身陰影的人。你是否知道,正是這一區別導致了人們有著不一樣的人生,即成功與失敗。
  • 有些悲觀是自己找的,悲觀主義者該怎麼樂觀的活著?
    著名的悲觀主義者叔本華認為,悲觀是因為人受意志的控制,而意志又受欲望與外在環境所制約,因為欲望的無法實施,所以痛苦,因而就悲觀。叔本華的理論解釋了人為什麼會悲觀,卻並未說明悲觀主義者在生活中真實的表現。在實際中,悲觀主義的表現並不如概念中這般清楚與簡約。
  • 那種內向、消極、悲觀的抑鬱質性格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之所以感到如此焦慮和消極,很可能是因為對自己的預期比較高,並且感覺自己目前的進步水平難以夠到自己的目標,因此產生了很強的挫敗感和痛苦。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現象叫自我妨礙:當我們感覺到自己有可能難以實現目標時,很可能會找各種理由逃避努力和付出,從而讓自己更容易接受失敗。
  • 你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你看,說話體現的是一種生活態度,同時,也反映著一個人的人生態度。所謂態度,可以說是一種心理傾向,是通過行為、表情和語言表現出來的心理狀態。我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必然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當遭遇困境與煩惱時,你怎麼處理這些問題?會說什麼話?採取什麼行為?會怎麼看待這些事物的本質?都是你的生活態度和人生態度的具體表現。
  • 面對工作我們應該採用積極的心態,而不是採取消極、悲觀的態度
    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每一次的工作都是一次積累,我們應該用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來面對我們的每一份工作,而不是採取一種消極的心態。其實我想說的是當我們在工作崗位的時候有這樣一種困擾的時候,應該有一種積極的心態,而不是有這樣一種悲觀的心態。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每一次的工作都是一次積累,每一個人都應該是要從底層做起的,只有了解了底層的工作之後,當我們上升到一個更高的職位的時候才能知道底層職位所經歷的一些東西才能更好的對工作效率進行一些提高。
  • 悲觀是一種遠見,至少還能樂以忘憂
    我沒有薩岡孤注一擲的勇氣,她把所有的力氣都花在了寫作上,實現了自己當初的夢想,寫書賺了很多錢,買了敞篷跑車,醉生夢死,揮霍青春、金錢、體力,用一種決絕的姿態換取了一生的自由。我是用一種折中的態度過完了青春期,但也有不少後遺症。比如,最近我感受到青春期在體內逗留的時間很長。
  • 孩子消極悲觀,總是唉聲嘆氣,3個方法,培養樂觀積極的孩子
    但現在不少孩子不僅顯得早熟,還總是有很多在大人身上才會出現的情緒,例如悲觀、消極。朋友的兒子圖圖原本是個開心果,從小就很討人喜歡。可最近他卻發現兒子經常唉聲嘆氣,還時常自言自語,臉上總是掛著憂傷的表情。
  • 為什麼自我對話是一種「超能力」?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編者按: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經歷過自言自語,有些是提醒我們今天要做的事,有些是鼓勵我們,有些是對自己的表現感覺很不滿意。
  • 很多人消極悲觀,是因為遭遇了不幸,從而開始慨嘆人世無常!
    關於如何引導一個人,從消極悲觀轉而變得開朗樂觀,積極主動,可能這樣的辦法很多。但是哪一種是最有效,短期見效的,可能還是要具體分析。首先,很多人消極悲觀,是因為遭遇了不幸,從而開始慨嘆人世無常,埋怨命運曲折,怪怨其他人無情。
  • 如何克服消極的心態
    任何一種心態都是每個人對生活的不同看法。在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可能遭受這樣或那樣的打擊和挫折,這些心理多半是人們意志薄弱,心態不成熟的一種表現。如果乙同學真的向家裡要求要買一套1000元的衣服,那家裡肯定是不會同意的,他的願望當然是不能實現的,那麼必然會給他帶來一種失望。一種壓抑、一種抱怨,產生一種消極心態。因此,克服消極心態,培養積極心態的第一條就是「恰當定位,期望合理」。  二、「行」字當頭,永不說「NO」。在學習生活中,不要經常講「我不行」,要多說一些「我能行!」。
  • 悲觀也會「成癮」!老母親經常消極抱怨,兒女們聽後感到抑鬱
    海峽網9月2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彬彬/文 高慧平/漫畫)父母總是為下一代憂心,但有些爹媽消極過頭,經常念叨生活各種難處,沒有看到積極的一面,讓家庭陷入沉悶的氛圍中。相關案例母親態度消極,我也常常莫名憤懣王先生:我研究生畢業後,找了個尚可的工作,遲遲沒能找到女朋友,已經三十來歲了,還是孤身一人。後來,終於有個朋友直白地跟我說:你太悲觀了,而且容易莫名憤懣,可能會嚇跑女孩子。旁觀者清,朋友跟我講了一些問題。
  • 少而精,理性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
    雖然自我懷疑是一個喜新厭舊的人,但其實我打心底裡還是一個真正念舊的人。只是被生活的洪流衝刷下變得越發不像最初自己的模樣,我努力的與內心那個真實的自己在時光的漩渦中雙手十指相扣,變回一個擁有真正靈魂和肉體的人。
  • 處事消極悲觀的生肖,太缺乏安全感,時常蹲下來抱抱自己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他們喜歡蜷縮在自己的世界中,周圍包裹著的也都是消極和悲觀的情緒,尤其是在做事的時候。顯然,消極的態度會導致很多不良的後果,而且生活中還特別敏感。這三個生肖就是如此,生活中他們一點安全感也沒有。
  • 佛教徒的人生態度
    濟群法師開示第一個問題:佛教是消極還是積極的?消極、積極代表對人生、對世界的認識和態度。前者看得虛無,易流於斷見;後者看得實在,易落入常見。很多人認為佛教消極,主要來自三方面的誤解:第一,出家制度。出家人放棄世俗生活和對感情、財富、地位的追求,從世間標準看,給人消極的印象。其次,生活方式。出家人追求簡單、樸素的生活。第三,處世態度。出家人與世無爭,尤其是佛教中的忍辱法門,讓人誤以為是學佛是消極的逃避。接著,法師從幾方面說明,佛教是積極而非消極的。首先,佛教強調發願。
  • 選擇積極心態,樂觀生活
    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與失敗。積極的心態是一種樂觀、進取的心態。它是一種正面的心態,由希望、樂觀、勇氣、進取、慷慨等正面特徵組成。而消極心態是一種負面的心態,它由悲觀、頹廢、抱怨、等待等負面特徵組成。
  • 要積極主動還是消極懈怠,對待工作,對待未來你屬於哪一種人
    要積極主動還是消極懈怠,對待工作,對待未來你屬於哪一種人?相信你的心中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你的選擇決定了你工作的成績。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說:「我從不愛用那些總是抱怨自己的職務、待遇與自己才能不相稱、認為懷才不遇的員工。
  • 讓我們找到正確的生活方式,放棄消極,努力擁抱積極
    積極與消極是心態的兩種表現形式,是一對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聯繫的共同體。消極,會讓人滿身具有負能量;積極,卻讓人具有滿滿的正能量。積極的心態,是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是樂觀、進步、向上的一面;而消極的心態,是失敗、疾病、痛苦的根源;是悲觀的,灰暗的一面。
  • 孩子態度消極,充滿負能量,心理學:別給他們製造「希望空窗期」
    都是無病呻吟,年輕人應該對生活充滿希望,傳播正能量。整天搞這些消極悲觀的東西,今後怎麼做事業,怎麼成家立業啊!」但通過和老同學孩子的交流,我才發現,很多消極悲觀的孩子,源於家庭的影響。很多年幼的孩子「少年老成」,即使看待問題沒有深度的思考,但言行舉止表現出的,都是悲觀消極。
  • 精緻是一種生活態度,人可以窮,但不能粗糙!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精緻是一種生活態度,人可以窮,但不能粗糙!也許99次你都很精緻,只有一次邋遢,卻被你最不想撞見的人看見。我們為什麼需要精緻?精緻能取悅自己也取悅於人,它是讓自己變得快樂的方式,它也是一種積極生活態度,能體現一個人的精神面貌。我們不能讓大千世界處處都按自己的心意來,但是可以儘量讓自己身處其中的小世界是自己想要的。你可以為愛的事情上花時間,也可以為每天日常的生活花點心思,追尋愛與美,以享受和喜悅的心情去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