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學,我才第一次走進肯德基: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多見世面

2020-12-23 陸北老師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昨天在微博上看了一個採訪視頻,有記者問小學生,「大學畢業兩三年的90後月薪要有多少?」學生A說:「三千塊錢吧,畢竟現在社會掙錢有點兒難。」學生B說:「至少應該跟我媽一樣,3000才合理吧。」學生C說:「1000塊。沒衣服可能也不需要太貴,吃飯可以自己買點菜。」

看到這裡,很多網友都說,這一看就是有生活的孩子,知道我們有多不容易。誰知道,當最後一個小男孩壓軸出場的時候,真是讓大家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他回答說:「25歲的月薪,200萬沒問題!」

記者接著又問:「什麼樣的工作,可以賺到那麼多錢?」

孩子說:「和我老爸一樣唄,董事長就行。」

當記者告訴孩子,「我們月薪5000的時候「,孩子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換工作!「

孩子還反覆強調著「一個月至少一萬吶。」

不過,後來孩子也意識到自己的話太傷人了,然後補充道:「我這就像是一個得了80分的人和0分的人炫耀,我這是不是有點兒太不(仁慈)了,我不喜歡這麼炫富!」

然後,孩子還委婉地進行了追問,「我再說一句你們承受得住嗎?你工資那麼少,你沒有男朋友吧?」

當攝像回復孩子,「我比5000元的工資還低,但是我有女朋友「的時候,孩子一臉震驚。

聽到孩子的說法,有些人坐不住了,覺得「這樣的孩子無非是「拼爹」,長大之後自己能過啥樣的日子,還真不好說呢?」

我也覺得這孩子的確是在拼爹,但是不得不說,人家的爹也的確能拿出來一拼,畢竟,他除了給孩子帶來了財富,帶來了豐厚的物質生活,更給孩子帶來了眼界,而這很有可能是無數人窮其一生也無法做到的。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眼界的人

前兩天,有個朋友來找我吐槽,說是自己銀行卡裡的餘額就剩下10塊錢了。

朋友在一線城市工作,雖然算不上有錢人,但是每個月的工資也不低,加上妻子也在企業做高管,兩個人按道理說早也算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財務自由,怎麼會這樣呢?

一開始我以為他是被人騙錢了。結果,他告訴我是因為家裡的「四腳吞金獸」。疫情期間,孩子雖然出不去門,但是層出不窮的網絡課也依舊讓家長們感受到了巨大的焦慮,大家都擔心孩子在家傻玩兒,別人家孩子都趁著這個機會有了巨大的進步,所以就拼命地給孩子報網絡課。

什麼編程啊,英語啊,奧數啊,幾乎是能報的都給孩子報上了,最後孩子學會多少不知道,自己兜裡沒有錢了倒是真的。

我問她,「為什麼要給孩子報這麼多興趣班呢?孩子學得過來嗎?」

她想了半天說:「也不是為了非得學會什麼,就是讓孩子開開眼界吧。」

給孩子開開眼界,早就已經成為了很多父母的訴求,大家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不輸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孩子至少得知道世界上有這麼一個東西,而不能在別人談論的時候,一無所知。

這種感受其實我也深受體會。就像是我從小生活在一個小城市,在我上大學之後,我才第一次走進肯德基。

這也是我直到今天都不喜歡肯德基的原因,因為只要一推開門,我就能想起來第一次進去時的窘迫,但是我的第一次,卻是其他人的第一百次甚至是一千次,在別人從容的襯託下,我甚至會覺得有些無地自容。

所以,自從有了孩子,我也始終覺得成不成才不說,但是得讓孩子做一個眼界開闊的人,至少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有很多的事情存在,而不能別人說什麼,自己都是瞪著一雙大眼睛,迷茫而又無助。

更重要的是,有眼界的孩子,他們的世界裡就不再只是眼前的一畝三分地,還有星辰和大海,他們會有更大的夢想,更想要實現的願望,他們也會為此有更長遠的規劃,這一切都將會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人生。

孩子見過最大的世面,就是父母的眼界

不過,有眼界是好的,但是如何能讓孩子有眼界呢?就像是我的這個朋友,讓孩子上了興趣班,孩子就有眼界了?還是說,我讓孩子三歲就去肯德基,就算是有眼界了呢?

其實這些都算是在促使孩子有眼界,但是卻不是全部。我始終認為,孩子見過最大的世面,就是父母的眼界,而絕不僅僅在於父母用物質給孩子堆砌出來的世界。

就像是演員黃磊的女兒多多,小小年紀就能演話劇、寫劇本,英語、鋼琴樣樣都行,這樣的孩子長大也差不到哪裡去。有些人說,這是因為他家有錢,沒有錢的人家根本無法複製。

物質生活也許是這樣的,但是孩子的眼界卻不全是金錢帶來的。

我曾經認識過這樣一位媽媽,在還沒有結婚的時候,她自己創業開了一家公司,做的風生水起。後來,找了一個同樣有才華有能力的老公,結婚生娃之後,她就留在家裡相夫教子,把事業都交給老公來打理了。

按道理說,這樣有著炫酷經歷的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不會太差。但事實上,她的女兒除了喜歡花錢買包買衣服,沒有任何愛好。

因為這位媽媽覺得自己之前太辛苦了,現在終於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那就應該好好寵愛自己。所以,雖然她對很多事情都有獨到的見解和看法,但是用她的話來說,「就讓這些想法隨風散去吧」。她不想再去思考任何事情,就是想買買買。

但是,孩子沒有經歷過媽媽的前半程,她出生於媽媽開始買買買的「黃金時期」,所以跟著媽媽,孩子從小就學會了享受生活。孩子也的確有眼界,奢侈品、限量款的包一眼就能認出來,甚至連是哪一年的款都能如數家珍。

可是,除此以外,孩子什麼都做不知道,都已經上小學了,認識的漢字都很有限,就更不要說什麼閱讀了。

這樣的孩子算是有眼界嗎?我覺得不算。一個人的眼界並不僅僅局限於對待某一個領域的了解,其實更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為人處事的一種方式。

就像是這個孩子,如果因為看到了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美好的東西,所以想去自己創造美好,或是將美好傳遞給更多的人,這算是一種眼界。或者像她的媽媽年輕時一樣,懂得奮鬥和打拼,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人生夢想,這算是一種眼界。

可惜,她看到的只是媽媽享受的狀態,而她更是對物質斤斤計較,這著實與眼界已經毫無關係。

對於孩子而言,想要見世面有眼界,對他影響最大的人就是父母。只有父母有格局,有眼界,孩子才有可能,如果父母自己都放棄了自己的成長,那麼想讓孩子有眼界,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就像是董卿說過的那樣,「你想要培養出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就要先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父母」。

不過,想要培養孩子的眼界,不僅僅是要父母做出榜樣,除此以外,父母也要通過各種方式來激發孩子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那父母還能做些什麼呢?

想讓孩子有眼界,父母還需要做好這三件事

第一點,讓孩子多讀書

想要開闊孩子的眼界,並沒有什麼捷徑,但是一定要找一條最簡單的路,那就是讀書。

被美國文學界譽為「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 鄒奇奇曾經說過:「有時我是一個觀眾,在天空注視著故事中的人物;有時我覺得自己就是人物本身,感覺到他們的幸福和悲傷。」

讀書似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在很多家庭中,父母確實會給孩子買很多的書,但是都放在那裡落了灰。因為家長只是嘴上說讓孩子去讀書,而自己卻沒有成為孩子的榜樣。

我就聽到過一個孩子抱怨說,「我爸天天回家就是玩手機,還總說讓我看書,他怎麼不去看呢?就知道要求我。」

當我們一味地要求孩子,自己卻做不到的時候,其實對於孩子只會起到反作用,讓孩子只學會了要求別人,而不是要求自己。那就更談不上什麼讀書了。

所以,父母要在家庭中營造出讀書的氛圍,不僅僅是讓孩子讀書,更要自己身體力行,成為孩子的榜樣,只有這樣才真的會讓孩子成長雨「書香門第」。

第二點,帶著孩子去體會不一樣的生活

讀書固然是好,但是有時候,書中描繪的內容孩子若是沒有親身體會,就難以理解,更是無法想像。

就像《後會無期》裡所說的那樣:「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

可能的情況下,最好可以帶著孩子去體驗不同的生活。有時候,父母會覺得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何必費這麼大力氣呢?其實不然,任何一種生活形態都無所謂好壞,尤其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只有看到了更多的生活狀態,才會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這一切都需要孩子自己去探索,任何人都無法代替,父母也不行。

比如,孩子放假的時候,帶著孩子離開城市,到農村生活一段時間,感受一下其他人的生活方式,讓孩子有更直觀的感受和體驗,了解生活的多種多樣,千姿百態。

這樣孩子不僅可以開闊孩子的眼界,還可以豐富孩子的頭腦,讓孩子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能夠站在更多的角度上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只知道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理解這個世界。

第三點,不要拒絕孩子的好奇心

馬東曾經說過:「人生不是沒有風景,只是高度不夠,不知道只是因為看不到,不是因為不存在。」

對於孩子更是如此,不過,想要孩子有眼界,父母可以刻意培養,但是父母給的再多,都不如孩子可以主動去關注。

小的時候,孩子會問你,「這個蟲子叫啥名字?」長大了,孩子會問你,「這個名人是誰?他為什麼這麼厲害?」

很多時候,父母都覺得孩子提出的問題都很無聊,或者覺得孩子早晚會知道,也就不會耐心講給孩子聽。很多的常識孩子確實早晚都會知道,但是更寶貴的是孩子追求知識的過程,父母要學會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陪他經歷他感興趣的生活,陪他去探索他感興趣的世界,帶著他走進他好奇的一切,讓孩子在好奇心的驅動下主動去探索,去求知。這樣哪怕他在成年之後,也依然會保有對世界的好奇,這將幫助他擺脫瑣碎生活帶來的壓抑,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寶媽一枚,多平臺籤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講述,讓父母了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

相關焦點

  • 清華才女武亦姝家教曝光:孩子最好的教育,拼的就是「爹媽」
    直到她的家教曝光,大家才恍然明白,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光靠"錢",拼的其實是"爹媽"。好的教育,都是來自"爹媽"我們總擔心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打從懷上孩子開始就開始做規劃,各種胎教、早教、興趣班,就連孩子的小學、中學、高中,甚至是大學都做好規劃,讓孩子不用去煩惱。
  • 英國「虎媽貓爸」談教育: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中國僑網6月4日電 據《英國僑報》報導,虎媽為了讓孩子上重點小學,不惜賣掉大房子,問父母借錢買又破又舊的學區房;貓爸心疼孩子寫作業到很晚替孩子做起家庭作業……最近大陸熱播電視劇《虎媽貓爸》,折射出東西方文化教育觀的不同,隔代教育衝突,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並且這股「熱潮」還燒到了海外。有關精英教育還是快樂教育的問題引發了英國華人家長的大討論。
  • 29年前我第一次吃肯德基
    你第一次吃肯德基是什麼時候?國際化連鎖快餐來了1989年5月,我到北京參加一個課題評審,得到20元的專家諮詢費。接著,東四十字路口從前魯園春飯館開出第二家肯德基,南河沿華龍街開出第三家。我的第二次肯德基就是在東四吃的,招待我的朋友顯然覺得吃頓快餐,對促進友誼和生意的進展,是有益且有效的。
  • 新東方泡泡少兒教育清新下午茶沙龍活動走進肯德基
    新東方網>資訊>新聞動態>正文新東方泡泡少兒教育清新下午茶沙龍活動走進肯德基   片片冬雪,絲絲真情,為了回饋老學員和家長,我們迎來了哈爾濱新東方南崗區通達學習中心12月8日「肯德基泡泡清新下午茶
  • 吃肯德基就是不愛國?黨報上是這麼報導的!
    近幾日,因為南海問題各地網友抒發愛國之心,有網民提議拒絕美貨、日貨、韓貨,呼籲公眾拒絕消費肯德基和麥當勞。7月17日,國內部分城市出現了「愛國」人士打橫幅「抵制美日韓菲,愛我中華民族,你吃的是美國肯德基,丟的是老祖宗的臉」。有「愛國」人士教育顧客吃肯德基是為美國輸送子彈。「愛國」情緒亢奮,但實際情況若何?筆者檢索數據,發現肯德基來華,還得從改革開放說起。
  • 2020年少年兒童食品安全教育實踐活動走進淄博肯德基
    11月28日,  「守護小樹苗,我們在行動」  2020年少年兒童食品安全  教育實踐活動走進淄博,  在肯德基淄博中心餐廳開展了  以「疫情防控  開放體驗空間,嚴控食品衛生安全疫情防控不鬆懈  來店就餐的孩子們貼上體驗空間發放的「疫情防控 從我做起」「勤洗手、戴口罩」宣傳貼,提醒自己的同時也在告訴大家:冬季呼吸道傳染病多發
  • 2020年少年兒童食品安全教育實踐活動走進上海肯德基
    12月12日,「守護小樹苗,我們在行動」2020年少年兒童食品安全教育實踐活動在肯德基上海東江灣店舉辦,開展以「疫情防控從我做起」為主題的食品安全體驗空間開放日活動。本著自願參與、不聚集的原則,體驗空間內設置了防疫知識和食品安全宣傳展板,並在固定時段開放餐廳後廚供孩子們有序參觀安全食品製作過程,通過與營養老師的講解了解早餐營養知識。
  • 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體諒,源於父母的溫暖和愛
    說到教育孩子,相信每個做父母的都是付出良多,金錢上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投資孩子,什麼名師輔導班、課外特長班,還有學區房等等。思想教育也是非常重視,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親子閱讀,儘量抽時間陪伴孩子,有些還專門陪讀。
  • 陽光正好,打怪歸來的超人陪我過兒童節 肯德基幫孩子圓夢
    兒子很喜歡皮卡丘,六一兒童節到了,肯德基的皮卡丘玩具風靡全網,張晶正準備到肯德基給兒子買一份有皮卡丘玩具的兒童套餐,沒想到肯德基邀請他們母子一起到餐廳過節,孩子喜歡的玩具,胖丁皮卡丘八音盒,西柚水壺,可達鴨,都給孩子安排上。
  • 一隻萌小雞告訴我們的育兒真理:尊重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欲很強,小時候幹涉孩子的學業興趣,長大後幹涉孩子的交友婚姻,一輩子無法放手,一輩子都試圖把孩子攥在手心。但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更不是父母人生的延續。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先學會尊重他們,把他們當做獨立個體。
  • 「我的脫貧故事」教育扶貧,插上大學的翅膀丨安龍縣五福街道納汪村...
    掛斷電話,一股暖流湧上心頭,我的眼角不覺地也溼潤了。我叫羅國秀,今年56歲,是五福街道納汪村的村民,多年來,都是我一個人拉扯兩個兒子,雖然辛苦,但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從來不敢有絲毫鬆懈。如今,大兒子韋仕國大學畢業找到了穩定工作,小兒子韋仕虎也即將邁出大學校門走進社會。在脫貧攻堅政策的幫助下,我家不僅脫了貧,還供出兩個大學生,我發自內心的驕傲。
  • 我把孩子養成了「惡魔」:《人生第一次》道出為人父母的心酸
    「人生第一次見面,孩子使勁哭,爸媽使勁笑」。據說,有媽媽陪女兒看完了這一集,女兒對媽媽說:「媽媽,我以後一定乖乖聽你的話,不惹你生氣。」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滿心期待拼盡全力,才進入這人世間的。憑著過命的交情,無論孩子長大後怎麼樣,我們都會無條件守護、相信、支持他們。
  • 閩首家肯德基「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主題餐廳亮相福州
    福州肯德基相關負責人共同為福建省首家「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主題餐廳揭牌,餐廳將網絡素養教育知識與肯德基文化融合,打造健康綠色的網絡空間。走進餐廳,隨處可見的是由肯德基奇奇化身的網絡素養宣傳員形象餐廳將日常生活中的網絡素養問題變成順口溜、安全口訣,配合奇奇的卡通形象惟妙惟肖地將網絡素養教育知識傳播給大家,顧客走進餐廳就能看到網絡素養教育的相關元素。
  • 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北歐,和中國教育理念完全不同,看後想移民
    芬蘭的教育會讓我們看到教育背後真正的目的,即使因為國情,我們不可能完全照搬,但是身為父母,當你看完之後,一定會有所思考。紀錄片《他鄉的童年》第二期走進了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芬蘭,芬蘭只有500萬人口,卻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是世界上被公認的教育強過,這裡的孩子最有創意,確實完全零壓力。
  • 上個周末!大慶薩爾圖萬達肯德基火了
    當天活動中,最令他們激動地環節就是走進肯德基餐廳參加「探秘之旅」了。平常最喜歡的美味漢堡炸雞究竟是怎麼做出來的?肯德基後廚房到底什麼樣子?白羽雞是怎麼長大又是怎麼走進廚房的呢?這一切問題都將在「探秘之旅」的環節中被一一破解。
  • 才知道,肯德基提供了擠番茄醬的地方,而我沒發現,都擠在餐紙上
    特別是有了孩子後,會經常帶孩子去外面感受一下美味,那麼說到孩子喜歡吃的食物,肯定很多人會和我家一樣,愛吃肯德基、麥當勞,對這類快餐店非常感興趣,只要到外面吃飯,孩子準會第一時間提到這些店,有的時候見到了,直接站著不動,就是想吃。孩子想吃,也不能拒絕呀,因為不是天天吃,偶爾吃一次還可以理解。
  • 鄧超孫儷培養孩子世界觀,帶娃去旅行,自然教育的好處要知道
    要說娛樂圈裡的模範夫妻,少不了鄧超和孫儷,倆人家庭十分和諧,並有兩個可愛的孩子讓人非常羨慕。雖然兩人平時工作很忙,但是會抽出一些時間陪伴孩子,給孩子一個完整的童年和好的教育。
  • 銅山實小竭力打造最好的教育給孩子
    ◎文/圖 本報全媒體記者 陸銘  中國江蘇網3月20日訊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適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為了給孩子打造最好的教育,銅山區銅山實驗小學精準施策、精心實施、精彩發展,讓每一個孩子都站在了學校的正中央,讓每一個孩子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發揮,讓每一個生命都能夠獨特地綻放。
  • 孩子分床的最好時機到底是幾歲? |《第一次自己睡覺》
    她痛定思痛勸誡我:「孩子分床一定要從三歲做起,我們當年就是錯過了這個最佳時期,孩子大了,分床就更難了……」當時的理論和現實都告訴我,和孩子分床這事必須提上議事日程了。毫無經驗的我開始焦慮,腦海裡冒出無數種狀況:孩子怕黑怎麼辦?蹬被子著涼怎麼辦?半夜醒來好想我怎麼辦?……但焦慮歸焦慮,該分還得分。
  • 巴塘縣20名孩子走進西華大學,感受高校魅力!
    為期3天的進家庭、進校園活動剛結束,今天(5月15日),2019年巴塘—雙流格桑梅朵綻放工程「三進」活動——「進成都」活動又在巴塘孩子們滿滿的期待中啟動。當天,來自巴塘縣的20名孩子來到了援建巴塘的西華大學,開啟一段大學校園的體驗學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