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少見的明君王朝,大清王朝十二位皇帝總覽

2020-12-25 留佩

清朝(公元1636年~1911年,一說1616年建立,1644年起為全國性政權),又稱大清,簡稱清,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滿族)建立並統治全國的封建王朝。清朝清朝共歷經十二帝,統治全國268年,入關後的十位皇帝分別為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作為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的最後一頁,在二百多年的漫長歲月中,清朝既為中華民族做出了超越前人的重大貢獻,也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敗與屈辱的辛酸記錄。二百多年間,從努爾哈赤到溥儀,先後有十二位皇帝統治著這個泱泱大國。無論是一代聖君康熙帝,還是短命的同治帝,都對它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此專題為大家介紹清朝各位皇帝在位的歷史。

大清疆域圖

1、清太祖 為大清百年基業奠基的皇帝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後金開國之君,通滿語和漢語,喜讀《三國演義》。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後,遷都瀋陽。之後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敗寧遠城之役,同年四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徵蒙古喀爾喀,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去世,葬於瀋陽清福陵。清朝建立後,尊為清太祖,諡曰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2、清太宗 廢除「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舊制,改為自己「南面獨坐」的皇帝

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11.28—1643.09.21),又譯黃臺吉 、洪太主,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清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後金第二位大汗、清朝開國皇帝。自少年起常隨父兄狩獵和徵戰,騎射嫻熟。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改次年為天聰元年。皇太極即位之後進行大刀闊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在戰略上定先徵服朝鮮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後顧之憂的戰略方針。對明則採納漢族降官建議,確立"講和與自固之策",重用漢將,削弱明朝實力,志在入關奪取全國政權。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瀋陽)稱帝,建國號大清,並且迫使李氏朝鮮臣服於清朝。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猝死於清軍入關前夕,未能實現奪取全國政權的夙願。皇太極前後在位17年。他在位期間,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不斷對明朝作戰,為下階段清王朝迅速擴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廟號太宗,諡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葬於瀋陽昭陵。死後其第九子福臨即位。

3、清世祖順治 傳說中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出家皇帝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清太宗皇太極第九子,6歲即位,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滿族。崇德3年出生,生母為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屬相虎,在位18年(1644年—1661年),死後諡號為: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陵寢清孝陵(河北遵化縣清東陵)順治皇帝是清朝第一位定都北京的皇帝也是是第一位葬在清東陵的皇帝,廟號清世祖。

4、清聖祖康熙 在位時間最長的千古一帝

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大清聖祖仁皇帝,清朝第4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2位皇帝,年號「康熙」,通稱「康熙皇帝」,玄燁於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順治帝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六十九歲。在位六十一年零十個月(1661年2月5日-1722年12月20日),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重要政績:除鰲拜﹔平定三藩﹔收復臺灣﹔驅逐了沙俄勢力,討伐準格爾葛爾丹,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穩定和統一。在經濟和文化建設上,康熙也創下對後世產生積極影響的重大業績,組織人才整理和編輯「康熙字典」。,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葬於清景陵(河北遵化清東陵),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

5、清世宗雍正 傳說睡覺混丟腦袋的皇帝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託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在二廢太子胤礽之後,胤禛積極經營爭奪儲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制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雍正一朝,整頓吏治,在中央創立密折制度監視臣民,並廢除議政王大臣會議,設立軍機處以專一事權。而且改善秘密立儲制度,這樣使得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河北易縣)第一位葬於清西陵的皇帝,傳位於第四子弘曆。 雍正皇帝一生給世人留下兩大疑案,一個是雍正繼位疑案,一個是雍正死因疑案。那雍正怎麼死的?雍正的死因到底是什麼?

6、清高宗 乾隆 詩詞歌賦史上最多,自稱「十全老人」的皇帝

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繼續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弘曆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國庫日漸充實。乾隆帝時期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併拓廣了領土,並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統一了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乾隆帝在位期間,漢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民間藝術有很大發展,如京劇就開始形成於乾隆年間。但是乾隆帝在位後期奢靡,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起義。並且閉關鎖國政策也達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國正處於近代的前夜。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禪位於第十五子顒琰。嘉慶四年(1799年)2月7日卒於紫禁城養心殿,享年89歲。廟號高宗,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葬於清東陵之裕陵(河北遵化)。

7、清仁宗嘉慶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皇帝

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軍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號嘉慶,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漢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為和碩嘉親王。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發號施令,嘉慶帝並無實權。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他懲治貪官和珅,肅清了吏治。但他為了維護政權穩定對統治階級的肅貪力度有限,以致於收效不大。終嘉慶一朝,貪汙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倒更加嚴重。

他在位期間是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內憂外患此起彼伏,國內爆發了白蓮教起義,清朝統治危機出現。他繼續推行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政策,導致清朝落後世界大潮,留下千古遺恨。嘉慶帝學習先帝,勤於政事。在對外交涉中,嘉慶帝力主嚴禁鴉片,對英國侵略者在沿海的騷擾活動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廟號仁宗,諡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昌陵(河北易縣)

8、清宣宗道光 清朝第一位籤訂不平等條約的皇帝

愛新覺羅·旻寧(1782.9.16—1850.2.25),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旻寧在位期間清朝日益衰弱,他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頓吏治,整釐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禁鴉片,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他本人力行節儉,勤於政務,但作為一個帝王他的資質不高,加之社會弊端積重難返,清王朝在旻寧的統治時期進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戰敗,被迫籤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此後十年旻寧苟安姑息,得過且過,沒有任何學習西方,振興王朝的措施。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駕崩。在位30年,終年69歲。廟號宣宗,諡號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慕陵(河北易縣),傳位第四子奕詝。

9、清文宗鹹豐 娶了一位敗家娘們的皇帝

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奕詝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生於北京圓明園,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立為儲君。

奕詝即位後便勤於政事,大手筆的對朝政改革。為了挽救統治危機,鹹豐帝頗思除弊求治。他任賢去邪,企圖重振綱紀。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同時,罷斥了道光朝軍機大臣穆彰阿、耆英等。但此時的大清帝國內憂外患不斷,最後以籤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場。鹹豐朝以後也因企圖重新扭轉對內交外困的局面而開啟洋務運動。

鹹豐帝在位十一年,鹹豐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崩於承德避暑山莊,享年31歲。廟號文宗,諡號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葬於定陵[(河北遵化),死後由其子載淳繼位。

10、清穆宗同治 傳說死於花柳病的皇帝

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1875年),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鹹豐六年三月二十三日生於北京紫禁城儲秀宮,為清文宗鹹豐帝長子,生母為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在位13年,同治帝在位期間,清政府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1865年僧格林沁的滿蒙騎兵(八旗兵)中捻軍埋伏後全殲,賴洋務派左宗棠與李鴻章分別滅西、東捻,捻亂到1868年為止。先後平定陝甘回變。同時興辦洋務新政,史稱「同治中興」。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親政,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崩於皇宮養心殿,終年19歲。葬於河北省遵化清東陵之惠陵。廟號穆宗。諡號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

11、清德宗光緒 當了一輩子傀儡,最後被毒死的皇帝

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三十四年),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氏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載湉被立為帝,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慈禧太后一人垂簾。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湉親政,實際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甲午中日戰爭中,光緒帝極力主戰,反對妥協,但終因朝廷腐敗,以清朝戰敗告終。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反對。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勢力,反被袁世凱出賣,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政變後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對外宣稱光緒帝罹病不能理事。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暴崩,享年38歲,廟號德宗,諡號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葬於清西陵之崇陵(河北易縣)

12、清末代皇帝宣統 中國封建王朝結局最好的皇帝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號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稱「康德皇帝」。1945年8月17日,溥儀在瀋陽準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並成為全國政協委員。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於1964年4月由群眾出版社出版。其獨特的富有戲劇性的經歷,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電影《末代皇帝》,曾榮獲1987年奧斯卡金像獎等眾多獎項。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八寶山(北京),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河北易縣)。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墓 福陵

清太宗皇太極的陵墓 昭陵

清東陵

清西陵

朋友們喜歡就關注我吧!你們的關注是工作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大清王朝十二帝排名,每個皇帝各有千秋,為何他能排名第一?
    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開創了封建王朝制度,而這樣的制度也一直延續到了清朝,大清是距離我們現在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它的滅亡也代表了在我國盛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破滅,大清也給人們留下了不少的傳奇故事,而清朝的統治者們也成為了後世的關注對象。
  • 清朝分明只有十二個皇帝,為什麼會叫「大清十三王朝」呢?
    所謂「大清十三王朝」其實是電視劇裡的概念,記得早年間有一部港產電視劇,片名就叫「大清十三王朝」。至於所謂「大清十三王朝」就更加無從說起了,清王朝本身就是一個王朝?何來十三?就算把清王朝的每個年號當作「一朝」,也只要十一「朝」而已,因為努爾哈赤的「天命」、皇太極的「天聰」是所謂「大金」、即後金政權的年號、不是清王朝!
  • 清朝分明只有十二個皇帝,為什麼會叫「大清十三王朝」呢?
    所謂「大清十三王朝」其實是電視劇裡的概念,記得早年間有一部港產電視劇,片名就叫「大清十三王朝」。至於所謂「大清十三王朝」就更加無從說起了,清王朝本身就是一個王朝?何來十三?就算把清王朝的每個年號當作「一朝」,也只要十一「朝」而已,因為努爾哈赤的「天命」、皇太極的「天聰」是所謂「大金」、即後金政權的年號、不是清王朝!
  • 印度數千年歷史三個大一統朝代: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莫臥兒王朝
    在中國歷史上,大一統朝代是主流思想,有大秦王朝、西漢王朝、東漢王朝、西晉王朝、大隋王朝、大唐王朝、大元王朝、大明王朝、大清王朝,一共九個大一統朝代,而中國歷史所說的九個大一統朝代的疆域,很多都比現代中國的版圖小,所以現代中國的版圖不是判定是否中國歷史大一統朝代的標準,而是統一黃河和長江流域的疆域,且基本覆蓋現代中國的版圖為標準。
  • 清朝共經歷12位皇帝,如今宮裡只擺放了11位排位,那剩下的一位呢
    清朝共經歷12位皇帝,如今宮裡只擺放了11位排位,那剩下的一位呢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本文獨家原創,作品未經作者允許,禁止抄襲轉發,侵權必究。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而眾多的王朝中最受關注的朝代還是清朝,因為清朝是距離如今開放社會最近的封建朝代,而且清王朝滅亡之後,清朝的很多皇室貴族都流落到了民間,百姓們從這些人的口中聽說了很多皇宮內的事情,而從這些人嘴裡說出來的話,比那些考古學家從出土的文物之上了解到的要真實不少。
  • 印度最後一個歷史朝代——莫臥兒王朝歷代皇帝畫像
    公元前324年,孔雀王朝建立,後世一般把孔雀王朝視為印度第一個歷史朝代,此後印度歷史不斷發生朝代更替。公元1526年,印度最後一個歷史朝代莫臥兒王朝建立,直到公元1858年亡於英國,歷17代皇帝,享國331年。圖為莫臥兒王朝極盛時期疆域。
  • 它是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皇帝一個比一個勤快,還有一個被累死!
    文|歷史回爐說起我中華泱泱大國,也是傳承時間最長的國家,中國經歷了八十多個王朝,歷史起起伏伏,一個王朝也可能經歷十多個皇帝,光是現在有記載的皇帝,歷史上就有五百五十九個皇帝,其中當然包括「帝」跟「王」不同時代的人。那麼在眾多的皇帝隊伍裡,難免會出現濫竽充數的昏君和暴君。這個小編就不一一舉例了。
  • 世界上最久的王朝:延續兩千多年,歷經125位皇帝,至今依然存在
    世界上最久的王朝:延續兩千多年,歷經125位皇帝,至今依然存在文/盧哥侃歷史封建王朝大家並不陌生,不管是中國歷史上,還是外國歷史上都曾經存在著王朝。中國歷史上各王朝統治的時間的長短不一。在中國存在時間最久的王朝是周朝,它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存在了八百一十年。而世界上存在最久的王朝,是日本的皇室菊花王朝,直到現在還在延續。菊花王朝開始於公元前六百六十年,由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創立。至今已經傳了一百二十五代。日本政府對於他們的皇室保護的非常嚴密。他們不讓考古學家去研究皇室。所以對於日本王朝的興起,人們知道的並不清楚。
  • 看看曼谷王朝對泰國歷史的偉大貢獻
    拉瑪一世建立曼谷王朝之後,主動向中國大清王朝朝貢,由於拉瑪一世是篡位的,他擔心大清王朝不承認和不冊封自己,所以向大清王朝謊稱自己是鄭信的弟弟,名叫鄭華,大清王朝信以為真,承認和冊封拉瑪一世為暹羅國王,從此曼谷王朝成為大清王朝的藩屬國,歷代國王都接受大清王朝冊封。
  • 中國歷史王朝皇帝列表之北宋王朝,一起來看看上
    中國歷史王朝皇帝列表之北宋王朝,一起來看看上北宋王朝是繼唐朝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個由漢族人建立起來的王朝。是他除了前幾位皇帝之後,後來的皇帝就有點不盡人意的。北宋王朝的皇帝到底是什麼樣子?一起來跟隨小編看看。
  • 泰國曾是我國藩屬國,大清滅亡100多年,為何曼谷王朝屹立不倒
    能文能武的鄭昭帶著部隊,在東南沿海地區建立了新的國家,史稱吞武裡王朝。鄭昭雖然只在位十三年,但卻勵精圖治開疆拓土,深受臣民的愛戴。 當時的泰國是大清的附屬國,通鑾在覲見的乾隆皇帝的時候,謊稱是鄭昭的兒子鄭華。蒙在鼓裡的乾隆皇帝信以為真,正式冊封鄭華為國王。
  • 歷史上清朝一共12位皇帝,故宮祠堂為何只有11個牌位?少了誰?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也是距離我們現代最近的一個王朝。在清朝被推翻以後,有很多清王朝的皇室子弟們被遺落在了民間。從這些被遺落的皇室子弟們口中了解一些關於清朝皇宮裡的一些事情,應該會比考古專家們通過歷史文物而得知的信息肯定會更加可靠。
  • 漢卿說:雍正的文治武功對雍正王朝之後的王朝有什麼影響?
    清朝有康乾盛世,所謂的康乾盛世,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時,大清王朝國力強大,百姓富裕。歷史上,歌頌康熙年少英雄,計擒鰲拜,平三藩,文治武功能和唐宗宋祖試比高。歌頌乾隆,七下江南何等風流,修建壯麗宏大的萬圓之圓,經濟文化達到頂峰。
  • 大清王朝十二帝之皇太極:大清朝的開國皇帝
    提起清朝人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康熙、雍正、乾隆爺三個,因為他們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相比之下皇太極就比較落寞了,但其實對於清朝來說皇太極才是那個起著開創作用的人物。皇太極皇太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後,任命皇太極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人為四大貝勒,到了天命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26年的時候,努爾哈赤去世,在代善與其子嶽託及薩哈廉的擁戴下皇太極繼承汗位。
  • 【歷史】 滑縣這個人差點改變大清王朝的歷史
    在硝煙瀰漫中,滑縣這座具有三千年歷史的古城東南角轟然倒塌,連同坍塌的還有大清王朝的半壁江山。 李文成,今滑縣城關鎮謝莊村人。滑縣人能夠寫進中學歷史教科書的人不多,李文成就是其中的一個。歷史上把發生在這一年的天理教起義稱為「癸酉之變」。李文成和林清領導的天理教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對清王朝來講卻是一次致命的打擊。尤其是直入皇宮,令嘉慶皇帝膽戰心驚,頒布罪己詔,以謝天下。 謝莊,距滑縣老城​五裡。在今天滑縣東環路旁邊,滑縣實驗學校附近。去年回家返程的時候路過,專門到村裡尋訪李文成故居。經熱心村民指點,在村子的東頭找到了李文成的老宅。
  • 歷史上「最黑暗的王朝」:155年的國運,15位皇帝為何全是「庸才」?
    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清朝,「閉關鎖國」、慘遭殖民、喪權辱國等等成為了清王朝的標籤;但是反過來思考一下,清朝起碼出了一個表面繁榮的「康乾盛世」,也有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雍正,相對而言也是頗有微勞。
  • 羅馬帝國的皇帝——安敦尼王朝
    :公元98年~公元117年 主要事跡:徵服達契亞、帕提亞,使羅馬疆域擴展至歷史最大範圍;獲得元老院贈予的「最佳元首」稱號 奧勒留 維魯斯(與馬可·奧勒留為共治皇帝) 全名:路奇烏斯·維魯斯 生卒年:公元130年~公元169年 父:安敦尼·庇護(養父) 母:不詳 在位時間
  • 泰國曼谷王朝開國國王,先王提拔他做軍隊統帥,他卻起兵搶走王位
    但是無論曼谷王朝對泰國歷史的貢獻有多大,如果沒有建立曼谷王朝的那位君主,就不會有曼谷王朝的歷史貢獻,所以曼谷王朝開國國王不得不提,他是拉瑪一世。,實際上拉瑪一世只比鄭信小3歲,當時的乾隆皇帝信以為真,就冊封拉瑪一世為暹羅國王,暹羅是當時泰國的正式國號。
  • 溥儀遜位時,大清王朝的12名鐵帽子王,都是什麼態度?
    至此有清一朝,便存在著12位鐵帽子王。而他們也都在朝堂之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當清朝末年,帝國主義列強的堅船利炮以及慈禧太后治下的大清岌岌可危之時,從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到甲午中日戰爭、義和團運動,再到八國聯軍侵華,民族危機的日漸加深,這一切也都在慢慢的將大清王朝推行滅亡
  • 嘉慶本來可以成為一代明君,但他卻成了大清王朝的「陪葬品」
    清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神奇的朝代,縱觀這麼多朝代,幾乎沒有昏庸之輩,這是令人嘆為觀止的。只是遺憾,隨著時間的流逝,清朝逐漸進入了落寞的狀態,尤其是鴉片戰爭,更是把這個王朝推向了低谷。然而,如果從根源上分析,就得把時間移到乾隆後期,雖然乾隆是康乾盛世的最後一任皇帝,但乾隆在許多方面做得非常差勁,許多行為都為以後的倒退打下了基礎。特別是在和嘉慶帝的矛盾中,別看嘉慶帝做了這麼多年皇帝,其實是個傀儡。雍正六年(1726年)下江南一事卻「流傳千古」,過分奢華的作風直接把國庫給搬走了,等到嘉慶帝即位後,只剩一堆爛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