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一力:第三次移民潮正掏空中國 動機不純

2020-12-13 網易教育

數據說明,中國正在經歷第三次大規模的「海外移民潮」。糾結於移民潮的原因意義不大,我們需要警惕的是移民潮帶來的後果。移民潮帶來的不光是社會財富的外流,更是大量的精英人才的流失。

網易教育訊 據BWCHINESE中文網報導,最近的一份移民報告上了門戶網的首頁位置,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最近有一個怪現象正在逐漸形成--當外國企業、境外資金削尖了腦袋想要鑽進中國的同時,大批的國內富翁卻在不惜成本的移民。

中國移民潮

這份《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2)》顯示:個人資產超過1億元的超高淨值企業主中,有27%已移民,47%正在考慮移民;個人資產超過1000萬元的高淨值人群中,近60%已完成投資移民或有相關考慮。這樣的數據足夠說明,中國正在經歷第三次大規模的「海外移民潮」。

海外移民並非是零成本,對比一下各國針對移民的投資金額要求--紐西蘭需要約270萬人民幣,美國約320萬人民幣,澳大利亞約330萬人民幣,加拿大需約520多萬人民幣,而新加坡則高達約1300多萬人民幣。可見即使是對於千萬富翁來說,部分國家的投資限制也不是個小數目。

然而,高投資費用並沒有擋住中國的移民熱潮。自1949年以來,被公認的移民潮有兩次,上世紀80年代初的出國留學潮,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技術移民潮。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了世界範圍內最大的移民人口輸出國,超過4500萬華人散落世界各地。這些人選擇移民的原因大多是:方便子女教育、出入境方便、活得更有尊嚴、為未來養老做準備。

真實的藉口可能並非看上去這麼美觀。曾有一份可參考的數據:十七大期間,代表參閱的一份很保守的資料表明,十五年外逃幹部六萬一千多人。除了一走了之、全家移民的富豪和官員之外,國內還有相當大數量的裸官和裸商。這些人一邊在國內為官或經商,大把撈錢、暗地裡則把老婆孩子送國外。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移民的動機並不那麼單純。

其實從世界資金的流向看,中國仍然是最好賺錢的市場,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國人的移民更多的是為了將賺來的錢放在一個他們認為更安全的地方。

糾結於移民潮的原因意義不大,我們需要警惕的是移民潮帶來的後果。

富裕階層、知識精英、中產階級,這三個群體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現在,這種力量正慢慢從中國社會的肌體中流失,最主要的因素便是移民。

移民潮帶來的不光是社會財富的外流,更是大量的精英人才的流失。對這一現象,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曾有過這樣的表述--20年後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因為中國的有錢人都想移民並帶走他們的財產。這是非常可怕的。

2002年-2011年,共有28萬中國人加入了美國國籍。這還只是美國,如果將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紐西蘭等等國家的移民人數算進來,這個數字必將讓所有人目瞪口呆。

而如果說上述人群移民所帶來的還只是人才和鈔票的流失,那麼國內部分官員因為各種各樣原因而移民造成的將是更為惡劣的影響--在移民之前,必然是對於社會的掠奪和壓榨。

中國需要在加強經濟建設的同時,通過改革來提高權力的透明度和加大對於公權力的制約。然而正是出於將中國建設的更好的需求,我們更需要珍惜精英人群的存在,中國需要切實可行的政策來遏制精英階層的流失。國外也遇到過這樣的類似情況,但他們的解決方法值得我們借鑑。

比如在加拿大,如果一名公民確定要移居海外,有兩種選擇。第一種是照常納稅,每年填寫稅單並報稅,且不但要填寫、申報在加拿大所擁有的財產和所獲得的收入,也要照樣填寫在海外擁有的財產和收入,如果居住國和加拿大並未籤署「避免雙重徵稅協定」,那麼只好分別向兩國繳納同一份收入和財產的稅款。第二種是申請做加拿大的「非稅務居民」。而這非稅務公民的定義極其苛刻,必須放棄原有工作,且不得擁有不動產,不能在加拿大保留任何需要撫養、贍養的直系親屬、甚至每年在加拿大不能逗留超過183天。

加拿大對於移民人群有著非常嚴苛的條件制約,其中很大一層原因,就是為了避免富人出現賺一票就走的現象。

美國在這方面實施的手段更為直接--徵收退出稅。因為美國是唯一一個針對國籍收稅的國家,且對於富人的稅收比例著實非常高。不少美國富人為了避稅選擇變更國籍。美國針對這一現象,在08年設立了執法規則非常嚴格的退出稅政策,到今年的數年間,美國對外移民人口不過數千人,而2008年至2013年的「退出稅」收入預計則高達2.49億美元。

可以看出,外國對於保護國內的精英人群有著非常「簡單粗暴」的手段。也正是基於這種對於人才的保護,才構建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長達數十年的高新技術壟斷。但就在西方國家倍加重視國內人才流失的同時,中國卻在肆意放任精英階層的流失,僅2010年,美國接納的移民中,華人便佔據了70%的比例。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下面筆者附上這份來自麥肯錫的報告給大家作為參考,能驚人的看出,世界上各個國家都有出現富人將本國財富轉移他國的情況,富人在海外藏匿的財富遠比我們知道的要多得多。

避稅天堂

所謂「避稅天堂」,其實就是指那些信息保密度高,沒有外匯管制,更不用承擔沉重的稅務負擔,避稅方便的地區和金融機構。

以韓國為例,據韓國進出口銀行的資料顯示,自1968年以來,韓國在海外投資額約為2億美元,今年3月其中的10%被吸引到了避稅天堂。英國媒體報導稱,韓國在近40年中在海外避稅天堂隱藏資產高達7790億美元。

這麼一大筆沒有繳稅的資產難免讓各國政府眼紅。2008年,德國政府花了420萬歐元向一位列支敦斯登LGT銀行的前數據保管員購買了1250個客戶的詳細交易資料,並拿來同美國政府共享。事後,該數據保管員又把同一份客戶數據在英國政府那裡再賣了一次,作價10萬英鎊。

有了詳實的逃稅名單,三國政府都開始大張旗鼓地調查和拘捕涉嫌偷逃稅收的本國企業法人代表和高級管理人員。列支敦斯登官方指控德國政府對其實施商業間諜行為,而三國則指責列支敦斯登政府配合他國企業逃稅洗錢,各方打起了熱鬧的口水仗。

列支敦斯登的銀行名聲臭了,但在瑞士等國金融機構的保密制度依然保護著客戶的信息。

除了金融機構,很多國家和地區也成為海外企業的避稅天堂。在英屬維京群島,「國際商業公司無需向當地政府繳納稅金,只需繳納極少數量的年費:註冊資本在50000美元以下的公司,每年年費為650美元左右;註冊資本在50000美元以上,每年年費為1500美元左右。」

在這裡,註冊公司的程序非常簡單,只需一名董事或股東即可成立公司,董事或股東沒有國籍限制,且公司法人代表亦可出面擔任。公司不需呈報稅務報表。公司可在世界各地,使用任何貨幣,來從事合法商業活動。

目前,面積僅有153平方公裡的維京群島,已註冊有大約40萬家公司。有人計算過,這個小島平均每個居民擁有近20家企業,一個籃球場的面積上就有一家公司。

第二頁:避稅招數:放棄國籍 逃往鄰國

第三頁:主要避稅國之一:湯加

第四頁:主要避稅國之一:開曼群島

第五頁:主要避稅國之一:百慕達


跨國企業的內部價

如果富人擁有自己的跨國企業,如何為公司避稅也是他們要考慮的事。

今年7月底,日本夏普公司遭到大阪國稅局的調查,因其在5年裡通過海外子公司避稅,並存在偷稅現象。大阪國稅局公開的數據顯示,5年裡,夏普避稅金額約74億日元(約合6.03億元人民幣)。夏普是通過海外子公司在輸出製造產品時,以低於正常價格出售,通過減少交易價格來避免繳納更多稅款的。面對上述指控,夏普方面僅僅是否認,尚無具體回應。

夏普的這種避稅方式為轉移定價。

轉移定價是指跨國公司內部,在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銷售產品,提供商務、轉讓技術和資金借貸等活動所確定的企業集團內部價格。轉移定價所包含的範圍很廣,它是利用各國間稅率參差不齊和規定的差異,來達到避稅的一種手段。轉移定價不僅只是海外企業內部貨物及勞務方面的內部價格轉移,而且在其他諸如貸款、投資、專利和專有知識、租用、租購、租賃及管理成本、勞務手續等方面,均可以通過轉移定價來達到避稅的目的。

據統計,國際貿易總額中約有60%是通過這種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所形成的,跨國公司在制定內部交易價格時,往往可以用轉移定價的方法,達到減少稅負從而增加利潤的目的。

這部分避稅所得,如果不是犯事被查,是很難被發現和追究的。

轉變公司形態也避稅

老闆為公司避稅的策略還有另外一種,即把分支機構轉變為子公司。

因為分支機構和子公司各有利弊,分支機構的缺點正是子公司的優點,而分支機構的優點又恰恰是子公司的缺點。

設置分支機構,公司可以不繳納資本註冊稅或印花稅;總部直接控制其經營,可以在分支機構所在地減少填寫報帳表、審計項目和遵從公司法等方面的麻煩,可以不公布或少公布財務資料;在創建初期,常會發生較多的費用及損失,納稅人的母國稅收規則一般允許國外分支機構的這些費用及損失衝抵總部的淨利潤總額,由此可減少總部所得稅的負擔。

而設置子公司,公司首先可以享受參股收益的免稅好處。參股收益即指納稅人在另一個股份公司、投資公司或合夥企業的參股收入。當地政府通常為子公司提供免稅期或其他投資鼓勵與優惠政策。

子公司取得的利潤,無須在同一納稅年度內匯回母公司一併在母國納稅。這樣,在外國稅率低於母國稅率的情況下,它就可以獲得延期稅的好處。

在子公司與總部之間支付的利息或特許權使用費是可扣除的,即從整體角度講,這方面要比分支機構的情形減少所得稅稅額。子公司靈活性強,可以利用兩國稅率差異(如上述的轉移定價)避稅。

為了避稅,海外公司在營業初期會以分支機構的形式經營,當分支機構已積累了一定的經營與管理經驗並盈利之後,再轉變為子公司。

在經濟危機的陰霾沒有完全退去的情況下,近年來,各國政府都加大了對海外企業避稅行為的治理措施。2009年倫敦20國集團會議期間,反避稅成為熱門詞彙。

當時有人預計,在世界大國的配合下,反避稅措施定會取得較大成效。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避稅措施的複雜性和隱蔽性讓反避稅措施的效果大打折扣。避稅,這個打了幾千年的法律擦邊球遊戲會繼續下去。

逃稅的招術有很多:私人銀行幫忙

富人的隱匿資金主要是在私人銀行的幫助下流入避稅港。幫助藏匿資金的代表性私人銀行有瑞士瑞銀集團、瑞士信貸集團、高盛集團等。據調查,包括上述3家銀行在內的10家私人銀行2010年所經手的私人資金達6.28萬億美元,比5年前的2.4萬億美元增加了1.5倍以上。

午夜回國,投資影視

一個以澤西島為根據地的逃稅方案能夠每年幫這些富豪逃稅多達1.68億英鎊。有的富豪常常在晚上搭機飛離英國領空,過了午夜之後,再回到英國機場降落。

因為英國現行稅法規定,每年在英國居住的時間不超過90天的話就不用繳稅;而剩下的275天裡,只要午夜前不在英國也可以不用繳稅。投資回報豐厚的電影業也成為幫助富人避稅的領域之一。他們利用和濫用英國政府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把幾千萬英鎊投進電影和電視項目,以便避稅逃稅。

逃往鄰國

法國計劃向總收入在100萬歐元以上的富人徵收75%的所得稅。於是近來,法國最富有的家庭正在賣掉房產,並舉家搬到鄰國。

放棄國籍,做慈善

去年大約有1780名移居海外的美國人前往美國使館放棄自己的美國國籍,而2008年只有235人。美國是經合組織中唯一對居住在任何地方的本國公民徵稅的國家。此外,按照美國的法律,如果富豪要把遺產給子女,聯邦政府會從中抽掉過半的遺產稅。於是許多美國富豪都以慈善捐款的手段規避遺產稅。

Facebook聯合創始人愛德華多?薩維林近日移民新加坡之後宣布放棄美國國籍,如果此舉被證明為了躲避Facebook IPO收益所得帶來的巨額稅收,他將被永遠禁止進入美國。

第三頁:主要避稅國之一:湯加

第四頁:主要避稅國之一:開曼群島

第五頁:主要避稅國之一:百慕達


湯加:企業5年免稅,地價低投資澳新跳板

可成立4類商業機構,人均土地50畝,除註冊公司外還可投資農業

東加王國是個「以胖為美」的國度,由於地處國際日期變更線附近,其「天與天」的概念非常模糊。不過,在海外投資者眼中,湯加的一類特色是比較清晰的,那就是投資天堂和避稅天堂。

幾乎所有想在大洋洲國家,譬如澳大利亞、紐西蘭投資的公司,幾乎都在湯加設立了控股公司,這個稅率極低的小島國,是投資大洋洲的橋頭堡。

投資湯加,5年免稅

湯加,在當地土語中,意為「神聖之島」,國土面積747平方公裡,人口約10.1萬人。1970年6月4日,湯加正式宣布獨立,成為大英國協成員國。

香港的中環廣場是地處港島CBD核心的一棟閃亮的玻璃建築,這裡集中了香港大部分知名的投資中介機構。在香港福澤投資公司總經理劉先生眼中,湯加是一個理想的避稅港。

事實上,在湯加,允許成立的公司和商業機構有4類,分別是由獨立承擔商業債務的個體商人成立的獨資公司;由合作者按各自股份承擔商業債務的2個或2個以上(不超過10人)合伙人成立的公司;按「公司法1912」規定的股份有限公司(通常對公司人數有限制);按「公司法」有關規定成立的外國公司的分公司或代表處。

湯加境外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如果需在湯加境內建立商業場所,應在建成的3個月內與公司註冊機構「貿工部」籤署3份備忘錄和合作條款。合伙人公司和獨資公司不需要辦理註冊手續,但同所有的商業機構一樣,需辦理貿易許可證。

對已批准的工業企業,湯加出臺了一系列的鼓勵政策。其中最吸引的就是免稅期、免徵海關關稅和港口服務稅方面的優惠。

免稅期是指通過批准的企業可以有5年的所得稅免徵期(視情況可延長至15年),企業如果擴大規模,可延長免稅期,而且股東在享受免稅期間的紅利不徵稅。

免徵海關關稅是指已獲批准的企業,如果進口生產資料,從該企業正式投入商業運作時起,或企業擴大規模後起,對所進口的資本貨物(生產機械、辦公設備、車輛等)可免除2年海關關稅等。

港口服務稅方面的優惠,即所有進口的生產資料、機械和建築材料,免徵50%港口和服務稅;加工製造業中,用於來料加工再出口的半成品和原材料免除全部港口服務稅。

當然還有其他許多鼓勵政策和便利條件,例如限制特殊行業的貿易競爭,在註冊某項加工製造企業後可申請行業保護,政府同意後在一段時限內不再批准同類產品企業;按企業運營的時間期限為投資者及其家屬籤發工作和居留籤證等等。

中國人可經營湯加農場

對於湯加的投資環境,中國駐東加王國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負責人黃躍國總結了幾方面的優勢:國內政治局勢穩定,各界人士對華友好;經濟正從低谷走出,經濟增長前景良好;地理位置優越,處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之間,與斐濟相鄰,具有一定的市場潛力;僱工條件寬鬆,勞動力成本較低。

在2008/2009財年,紐西蘭是湯加第一大進口商品來源國和出口目的國,湯加從紐西蘭進口了9240萬潘加(1潘加=3.7671人民幣),出口了560萬潘加,佔湯加總進口的28.5%和出口的32%,中國佔湯加進口總量的4.2%。

雖然湯加本國的市場是比較小的,但是湯加海域面積較廣,緊鄰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適合發展海洋漁業和其他可向澳、新出口的產業。2009/2010財年,湯加的海參出口增加了139%,其中大部分為向中國出口,相關養殖已吸引了不少中國投資者的注意。

此外,黃躍國覺得在湯加發展農業也有前景,湯加法律規定每個成年男子可註冊分配約50畝的土地,土地實際大量撂荒,租地價格不高,中國的企業可以考慮在湯加經營農場等。

湯加的地理位置

東加王國又稱友愛群島,屬於大洋洲,位於太平洋(601099)西南部赤道附近、由172個大小不等的島嶼組成島嶼國家,大部分為珊瑚島,南與紐西蘭隔海相望,西臨斐濟。

湯加群島由瓦瓦烏、哈派和湯加塔布3個群島組成,包括172個大小不等的島嶼,其中僅36個島有人常住,以湯加塔布島為最大,為湯加群島的主島,也是東加王國首都努庫阿洛法的所在地。

湯加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南部23℃,11月~次年3月常有颶風和暴雨。湯加群島,位於太平洋西南部、國際日期變更線的西側,是世界上最先開始新一天的國家。(理財周報記者宋韻芸)

第四頁:主要避稅國之一:開曼群島

第五頁:主要避稅國之一:百慕達

開曼群島

開曼群島世界第5大金融中心,一棟樓裡註冊19000家公司,11%的歐洲美元交易在此交割

截至今年3月,開曼群島上已有8707家註冊基金公司。而在2007年,這一數字曾超過1萬。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世界上最知名的私募基金幾乎都在開曼設有控股公司或分支機構。

一棟樓註冊19000家公司

如果統計開曼群島上註冊的外國公司,數量更加驚人。UglandHouse是位於開曼群島的主島大開曼島市中心的一棟5層建築,在這個可以俯覽海灣美景的建築裡,竟然註冊了超過19000家公司,許多公司擁有的,只是一個郵箱。

不過,這在開曼是合法的。按照開曼的法律,只需要提交公司股東、董事身份證或護照的複印件,公司的中英語名稱就可以註冊不限經營範圍的公司。

與百慕達群島一樣,開曼是美國投資者和公司避稅的首選。開曼群島首府喬治敦市如果按照規模來看,只相當於中國的一個臨海小鎮,但是,在這裡註冊著超過150家美國企業,其中包括可口可樂、寶潔、英特爾、甲骨文等大型公司的子公司。

通過一系列複雜的財務路徑,這些大型公司可以將盈利轉移到這些子公司,從而規避高達35%的美國公司所得稅。更重要的是,由於開曼沒有和其他任何地區籤訂雙重徵稅協定。這些收入並不需要向美國稅務局承保。

不僅美國公司意識到這些好處,就連中國公司也逐漸體味到這個離岸金融中心的魅力。最近傳出收購雅虎股權意向的馬雲,就將阿里巴巴的控股公司註冊在開曼群島,隨後這家企業在香港上市,成為當地市值僅次於騰訊的IT大鱷。

進入開曼群島金管局的註冊資料處查詢,你還可以發現更多的中國公司,當當網、奇虎360、小肥羊和新浪,這些在國內知名度頗高的公司,都是在開曼群島註冊的。

香港福澤投資公司總經理劉先生認為,開曼群島之所以能吸引大量的外國公司,關鍵在於其公司法中獨一無二的豁免條款。

根據這一條款設立的豁免公司(EXCEMPTEDCOMPANY)可以在註冊後20年內免交任何稅收。而且,依法成立的豁免公司可以只有1個股東,也不需要向開曼群島的公司註冊處提交股東資料。

唯一對豁免公司有約束力的條款是公司的董事會必須每年在開曼群島上開一次董事會。但是,也有變通,不少公司會向員工發出代理授權書,由員工代理董事在島上開會。

每年的8月至9月,是島上最熱鬧的時候,不少在開曼群島上註冊的香港和內地公司會派員去開曼群島。那時,開曼群島海風宜人,正是旅遊的旺季。

世界第五大金融中心

如果說盧森堡是公募基金的天堂,那麼,開曼就是私募基金的天堂。但是,除了外國公司和雲集於此的基金公司外,開曼還有一項獨特的優勢,那就是,開曼吸引了一批實力雄厚的金融機構。

數據顯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25家銀行幾乎都在開曼設有子公司或分支機構。僅僅是大開曼島上的金融資產總和就已超過2500億美元。

2005年,開曼已佔據歐洲美元交易總額的7%,而在2007年,這一比例甚至達到了11%。包括花旗、法巴在內的歐美大銀行的美元交易幾乎都在此交割。對於這些交易,與美國不同的是,開曼完全免稅。這令大型金融機構不必考慮外匯交易中的稅項支出。

也許正是因為開曼龐大的金融交易。開曼元兌美元的匯率一直穩定在1:1.4左右,成為加勒比海地區少有的比美元還值錢的貨幣。

而按照交易規模計算,開曼已經成為僅次於倫敦、紐約、香港和東京的世界第五大金融中心。

第五頁:主要避稅國之一:百慕達

百慕達:香港上市最佳「中轉站」,黃光裕停駐

「避稅天堂」排名12,一半香港上市公司註冊於此,費用高於其它避稅島

百慕達「進入」金融界的時候,「百慕達魔鬼三角區」還未發揮它的神秘魔力。在20世紀40年代,經過這裡的飛機輪船在風平浪靜光天化日之下無聲消失。飛行員們經過這片區域時萬分忐忑,這裡,是最勇敢的水手夜晚都睡不著覺的地方。超文明的通道僅僅只是傳說。

百慕達群島實際上是在百慕達三角的邊緣,看群島的地圖,其狀酷似一個魚鉤。經過19世紀的經濟自治運動成功後,百慕達政府實行低稅或免稅政策,向世界各地的富人們發出「願者上鉤」的召喚,此地遂成為保護財產之地。富人們特別是美國的富人對它趨之若鶩。

粉紅色細沙和藍綠色海洋,每日迎著燦爛千陽醒來,迎著海風揮桿在終年宜人的高爾夫球場。這裡慢慢成為世界金融的「百慕達三角」,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財富。

美國富人避稅地

百慕達雖曾為英屬殖民地,然而距離其最近的地標卻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哈特拉斯角。

幾乎所有美國大型公司都在百慕達設有分支或控股公司,百慕達群島所使用的貨幣稱為百慕達元,與美元等值。

而就在今年5月,根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谷歌公司橫跨英美、愛爾蘭、荷蘭、百慕達5個管轄範圍,將旗下子公司的海外盈利合法轉移,最終到達避稅天堂百慕達,過去5年避稅至少32億英鎊。

世界最高的人均GDP不在美國,而是被百慕達以7萬美元奪魁。儘管百慕達只有3個億萬富翁。根據美國稅務正義組織10月份發布的報告顯示,在最新的避稅天堂排行榜中百慕達位居第12位。

對於歐洲富人來說,美麗的小國瑞士不僅有阿爾卑斯山還有更吸引他們的低稅制。美國富人定居瑞士的成本則過於高昂,他們要逃過徵稅顯然困難得多。美國是唯一對居住在國外的本國公民徵稅的發達國家,而居住在海外的美國公民還要承擔居住過的稅負。離本土近在咫尺的百慕達成為美國富人放棄國籍的最佳選擇。

「在百慕達設立的公司沒有和任何國家籤訂雙重稅務協定,可以有效避免當地的高稅率稅務問題」,香港恆源環球財富管理公司執行董事焦勇告訴理財周報記者,而若百慕達沒有稅或很低稅的話,那稅務便不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美國的富人會透過開設百慕達公司來做投資,所以美國以外的海外國家投資所得或股利股息是不用交稅的。」

百慕達的生活方式對熱衷高爾夫的美國富人來說,也充滿了吸引。在這個總面積只有20.6平方英裡的群島上,就有9個高爾夫球場,氣溫宜人,溫度常年介於15℃-29℃間,「天天都能打高爾夫球。」

香港上市的最佳「跳板」

目前約有8,000家境外公司註冊在百慕達,自1985年香港怡和集團將總公司遷冊至百慕達後,約有將近一半的香港股票上市公司紛紛遷冊於此。在百慕達註冊的公司可以在盧森堡、都柏林、溫哥華及香港申請掛牌上市。

根據《香港創業板上市規則》中關於創業板上市公司註冊地的第一條,除可以在中國內地、香港註冊之外,百慕達、開曼群島也赫然在列。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頻道綜合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日本文化的根在中國?源於歷史上的3次「日本移民潮」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是中國歷史上的3次「日本移民潮」。今天帶你了解移民潮背後的故事。中國和日本的交流往來,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時代。當時的日本在吞併30多個小國後,成功建立起第一個國家——邪馬臺國。公元239年,邪馬臺女王卑彌呼派遣使者出使曹魏,向魏國皇帝曹丕上貢,並接受了封賞。這段時期,中國的錦絹、銅鏡都物品紛紛傳入日本,日本也漸漸形成了文字的雛形。
  • 三次移民潮,帶走的都是什麼人?
    建國以來,國內共掀起三次移民潮,那麼,每次移民潮帶走的都是什麼人呢?
  • 巴爾幹西部國家窮人匯入移民潮 或成移民「主力」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莉蘭】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8月25日報導,歐洲面臨50年來最嚴重的難民和非法移民潮,迫使歐洲各國領導人艱難面對,也使8月27日將在維也納舉行的巴爾幹西部國家首腦峰會議題受到幹擾,因為這一地區成為非法移民和難民進入歐洲的主要通道,甚至同時也是主要的移民來源國。
  • 新竹市歷次移民潮 - 中國臺灣網
    第一波漢移民潮發生於1691年(清康熙三十年)時,由王世傑率領其家鄉福建泉州的族人182餘人,進入新竹墾拓,開啟了漢人入墾新竹之始,更精確的說,應是福佬人入墾新竹的開始。   第二波來到新竹的移民是客家人。
  • 富豪掀起「移民潮」?李嘉誠帶頭後,2019年1.5萬富翁出走中國
    來源:九個頭條網富豪掀起「移民潮」?李嘉誠帶頭後,2019年1.5萬富翁出走中國推薦語:有錢人的圈裡流行一句口頭禪:拿卡了嗎?根據《2019年全球財富遷移報告》中指出,2019年中國富豪移民海外的總人數達到了1.5萬,這一人數總量較上年增長了50%以上,這樣的增長速度確實不得不讓國人「擔憂」起來。要知道,中國的財富絕大多數都是集中在富人的手中。
  • RFID晶片第三次爆發正當時,中國將引領並推動?
    伴隨5G的提速RFID晶片的第三次爆發正蓄勢待發,在和煦的午後,上海坤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閔昊先生眼神堅定地告訴OFweek維科網:RFID技術在經歷了技術試驗和商業模式探索的兩次爆發後,目前正迎來第三次的爆發,隨著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在物流行業和工業網際網路兩大應用場景中,電子標籤技術的商用模式最終得以落地,第三次爆發正當時
  • 香港也有「移民潮」
    上海朋友問我香港好不好,我說越來越多香港人也正考慮移民。被我這麼一說,我的上海朋友大多反應很詫異,有些朋友反問我,上海人想移民香港,香港人又想移民哪裡?   香港「移民潮」再起   在香港,我個人感覺好像從2012年開始,特別是在2012年夏天的國民教育風波之後,身邊越來越多香港人開始談論移民這個話題。
  • 中國掀起「移民潮」,1.5萬富豪撤退,國家主動出手鎖住國內資產
    就在不久之前,中國就掀起「移民潮」,1.5萬富豪撤退,國家主動出手鎖住國內資產,這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呢?大家都知道常年有人選擇移民,但卻不知道移民的人有這麼多。「移民潮」的興起緣由也有人說移民的1.5萬人不一定都是富豪,確實,移民的不一定是富豪,但移民行列的大多數絕對夠富。
  • 西方鼓譟奧運政治化動機險惡 中國身正不怕影斜
    但西方國家有的人卻如芒在背,他們把奧林匹克運動政治化,或藉口中國的人權狀況及中國與他們敵視的蘇丹、緬甸保持正常關係而揚言要抵制奧運,或散布種種離奇古怪的謠言給北京奧運抹黑。他們這樣做的背後懷著怎樣的動機呢?  西方某些人的鼓譟  今年以來,西方國家有的政客或媒體不斷地就北京奧運鼓譟生事。
  • 臺灣史上七波移民潮
    總體來看,臺灣經歷過「七波移民潮」。現在臺灣的「本土」及其文化的形成,是這移民大歷史的一部分。臺灣最早的住民,從考古學與人類學角度來說,是今天被稱為「原住民」(臺灣少數民族)的十幾個族群。各族群有各自的傳說與神話,語言有的相近,有的完全不通。他們遷徙來臺時間不一,大體來說屬於南島語系。因此更準確的說法,應該叫臺灣「先住民」。
  • 實習生在微信群問HR工資,1個月後領導:裁了,工作動機不純
    比如同事之間的工資,是不能輕易透露的,比如公司給員工的漲薪,員工之間也是不能互相通氣的,比如新員工入職新公司的時候,是不能向老員工透露自己的工資的最近,有一位讀者在職場論壇發了這樣一個帖子「實習生在微信群問HR工資,1個月領導:裁了,工作動機不純,一切向錢看」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 斯洛維尼亞總理:移民潮對斯經濟造成有限負面影響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牟延晨】據英國路透社12月2日報導,斯洛維尼亞總理米羅•採拉爾12月1日稱,目前借道斯洛維尼亞前往德國和奧地利的移民潮對斯洛維尼亞經濟產生了有限的負面影響。據報導,在與美國頂級信息與通信公司建立合作的過程中,採拉爾稱,斯洛維尼亞經濟前景穩定,但歐洲如果不能關注自二戰以來最大的移民潮問題,則斯洛維尼亞經濟就面臨風險。他稱:「我們希望這能很快解決,因為目前我們經濟只受很小影響,但是如果難民潮持續下去,它就會產生負面影響,不僅影響斯洛維尼亞,也影響整個歐洲經濟。」
  • 陳學冬:她嫁給我爸的動機不純,還想要我養她兒子兒媳婦!做夢
    相信大家對陳學冬應該是並不陌生的,憑藉著《小時代》而走紅的陳學冬,在很多人的眼裡都是一個溫和有理的人,但是一些對陳學冬不是特別熟悉的人卻並不知道,其實陳學冬的童年生活並不幸福,能夠有現在的成就,每一步走來都相當不容易的。
  • 《第三次工業革命》作者:中國正邁向零邊際成本社會
    2012年,裡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業革命》 中提出的「後碳時代可持續發展經濟模式」的研究獲得了李克強總理及歐盟、聯合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奧朗德的肯定。       裡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深入闡述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理念和模式,而其最新著作《零成本社會》則為我們繪製了一個由物聯網、合作共贏、零邊際成本共同打造的新一輪經濟革命的藍圖。
  • 加勒比史上經歷過兩次移民潮
    古加勒比地區曾有過兩次移民潮。 圖片來源:unsplash 一項新研究顯示,在歐洲人到達加勒比地區之前,已有人類在兩次大的移民潮中在此定居。(來源:中國科學報 魯亦) 相關論文信息:http://dx.doi.org/10.1038/s41586-020-03053-2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
  • 香港移民潮可能帶走萬億資金
    中國政府隨即發出警告,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強調,中方將考慮不承認英國國民(海外)護照作為有效旅行證件。中國不希望香港動蕩,一場留人還是走人的拉鋸戰開始。漁村香港本來就是移民社會,自古以來就是人來人往自由自在。絕大多數港人是為尋求自由、穩定的生活環境而來,並在此落地生根。然而,一旦意識到這樣的生活環境不被期待,離開又成為生存中必然的選擇。
  • 純吃貨一般動機都很單純,上郵輪也是為了摘星.
    純吃貨一般動機都很單純,上郵輪也是為了摘星。
  • 國內出現富豪「移民潮」,1.5萬名富豪「撤離」,國家出手了!
    國內出現富豪「移民潮」,1.5萬名富豪「撤離」,國家出手了! 按理說富豪人數眾多,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然而一種現象的出現,卻讓人有些高興不起來了,這種現象就是富豪「移民潮」。
  • 再次爆發「移民潮」?1.5萬富豪撤離,國家終於出手了
    每次在一些富豪的榜單上,比如胡潤全球富豪榜上,明顯可以看到中國的富豪已經越來越多了,甚至有的人認為中國是盛產富人的地方,這也意味著我國的經濟在迅速的發展。 據亞非銀行發布《2019年全球財富流動報告》,這份報告明顯透露出這個信息,在2019年中國富豪海外移民總的人數超過了1.5萬人,這個數量成功登頂世界第一。 中國再次拿到了第一,連俄羅斯也只能屈居第二,而這個數量同比2017年的數據,增加了一半左右,因此說國內再次爆發了「移民潮」。如此龐大的增長量,不得不說非常的驚人。
  • 安葬中國一代雄主的陵墓,掏空整座山,被盜3次無數珍寶流落海外
    大家比較熟悉的比較出名的有明孝陵,秦始皇陵,清東陵等,我們可以發現,凡是能有如此大規模的陵墓,都是地位顯赫,身居要職的人,他們手中握著其他人無法比擬的權利,耗盡民間人力物力,在活著的時候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就是死了也要有模有樣,待遇不輸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