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名以食為天」,每天的一日三餐是我們的能量來源,尤其是其中主食,更是我們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來源,需要大家慎重的選擇,不過生活中一些人往往一日三餐都白米飯為主食,其實這樣長期的以米飯作為主食,可能會使得我們的身體出現營養不良,可以說米飯是一種營養差的食物,為什麼說我們吃了這麼久的米飯是營養差的食物?大家不妨一起來看下。
其實說米飯是一種最差勁的主食並不是空穴來風,米飯比起其他的一些常見的主食,例如玉米、饅頭、麵條、黑麥來說,它裡面含有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含量往往都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難以說得上是有營養的食物。而且過國外的科學雜誌《柳葉刀》也發布一個研究結果,通過研究發現長期吃白米飯的人患有糖尿病的機率要比那些白米飯吃得少的人高大約78%!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所以說白米飯不僅是一種營養比較差的主食,吃多了還會傷身。
那麼為什麼米飯會別變成營養不良的主食呢?其實這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主要還是因為生活中我們吃的米飯大多是經過精細加工的白米,這些米的外殼往往都被除掉了,雖然這樣吃起來口感更好,聞著香,不過你知道嗎,米飯裡面大部分的維生素以及膳食纖維等營養物質都會隨著糙米的外殼而失去。
這時候對我們來說,米飯基本只剩下了碳水化合物,假如說我們每天吃的話就會導致自己的餐後血糖受到影響,所以生活中需要控制自己的血糖的人群往往不建議他們使用一些較多的白米飯,醫生往往會建議他們多吃粗糧。所以說白米飯不僅僅營養含量比較低,而且吃多了可能會導致我們患有糖尿病,說它是最差勁的主食還真沒有冤枉它。
不過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主食之一,許多人都吃習慣了,不吃白米飯還能吃啥呢?其實醫生也沒說不讓大家吃白米飯,只不過針對白米飯的這些缺點,我們可以著手改造一下,讓白米飯重新變成營養豐富的食物。
例如在白米飯中加入適量的一些黑米、燕麥等穀物,這樣在煮飯的時候就會變成雜糧飯,不僅口感不錯,而且營養也會變得更加豐富。假如不喜歡這些穀物的話可以加入一些黑豆、紅豆類的豆類,煮成粥來喝,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或者在做飯的時候可以加個紅薯在上面,這樣營養也會更加的全面。
不過雖然說粗糧可以補足米飯的營養,不過兒童以及一些老年人,他們的消化系統功能往往比較弱,對於一些粗糧可能不會那麼容易消化,所以最好挑選一些燕麥、小米以及大豆等容易消化的粗糧,同時每周大約控制在兩到三次這樣的頻率。此外平時也可以適當的把麵條和米飯換著吃,達到營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