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問題已經徹底解決

2020-12-19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10日,在鎮江市長張葉飛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張市長談及2019年鎮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時,用專門章節介紹鎮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記者注意到,外界關注的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問題,已經徹底解決。

  此前,有媒體報導鎮江豚類自然保護區灘涂被佔用事件,報導引起鎮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明確要求落實生態環境部督查要求,將豚類自然保護區的所有設施全部拆除。今年,「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問題徹底解決」作為鎮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一大「要件」,被寫入2020年鎮江政府工作報告中。

  

  在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中,張葉飛說,鎮江把長江大保護擺在突出位置,堅決整改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完成長江幹流岸線清理整治項目94個,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問題徹底解決,長江鎮江段漁民退捕安置工作基本完成。

  此外,鎮江協同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持續開展東部和西南片區環境綜合整治,鋼鐵、碳素、水泥行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鎮江市區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1.8%;推進河(湖)長制和河湖「兩違三亂」(河湖違法圈圩、違法建設,亂佔、亂排、亂建)整治,國、省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推動綠色發展,鎮江新增國家級綠色工廠5家(大亞車輪製造有限公司、鎮江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恆順醋業股份有限公司、中節能太陽能科技(鎮江)有限公司、鎮江東方電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停並轉化工企業9家,取締「散亂汙」企業(使用落後生產工藝與淘汰類設備,審批手續不全和不符合布局規劃、不符合產業政策,存在違法建設、違法用地、違法排汙或安全隱患的企業)909家。實施長江(鎮江段)兩岸造林綠化工程,完成2260畝生態景觀防護林建設。

  2019年,鎮江還成功舉辦第四屆國際低碳(鎮江)大會暨新能源產業主題峰會。丹陽創成國家級節水型社會達標縣。加強與三峽集團等央企合作,汙水處理提質增效、餐廚廢棄物及生活汙泥協同處置二期項目落地。

  交匯點記者 萬凌雲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中央環保督察組: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搞旅遊 掛羊頭...
    新京報快訊(記者鄧琦 實習生張金磊)生態環境部今日通報,2018年6月22日,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對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違規項目清理整治情況進行了現場檢查,發現鎮江市對保護區保護管理工作長期不重視,在2016年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後,不但未按照整改要求清理保護區違法違規項目,反而繼續加大開發力度,導致保護區內江灘溼地被嚴重破壞。
  • 鎮江豚類保護區恢復美麗「素顏」
    10月16日,現代快報記者跟隨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走訪了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等地,目前,保護區內的違規建設已徹底拆除,7000多畝江灘溼地也恢復了最初的美麗「素顏」。為長效管護,鎮江建立了江豚保護「立體網」,讓更多「微笑天使」在這裡安家。
  • 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違法開發 江灘溼地破壞嚴重
    人民網北京10月18日電(賀迎春 王紹紹)記者18日從生態環境部獲悉,6月22日,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對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違規項目清理整治情況進行了現場檢查,發現鎮江市對保護區保護管理工作長期不重視,在2016年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後,不但未按照整改要求清理保護區違法違規項目
  • 【踐行囑託開新局】共抓長江大保護,看鎮江豚類保護區恢復美麗...
    記者近期跟隨「踐行囑託開新局」主題採訪團來到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這裡儼然已經成為一片「無人區」,蘆葦蕩重疊擺動,不時有鳥兒掠過水麵,完全找不到人工建築的痕跡。然而就在2017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中披露:鎮江市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被非法侵佔7000多畝,違規建設大江風雲影視實景園,並違規開墾農業種植和漁業養殖,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豚類保護區突出環境問題被曝光後,鎮江痛定思痛,全面清理違規開墾建設項目,7000多畝江灘溼地全面退出農業生產和水產養殖,進行人工覆土和生態自然恢復。
  • 鎮江長江豚類保護區再獲全國考核第一名
    記者日前從鎮江農委獲悉,在農業部對全國48個省級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2015年度考核中,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再獲第一名。   為了有效保護長江鎮江段豚類資源及其棲息地,"江蘇鎮江白鰭豚保護站"於1996年建立,這也是我國最早建立的5個長江豚類監測站之一。2003年,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設立,保護區正式成立。
  • 鎮江豚類保護區內違法開發問題突出 大規模開展旅遊活動
    中新社北京10月17日電 (記者 阮煜琳)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17日指出,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內農業種植和漁業養殖面積達到7200畝,並在管控區建有大江風雲影視實景園,大規模開展旅遊活動。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的整改要求淪為一紙空文。
  • 江蘇鎮江通報豚類自然保護區整改落實情況
    中新網鎮江10月27日電 (鍾學滿)27日,鎮江市對豚類自然保護區整改落實情況進行了通報。通報稱,目前豚類自然保護區清理拆違的整改已得到落實,截止至10月23日上午,位於焦北灘到焦南壩寬闊的江灘涂上各種建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與江灘渾然一體的原貌地塊。
  • 鎮江豚類保護區最新概況
    9月3日至8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聯合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採取截線抽樣法對長江鎮江段江豚進行了科學考察。6日內合計觀測到江豚32群次101頭次,其中豚保區內觀測到江豚24群次77頭次,佔長江鎮江段數量的70%以上。
  • 中國組建保護網遏制長江豚類生存環境惡化
    素有「長江女神」之稱的白鱀豚和長江江豚是生活在長江中的兩種特有的淡水珍稀鯨類動物,它們是長江生物多樣性和江湖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重要標誌。隨著長江流域經濟發展和人類活動的增加,長江豚類的生存狀況日益嚴峻。  2006年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組織的多國聯合考察結果令世界震驚:白鱀豚已功能性滅絕。
  • 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違規開發、虛報減煤數據被通報 市委...
    原標題:江蘇通報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專項督察移交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問責情況 2018年6月5日至7月5日,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江蘇省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針對大氣汙染問題統籌安排了專項督察,10月17日正式向江蘇省反饋了督察意見,並同步移交7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
  • 江蘇長江豚類保護變身遊樂區 鎮江市市長被約談
    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是長江下遊江豚優良棲息地和重要生態走廊,中央環保督察進駐江蘇時發現,保護區內非法佔用面積高達7000多畝,嚴重破壞豚類保護區的生態功能。問題被點名後,一晃就過了兩年,記者和督察人員發現,該整改的沒整改,該落實的沒落實。
  • 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涉事景區關停
    > 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涉事景區關停
  •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 守護「一江春水向東流」
    近5年來,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引領下,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重要區域,江蘇在取捨之間,肩負擔當,全省上下聚焦重點任務精準發力、持續發力,強力推動環境汙染、岸線違規利用等問題加快解決,毅然拿出發展經濟的智慧和魄力,以全新的「領跑者」姿態,護江而行,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
  • 踐行囑託開新局丨亡羊補牢尤未晚,鎮江江豚保護區成為動物樂園
    交匯點訊 寒風凜冽,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江灘溼地人跡罕至,偶爾飛過的水鳥,在水面留下淡淡的剪影。建立於2003年、面積57.3平方公裡的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水域遼闊、水質優良、水草豐茂。特別是核心保護區域和暢洲北汊不通航,水面平緩較安靜。
  • 長江豚類動物瀕臨滅絕
    在長江中生存了2500萬年的白豚,或成為世界上第一種因為人類活動而導致滅絕的豚類動物。如今,被稱作白豚「醜表妹」的江豚也遭遇種群數急劇下降的危機。物種滅絕輓歌難道要再度唱起?近日,《科學》雜誌再次聚焦長江流域生態保護。這篇題為《保護長江生態的最後一次機會》(Last Stand on the Yangtze)的文章,對長江豚類日益嚴峻的生存形式進行了深入剖析。
  • 環保約談 東北虎保護區建有別墅 長江豚類保護區非法農業種植和...
    針對侵佔破壞自然保護區問題,生態環境部昨天約談了遼寧錦州、吉林延邊、江蘇鎮江、安徽宣城等8地主要負責人,以及安徽、重慶、雲南三省市林業部門負責人。生態環境部要求嚴格自然保護區管理,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和「綠盾2017」整改落實,禁止以損害自然保護區為代價謀求一時一地經濟增長。   環保約談年年有,但生態環境部此次約談更有鮮明特點。
  • 生態修復,長江屢現江豚逐浪
    從南京的新濟洲,到江海交匯處的圓陀角,800裡江蘇段水清岸綠,一軸水美、岸美、環境美的生態畫卷漸次展開,多處江段屢現多年不見的江豚逐浪生動景象。    這軸生態畫卷的展開,得益於我省近年來積極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以改善長江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突出問題導向,推進整改不放鬆,咬定目標不放手,堅決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
  • 呵護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
    近年來,隨著慶陽市生態環境的持續好轉,子午嶺自然生態保護區吸引來蒼鷺、紅雁等大量珍稀候鳥繁衍、生息。本報通訊員趙彩霞甘肅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5年成立以來,區內植被覆蓋率大幅提升,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對全市涵養水源以及生態發展都帶來了積極作用。特別是2017年環保督察工作啟動以來,慶陽市狠下功夫,對保護區內工業企業、人工設施進行了關停整改。
  • 【唱響長江大保護之歌】鎮江:涵養「地球之腎」,山林城市更宜居
    溼地小區改善「小氣候」   今年以來,鎮江高新區新建了運糧河溼地保護小區,總面積25.9公頃。在保護和傳承運糧河歷史文化的同時,此溼地區域的河道還具有防洪排澇、取水灌溉、保護生物多樣性等作用。   溼地保護小區是溼地自然保護區的延伸和補充。建一個溼地,調節優化了一方「小氣候」,更改善和提升沿岸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
  • 長江豚類保護網絡正式成立
    近日,「長江豚類保護網絡成立暨長江豚類監測救護技術培訓」會議在江西省星子縣和湖口縣召開。長江漁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莊會柏在會上宣讀了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關於成立長江豚類保護網絡的通知》,宣布「長江豚類保護網絡」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