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 保加利亞學生在學習中國書法。 田曉軍攝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漢語和中國文化在保加利亞受到更多關注,「漢語熱」正在快速升溫,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選擇學習漢語。日前,經濟日報記者走訪了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一所私立學校,在那裡感受到了濃濃的漢語熱。
埃夫洛吉·格奧爾基耶夫學校是保加利亞第一所將漢語作為第一外語教學的私立學校。校長奧爾佳·雅拉莫娃介紹說,學校建立之初,整個學校只有4名學生,但僅僅經過了兩年多時間,選擇這所學校學習漢語的學生已增加到40多人。「一帶一路」讓「漢語熱」在保加利亞加速升溫,希望學習漢語的學生數量每年都大幅增加。為此,學校計劃再次擴大招生,預計將會達到100多名。
目前,該校漢語和中國文化教學的周課時數,小學階段為10學時,中學階段為18學時。學校確定的發展目標是長期開展漢語和中國文化教學,將開設漢語考級相關培訓課程,以及學生未來赴中國的後續學習培訓項目。
其實,這所私立學校只是保加利亞漢語熱的一個縮影。根據保加利亞教科部數據,目前保加利亞20餘所中小學開設了漢語課程,學習漢語的在校中小學生近800人,其中最早開設中文課程的保加利亞索非亞第18中學引入漢語教學已超過20年。
漢語熱的背後,反映的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日漸提升。保加利亞學生們選擇學習中文,是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前景。正如雅拉莫娃校長所說的那樣,中國的發展將會為這些學習漢語的學生提供更多發展空間和機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田曉軍)
(責任編輯: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