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是冬天的花。
廣袤的北國,在隆冬時節,雪花作為不速之客,悄無聲息地落下來,婆娑了一片森林,暢遊了一方水岸,暈開了一紙丹青,溫潤著人們的心田。每當面對這般潔白似玉、清曠如詩的雪景,當代著名畫家吳維道先生的審美心靈都被深深的觸動,他會放下手中的活,靜心觀賞許久。而後,他會將其所見所思形諸筆墨,於是一幅精美的雪景山水畫便出現了。
雪景之美,引起古今文人雅士的審美共鳴,早在詩經、楚辭等文學作品中,雪的意象就多有出現。在歷來描寫雪景的詩詞作品中,毛主席的《沁園春·雪》堪稱千古絕唱,其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表徵著偉大的民族精神,啟發、激勵著後世的文藝創作。吳維道先生有多件雪景山水佳作,即是從這首詞的朗誦、揣摩中生發了繪畫之意,然後結合他經長期繪畫實踐而煉就的嫻熟筆墨技法和對雪景造化之象的內心感知,漸次創作出來,體現出他對冰雪魂魄的深層體味,在展出時得到畫界同仁和藏家的廣泛稱讚。
吳維道先生畫寫雪景,歷溯了中國畫表現雪景的藝術傳統。王維的《江幹雪霽》、巨然的《雪圖》、範寬的《雪景寒林》、馬遠的《曉雪山行》、黃公望的《九峰雪霽》、吳偉的《灞橋風雪圖》、 石濤的《雪景冊頁》以及白雪石《千峰積雪》等古今畫雪傳世範作,成為吳維道先生悉心研摩的對象。從中,他汲取了許多有益的表現技巧,從畫面形式、意象構成、意境營造到精神寓意等方面,他根據自己的需要,在筆墨實踐中予以適度借鑑。從中,他發現:從表達方式上,傳世雪景國畫大致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以粉代雪」的敷粉類;另一類是「借地為雪」的水墨類,都很好地為觀賞者呈現出雪景山水的特質。但從藝術的格調、境界來看,後者為高。
從而,帶著上述這一高度的認識,吳維道先生便立定了自己畫雪景的審美宗旨,即把雪景作為山水文化審美觀照的一個特殊的生態體,從外到內,深入而畫,做到既唯美清新又高曠幽深,不僅表現「雪意茫茫寒欲逼,平地貫渚無人跡」(沈周畫跋)的意象美感,更要在圖式意境上有所創新而在這冰天雪地的景色之中透出一種暖融的春意。為了實現這一宗旨,他主要採取「借地為雪」的表達方式,間或使用敷粉撒白之法。
從《銀裝》、《北國風光》、《臨海雪原》、《萬裡雪飄》等代表作來看,吳維道先生使用頗具藝術水準的留白技巧描繪雪景,即「借地為雪」。創作時,他不用任何顏色,依憑自我對水墨濃淡程度的精準把握,對水墨肌理效果的熟練掌控,善於營造虛實相生、黑白相對的意境,用筆挺勁,墨氣氤氳,按照自然情理有序布置意象而頗具層次感,所留之白,讓人分明感到一種純粹的冰雪之意,偉峻,靜穆,聖潔,一塵不染。有的畫面,惜墨如金,竟是大面積的留白,顯出虛靈之氣,格外體現出那種多日積雪的厚重之感和靜謐之美。如此以來,他既表現出冬天特有的孤寂、荒寒、靜怡清幽等夢一般美麗寒冷的景象,又通過植被的點綴和樹木曼妙姿態的刻畫,傳達了冬季沉寂的大自然中所蘊藏著的勃勃生機,顯現出對生命的禮讚。這就形象地詮釋了清代秦祖永論畫所說的「章法位置總要靈氣往來,不可窒塞,大約左虛右實,右虛左實,布景一定之法,至變化錯綜,各隨人心得耳。」(《桐陰畫訣》)
基於豐富的生活閱歷和對自然實景細緻入微的觀察、體會,吳維道先生畫雪景,還有程度、時侯的具體劃分和體量表現。他畫《瑞雪兆豐年》,紛紛揚揚,漫天大雪;他畫《高原小雪》,雪白淺薄,土才潤溼,看得出雪的程度不大;他畫《燕山初雪》,給人以蕭疏寒冽、沉寂明淨的初雪意象感,有效區別於茫茫無際的大雪氣象。在《雪霽圖》中,吳維道先生又畫寫了冰封地凍、小河斷流、雪厚如大石塊的意象群,可知他抓住了雪霽山原景致的美學特點,表現出雪霽後的體量感和澄淨感。
添加人物意象進行點化,巧妙置入適量的生活情節,是吳維道先生畫雪景的又一個學術創意和藝術特色。他畫的《歡歡喜喜過大年》,門前高掛紅燈籠,兒童在雪地上放鞭炮,活潑可愛,可謂畫龍點睛之筆。他畫《家園》,那位背著木柴行走的老人,那隻小黃狗以及屋頂之上正在冒煙的煙囪,都有助於深化了畫面的精神主題。他畫的《走娘家》人物之間的對視與交流以及《棄主圖》中動物與人的分離,情節幅度都不大,所佔畫面的意象比例較小,卻使作品得到成功點化,顯得有聲有色,更富有觀賞情趣,耐人品味。
王維曰:「春景則霧鎖煙籠,夏景則古木蔽天,秋景則天如水色,冬景則借地為雪,樵者負薪,漁舟倚岸,水淺沙平。凡畫山水,須按四時。」(唐·王維《山水論》)吳維道先生執著、歷練於山水創作多年,他一年四季筆耕不輟,時常外出寫生,描繪著山水景象的四季輪迴,四時之美。冬季畫雪,已是他多年的創作慣例,成了他繪畫的重要題材,被他別出心裁地營構出一種燦然靈秀的冰雪世界,並被賦予了諸多意涵,帶有精神家園的審美意義和喜慶祥瑞之氣,顯示出水墨寫意的素雅高格和時代氣息。我們祝願並堅信吳維道先生在新的2019年裡會帶給我們更多的藝術驚喜,畫出更多的山水佳作!(上官爵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