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豐原生化(000930)公告稱,公司擬向潛在關聯法人中國糧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借款不超過人民幣5億元,以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分析人士由此認為,中糧入主屯河的模式,將在豐原生化重演,中糧自身的整合也日益加速。
此前,中糧在尚未入主*ST屯河(600737)時,也曾委託銀行提供給屯河5億元人民幣資金貸款,使公司的番茄業務運轉起來。
中糧整合套路
在中糧入主豐原生化前,中糧在屯河身上就演過一出整合大戲。
德隆系的三駕馬車之一的屯河,在中糧收購之前,截至2005年6月30日,總負債超過30億元,其中欠銀行貸款23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95%。該公司現金流枯竭,甚至無力支付番茄種植戶的原料款,直接面臨著破產清算的命運。
中糧介入屯河後採取了一系列拯救措施:首先,中糧委託銀行提供屯河5億元人民幣資金貸款,一部分用於支付當地番茄種植戶的原料款,以維護當地社會的穩定;另一部分,主要投入到屯河的生產和經營業務上。屯河在中糧支持下開始運轉起來。
然後中糧開始受讓拍賣的屯河股份,與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籤訂《股權轉讓協議》,在名義上成為屯河的控股股東。
接著中糧開始了與債權銀行的艱苦談判,債權銀行豁免了部分債務,中糧再次出手13億元用於償還債權人60%的直接債務。
股權轉讓得到批准,中糧最終成為名副其實的屯河控股股東,屯河在中糧的整合下復活。
而今,似曾相識的一幕,在豐原生化身上也開始出現。
2006年11月,中糧集團與安徽豐原集團有限公司、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政府達成協議,中糧集團以每股5元的價格,總價10億元收購豐原集團持有的200,000,000股份。股權轉讓完成後,中糧集團方面將持有豐原生化20.7%的股份,豐原集團的持股比例降至3%左右。
同樣是在股權轉讓尚未最終完成的情況下,為了滿足豐原生化未來業務發展需求,緩解流動資金周轉壓力,中糧集團給豐原生化提供5億元的借款,以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所不同的是,中糧當初給屯河提供借款時,屯河要向中糧公司提供價值不少於所使用資金額120%合格的番茄醬、白砂糖、杏醬等產成品作為抵押。而現在,公告中並沒有提及抵押的情況。
分析師認為,中糧提供給屯河的借款,後來採取定向增發的形式解決,並達到增持和降低負債率的目的。現在豐原生化的借款,將來也可能會走這條道路,而且屯河當時的借款達到14億元,而豐原生化現在向中糧借款才5億元。
打造行業龍頭
中糧集團總經濟師鄭弘波曾表示,中糧入主屯河,就是要做食品行業的龍頭老大。「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中糧集團一旦進入某個行業,就希望做某個行業的龍頭老大。
相同的話,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也表述過。「只有成為行業領導,才能對商品市場有控制力、對資本市場有號召力」,未來要打造中糧在生物質能源方面的行業領袖地位。除此以外,中糧必須在糧食流通、糧油加工、品牌食品、地產酒店、金融投資、土畜產等5至8個行業建立行業領導地位。
截至目前,中糧集團旗下有中糧國際(0506.HK)、中糧地產(000031)、*ST屯河(600737)、華潤生化(600893)四家上市公司,收購豐原生化將再增加一個生物質能源方面的融資平臺。
據公開資料顯示,豐原生化為全國四家燃料乙醇重點推廣企業之一,主要負責安徽、山東、江蘇、河北等四省近30個地市的市場供應。目前擁有44萬噸/年燃料乙醇生產能力,而中糧有望在未來5年在安徽投資80億元,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將燃料乙醇發展到310萬噸/年的生產規模。
中糧收編豐原生化之前,就已經涉足燃料乙醇領域並具有一定的生產能力和市場規模。據悉,中糧旗下的黑龍江中糧酒精有限公司現有生產能力25萬噸,在建產能15萬噸;規劃為30萬噸產能、以紅薯為原料的的燃料乙醇生產廠,目前在河北正處於建設中;在廣西,中糧也擬建設燃料乙醇裝置,設計產能達到40萬噸。中糧收編豐原生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不斷將燃料乙醇的版圖擴大,成為生物能源行業的霸主。
有關研究員認為,中糧在初步的業務框架確定後,要想旗下公司分別成為行業領導者,充分整合旗下資源和集中發展業務佔領市場,將成為中糧最主要的任務。(歐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