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在玉屏縣平溪街道舞陽新區巾幗扶貧車間裡,48歲的劉玉蓮正在加工一批發箍訂單。看,她坐在工位上,面帶微笑,動作不緊不慢,儼然一副很享受的樣子。
「這是個自由『活路』,而且乾淨、輕鬆,工資也不錯。」說到眼前的工作,劉玉蓮相當滿意。
2019年12月,劉玉蓮一家人從玉屏縣亞魚鄉沙子坳村搬遷到舞陽新區開啟了新生活,不久,受疫情影響,她失業數月。直到今年6月初,在「新市民·追夢橋」活動的組織下,劉玉蓮赴朱家場鎮、德江縣學習製作發箍,並將技術帶回了扶貧車間。現在,她不僅是車間的工人,還是帶頭人、管理者。
工作中的劉玉蓮
「感謝黨和政府,給我們創造這麼好的條件,相信只要勤勞一點,以後生活會越過越好。」眺望未來,劉玉蓮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舞陽新區安置點是玉屏縣目前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承載搬遷群眾484戶2028人。自「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實施以來,該安置點緊緊圍繞健全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全面整合工青婦等各方資源,搭「五橋」建「五家」促「五變」,助力搬遷群眾儘快融入新生活,成為新市民,實現新夢想。
該安置點還掛牌成立了「新市民·追夢橋」服務中心,內設便民服務大廳、黨員活動室、工會辦公室、團委辦公室、婦聯辦公室、文化活動室、文化書屋等服務陣地,以更好地開展搭「五橋」建「五家」活動。
搭建群眾思想引領「感恩橋」,創建奮進之家。利用職工之家、青年之家、婦女之家、講習所新平臺、幫扶幹部入戶等載體,宣講黨的好政策,傳遞黨的好聲音,增強搬遷群眾感恩意識,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群眾思想得到改變。
搭建群眾創業就業「致富橋」,創建幸福之家。聚焦搬遷群眾就業意願,加大創業扶持力度、組織系列招聘活動以及技術培訓,讓群眾創業就業行動起來,「錢袋子」鼓起來,群眾生產方式得到改變。
搭建群眾排憂解難「連心橋」,創建溫暖之家。利用「四點半」課堂、「工會愛心託管班」、「兒童之家」,組織志願者對安置點學齡兒童進行集中作業輔導和各種教育活動,動員愛心企業、志願者開展關愛行動,實施「大手拉小手·共渡愉快假期」「小桔燈親子閱讀」「希望工程·陪伴行動」等活動,增強搬遷群眾歸屬感和幸福感,群眾居住環境得到改變。
搭建群眾權益維護「平安橋」,創建和諧之家。依託「新市民·追夢橋」服務中心平臺,整合社區服務中心、醫療服務中心、職工之家、青年之家、婦女之家等機構,多舉措開展法律法規知識宣傳,提高搬遷群眾法律意識及溝通能力,群眾法治意識得到改變。
搭建市民意識培養「融合橋」,創建文明之家。以搬遷群眾切身感受為出發點,開展形式多樣的互評會、推選會、文藝匯演等活動,打造好人廣場,帶動群眾見賢思齊、向善向美,增進鄰裡關係,提升新區居民精神風貌,群眾娛樂方式得到改變。
「通過『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在安置點,各部門職能融合更加深入,服務更加完善,群眾滿意度也越來越高!」玉屏縣平溪街道黨工委委員張欣說道。(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