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至7日,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主會場無錫和分會場淮安舉行。本屆運博會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省外辦、省文聯、無錫市政府、淮安市政府共同主辦,以「融合·創新·共享」為主題,共推出7大板塊15項重點活動,大運河沿線8省(市)30多個城市和百餘家文旅企事業單位受邀參展參會。徐州作為大運河畔的歷史文化名城,在運博會上展示了富有漢文化和大運河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和文旅精品。
漢闕之下,徐州有禮
在無錫太湖國際博覽中心運河城市文旅精品展的徐州展區,高大的漢闕造型構成了徐州展區的「大門」,「大門」一側牆面上的屏幕循環播放著徐州文旅推介和《難忘徐州》音樂電視,四周「屋簷」上印有「走遍五洲 難忘徐州 品兩漢文化 賞山水美景」的城市文旅口號。整個展區設計體現了古樸端雅的歷史文化魅力、山水迤邐的運河城市風光和肝膽赤誠的紅色文化基因。
13個分展臺以直對大門的「徐州有禮」展臺為中心,分別展示了徐州縣(市)區、經濟開發區的著名景點和土特產品、文創產品,其中的牛蒡酥、小磨香油等產品受到歡迎,以紅富士蘋果為造型的香包精巧別致,漢文化文創、現場漢樂演奏為展會活動增添人文氣息。
新沂市窯灣古鎮是大運河南北水陸要津,除了參展的窯灣三寶「甜油、綠豆燒、雲片糕」之外,文旅部門還帶來了內容豐富的風景剪紙等文創產品,展示古鎮獨特的商業、民俗、飲食、建築文化。新沂展區負責人表示,本次運博會推進了大運河文化傳播,提高了窯灣古鎮在周邊運河城市中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雲龍展區重點推介了全域旅遊龍頭景區「千古繁華地 徐州不夜城」戶部山、「徐州第一勝跡」戲馬臺、漢風濃鬱的漢文化景區、風景秀麗的雲龍山和省級旅遊度假區大龍湖。雲龍區文旅體局局長陳紅豔說,我們通過此次參展,學習借鑑了大運河優秀城市文化旅遊產業建設發展,對進一步提高和擴大雲龍文化旅遊知名度有著積極意義。
文創產品,至味徐州
4日下午,在無錫主會場舉行的徐州文化旅遊推介會上,主持人詳細介紹了徐州的人文歷史和徐州漢文化旅遊、大運河文化旅遊、紅色文化旅遊、鄉村文化旅遊、山水休閒旅遊等旅遊產品,特別推介了2020徐州精品旅遊產品線路雲龍湖主題遊、賈汪全域遊、國潮漢風·夜彭城遊,羅列了各條線路上的看點、亮點。
徐州是漢文化的發源地,漢服、漢禮、漢樂是漢文化的標誌性符號。推介會上,江蘇省柳琴劇院漢樂樂團演員著漢服、施漢禮,表演了漢樂《一生所愛》《漢樂華章》等,吸引了遊人駐足聆聽、拍照。
文旅問答環節,數名熱心觀眾獲得了馬莊香包等獎品。一位無錫觀眾說,以前沒去過徐州,只聽說是一座煤城,推介會很好地展示了徐州的文旅特色,以後有時間會去徐州看看「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景。
在運河文化創意展區,徐州博物館展示了以漢代雲氣紋元素設計的「運氣」書包、手帳、絲巾等國潮漢風系列文創,淮塔管理局帶來了《行走的紅色課堂-淮海戰役之旅》研學實踐讀本和仿木質小推車擺件等。淮塔管理局學習教育處處長溫良向記者介紹了「淮海戰役精神實景學習工作站」:「觸摸這臺顯示屏,可自主遊覽淮海戰役紀念館,遠程連線講解員,還可以戴上VR眼鏡,獲得身臨其境的遊覽體驗。」
在運河美食文化展區的「味道徐州」專區,有著悠久歷史的烙饃卷饊子、羊肉面魚等經典美食,圖文並茂地展示了「舌尖上的徐州」,為運博會上的城市文化集粹又添精彩一味。
徐報融媒記者 張瑾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