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珠海5月8日消息(記者鄭澍 郭翔宇 官文清)5月8日,以「認識中華白海豚,保護海洋大熊貓」為主題的全國首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活動啟動儀式及系列宣傳活動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舉行。活動現場,相關部門代表、業內專家及遊客等千餘人共同探訪了中華白海豚全球最大展示種群,同時也共同體驗了 「中華白海豚科普課堂」,通過更深入地了解被譽為「海洋大熊貓」的中華白海豚,為中華白海豚的保育工作盡上自己的力量。
本次活動由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和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共同主辦。據介紹,我國珠江口是中華白海豚分布最密集的海域和最大的種群棲息地,在珠海橫琴島也有分布,粵、閩、港、臺、澳的漁民以海上女神媽祖婆之名,譽稱它為「媽祖魚」。根據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提供數據,目前在珠江口海域內發現的中華白海豚僅有2千餘頭,與我國現存大熊貓數量相當,因此被稱為「海洋大熊貓」,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瀕危野生動物。
保護海豚,刻不容緩。今年起,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確定每年的農曆3月23日(媽祖誕辰日),即今年為的公曆5月8日為「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這也是國內首屆專門以中華白海豚命名的宣傳日活動。
啟動儀式上,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向社會發出了保護中華白海豚的倡議書。出席活動的領導和嘉賓共同傾倒藍色細沙,勾勒出海豚造型及「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字樣,並為中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等高校白海豚保護志願者隊伍授旗。活動現場還通過科普課堂、親子活動以及標本實物、相片掛圖、文字敘述和視頻演播等形式,宣傳中華白海豚的生活習性、生存環境、救護措施等多方面科普知識。
粵港澳大灣區所處的珠江口,現存有全世界資源數量最多的中華白海豚群體,種群世代比較完整,是全球最大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目前,全國共有7個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廣東擁有6個,數量居全國之首,其中在珠江口有1個國家級保護區,在江門有1個省級保護區,在汕頭、湛江、潮州、饒平有4個市縣級保護區。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國唯一以中華白海豚為保護物種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及其棲息地環境。1999年保護區成立以來共處理各類海洋珍稀動物案件179起,建立了我國最大的中華白海豚樣品組織庫,通過相片識別法進入資料庫的中華白海豚超過2000頭。
廣東長隆集團副總裁兼首席動植物官董貴信介紹,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目前生活著5條中華白海豚,是全球最大的中華白海豚展示種群。展出的中華白海豚來自同一個家庭,其中媽媽「潘恩」出生在1983年,相當於人類近百歲。
據了解,珠海長隆海洋王國一直以來非常重視中華白海豚的保育,並在白海豚及鯨豚類保護救助上做了許多工作,專門成立了「海洋生物救護小組」,曾先後多次參與救護擱淺鯨豚。2017年7月,成功協助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救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糙齒海豚,並放歸大海,成功個案系國際上罕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