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莊,有著天下第一水鄉的美譽。蘇州崑山市的周莊因水成街,因水成路,水滋潤著周莊,水豐富著周莊,水是周莊的靈魂,「水鄉小巷多,人家盡枕河」。在這裡,全鎮依河成街,橋街相連,深宅大院,重脊高簷,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一派古樸幽靜,就這樣「小橋、流水、人家」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周莊古八景(全福曉鍾、指歸春望、砵亭夕照、蜆江漁唱、南湖秋月、急水揚帆、東莊積雪),除了南湖秋月還殘存外,其餘或變味,或消亡。
1、周莊古鎮是一座江南小鎮,位於蘇州城東南,位於崑山、吳江、上海三地交界處,有「中國第一水鄉」之譽。沈廳、張廳、迷樓、葉楚傖故居、澄虛道院、全福寺等名勝古蹟,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觀賞性。周莊古鎮是世界文化遺產預選地、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井字型河道上完好保存著14座建於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橋。800多戶原住民枕河而居,60%以上的民居依舊保存著明清時期的建築風貌。有河有街必有橋。周莊古橋多,且橋橋相望,橋橋相連,至今仍保存著建自元、明、清代的石橋。
2、全福長橋橫架於南湖之上,是周莊南端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有235米長,共43個拱形橋孔,長龍般臥伏在碧水之上。橋畔的湖面上有一艘帆船裝飾,有700多年歷史。
3、迷樓位於貞豐橋畔,原名德記酒店,整個是木質結構的,還原保留了之前的風貌。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南社發起人柳亞子、陳去病、王大覺,費公直等人四次在迷樓痛飲酣歌,乘興賦詩,慷慨吟唱,後將百餘首詩篇結為《迷樓集》流傳於世。因此,周莊迷樓名聲大振。這座依水傍橋的酒肆,因文人墨客品茗賦詩,「酒不醉人人自醉,風景宜人亦迷人」,得以成名。迷樓並不是很大,樓梯很窄,但是登上樓閣,看窗外重重屋簷,聽嫋嫋歌聲,也是不錯的一種體驗。
4、沈萬三水塚位於鎮北銀子浜底,埋著沈萬三的靈柩,是周莊裡的景點之一。周莊得以村落而闢為鎮,實為沈萬三父子之功。沈萬三水底墓在清澈曲折的銀子浜底,水面布滿了浮萍、海藻、蘆葦等,太陽照在上面反射的光看起來像是碎銀在發光。水底的古墓結構堅固,裡面擺放著沈萬三的棺材。現在的沈萬三水冢是修復後的,再現了當年的水底墓,同時也紀念沈萬三。
5、太平橋位於周莊古鎮後港東口,連接城隍埭和蜆江街,建於明嘉靖年間,有五百年歷史了,是錦溪第二高拱橋。橋梁刻有「蓮座」圖案,清初整修,橋身石縫裡長著藤蔓,遮掩著石拱洞券,橋旁是沈體蘭的舊宅。太平橋的兩側各有一聯:「一灣溪水達龍門,數疊漁歌傳鵲橋」、「東迎薛澱金波遠,西接陽澄湖玉浪平」示意有「金波玉浪」之稱的錦溪 在當時是水陸之要地,來往之衝衢。橋旁是沈體蘭的舊宅。灰牆面坡屋頂,山牆漏窗,高低錯落的民居,清清的流水,是人們選為最佳畫面景色的鏡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