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音樂治療方式初探

2020-12-12 消費導刊雜誌社

摘要:高校為了推進治療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提出音樂治療法進行健康教育,本文主要探索音樂治療教學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起怎樣的作用,因此學校對於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做出那些相應的改變,加以解決。

關鍵詞:音樂治療;大學生心理健康;作用

隨著時代不同的變化,社會經濟不停的發展,而大多數大學生畢業後都會面臨就業難的問題,這給每一位學生都增加了不少壓力,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有著不利的影響。因此,高校更應該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於是推崇音樂治療法。音樂治療在醫學界來說也是一種心理健康學,是音樂、醫學和心理學融為一體的治療方式。教育部門就是利用這一點才能更容易的開拓學生的心理問題。

音樂治療不僅能夠使人放鬆心情,還能消除緊張或焦慮,對人們恢復健康方面有很大明顯的效果。音樂治療法不僅能減輕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和就業壓力,同時也能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為大學生減輕了不少的負擔,音樂治療在各大院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已經得到研究證實了。

1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大學是大學生們都會嚮往,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校裡的成長環境都有著相互的聯繫,高校同時要分配好每所大學的教育指導者,來引導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國家教育部門也非常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20世紀90年代,國家教育部於2004年4月頒發《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綱要》,這一綱要提出就是為了提醒教師們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諮詢。

1.1學習與就業壓力導致的情緒不穩定

在大學生進入大學後,都會認為在大學裡要比在高中時輕鬆很多,但並不是上了大學之後就很輕鬆,在大學裡,剛剛進入學校對一切事物都很新鮮好奇,但進入之後會發現所有的大學生都在無時無刻的學習,不停的讓自己進步,大一的新生就會感受到學習和考試都會有一些壓力。但在大學中所有學生都會想到就業的問題,想幫助父母分擔一些負擔,但盲目追求高薪職位,對自己的專業在就業方面又不清楚,就會導致疾病亂投醫;在大學生畢業後找工作時,城市和農村化差異也很大,農村的學生因為家裡的經濟,對就業方面都非常敏感,壓力也非常的大。

在大學裡學生都會有學習或者就業的壓力,情緒方面也非常的不穩定,容易焦慮或暴躁這些都是典型的大學生的壓力大,從而導致了大學生情緒化不穩定。大學生的情緒容易激動,不能控制自我,非常容易做一些對自己或他人不利的影響。如學習的成績、人際交往、就業壓力等,這些都是大學生容易情緒波動的事情。

1.2人際交往心理障礙

人際交往在大學中也是至關重要的心理健康發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每一個大學生的生活環境、性格、品德等,都是各不相同的,在人際交往中就會出現差異性,也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有些大學生太過於缺乏交流技巧,非常容易自卑、逃避、緊張等情緒,當從而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不願與他人交流自我封閉,這些問題反而導致了大學生壓力大,會出現精神上的問題。還有些因為自己家庭的原因,怕同學或者室友看不起自己,不願與他人交流,性格會越來越孤僻,不利於大學生的社會成長。

1.3情感需求不順導致的抑鬱及焦慮

在大學裡情感在每個學生身上都會發生,每個大學生都會因為情感問題給自己心理上增加壓力,針對大學生的情感問題,長期一直有很多的爭論。對於大學生的情感問題,學校應該讓學生認識情感,不要盲目的追求,否則會因為情感的問題導致心理健康,產生抑鬱和焦慮。

大學裡有很多情感障礙,比如單戀,單戀也大學裡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有些學生因為單戀問題會出現兩種現象:一是自作多情,明知對方不喜歡自己,偏要一直打擾對方不依不饒,給對方和自己都在尋找煩惱;二是誤把友情當愛情,對方一直把你當朋友,你卻要破壞美好的友誼,導致了友誼和情感都會破裂,都不利於他們心理健康的發展。

對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對大學生的這些問題和現象採取大學生心理諮詢,為學生開設一個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和心理諮詢,希望能夠幫忙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壓力,給他們一個純淨的心理,減輕學生的壓力和負擔。但學校做出的這些努力都白費了,大多數學生都不願意去聆聽心理講座和心理諮詢,他們認為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沒有問題,也不願意去配合,例如大多數的大學生對於心理諮詢都非常的反抗,他們只認為有心理問題的人才會去諮詢,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心理也需要解決,但有些學生願意去心理諮詢,但他們在進行心理健康詢問時,也會有所隱瞞不願把實情透出,完全不利於解決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所以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更多的耐心,與大學生多互動、多觀察,學生才會慢慢的接受心理疏導。

學校為了幫助大學生更好的解決心理問題,通過探究發現運用音樂治療法,進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諮詢,音樂治療可以使學生放鬆心情,可以更快的詢問到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疏導和解決。

2.音樂教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者應當充分的認識音樂教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起著怎樣的重要性。應當把音樂教學帶到大學生的課堂中去,把音樂的「五音」與學生的身心健康互相聯繫在一起,提出「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的教學理論,而我國的教育學家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同時也提出音樂教學也可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馬克思主義提出,音樂是具有社會意識形態的屬性,是「憑藉聲波震動而存在、在時間中展現、通過人類的聽覺器官而引起各種情緒的反應和情感體驗的藝術」。因此音樂教學是至關重要的。

2.1音樂能夠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世界,起到平衡身心、淨化心靈的作用

音樂是在潛意識裡給人們一種愉悅和輕鬆,而音樂教學的主要特徵是:愉悅性、情感性、形象性、技藝性。當欣賞者聆聽音樂時,對作品表達出不同的喜、怒、哀、樂等情緒,為了讓學生聆聽對他們心理發展有效的音樂時,能夠更快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當聆聽的《熱情》、《漁舟唱晚》、《夢幻曲》等表現開朗、美好、積極向上的音樂作品時,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個性,也能提高學生的身心發展。

2.2音樂可以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

面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教師也應該積極的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樂觀的心態。在大學裡每一位學生內心都有不同的因素,而學生內心的壓力越來越重找不到宣洩的出口,長此以往,學生的心態往往會崩潰,也會出現精神上的問題。而音樂治療可以減輕學生的內心的壓力,調節心理問題,釋放出內心的情緒。

2.3音樂療法能夠幫助大學生宣洩負面情緒,走出心理困惑

音樂療法是能夠促進學生的情緒情感的協調。優美的音樂旋律能夠有效的安撫學生躁動的心理,激烈的音樂能夠使學生的情緒得到一種宣洩,促進學生內心深處的情緒體驗,幫助學生走出心理壓力。烏克蘭曾經說過「一個人手裡抓住一把小提琴,他就不會幹壞事」,音樂不僅能夠調節情緒化心情,使學生平復自己內心的壓力,減輕心理健康問題對生活充滿了期待。因此音樂治療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不僅能促進學生的健康,也給學生一個快樂的大學生活

綜上所述,如今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而音樂治療法在心理健康起著更大的作用。一方面來說主要是讓大學生多接觸音樂、學會聆聽音樂、欣賞音樂藝術,在學習累時可以放鬆心情;另一方面,在大學生每一個院系都要增加一節音樂課,在教師方面教學也要懂得對高雅音樂、優秀藝術作品的能力,引領學生學會欣賞音樂,不斷促進學生對音樂審美和心理健康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雷宇,鄒春霞.「迷茫大一」凸顯新生教育缺失[N].中國青年報,2011-08-09.

[2]徐曼.大學生學習壓力狀況調查與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2(2):92.

作者簡介:

燕展,1988.06-,女,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生,南陽農業職業學院,助教,心理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心理教育。

更多精彩請

投稿郵箱:xfdk5052@163.com

相關焦點

  • 高校大學生音樂治療室功能介紹「銘心心理」
    相比較過去,現在的大學生處在一個經濟迅速發展,社會環境劇烈變遷,網絡快速蔓延的時代。他們的物質生活變好了,已經不再過多擔心衣食住行上的問題。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很多父母也比較溺愛孩子。使得現在很多大學生呈現出了比較獨特的氣質和鮮明的個性。比如浮躁,意志薄弱,經受不住挫折還有許多誘惑等。近年來備受關注的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呈逐年下降趨勢。校園裡容易出現個別的極端事件。
  • 醫校聯動,推進在溫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
    11月23日-26日,溫州市高校專兼職心理諮詢師研修班在溫州醫科大學舉行。本次研修班由市教育局主辦,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和溫州醫科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承辦。來自在溫12所高校的140多名心理諮詢師參加了本次研修活動。
  • 西安交大調研書院「知心工程」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為了解書院需求,探索建立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機制,6月6日至6月13日,學校對八個書院就「知心工程」及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開展情況進行了調研走訪。 自2005年實行「知心工程」以來,書院輔導員走進學生心靈,傾聽學子聲音,分享成長經驗。
  • 開福區:沙坪實驗小學舉辦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10月23日上午,開福區沙坪實驗小學舉辦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圖片均由 通訊員提供)  星辰在線10月24日訊(通訊員 鄒軍)10月23日上午,為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意識和心理調適能力,促進學生心理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協調發展,開福區沙坪實驗小學特邀區婦幼保健計劃服務中心科長楊玉輝、省第二人民醫院心理治療師羅婷和沙坪街道服務中心袁斯思醫生,舉辦了一場以「給心靈一份呵護,讓生命無限美好——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 武漢市武東醫院走進華中師範大學科普心理健康知識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陳紅源 孫琳 陳海生)10月11日,武漢市武東醫院主任醫師劉毅在華中師範大學南湖校區報告廳開展《後疫情期間大學生心理健康管理與幹預》專題講座,活動共吸引200餘名師生參加。
  • 525是什麼節日有什麼意思 5月25日大學生心理健康節活動策劃
    525心理健康節  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諧音即為「我愛我」,提醒大學生「珍惜生命,關愛自己」。核心內容是:關愛自我,了解自我,接納自己,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靈成長,提高自身心理素質,進而愛別人,愛社會。
  • 拿什麼教會大學生健康地生活
    在「陽光心理 樂享生活」主題活動的心理拓展運動會上,衡水學院學生進行趣味跳繩項目比賽。 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攝日前,《中國學生體質監測發展歷程》新鮮出爐,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江崇民介紹,我國大學生體質依然呈下降趨勢,只是下降速度趨緩。與此同時,身體形態也在發生變化,尤其是肥胖率持續上升,每5年提高2%到3%。此外,2015年國民體質監測報告顯示,7歲到19歲的學生體質狀態,大學生下滑最嚴重。生活方式不健康,健康意識淡漠,大學生們的生活似乎真的離「健康」有點遠。
  • 現代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
    如何正確面對這些壓力,如何更好地調節自己呢,讀《現代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一書後讓我找到了滿意的答案。  一是教師要善於調節身體、心理狀態。也許我們不能選擇職業,但我們可以選擇心情;我們不能選擇學生,但我們可以選擇態度;要找回教育的快樂,全靠我們自己。「倒過來,好未來」,把我們的感覺倒過來,你就會擁有美好健康的心理狀態。  當然,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態除了主要是靠自己來進行調節外,學校和社會也應該重視起來。
  • 高校心理諮詢,能否解救被抑鬱症裝在套子裡的人?
    不久前,網紅李雪琴向媒體透露,自己在北大讀書期間罹患抑鬱症,在學校心理諮詢中心治療時,雖然她曾殷切地懇請心理老師為她保守秘密,但老師最終還是將她的情況告知了學校,致使她對學校心理諮詢中心徹底失去信任。這個故事,再次引起了公眾對於大學生抑鬱群體和高校心理諮詢工作的廣泛關注。
  •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敲響警鐘
    近年來高校學生群體意外事件不時發生,多與心理壓力有關。如何呵護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中國科學報》探討了如何幫助大學生群體更好應對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其中包括抑鬱症篩查如何發揮作用。優秀、自律、行動力強,在他人眼中,今年已獲得保研資格的宋青身上有諸多閃亮的標籤。只有他自己知道,本科階段的他曾經歷過怎樣的至暗時刻。那時,他被確診為抑鬱症,需要進行藥物治療。
  • 抓好心理教師的「六個度」 推動心理健康課的課程思政建設
    《綱要》明確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課程思政建設內容的一個重要方面。全面推動高校心理健康課的課程思政建設,既是對《綱要》的落實,也是形成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必需之舉。心理健康課的課程思政建設絕不是將「心理」與「思政」簡單地嫁接,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心理健康教師持續付出努力。
  • 安全教育心得體會: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心得體會
    在現代的大學生群體中,每年都會發生一系列的安全事故,造成大學生們的生命財產損失,究其原因,大學生雖然是一個素質相對較高的群體,但多為 獨生子女,從小生活環境較為優越,習慣依賴父母,自理自立能力較差,且大都自信自我,安全防範意識及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強,易造成自殺,犯罪,及生命財產受損的情況。為了自己長壽,為了親人,重視安全,使自己健康,快樂得過每一天。
  • 渝北區「點亮心窗」心理健康教育暖「心」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暖「心」護航健康成長渝北區「點亮心窗」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進校園 進社區渝北區「點亮心窗」未成年人心理關愛項目走進校園。柯雨 攝「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對象是?」「在心理健康諮詢中,最主要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 幼兒童話欣賞心理特點初探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幼兒童話欣賞心理特點初探   導讀:童話作為最受幼兒喜愛的一種文學體裁,一直是幼兒園課程內容的主要載體。
  • 為了更多心靈的健康——教育學部傾力培訓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員
    「後疫情時代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員」培訓班在宜賓學院圖書館三會議室舉行開班典禮。郎紅要求,要選擇多種形式,在整個培養過程既強調理論也重視實訓,讓學員不僅會做諮詢、還要會設計,會創新;培訓的設計和內容既要與當前廣大師生後疫情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密切相關,又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常規工作的實際緊密結合,更要努力以心理健康教育為突破口和創新點。他希望各位學員認真學習,提升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在日常工作中,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積極引導學生五育並舉,善於合作,適應未來的學生。
  • 冷水灘區通化街小學: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護航學生健康成長
    紅網時刻10月13日訊(通訊員 馮德耀 鄭麗婷)為普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自我調節能力,10月12日,冷水灘區通化街小學所有班級開展了「關注心理健康,師生共同發展」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
  • 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如何建立起完善的社會引導治療體系?
    01 在您的日常工作中,因心理健康問題前去諮詢治療的青少年多嗎? 病人因各種身體不適到醫院就診,在青少年群體裡常有一些孩子,主訴自己身體有多種的不適,交替反覆出現。到了很多的醫院,做了很多的檢查,花了很多的錢,卻各種檢查都是正常的。
  • 育人先育心 構築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心靈港灣-中青在線
    育人先育心,心理健康是現代社會衡量優秀人才的重要方面。關注大學生心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要環節。    近年來,鹹陽職業技術學院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 2018年江蘇自考心理治療重點筆記:第一章心理治療概論
    第一章 心理治療概論一、選擇填空1、心理治療的形式: 支持性心理治療、教育性心理治療、重建性心理治療、個體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家庭治療2、根據心理治療的不同深度,可把心理治療分為3個不同層次水平:(1)支持性心理治療(2)教育性心理治療(3)重建性心理治療(分析性心理治療
  • 河南大學積極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實踐,促進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持續有效進行,為學校建設和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奠定了思想基礎。完善「多層次、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心理健康教育以解除受心理困擾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為重點,以優化心理素質,塑造健康人格為目標,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