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為了推進治療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提出音樂治療法進行健康教育,本文主要探索音樂治療教學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起怎樣的作用,因此學校對於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做出那些相應的改變,加以解決。
關鍵詞:音樂治療;大學生心理健康;作用
隨著時代不同的變化,社會經濟不停的發展,而大多數大學生畢業後都會面臨就業難的問題,這給每一位學生都增加了不少壓力,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有著不利的影響。因此,高校更應該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於是推崇音樂治療法。音樂治療在醫學界來說也是一種心理健康學,是音樂、醫學和心理學融為一體的治療方式。教育部門就是利用這一點才能更容易的開拓學生的心理問題。
音樂治療不僅能夠使人放鬆心情,還能消除緊張或焦慮,對人們恢復健康方面有很大明顯的效果。音樂治療法不僅能減輕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和就業壓力,同時也能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為大學生減輕了不少的負擔,音樂治療在各大院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已經得到研究證實了。
1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大學是大學生們都會嚮往,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校裡的成長環境都有著相互的聯繫,高校同時要分配好每所大學的教育指導者,來引導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國家教育部門也非常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20世紀90年代,國家教育部於2004年4月頒發《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綱要》,這一綱要提出就是為了提醒教師們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諮詢。
1.1學習與就業壓力導致的情緒不穩定
在大學生進入大學後,都會認為在大學裡要比在高中時輕鬆很多,但並不是上了大學之後就很輕鬆,在大學裡,剛剛進入學校對一切事物都很新鮮好奇,但進入之後會發現所有的大學生都在無時無刻的學習,不停的讓自己進步,大一的新生就會感受到學習和考試都會有一些壓力。但在大學中所有學生都會想到就業的問題,想幫助父母分擔一些負擔,但盲目追求高薪職位,對自己的專業在就業方面又不清楚,就會導致疾病亂投醫;在大學生畢業後找工作時,城市和農村化差異也很大,農村的學生因為家裡的經濟,對就業方面都非常敏感,壓力也非常的大。
在大學裡學生都會有學習或者就業的壓力,情緒方面也非常的不穩定,容易焦慮或暴躁這些都是典型的大學生的壓力大,從而導致了大學生情緒化不穩定。大學生的情緒容易激動,不能控制自我,非常容易做一些對自己或他人不利的影響。如學習的成績、人際交往、就業壓力等,這些都是大學生容易情緒波動的事情。
1.2人際交往心理障礙
人際交往在大學中也是至關重要的心理健康發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每一個大學生的生活環境、性格、品德等,都是各不相同的,在人際交往中就會出現差異性,也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有些大學生太過於缺乏交流技巧,非常容易自卑、逃避、緊張等情緒,當從而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不願與他人交流自我封閉,這些問題反而導致了大學生壓力大,會出現精神上的問題。還有些因為自己家庭的原因,怕同學或者室友看不起自己,不願與他人交流,性格會越來越孤僻,不利於大學生的社會成長。
1.3情感需求不順導致的抑鬱及焦慮
在大學裡情感在每個學生身上都會發生,每個大學生都會因為情感問題給自己心理上增加壓力,針對大學生的情感問題,長期一直有很多的爭論。對於大學生的情感問題,學校應該讓學生認識情感,不要盲目的追求,否則會因為情感的問題導致心理健康,產生抑鬱和焦慮。
大學裡有很多情感障礙,比如單戀,單戀也大學裡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有些學生因為單戀問題會出現兩種現象:一是自作多情,明知對方不喜歡自己,偏要一直打擾對方不依不饒,給對方和自己都在尋找煩惱;二是誤把友情當愛情,對方一直把你當朋友,你卻要破壞美好的友誼,導致了友誼和情感都會破裂,都不利於他們心理健康的發展。
對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對大學生的這些問題和現象採取大學生心理諮詢,為學生開設一個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和心理諮詢,希望能夠幫忙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壓力,給他們一個純淨的心理,減輕學生的壓力和負擔。但學校做出的這些努力都白費了,大多數學生都不願意去聆聽心理講座和心理諮詢,他們認為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沒有問題,也不願意去配合,例如大多數的大學生對於心理諮詢都非常的反抗,他們只認為有心理問題的人才會去諮詢,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心理也需要解決,但有些學生願意去心理諮詢,但他們在進行心理健康詢問時,也會有所隱瞞不願把實情透出,完全不利於解決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所以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更多的耐心,與大學生多互動、多觀察,學生才會慢慢的接受心理疏導。
學校為了幫助大學生更好的解決心理問題,通過探究發現運用音樂治療法,進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諮詢,音樂治療可以使學生放鬆心情,可以更快的詢問到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疏導和解決。
2.音樂教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者應當充分的認識音樂教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起著怎樣的重要性。應當把音樂教學帶到大學生的課堂中去,把音樂的「五音」與學生的身心健康互相聯繫在一起,提出「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的教學理論,而我國的教育學家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同時也提出音樂教學也可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馬克思主義提出,音樂是具有社會意識形態的屬性,是「憑藉聲波震動而存在、在時間中展現、通過人類的聽覺器官而引起各種情緒的反應和情感體驗的藝術」。因此音樂教學是至關重要的。
2.1音樂能夠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世界,起到平衡身心、淨化心靈的作用
音樂是在潛意識裡給人們一種愉悅和輕鬆,而音樂教學的主要特徵是:愉悅性、情感性、形象性、技藝性。當欣賞者聆聽音樂時,對作品表達出不同的喜、怒、哀、樂等情緒,為了讓學生聆聽對他們心理發展有效的音樂時,能夠更快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當聆聽的《熱情》、《漁舟唱晚》、《夢幻曲》等表現開朗、美好、積極向上的音樂作品時,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個性,也能提高學生的身心發展。
2.2音樂可以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
面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教師也應該積極的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樂觀的心態。在大學裡每一位學生內心都有不同的因素,而學生內心的壓力越來越重找不到宣洩的出口,長此以往,學生的心態往往會崩潰,也會出現精神上的問題。而音樂治療可以減輕學生的內心的壓力,調節心理問題,釋放出內心的情緒。
2.3音樂療法能夠幫助大學生宣洩負面情緒,走出心理困惑
音樂療法是能夠促進學生的情緒情感的協調。優美的音樂旋律能夠有效的安撫學生躁動的心理,激烈的音樂能夠使學生的情緒得到一種宣洩,促進學生內心深處的情緒體驗,幫助學生走出心理壓力。烏克蘭曾經說過「一個人手裡抓住一把小提琴,他就不會幹壞事」,音樂不僅能夠調節情緒化心情,使學生平復自己內心的壓力,減輕心理健康問題對生活充滿了期待。因此音樂治療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不僅能促進學生的健康,也給學生一個快樂的大學生活
綜上所述,如今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而音樂治療法在心理健康起著更大的作用。一方面來說主要是讓大學生多接觸音樂、學會聆聽音樂、欣賞音樂藝術,在學習累時可以放鬆心情;另一方面,在大學生每一個院系都要增加一節音樂課,在教師方面教學也要懂得對高雅音樂、優秀藝術作品的能力,引領學生學會欣賞音樂,不斷促進學生對音樂審美和心理健康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雷宇,鄒春霞.「迷茫大一」凸顯新生教育缺失[N].中國青年報,2011-08-09.
[2]徐曼.大學生學習壓力狀況調查與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2(2):92.
作者簡介:
燕展,1988.06-,女,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生,南陽農業職業學院,助教,心理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心理教育。
更多精彩請
投稿郵箱:xfdk505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