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19:「撕裂」成為美國走向大選之年的關鍵詞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華府觀察)美國2019:在撕裂中走向大選年

中新社華盛頓12月20日電 題:美國2019:在撕裂中走向大選年

中新社記者 陳孟統

資料圖:美國總統川普。

立場鮮明的分歧,針鋒相對的博弈。回望2019,「撕裂」成為美國走向大選之年的關鍵詞。

過去一年,美國總統川普在任內首次面對「分裂」的國會。他宣布「全國緊急狀態」,多次動用否決權,引發「種族主義」爭議,在向支持者兌現競選承諾的同時,也為自己的連任之路增添變數。

過去一年,是民主黨內政治光譜最為分散的一年。史上最多的總統競選人,「激進派」與「溫和派」的左右之爭,民主黨在回答「誰能擊敗川普」的同時,更需找到團結選民的「最大公約數」。

川普的確定與不確定

美國的2019年是在史上最長政府「停擺」中開始的。這場長達35天的政府關門,就是因白宮與國會在邊境牆預算上的嚴重分歧而起。雙方互不相讓,直至川普宣布「全國緊急狀態」,繞過國會調撥國防資金建牆。

上述爭議成為川普任期第三年的縮影。白宮「重結果、輕程序」的行為模式與你來我往陷入拉鋸的府院之爭在華盛頓一再上演。從「通俄門」調查到彈劾調查,從大量啟用代理「內閣」部長,到阻礙國會獲取財稅記錄,川普不時動用總統特權,規避國會的監督和制衡。

有人評價,這是川普商人性格的務實一面;也有人批評,他的做法削弱了美國「三權分立」政治架構,為未來的總統留下「惡例」。而民主、共和兩黨對總統的批評與支持,則變成按黨派「選邊站」的無懸念表態。

當然,川普不是每次都能達成目標。他連續一周抨擊民主黨少數族裔女議員,被批為鞏固票倉,不惜挑起種族主義矛盾。而此後美國在24小時內連發兩起大規模槍擊案,讓白宮不得不在移民、控槍議題上降低「調門」。

儘管獲得共和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幾無懸念,但國會彈劾、邊境政策爭議以及打到最高法院的財稅記錄官司,都將在2020年繼續牽扯川普的精力,幹擾其競選議程。他的連任之路,在確定中也有著諸多潛在的不確定因素。

民主黨的捨得與捨不得

相比於告訴選民「誰來擊敗川普」,對於民主黨而言,更重要的是「拿什麼擊敗川普」。顯然,它的總統競選人們在2019年還沒有說出答案。

據統計,有多達28位民主黨人宣布競逐2020年大選。經過6輪電視辯論,目前仍剩15人,其中女性和少數族裔過半。他們的身份既有前副總統、國會議員,也有百萬富豪、華裔企業家。

如此分散的政治光譜,折射出民主黨內政策取向的多元和複雜。以聯邦參議員桑德斯、沃倫為代表「激進派」和前副總統拜登為代表「溫和派」在民調中支持率不相上下,恰恰體現出民主黨取捨的兩難。

到底是看長遠投資年輕選民,還是求穩妥保中間選票?正如《紐約客》一篇專欄文章所說,民主黨人想要的是一個「可選」的人,但對於這個詞的含義,人們幾乎沒有共識。

民主黨雖然選擇不少,但真正留給他們的時間並不多。剩餘6場電視辯論已排到2020年4月,密集的競選日程可以讓未來的總統候選人提前「熱身」,積累人氣。但過多的人選,也容易模糊選民的注意力。何時向外界展現團結一致的方向感,考驗著民主黨的智慧和魄力。

府院之爭抑或左右之辯,爭議的雙方都在為2020年11月3日的最後一刻作鋪墊。2020年,美國社會在政治議題上的兩極分化勢必愈發明顯。(完)

相關焦點

  • 美國大選後的美國對臺政策走向
    周忠菲世界知識美國大選已基本塵埃落定,明年拜登入主白宮應該不會存很大懸念。預計拜登上臺以後,美國對華方針不會有明顯變化。在此背景下,未來美國對臺政策走向,將以連續性為主。未來美國對臺海實施軍事幹預的意圖,不會「收手」,但會「收斂」。
  • 記者觀察:這一年 在美國目睹社會的「撕裂」
    記者觀察:這一年 在美國目睹社會的「撕裂」 03:15 王迎 攝2020年我在美國見證和記錄了這一年的不平靜和不同尋常,一再見證歷史。我目睹了新冠疫情在美國的暴發和失控、反種族歧視反警察暴力執法抗議示威活動在美國的蔓延以及美國大選凸顯的社會撕裂。這一年,新冠疫情肆虐與經濟衰退、失業率高企、種族矛盾突出等多重危機交織,凸顯了美國社會的撕裂。美國自當地時間1月21日報告首例新冠確診病例,疫情數據一路攀升。目前疫情還在繼續蔓延,沒有放緩跡象。
  • 述評:「三大矛盾」撕裂美國社會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述評:「三大矛盾」撕裂美國社會新華社記者丁宜6月25日,非洲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身亡一事過去整一個月。弗洛伊德之死在美國引發持續不斷的抗議示威浪潮。但弗洛伊德之死宛如引信,引爆美國社會長期以來蘊藏的焦慮情緒,引發美國自1968年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遇刺以來最廣泛、最持久的抗議浪潮,甚至波及美國之外多個地方,就連聯合國機構也緊急開會為弗洛伊德之死「討說法」。
  • 美國2020:「非典型」大選年的虛擬與現實
    中新社華盛頓12月21日電 題:美國2020:「非典型」大選年的虛擬與現實  中新社記者 陳孟統  美國在2020年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非典型」的總統選舉。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如何抗疫成為大選年最大的政治議題。疫情起伏,選情跌宕,兩者不斷牽扯,又相互影響。同時,也埋下選後爭議的暗線。
  • 國際銳評丨美國為何深陷撕裂之痛?
    如今的美國痛點密布。疫情雪球、街頭暴力、政黨對峙……2020年已近尾聲,美國社會的撕裂痛感有增無減。路透社為此感嘆:一個分裂的美國將難以癒合。首當其衝的是不斷拉大的貧富差距。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普通美國家庭卻因美國政府抗疫不力遭遇嚴重的財務危機,失業人口多達上千萬。美國參議員伯尼·桑德斯日前在社交網站上表示,在剛過去的感恩節,大約有2600萬美國人沒有足夠食物,大約4000萬美國人面臨被(房東或銀行)逐出家門的風險。2020年哈裡斯在線民調顯示,近38%的美國人如果不去當鋪或舉債,連500美元現金也拿不出。
  •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美國大選最新民調:還剩不到3天!這一機構...
    北京時間11月1日(周日),距離2020年美國大選投票日僅有3天不到的時間,一份來自statespoll的民調分析認為,川普最終將取得全部538張選舉人票中的322張,從而以較大優勢贏得大選,被廣泛看好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則只能獲得216張選舉人票。
  • 直擊美國大選投票站,選民這樣說
    新華社華盛頓11月3日電 當地時間11月3日是美國2020年大選選舉日。全美各地預計數千萬名選民前往投票站現場投票。今日美國政治和社會兩極化嚴重,新冠疫情沉重打擊經濟,種族問題頻頻引發社會矛盾和暴力衝突,貧富差距等社會不公現象日益加重,這些均是選民關注重點。
  • 臺灣大選美國怕什麼 臺媒稱美國怕的是臺海兩岸走向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對於即將投票的臺灣大選,華府的聲音值得玩味,總結起來就是『美國有幾分擔心』。這樣的擔心當然是因為民進黨聲勢領先,其中最極致的字句是『選出傾獨的總統,危險時刻就開始了』」。臺灣《中國時報》14日題為「臺灣大選,美國怕什麼」的社論稱,美國怕的是臺海兩岸走向。
  • 2020年美國大選最新支持率 美國大選後美股是否大跌?
    截至目前,2020年美國大選最新支持率如下:  》》》2020年美國大選揭曉時間 美國大選結果對美股的影響   進入美國大選投票日那天,市場參與者擔心一覺醒來勝負仍未決出。
  • 美國大選結果揭曉時間是什麼時候 2020年美國大選結果公布時間
    由於結果出爐很早(投票站8~9點關閉),佛羅裡達走向將是最終結果以及結果何時出爐的一個關鍵風向標。1) 川普輸掉佛州,意味基本敗選,結果大概率在當天成定局;2)川普贏下佛州,是勝選的必要非充分條件,但選舉日或變成選舉周;3)若陷入僵局,可能會重演2000年小布希和戈爾的糾紛,甚至變成選舉月。
  • 2020年美國大選最新消息 美國大選對市場的影響
    以史為鑑,美國大選對市場的影響  伴隨著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的破滅,那次的美國總統大選從一開始就很膠著。兩個主要參選人是彼時任得州州長的共和黨小布希,以及任美國副總統的民主黨戈爾。2000年11月7日美國大選初步開票結果是戈爾贏得267張總統選舉人票,小布希贏得246張總統選舉人票,兩人都沒有達到270張選舉人票的當選門檻。佛羅裡達州的25張總統選舉人票歸誰成為了關鍵。
  • 新冠疫情·種族歧視·政治極化:2020年美國大選遭遇「三重門」
    53歲的利安娜·帕特曼-託馬斯住在美國大選「搖擺州」之一的艾奧瓦州。今年以前的人生裡,她對投票從不上心,屬於民調機構所稱的「鮮少投票族」。然而,10月的一天,帕特曼-託馬斯現身投票點提前投票。她說,這一次自己的「投票感迫切」,因為「想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今年是美國大選年。
  • 從美國大選看美國民主制度
    文/何家弘 2020年的美國大選是史無前例的,因為它比既往的大選都更引人矚目,而且是世界範圍的持續關注。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流行以來,以川普為首的美國政客不斷甩鍋、抹黑、攻擊中國,所以很多中國人也都非常關注這次美國大選。
  • 美國大選2020:大決戰|美國大選|佛羅裡達州|美國|川普|賓夕法尼...
    1513年,有個西班牙冒險家胡安從歐洲來到北美的東南角,發現了一塊從大陸延續出去的土地,取名叫佛羅裡達,就是「充滿鮮花」的意思。西班牙人守著這塊地長達三百年,後來被美國將軍安德魯搶了過去,1845年成為美國的一個州。
  • 美國大選之後的民意分裂與信任危機
    在出現大量的投票爭議與相關訴訟之後,2020年美國大選終於塵埃落定——美國最高行政權力和平交接的傳統得以延續,令不少外界觀察者擔憂的「憲政危機」並未出現。然而,本次大選仍然集中暴露了美國選舉進程中的「老問題」和「新麻煩」,凸顯了其體制自身的脆弱性。  圍繞郵寄投票可信性的爭議表明,部分選民對於選舉公正性產生了嚴重懷疑。美式選舉民主能否正常運轉首先依賴於選民對於投票機制的信任。
  • 美國大選撕裂社會,新黨副主席感嘆,臺灣也差不多
    美國總統大選落幕,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自行宣布當選,但川普陣營不斷提起訴訟,試圖透過法律戰翻轉戰局。對此,新黨副主席李勝峰直言,「今日的臺灣,就是明日的美國」」並指川普目前的狀況,和臺灣過去「大選」差不多。
  • 回眸2020|大選好戲接近尾聲 美國又站在十字路口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美股歷史性多次熔斷、黑人之死引發全美反種族歧視抗議遊行……2020年的美國,並不太平。 而對美國甚至全球來說,最引人關注並且反轉不斷的,莫過於今年的美國大選。今年大選堪稱美國史上「最戲劇性」的一屆總統大選。
  • 分裂苗頭又起來了,美國幾個州都出現了獨立的聲音,美國加速撕裂
    今年以來,美國內部的種族歧視問題愈發嚴重,屢次發生警察將黑人暴力致死的事件,並因此引發了全國性的大規模抗議遊行活動,這股風波最後還波及到了全世界。即便是這次大選,也摻雜了種族歧視的各種因素。3、大選風波。美國大選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了,如今川普和拜登兩方的較量還在繼續,大選造成的不僅是兩黨的互掐,還導致美國內部撕裂嚴重,對抗情緒爆發,衝突不斷,國家撕裂。
  • 美國總統大選,天氣也成變數?
    然而,由於今年大批選民採用郵寄選票的形式參與選舉,共和黨候選人、現任總統川普已在競選集會上放話,美國選民或需「等待數周」才能得知大選最終結果,並稱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會使美國出現混亂。值得一提的是,有美國選舉專家分析,近期美國多地出現的寒潮、強降溫天氣,將成為影響總統選舉的因素之一。
  • 雷定坤:不論美國大選結果,印度的「堅定與無奈」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雷定坤】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於當地時間11月3日晚結束投票,隨之而來相對漫長、膠著的階段性計票結果更是賺足了全球觀眾的眼球。儘管5天後拜登率先得票過半贏得選舉,但美國圍繞著大選的風波仍在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