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熟悉的那個「京津綠肺」又回來了

2020-09-07 光明網

一場秋雨過後,位於天津市寧河區的七裏海溼地「換了一身新衣裳」。

近處,滿眼泛綠的蘆葦蕩,黃色小花點綴其中;遠處,在煙波浩渺的水面上,不時有鳥群飛過天空……「天籟林音百鳥鳴」帶來的視聽享受,勾起了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主任陳力的感慨。

觸景生情,源於新顏與舊貌的對比:翅膀寬長、體態優美的東方白鸛對棲息環境要求苛刻。低谷時期,這裡僅存二三十隻東方白鸛,如今,這裡的東方白鸛超過1400隻;一度消失的震旦雅雀、文須雀、中華攀雀等全球近危物種也在這裡「復活」了。

東方白鸛的聚集,近危物種的「復活」都在指向一個事實:人們心目中熟悉的那個被譽為「京津綠肺」的七裏海,又回來了。

「京津綠肺」失去了原有顏色,也迎來了改變

往事並不如煙。

在陳力心目中,東西長20公裡,南北寬5公裡的七裏海穿越了久遠的歷史而來,沉澱下了無數故事,潤澤著1600萬天津人民。當地人深愛著七裏海──它既是最大的蘆葦產地和重要的水產品基地,還是鳥類的天堂;它的牡蠣灘是世界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分布最廣、序列最清晰的古海岸遺蹟……

在七裏海生活了大半輩子的餘增會,現在的身份是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的顧問。

他還記得,溼地核心區的土地過去長期實行大承包,農戶承包水面進行水產養殖,在岸邊開起了農家樂、垂釣池……種種「雜亂無章」背後,是環保意識的淡薄。讓人痛心的是,自然原因也使得溼地水源流失嚴重。

餘增會說:「沒有水,蘆葦就長不好,蘆葦退化,溼地的生態功能也就跟著退化了。」

黯然神傷中,「京津綠肺」失去了原有的顏色。

「為了恢復這片綠洲,我們下了『壯士斷腕』的決心。」陳力這句話說得鏗鏘有力,歷史的細節可以證明:這些年,將決心落地,天津人民付出了幾乎所有的努力。

七裏海是野生動植物的樂園,區域內6鎮38村12萬人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搬遷,意味著農家院不能開了,魚也不能捕了,有些人家還要搬出溼地。

如今總結起來,為了保護七裏海,這裡的黨員幹部帶領群眾先後做了三步工作,即: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如何理解?

「原先我是獨享高收入,現在我與大傢伙兒共享高收入」

作為土生土長的七裏海人,杜乃合與七裏海河蟹打了一輩子交道。退出,一度讓他陷入迷茫:「在七裏海溼地內搞水產養殖,終究不是長遠之計,咱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陳力理解老杜的苦衷。陳力說,部分群眾形成了既定的生產模式,退出,勢必要蒙受損失。講大局,為了綠水青山放棄眼前利益,體現了老百姓的高覺悟;但不能讓他們吃虧,這是黨員幹部辦事的原則。

於是,土地流轉、生態補償的方案被拿出來,動員群眾「二次創業」的方案被拿出來,「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七裏海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清理歷史遺留,生者易動,逝者難遷。2018年初,位於核心區「風水寶地」的856座墳塋被要求限期遷出,一度引起部分村民強烈反對。「這個工作真的很難做。」這也是陳力的感受。

將心比心,事情總有解決之道。一位70多歲的老大爺的話代表著七裏海群眾的覺悟:「我的爺爺就葬在這裡。但我還是要帶頭遷墳,不能因為我們,耽誤了未來。」

遷出之後,群眾幹什麼?

為了搞好幼蟹培育,老杜沒少往天津、北京的科研院所跑──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後,「稻田蟹」和「蟹田稻」被拿了出來。一年多的實踐證明,稻蟹混養模式效益不錯,每畝收益達5000元。

老杜的二次創業很成功,也在當地形成了帶頭效應,稻蟹混養現在在全區推廣。在政府引導下,享受著環境紅利的老百姓,二次創業做得風生水起,演繹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好戲。

老杜的話裡透著自豪:「原先我是獨享高收入,現在我與大傢伙兒共享高收入。」

從獨享到共享,七裏海群眾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陳力總是說,大自然就是這麼神奇,你對它好,它一定會回報給你。如今,生態環境大為改觀的七裏海,感受到了人類的善意,也在不斷釋放出「綠色效益」。

轉自8月31日《科技日報》1版

相關焦點

  • 七裏海 名副其實「京津綠肺」
    「為改善提升『京津綠肺』七裏海溼地生態環境,寧河區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恢復為輔』的原則,實施了生態補水、巡護防護、葦海修復、鳥類保護、溼地生物鏈恢復等工程,並建立了常態長效管護機制。先後堆建及改造鳥島20處,恢復淺灘1.5萬畝;通過自然恢復和人工輔助等方式,修復溼地植被超過1.6萬畝。」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天津寧河:保衛「京津綠肺」 共謀綠色發展
    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古海岸溼地之一——七裏海溼地便坐落於此,因此有「京津綠肺」、「天然氧吧」之名,是天津市「南北」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節點。自2017年以來,寧河區堅持綠色導向和生態底線,重點推進七裏海溼地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狠抓汙染防治,推行綠色發展,從戰略與系統高度呵護綠水青山,打造「溼地水鄉」生態環境,走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 徹底治理違規建設項目 持續修復受損溼地功能 七裏海 名副其實「京津綠肺」
    「為改善提升『京津綠肺』七裏海溼地生態環境,寧河區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恢復為輔』的原則,實施了生態補水、巡護防護、葦海修復、鳥類保護、溼地生物鏈恢復等工程,並建立了常態長效管護機制。先後堆建及改造鳥島20處,恢復淺灘1.5萬畝;通過自然恢復和人工輔助等方式,修復溼地植被超過1.6萬畝。」
  • 曼谷的都市「綠肺」
    泰國曼谷市區內有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園,這些都市「綠肺」不僅是曼谷市民休閒鍛鍊的絕佳場所,也是城市生態平衡的重要一環。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泰國曼谷市區內有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園,這些都市「綠肺」不僅是曼谷市民休閒鍛鍊的絕佳場所,也是城市生態平衡的重要一環。曼谷市政府正通過植樹以及新建公園的方式擴大市區綠化面積。
  • 曼谷的都市「綠肺」
    本文轉自【新華網】;泰國曼谷市區內有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園,這些都市「綠肺」不僅是曼谷市民休閒鍛鍊的絕佳場所,也是城市生態平衡的重要一環。曼谷市政府正通過植樹以及新建公園的方式擴大市區綠化面積。 這是2020年8月24日,市民在泰國曼谷侖披尼公園划船。
  • 那個熟悉又美麗的黃龍溪,又回來啦
    今天(8月29日),那個大家熟悉的美麗的黃龍溪又回來啦傳統大戲潑水狂歡再現昔日的熱鬧;川劇變臉、漢服小姐姐巡遊,讓遊客一秒穿越;一根面的香味,又纏繞舌尖……熟悉的美景,熟悉的美味又重回遊客身邊,「有了這些生動的傳統文化,黃龍溪不僅依然美麗,可以說更安逸更巴適了。」專程從重慶趕來的遊客段女士連連感慨。
  • 雨生百穀萬象更新,那個熟悉的餘姚回來了!
    穀雨代表的寓意還是 「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 而餘姚經歷了這場「戰疫」後 也逐漸步入了正軌 我們熟悉的餘姚回來了
  • 我熟悉的武漢回來了
    但我們堅信,只要頑強的步履不停,武漢城的煙火氣一定會回來。銘記那一天,武漢關的鐘聲格外清徹,因為封城的暫停鍵被解鎖,重生的啟動鍵被張起。櫻花雖快謝幕,但不影響春日暖陽,當晚春的和風拂過三鎮的上空,我們知道,那個熟悉的武漢回來了,終於等到你一天天的回來了。看看這些天,復工復產的戰鼓擂響,全城守正創新,復航活氣騰升。
  • 為什麼人們更看好當下的京津新城
    一直以來,寶坻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與人文景觀深受人們歡迎。潮白河溼地公園,天賦自然的溫泉勝地,千年古剎大覺禪寺......所有的一切都不斷的吸引著更多世人對其的關注,這座城市也逐漸發展成為理想生活的領地。如今,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不斷推進,寶坻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與不懈的進取精神,在歷史的榮光中飛速的發展,不斷向世人展示如今獨具威力的城市封面,以及輝煌的未來。
  • 昨天晚上,我又夢到你了:在那個熟悉的地方,還是那個熟悉的人
    在那個熟悉的地方,還是那個熟悉的人,熟悉的味道,哪一句熟悉的稱號。 我緊緊抱著你說我有多後悔和痛苦跟你分開,你笑著,用手拍著我的背說沒事,這不又回來了嘛。在夢裡我哭了很久,很久,你拍著我的肩膀說不哭,不哭。
  • 那個熟悉的九寨溝,回來了!
    這批客人還沒送完,牛玉奎又接到訂單,熟悉的感覺回來了!重新上路的牛玉奎,感受到九寨溝交通大變樣。國道247線黃土梁隧道全線貫通,新川九路基本通車,九若路、九綿高速等項目加快推進,外面客人到九寨溝更便捷了。九寨溝溝口立體式遊客服務設施建設項目建成,進溝車輛和省道車輛也不「打架」。「以前漳扎鎮上幾公裡路要堵2個小時,現在基本不堵車,這對我們跑車的人來說是最高興的。」
  • 現場·我在我思:那個熟悉的武漢回來了
    哪怕是淋著雨,人們依然摘下口罩,在摩肩接踵的街頭品嘗著武漢的傳統美食;曾經因為疫情和洪水兩次關閉的武漢江灘,佳節期間被絢爛的燈光秀點燃,漫步江灘之中,耳邊常常是外地口音——一位河南帶團來漢的導遊告訴我,暢遊武漢是當下旅遊界的熱門線路;夜裡,配合著燈光和歌舞的黃鶴樓更是美輪美奐
  • 去吃火鍋,去逛商店丨你熟悉的那個邢臺回來了
    去吃火鍋,去逛商店丨你熟悉的那個邢臺回來了 2020-03-23 2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城市「綠肺」惹人醉
    公園綠化率達90%,有3.3公頃的溼地景觀,是名副其實的城市「綠肺」,成了市民健身遊玩、消暑休閒的好去處。 經濟日報記者 沈 慧攝
  • 探訪京津水源地:一泓清水潤京津
    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水資源成為制約該區域發展的關鍵要素,京津水源安全如何保障?區域水利協同發展如何「破冰」?近日,記者前往京津水源涵養地承德進行了調研。承德地處灤河、潮河、遼河、大凌河之源,是京津的生態屏障和重要水源地,每年供水達20億立方米。隨著水源地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改善、涵養水林面積不斷增加,水源涵養量還將逐步增大。
  • 青島「綠肺」的山林火情防控秘籍
    文建軍「大王叫我來巡山,我把人間轉一轉,打起我的鼓敲起我的鑼,生活充滿節奏感……」這首萌態十足的兒歌深受人們喜愛,但現實生活中的「巡山」卻一點也不輕鬆。
  • 京津綠肺—大黃堡溼地
    讓我們走進京津「綠肺」——大黃堡溼地領略生物多樣性之美。多年來,武清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科學推進大黃堡溼地修復保護引來越來越多的候鳥棲息在這裡,實現了人與鳥的自然融合,儼然成為名副其實的京津「綠肺」,鳥的天堂。
  • 四川:七星山 宜賓的又一「綠肺」
    中國園林網2月17日消息:總面積約1000公頃,邊緣城區南岸,七星山能否建設成為宜賓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又一綠肺?2010年初,在政協第三屆宜賓市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政協委員郭振和張建華提出,我市應該儘快開發建設七星山。
  • 山西又一公園走紅,人稱「城市綠肺」,就在市中心免費開放
    如今許多城市已經建立了許多公園,眾所周知,公園最能體驗一個城市的經濟和綜合實力,漸漸地,它不再是人們飯後休閒的地方,一些公園因其美麗的風景而被評為國家級旅遊景點,漸漸地,不僅當地人在這裡放鬆,而且許多遊客也會來到這裡,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向你介紹的公園,它已經成為當地的地標,來到這個城市的人都會在這裡打卡
  • 承德:築京津生態屏障 建本土「綠色銀行」
    承德市委書記鄭雪碧表示,承德定位於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同步考慮解決京津周邊貧困問題,以建設國際旅遊城市為總目標,以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示範區為總抓手,主動承接京津醫療、教育、科研、人才等功能要素外遷,努力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走出一條具有承德特色的開放創新、綠色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