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1000多個鎮,你知道綜合實力最強的是哪一個嗎?
背靠鄭州,區域位置優越且高校雲集的新鄭龍湖鎮,近幾年發展迅猛,是河南綜合實力最強的鎮,被認定為"國家級經濟發達鎮"。
但在不少人看來,龍湖鎮離鄭州太近,經濟主要靠"賣地",真正牛逼的還要看河南老牌工業重鎮——安陽水冶鎮。
那麼,水冶鎮到底牛在哪兒呢?今天,小南就跟大家聊一聊安陽這座最牛的鎮。
關於水冶鎮
水冶鎮隸屬於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行政區面積97平方公裡,總人口約24萬,是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四省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也全國25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之一。曾先後被評為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百強鎮、全國重點鎮、國家級示範試點鎮。
水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期。彼時,水冶名為"牽口冶",還只是一個小村莊。據《魏書》記載:"鑄鐵為農具、兵刃,在所有之,然以相州牽口冶為工,故常鍛鍊為刀,送於武庫。"當時,魏國兵器庫中的刀,主要由牽口冶製造。
在北魏時期,牽口冶是重要的冶鐵基地,後魏時期,由僕射高隆之在此引水鼓風,借水力冶鐵,鍛造兵器、農具,故更牽口冶之名為水冶,屬相州安陽縣。
金朝興定三年(公元1219年),水冶開始興建城池,當時因為條件限制,城牆皆為土製。到了明代以後,水冶的地位逐步提高,成為水冶集。而到了清代,水冶開始稱為鎮,清康熙、乾隆年間的《安陽縣誌》都有"水冶鎮集"的記載。
清鹹豐年間(公元1861年),重建水冶古城,將原來的土城改為石城。古城以主要街道為軸線,巷子、胡同縱橫交錯、布局嚴謹、層次分明,在清朝時已是重要的商埠重地,也是水冶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
在古城內有商鋪,商行、作坊、商號、店鋪達四五百家。憑藉著優越的地理和區位優勢,水冶的商業活動不僅輻射周邊鄉鎮,更是遠達京、津地區。
自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更是異軍突起,各種大型小型的鋼鐵水泥化工產業在此處遍地開花。在工業經濟優勢凸顯的同時,水冶的民營企業亦發展迅猛。
據統計,作為一個典型的資源型鄉鎮,水冶鎮在鼎盛時期,全鎮的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佔到了全縣的70%。自2005年上榜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百強鄉鎮榜首後,水冶更是連續11年蟬聯河南第一,直到2016年龍湖彎道超車。
在2019年度的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名單中,水冶鎮排名全國第132位,居河南第二位(龍湖鎮排名全國第77位,居河南首位)。雖然,如今的水冶鎮,綜合實力比不上發展勢頭更猛的龍湖鎮,但仍是不少本地人心中的"中原第一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