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菏澤文化

2020-12-24 菏澤日報

日期:[2009年12月09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B4]

漫談菏澤文化

山東省華夏文化促進會副會長 菏澤學院原黨委書記 韓廣潔
  菏澤地理歷史脈絡
   今天的菏澤文化,是由歷史的菏澤文化積澱而成的。作為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菏澤文化發源成長於菏澤及周邊的這片土地。
   1.地理位置 菏澤位於魯西南,與蘇、豫、皖三省接壤,轄八縣一區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62個鄉、鎮、辦事處,6106個行政村、居委會,人口930萬,面積12228平方公裡。屬於典型的溫帶氣候,四季分明;處於平原地帶,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湖澤眾多,黃河流經轄區。從這樣一個地理區位,我們可以知道菏澤的地理特點:一是平原地帶,黃河中下遊腹地,湖澤眾多,溫度適中,水草豐美,適宜農耕和居住;(「菏澤」原系天然古澤,為濟水所匯,年久湮塞,遺址在市東南15公裡處。)二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既是商賈雲集之所,生產製造業發達,往來貿易繁榮,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戰爭襲擾不斷;三是黃河流經轄區,帶來了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水產,同時也是水患不斷,人們顛沛流離,多災多難;四是由於戰爭、水患、位於魯西南和蘇魯豫皖交界處等原因,菏澤境域和歸屬變換不斷;五是如此的地理位置及變遷也促成了人口的頻繁流動,各種文化的匯集和交流,塑造了菏澤文化的的獨特性格。以上特點,在菏澤歷史的發展脈絡中得到了更鮮明的體現。
   2.境域演變 菏澤歷史悠久,七千年前先民就在這裡繁衍生息。歷史上建制的演變,可遠溯到公元前17世紀。但菏澤境域有個顯著特點,就是境域內並存多個小國或分屬不同行政區劃,並且一直不太穩定。
   夏代,菏澤分屬於兗、徐、豫三州。商代,有莘(深)國、顧國、黎國。
   西周時期,菏澤中部屬距今2600多年的曹國,東部屬魯國和茅國,西北部屬衛國,南部屬宋國,東南部有郜國,東北部有須句國,西南有貫國。
   春秋、戰國時期,境內分屬宋、魯、衛國。秦,境內中部、北部屬東郡,南部和東部屬碭郡。
   漢代,境內分屬東郡、山陽郡、濟陰郡及豫州之梁國。
   三國時期,境內屬曹魏的兗州。
   西晉時,菏澤分屬兗州濟陰郡、濮陽國、高平國、東平國、陳留國和豫州梁國。
   東晉十六國時期,境域先為後趙、前燕、前秦、後燕等國據有,後屬東晉之濟陰、濮陽、高平、北濟陰郡。
   南北朝初期,境內東部屬劉宋,西部屬北魏。公元527年,北魏置西兗州,濟陰郡改屬西兗州,州、郡同治定陶。北魏分為東、西魏後,境內屬東魏西兗州的濟陰郡、濮陽郡,菏澤整體開始有了相對一致的歸屬。
   公元578年,北周滅北齊,改西兗州為曹州,仍治左城,是為曹州得名之始。隋朝時,境內中部屬曹州,北部屬濮州,東北部屬鄆州,東南部屬戴州,南部屬宋州。
   唐代,境內屬河南道。
   五代十國時期,境域分屬曹州、濮州、鄆州、宋州、單州。
   到北宋,境域屬京東路。元代屬中書省。
   明代,大部屬山東兗州府,個別屬京師大名府和山東東昌府。1368年 (明洪武元年),因水患曹州徙(西)治安陵鎮(今菏澤市大黃集鄉安陵集),次年再徙治盤石鎮(今曹縣城址)。1371年(明洪武四年),降曹州為曹縣。1445年(明正統十年),復置曹州於古乘氏縣址(今菏澤城)。這時的曹州雖領兩縣,但為府轄州。
   清朝,改布政使司為省,境內西部和東北部分屬直隸省大名府和山東省兗州府外,均屬山東省曹州府。1724年(雍正二年)曹州升為直隸州,曹縣、定陶2縣隨屬。1735年(雍正十三年),曹州昇州為府,設附郭縣,賜名菏澤,轄1州10縣(濮州、菏澤縣、曹縣、定陶縣、成武縣、單縣、巨野縣、鄆城縣、範縣、觀城縣、朝城縣)。此時轄區面積略大於今菏澤市。
   中華民國初期,境內除東明縣屬直隸省外,其他全屬山東省。1914年(民國三年)省、縣之間增設道,境內大多數縣屬濟寧道。1925年後境內大部分縣屬曹濮道,東明縣屬直隸省大名道。1928年廢道制,東明縣屬直屬河北省,其餘縣直屬山東省。1932年南京國民政府規定省下設行政督察區,於菏澤設立山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區,除東明縣屬河北省第十七行政督察區外,其餘各縣皆屬之。
   1948年9月,菏澤全境解放。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劃境內西北部為菏澤專區,治菏澤縣。「菏澤」又成為專區或地區級地方名稱。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原菏澤專區所轄的東明縣劃歸河南省。至1953年底,菏澤專區共轄10縣:菏澤、鄄城、鄆城、梁山、巨野、成武、定陶、曹縣、單縣、復程,菏澤市的區域基本形成。1956年3月6日撤銷復程縣,析入曹縣和單縣。1960年10月,改菏澤縣為菏澤市。1963年3月16日,改菏澤市為菏澤縣。4月,東明縣由河南省開封專區劃歸菏澤專區。同年底,菏澤專區共轄10縣:菏澤、曹縣、定陶、成武、單縣、巨野、梁山、鄆城、鄄城、東明。1967年3月改菏澤專區為菏澤地區。1983年9月,菏澤縣再次改為菏澤市(縣級)。1989年12月22日,梁山縣劃歸濟寧市。2000年6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改菏澤地區為菏澤市(地級),原菏澤市(縣級)更名為牡丹區。這樣,菏澤境域基本確定。
   3.歷史脈絡 菏澤歷史久遠,源遠流長。有豐富的古典文獻記載為表述,有眾多歷史遺蹟的勘探結果為佐證,七千年前先民就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稼穡(色)漁獵,繁衍生息,創造著早期文明。從華胥履積跡雷澤生伏羲,到黃帝大戰蚩尤與涿(桌)鹿之野,從帝顓頊(專虛)生息於濟濮流域,到帝堯都陶丘葬成陽,從舜耕歷山、漁雷澤,到大禹導菏澤,披孟渚(祝),治平水患,從商八遷至毫,以此為中心滅夏建商,到湯至仲丁十王立都北毫,無不說明了菏澤文化的厚重。至今,菏澤大地仍保留著許多原始社會的歷史遺蹟,比較著名的有牡丹區安邱堌堆、曹縣安陵堌堆、鄆城縣肖堌堆、東明縣竇堌堆、定陶縣官堌堆、鄄城縣歷山堌堆等。所以,我們可以自豪地說,菏澤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先秦時期,菏澤經濟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春秋時期,隨著鐵器的普遍使用,牛耕的推廣,耕地面積迅速擴大,加之境內眾多水系湖澤的灌溉之利,經濟發展快速,文化藝術等領域取得大發展,菏澤文化呈現繁榮時期。戰國時期,陶為著名的商業都會,在經濟上處於「天下之中」的地位。當時,陶陸路東通魯都曲阜,齊都臨淄;西通衛鄭及中原各國;南通楚國;北通燕趙。陶屬於濟水流域,菏水的開鑿使得南北不同水道系統連接起來,戰國時代鴻溝的開鑿使得陶的水路交通更加便利。發達的陸路和水路交通,使陶成為四方貿易的樞紐。範蠡事越王勾踐二十餘年,成就越王霸業後急流勇退,與西施隱姓埋名、泛舟五湖。範蠡第三次遷徙來到定陶,操計然之術以治產,「十九年間,三致千金」,被稱為「陶朱公」。範蠡在商業活動中洞察物價的變化,探求市場規律,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提出了平糴(笛)、平糶(跳)、積著之理的經商原則,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被尊為商業鼻祖,被民間尊為財神。戰國末期到西漢初年,菏澤歷經戰亂。西漢初年,設置薄縣、冤句、蒙縣、成陽、句陽、鄄城、定陶、單父、成武、都關等24縣,人口達百餘萬,是人口眾多的地區之一,充分說明當時政府對菏澤的重視和菏澤自身的重要性,也證明了菏澤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西漢著名農學家汜(四)勝之(前一世紀),汜水(今山東曹縣)人。漢成帝時任為議郎、勸農使者,曾在三輔(關中平原)教民種田,後遷御史。他總結黃河流域的農業生產經驗,創造了精耕細作的區田法,另還有溲(搜)種法、穗選法、嫁接法等,著有《汜勝之書》共2卷18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農業科學著作。
   唐宋以後,由於戰亂等原因,菏澤經濟開始相對衰退,社會地位日益退後。金元明清,由於黃河泛濫頻繁,菏澤的經濟社會遭到巨大的破壞。明朝初年實行大規模的移民墾殖,曾一度使得這一地區的經濟社會得到恢復,但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已經難比從前。但具有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在菏澤境域逐步孕育成長。
   近代,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菏澤小農經濟日益凋敝,與東部沿海和開放口岸等地區的差距日益拉大。1938年6月,日軍進攻開封、鄭州,為阻止日軍南下,蔣介石政府炸開黃河花園口大堤,包括菏澤在內的黃泛區淪為災區,經濟衰敗,民生艱難。
   解放後,國家進行土地改革,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但由於「三農」問題積重難返,菏澤的社會經濟地位發展緩慢,成為欠發達地區。但菏澤文化呈現出鮮明特色,成為名聞遐邇的牡丹之鄉、書畫之鄉、武術之鄉、戲曲之鄉。
   菏澤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國史立傳的菏澤人物就有200多人,國史上載名的不下千人,著名政治家商朝初期的伊尹、春秋中期的伯樂、漢高祖劉邦的夫人呂后、西漢開國功臣陳平、西漢名臣魏相、東晉大臣卞壺,北宋知州任中正,北宋名相張齊賢、名臣李迪、宰相龐籍等,著名思想家戰國時期的莊周、文子、春秋時期的冉雍、穀梁赤、孫期、仲長統、張訓、李好文、刑昺等,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吳起、孫臏等,著名經濟學家春秋時期的計然、範蠡,唐朝理財家劉晏、宋朝的王著等,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吳質、溫子升,北宋文學家王禹偁、晁補之等,著名農學家西漢末期的氾勝之、北宋的鄧御夫,著名教育學家北宋的戚同文、張彥士等,佛學禪宗嫡學傳人元代高僧臨濟和尚、唐代高僧趙州和尚,農民起義領袖唐朝末年的黃巢、北宋的宋江、元末的郭子興、明末的徐鴻儒等人都出生在這裡。正是他們,使菏澤的文化歷史呈現出豐富多彩的面貌,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厚重的文化遺產。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淺析菏澤祖源文化形成的自然條件
    遠古時期,菏澤地處平原,獨特的水澤崗丘地貌,形成了非常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成為中華民族祖源文化的交融之地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菏澤有哪些得天獨厚的條件,促使菏澤成為祖源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呢?一、菏澤祖源文化的主要內容葉落歸根、認祖歸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隨著國家實力的增強,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與使命感也在不斷增強,但無論身在何處,中華兒女始終同根同源。
  • 再為文化旅遊代言!菏澤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強向世界推介菏澤
    繼《中國一分鐘——菏澤牡丹》推出之後,近日,菏澤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強通過《中國推介——好客中國》欄目再次向全球華人推介菏澤,講述菏澤故事,分享菏澤物產,傳播菏澤文化旅遊新形象。陳強用「底蘊厚重的千年古城」「名甲天下的牡丹之都」「黃河入魯第一站」三個板塊,著重介紹了菏澤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旅遊資源以及文旅融合、協同並進的發展新優勢,向世界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菏澤畫卷!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陳強部長代表菏澤人民發出邀請,誠摯歡迎每一位朋友前來觀光旅遊、休閒度假、投資興業!
  • 菏澤步行街將鳳凰涅磐,以「夜明珠」的標準豐富菏澤市民文化生活
    菏澤報業全媒體消息 機器轟鳴,機車穿梭,一切井然有序。7月9日下午,記者在菏澤步行街(牡丹商業廣場)看到,施工隊伍正在對廣場、綠化、亮化工程進行加緊作業。據悉,菏澤步行街提升改造後,將奉獻給菏澤人民以生活及文化的「夜明珠」。
  • 菏澤首屆花仙文化藝術節即將開幕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菏澤7月3日訊 近日備受關注的菏澤首屆花仙文化藝術節即將開幕,小編在曹州牡丹園召開的記者發布會上了解到,由杭州賽石園林集團有限公司主辦、菏澤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協辦,菏澤賽石文化旅遊有限公司承辦的菏澤首屆花仙文化藝術節將於7月8號在曹州牡丹園正式開幕
  • 菏澤又添一新文化地標!市民文化中心建成啟用 包含9大場館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3日訊 12月23日,菏澤市市民文化中心建成啟用。菏澤市委書記張新文出席啟用儀式並為市民文化中心揭幕,菏澤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平發表講話。陳平指出,為順應和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傳承菏澤優秀文化,市委市政府高起點規劃建設功能完善、設施先進、環境適宜的市民文化中心。該項目也是菏澤市實施的重要民生工程和區域性中心城市重要項目,也是繼大劇院之後菏澤市著力打造的又一重要文化地標。
  • 菏澤牡丹文化旅遊節開幕!看完牡丹幹啥?練攤!燒烤!接地氣的菏澤小吃
    4月12日上午,第26屆菏澤牡丹文化旅遊節開幕式在曹州牡丹園國花魂廣場舉行。千餘種牡丹競相盛開,45項公益特色文化活動相繼舉辦,吸引了海內外大批遊客前來。山東省旅遊發展委員會、菏澤市相關領導出席開幕式。
  • 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啟幕,菏澤元素亮眼
    9月17日至21日,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在濟南山東國際會展中心開展。位於C館的文旅融合綜合展區,山東16市將攜帶眾多特色文旅產品在這裡一展風採,展現「好客山東」豐厚的文化底蘊。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從菏澤市文化和旅遊局了解到,此次博覽會上,菏澤展區精挑細選了10餘個「文化+旅遊」產業融合項目。
  • 菏澤元素即將亮相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
    9月17日至21日,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將在濟南山東國際會展中心開展。坐落於C館的文旅融合綜合展區,山東十六地市將攜帶眾多特色文化產品在這裡一展風採,展現「好客山東」豐厚的文化底蘊。記者從菏澤市文化和旅遊局了解到,此次博覽會上,菏澤展區精挑細選帶來了十餘個「文化+旅遊」產業融合項目。
  • 菏澤這項節慶活動受到省文化和旅遊廳表揚
    近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對2020年度節慶活動工作進行表揚,推出一批質量較高、社會影響交廣、群眾廣泛參與的節慶活動。其中,菏澤市文化和旅遊局獲評2020年優秀節慶活動管理單位,第29屆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遊節獲評2020年優秀節慶活動。
  • 「中華文化萬裡行」團隊徒步3000公裡到菏澤
    大眾網菏澤12月9日訊(通訊員 徐振元 梁福標)12月5日下午,有這樣一支隊伍吸引了菏澤居民的目光,他們一行10人身著統一的服裝,舉著「中華文化萬裡行」的旗幟,邁著整齊的步伐,喊著響亮的口號,7月6日從黑龍江漠河出發,歷經5個多月時間,徒步3300公裡,來到了菏澤。
  • 菏澤城區唯一一處千年文化遺址
    菏澤文化旅遊關注堌堆,字典上解釋:大土堆,用於地名,在魯西南的方言中「堌堆」就是土丘目前,已知的菏澤堌堆有151處,以「堌堆」命名的村莊有100多個,佔全市「堌堆」的三分二。上古時期的魯西南地區黃河經常泛濫。當時菏澤的很多地方都是沼澤與湖泊。先民們為了躲避洪水,便興建了一座又一座這樣的大土堆。
  • 【山東能源】臨礦集團菏澤煤電:「宜·家園」文化榮獲百佳職工文化...
    我的煤炭網>新聞>礦企資訊>【山東能源】臨礦集團菏澤煤電:「宜·家園」文化榮獲百佳職工文化品牌 【山東能源】臨礦集團菏澤煤電:「宜·家園」文化榮獲百佳職工文化品牌   臨沂礦業集團 發布日期:2020-11-23 18:00:19
  • 「山東人遊煙臺」文化旅遊(菏澤)推介會召開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11日訊(見習記者 曹可凡) 9月10日,「山東人遊煙臺」文化旅遊(菏澤)推介會在銀座華美達召開。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翟明江,菏澤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張靜,以及兩市近百家文旅企業和新聞媒體代表參加推介活動。
  • 回眸2020|菏澤文化旅遊產業大事件盤點,你關心的內容都在這裡!
    市文化和旅遊局推薦的嘉賓受邀參會,推薦的水滸好漢城四期文化旅遊項目獲評「好客山東十大文旅招商項目」並受邀參加山東省文化和旅遊投融資項目對接會現場路演推介,進一步提升了菏澤文化旅遊產業的美譽度和影響力。經過實地調研,省專班對菏澤市精品旅遊項目建設給予高度評價,一致認為菏澤各級黨委、政府對文化旅遊產業重視程度高,對精品旅遊項目的招商、建設支持力度大;實地調研的方特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園、水滸故裡旅遊集散中心等7個項目投資規模大、發展前景好、建設速度快,必將進一步增強菏澤市和相關縣區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後勁。
  • 情聚牡丹之都 共促兩岸文化交流—首屆菏澤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展開幕
    10月18日,由菏澤市委統戰部主辦,菏澤文旅集團、菏澤瓊雅藝術品有限公司承辦的菏澤市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成立大會暨首屆菏澤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展在菏澤市圖書館盛大舉行
  • 丹麥藝術家Jim Lyngvild漫談維京文化
    4月8日,丹麥藝術家Jim Lyngvild受邀在上海當代藝術館漫談維京文化。Jim Lyngvild是作家、攝影師、設計師,同時還是一名商人。他迄今出版了23本書,設計過眼鏡、珠寶和鞋履,成功打造了自己的時尚王國,還被評為安徒生童話形象大使。
  • 緊靠河南卻屬於山東的菏澤:GDP超威海和東營,民間雜技文化發達
    也因此,很多在小時候生活和成長在菏澤的人總是對當地念念不忘,不管當地如何偏僻,但卻能感受到鄉村的休閒。三、鬥雞、鬥羊和民間雜技的娛樂文化菏澤是鬥雞鬥羊的休閒娛樂文化的興盛地,並且來歷悠久,鬥雞比賽一般都是指比鬥的雞,那種品種的雞是一種珍貴的觀賞型好鬥雞種,古稱唆雞,俗稱咬雞,現在一般大都經過專門飼養和訓練。
  • 菏澤文化旅遊形象宣傳語徵集活動邀您投票!
    為提升菏澤文化旅遊品牌形象,宣傳推廣菏澤文化旅遊特色資源,中共菏澤市委宣傳部與菏澤市文化和旅遊局共同開展了菏澤文化旅遊形象宣傳語徵集活動。本次活動社會關注度高,影響範圍廣,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有效應徵宣傳語4109條。
  • 第四屆菏澤菊花文化旅遊節十一開幕 七彩炫菊亮相
    原標題:第四屆菏澤菊花文化旅遊節十一開幕 七彩炫菊亮相齊魯網9月26日訊(菏澤臺 郝洪生)  近日,第四屆菏澤菊花文化旅遊節新聞發布會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