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看待「代餐食品熱」

2020-12-13 中華工商網

12月2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消費調查報告》,指出長期食用代糖代餐食品並不健康,人工甜味劑會擾亂腸道菌群引發消化腺體的錯亂,長期只吃代餐食品會導致營養失衡,對身體造成損害。這一消息一經發布,再度引發公眾對於代餐食品質量的擔憂。

所謂代餐食品,是通過優化產品配方及形態,來滿足減脂塑身、快速進食等需求的產品。常見代餐食品有代餐粉、代餐奶昔、代餐粥等。近年來,主打低熱量、健康、飽腹的代餐食品迎合了當下年輕群體追求健康生活和苗條身材的消費心理,在「懶人經濟」和「她經濟」熱潮之下不斷升溫,成為飲食圈的新潮流。

當下,無論是朋友圈的廣告推送,還是頭部帶貨主播的直播間,都頻頻出現代餐的身影,代餐行業無疑正處於風口之上。歐睿國際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全球代餐市場達到661.6億美元,其中,中國達到571.7億元,預計2022年中國代餐市場會達到1200億元。另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最新數據,2020年中國的代餐品牌數量已經從2019年的2837個增加到了3540個,並在高速增長之中。

代餐熱下也吸引了大量企業和資本入局。2019年5月,代餐品牌「超級零」宣布獲得數百萬美元Pre-A輪融資;2019年8月,「野獸生活」宣布完成1000萬元天使輪融資;2019年12月,「王飽飽」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2020年7月Smeal獲得中路開牛股權融資;2020年7月29日,WonderLab獲IDG和凱輝基金股權融資。

隨著新老品牌不斷湧入市場,代餐市場在產品和功能上進一步細分,市場也逐漸進入成熟期。受今年疫情因素影響,消費者的健康消費意願增強,對於代餐食品的需求大幅增長。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當前,各類代餐產品層出不窮,讓消費者「眼花繚亂」的同時,卻難以有效區分營養成分差異,消費者一不小心就陷入「選擇困難症」,代餐食品同質化嚴重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此外,我國尚未就代餐食品的食用方式、食品安全、營養均衡等問題形成成熟、統一的國家標準,以致市面上不少代餐食品出自「三無廠家」,其加工、儲存、運輸等環節的食品安全很難得到保障,成為危害消費者健康的「危險品」,與代餐食品最初的健康目標實則背道而馳。

對此,筆者認為針對代餐市場產品魚龍混雜、品質良莠不齊等亂象,一方面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動相關國家標準的立項和研製工作規範行業發展;另一方面,有關部門也要加強代餐食品市場的「常態化」監管,從源頭把好關,絕不能讓假冒偽劣代餐食品危害公眾健康。當然,消費者不要盲目相信商家宣傳,一定要認真閱讀營養標籤,並謹記代餐永遠無法替代均衡的日常飲食。(本報評論員 姜珊)

(責任編輯 姜珊)

相關焦點

  • 代餐潮流興起,一派食品引領代餐時尚
    一派食品有限公司地處蘭谿市越中路,成立於2003年,是福事多控股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佔地80餘畝,廠房面積28000平方米。註冊資金:5000萬元人民幣,企業性質為有限責任公司,現有員工300多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90餘人。代餐潮流的興起是因為代餐食用方便節省時間,並且由減肥的效果,過度肥胖不僅影響人的形態外觀,更會對人的健康產生嚴重的威脅。
  • 「新寵」代餐食品的亂與患
    (化名)一直站在減肥的「第一線」,最近她又迷上了代餐食品。然而,與減肥捆綁的代餐食品,並非真的能代替一日三餐。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大多數代餐食品都是以膳食纖維為主要成分,不易消化,讓人有飽腹感,但這往往是以放棄其他營養為代價。目前,市面上的代餐食品存在營養不夠均衡的情況,完全代替其他飲食存在一定風險。
  • 代餐食品飽腹感強讓減肥人士趨之若鶩
    摘要:當前,代餐食品種類多樣層出不窮,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張田表示一些營養全面的代餐食品可代替一部分膳食,但過量食用會影響健康,不建議跟風購買代餐食品。
  • 以「吃瘦」為名 代餐食品你了解嗎
    最近,不少人的朋友圈被代餐食品刷屏,「一瓶代一餐」「飽腹黑科技」等宣傳迎合了部分減肥人士的需求。目前,市場上常見的代餐食品有哪些?原本小眾化的代餐食品為何近期頻頻走入大眾視野?代餐食品真的能「吃瘦」嗎?一日三餐都吃代餐食品是否可取?一邊是行業的野蠻生長,一邊是管理的滯後,面對各式代餐食品,消費者該如何選擇?
  • 天貓食品成立「代餐輕食健康品質聯盟」,推動代餐行業規範化發展
    從增長迅速的百億市場新品類,到資本追逐的健康飲食新賽道,再到明星網紅帶貨新選品,以控卡、營養、方便、省心、科學等為標籤的代餐食品正迅速成為當代青年美味與健康需求的平衡點。
  • 代餐食品火爆:減肥相關企業前三季度新註冊0.6萬家
    代餐食品成為今年「雙十一」十分火爆的類目,根據某電商平臺數據顯示,代餐輕食類目銷售額同比增長290%。
  • 代餐食品是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
    微博上「代餐是風口還是智商稅」的話題有超2.4億閱讀量,近8000的討論量,有人極力「安利」,信奉著代餐減肥,也有人認為代餐營養單一,長期使用會導致營養不良。雖爭議不斷,但並未影響代餐的熱銷,京東數據顯示,雙十一首日開場10分鐘內,代餐奶昔成交額同比增長20倍。銷量與爭議齊飛,代餐行業怎麼了?
  • 代餐食品持續升溫,專家建議身體健康者無需食用
    這讓一些營養豐富熱量低的代餐食品火爆起來。在一些網購平臺,包括雞胸肉、燕麥片、魔芋、雜糧、堅果等種類的代餐食品受到不少人追捧;而在線下超市,為迎合日益龐大的市場,也有專門的櫃檯銷售相關代餐食品。有專家表示,不少代餐食品不僅營養豐富,食用也有減脂效果。但建議身體健康者從正常的一日三餐中攝取營養,長期食用需尋求營養師指導。
  • 奶茶也能代餐?「半飽粒粒」穀物奶茶,新輕食代餐
    奶茶也能代餐?——「半飽粒粒」穀物奶茶,新輕食代餐,口感、營養全兼顧近幾年隨著人們對健康體型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品牌廠商紛紛推出代餐新品!據歐睿國際數據統計,2017年中國代餐市場規模約在571.7億元人民幣,預計2022年會達到1200億。
  • 代餐食品成網紅 是交了「智商稅」還是真有效?
    近年來,代餐食品越來越受到減肥人士的青睞,由於其熱量低且食用後有較強的飽腹感,代餐食品也被不少人拿來充當正餐。然而用代餐食品代替正餐,這樣的減肥方式真的有效嗎?是否會產生副作用?代餐,顧名思義,就是能代替部分或全部正餐的食物,形式大多為代餐奶昔、代餐餅乾和代餐果汁。
  • 自熱鍋、螺螄粉更火了,食族人引領休食代餐的新風潮
    顯然,不同於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方便麵滲透率激增,這一輪疫情期間的方便、代餐食品成為熱銷,既有特殊時期的「代餐」需求,更重要的則是整個消費背景變遷下,消費者尤其以「千禧一代」為代表的年輕消費人群對休閒零食需求升級密切相關:休閒零食因為其健康、便捷、場景性功能強等正在滲透正餐的主角地位。
  • 良品鋪子開賣代餐食品,跟百事雀巢一起搶市場
    良品鋪子告訴界面新聞,良品飛揚代餐耐心擁有的「三重控糖黑科技」(一重低升糖、二重幹擾糖、三重抑制糖)是良品鋪子的獨家技術方案,已申請國家專利。 跟Wonderlab代餐奶昔和樂純代餐奶昔一樣,良品飛揚的產品也來自同一家代工廠——杭州衡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熱銷10億元的代餐食品「營養又減肥」?專家:長期食用影響健康
    近年來宣稱低卡低熱的代餐食品「火」了但健身減肥人群也要注意並非所有的代餐食品營養都達標同時長期食用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1代餐食品熱銷部分消費者對其功效存疑記者在部分電商平臺搜索後發現,代餐奶昔、代餐棒近年來,隨著大家對身體健康的重視,逐漸讓代餐食品市場化、規模化,2020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代餐食品》團體標準給代餐食品下了新的定義:「為了滿足成年人控制體重期間一餐或者兩餐的營養需要,代替一餐或兩餐,專門加工配製而成的一種控制能量的食品。」代餐食品的主要成分一般為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
  • 西班牙代餐品牌DIETOX對接國內千億市場
    為了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態,很多年輕人開始通過規律健身或者飲食結構調整來實現減脂瘦身,高營養、低脂、低糖,食用方便的代餐,便成為減脂瘦身的首選。2019年主流電子商務渠道的代餐產品銷售額超過10億元,增長率超過35%。2020年因疫情催生了更大的需求,代餐食品市場規模有望翻倍。
  • 一問到底:代餐食品銷售火爆,真能健康減肥嗎?
    一問到底:代餐食品銷售火爆,真能健康減肥嗎?有數據顯示,2019年僅電子商務關於代餐食物銷售總價值超過了十億元,增長率也超過了35%,而今年代餐市場的規模更是有望突破一千億元。一時間代餐食品也被貼上了減肥神器、身材管理利器等諸多標籤。
  • 海口女子吃代餐食品減肥,差點人財兩空!專家這樣說…
    2019年9月的一天早晨,晨跑結束後他癱坐在沙發上刷某音,一篇關於代餐食品的廣告出現,此時他心中竊喜:「還有這等好事?」於是他進購物車看了看產品詳情,之後數天,他刷某音時便經常能刷到這方面的代餐廣告。 代餐市場火熱!
  • 代餐文化成潮流,一派食品大放異彩
    想要滿足吃好又省時,於是代餐文化興起。一派食品緊抓市場,迎合市場潮流研製出既方便又省時的代餐食品。一派食品成立於2003年,是福事多控股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佔地80餘畝,廠房面積28000平方米。註冊資金:5000萬元人民幣,企業性質為有限責任公司,現有員工300 多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90餘人。
  • 代餐食品真的能「代」餐嗎 儘量一天不要超過一頓
    想要控制體重,喝一瓶代餐粉當晚飯;忙工作過了點兒,吃一根堅果蛋白棒省事兒還管飽……主打低熱量、健康、飽腹的代餐食品如今在年輕人中走紅,成為飲食圈的新潮流,也吸引眾多食品企業投身其中,獲得資本青睞。火爆全網的代餐到底是先進的飲食理念,還是企業的營銷噱頭?代餐食品託起千億元市場,也暴露出魚龍混雜的亂象。
  • 代餐啟示錄:代餐奶昔,成年人的精裝飼料?【姜太公公】
    首先,「代餐」比較熱,是因為很多大家熟悉的食品都披上了代餐的外衣。比如穀物類,芝麻糊、豆粉啊、燕麥、餅乾啊……比如輕食類,無鹽無油雞胸肉、低卡便當……這些食物一直存在,只不過蹭一波代餐的熱度。其次,代餐中有新興的代餐奶昔、代餐粉、代餐能量棒。近兩年這些新興品類掀起了一波創業浪潮,入場品牌的增幅超過1倍。
  • 代餐粉、代餐餅乾、代餐奶昔……真的能「代」餐嗎
    代餐粉、代餐餅乾、代餐奶昔……如今,一些主打「熱量低、飽腹感強」的代餐食品備受年輕人追捧,甚至成為飲食圈的新潮流。然而,有關代餐食品的爭議卻一直不絕於耳。代餐食品,顧名思義就是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