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郭錦輝)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日前印發的《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共享住宿等領域產品智能化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生活消費新方式。鼓勵發展「共享住宿」被首次寫入政府文件。目前我國共享住宿的發展情況如何?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於鳳霞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時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共享住宿行業面臨的發展困境以及未來的發展態勢。
長期發展看好,短期復甦曲折
中國經濟時報:目前我國共享住宿的整體發展情況如何?
於鳳霞: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7月21日發布的《中國共享住宿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我國共享住宿行業的交易規模約為225億元,同比增長36.4%。共享住宿行業的參與人數達到2億人,同比增長53.8%。其中服務提供者人數約為618萬人,同比增長54.5%,房客人數達到1.9億人,較上年增長53.8%。2019年主要平臺企業融資額約為1.5億元,同比大幅下降95.5%。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2020年前五個月,我國共享住宿市場交易額同比下降72.1%。市場交易額大幅下降,一方面是由於疫情防控下出行住宿需求大幅下降,訂單量急劇減少,前五個月訂單總量同比下降65%,接待人次同比下降63%;另一方面,需求的極度疲軟也導致間夜價格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降,前五個月平均間夜價格同比下降16%。
共享住宿市場自今年3月開始回暖,市場交易額、訂單量和接待人數逐漸恢復。3月、4月、5月市場交易額環比分別增長78%、199%、35%;訂單數環比分別增長141%、152%、50%;接待人次環比分別增長81%、112%、28%。
隨著疫情的終結和宏觀經濟形勢的全面恢復,以及人們服務消費升級的加快,尤其是對休閒娛樂等高品質生活服務需求的日益增長,從長期來看,共享住宿行業繁榮發展的基本面並不會因疫情而發生根本改變。同時,由於全球疫情演進的不確定性,以及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所存在的不確定性,加之疫情對旅遊住宿服務行業衝擊的持續存在,從近期來看,共享住宿行業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
整合步伐加快,提質升級成為重點
中國經濟時報:我國共享住宿行業的發展呈現出哪些趨勢?
於鳳霞: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共享住宿行業平臺企業的賦能作用更加凸顯,通過為商戶提供資金資源支持、商戶經營服務能力培訓、助力商戶轉型、拓寬商戶收入渠道等多種形式,幫助平臺上的商戶共渡難關。領先平臺企業還積極探索直播帶貨新模式。
在不確定性加大、市場復甦曲折、營收面臨巨大挑戰的情況下,共享住宿行業的優勝劣汰將進一步加速。抗風險能力弱、服務體驗不佳的經營者將被迫退出市場,存活下來的企業的經營策略將更加穩健。
共享住宿行業整合步伐加快,領先企業的頭部效應更加凸顯,提質升級成為發展重點。疫情下中小經營者將進一步尋求與行業領先企業的合作,以期藉助於大平臺資金和流量等優勢助力自身發展,這為領先企業帶來以較低價格拓展市場的機會。共享住宿行業整合也將進一步促進行業整體提質升級:品質化建設成為重點,更加重視平臺對經營者的賦能作用,行業自治能力不斷提升。
更有力的政策扶持急需「加碼」
中國經濟時報:我國共享住宿行業未來如何才能更好得到發展?
於鳳霞: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美麗鄉村建設將為共享住宿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舊改中的舊民房、舊院落都將為平臺企業帶來較大規模的房源供給,平臺企業也將深入參與到舊改小區的基礎設施、社區商業、物業等綜合性改造中,打造與旅遊、體驗、休閒娛樂融合的社區綜合體。在農村,許多地區都在深入推進鄉村旅遊用地方式改革,探索實行規劃點狀布局和用地點狀徵地;積極引導農村閒置住宅、廢棄礦山、舊廠房等發展鄉村旅遊、民宿等新業態,各地的美麗鄉村建設也將為共享住宿平臺帶來重要機遇。
我國共享住宿發展需要更有力的政策扶持。今年7月,鼓勵發展「共享住宿」被首次寫入政府文件,行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更加有利。面向未來看,一方面需要做好前期已出臺政策的落地實施,進一步加強政策宣貫,注重為新業態發展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政務平臺提供便民服務;另一面還需要從刺激消費需求、豐富旅遊住宿服務供給、創新服務方式以及加強政府與平臺企業合作等多個方面,進一步加大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