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兩個月的納卡衝突在俄羅斯的調解下已經告一段落,並且調用2000多人的維和部隊進駐納卡地區以控制局勢,目前為止,雙方都嚴格遵守了停火協議。
亞美尼亞籤訂「喪權辱國」條約
在停火協議之後,亞塞拜然舉國歡慶,而亞美尼亞首都卻爆發了大規模民眾抗議事件,政府大樓被洗劫一空,議員也被毒打,高喊著讓總理帕希尼揚下臺。
兩國反應截然不同的原因是因為,此次的停火協議對於亞美尼亞來說可謂是「喪權辱國」,不僅將納卡一大半的地區控制權歸還給亞塞拜然,還要賠償500億美元。
對此有專家分析稱,戰敗其實是亞美尼亞無可避免的結局。首先亞塞拜然自身是一個相對富裕的石油國家,後勤補給和戰備物資更加豐富,再加上一直敵視亞美尼亞的土耳其傾囊相助。反觀亞美尼亞,軍人數量只有亞塞拜然的一半,經濟也差距巨大。在長時間的戰況僵持之下,無論是從軍事消耗品補給還是兵員補充上,亞美尼亞都必將陷入劣勢。
在這次亞阿戰爭之中,亞塞拜然方面得到了土耳其的全力支持。為了擴大自己在高加索地區的影響力,土耳其不僅偷偷派遣數千名敘利亞僱傭兵偷偷前往亞塞拜然前線幫助阿方軍隊,並且還在亞塞拜然機場部署了F-16戰鬥機對亞美尼亞後方野戰醫院進行了狂轟濫炸。
俄羅斯為何姍姍來遲?
在此次衝突中,沒有一個國家對亞美尼亞進行援助,連老大哥俄羅斯也是姍姍來遲,在衝突進行了一個多月才介入調停。那麼俄羅斯作為老大哥,為什麼沒有一開始就勸架,而是隔岸觀火呢?不得不說,普京這次可謂下了一盤好棋。
自蘇聯解體後,雖然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脫離蘇聯而獨立,但事實上兩個國家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十分親密,甚至很多軍事技術裝備都需要從俄羅斯進口。亞美尼亞不僅被俄羅斯認為是盟友,更被納入了獨立國協集團安全條約當中,其首都葉里溫還長期駐紮有俄羅斯軍隊。
正是因為俄羅斯長期保駕護航,才保證了亞美尼亞在綜合國力明顯落於下風的情況下,面對亞塞拜然和其傳統盟友土耳其時有一戰之力。事實上亞美尼亞對納卡的長期控制,也可以歸功於俄羅斯的支持。
但是在2018年,因「亞美尼亞天鵝絨革命」上臺的帕希尼楊制定了新政策,這一屆政府傾向於與西方國家發展關係,以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僅美國駐亞使館的工作人員就追加到了2千人,這種行為也是讓俄羅斯非常不滿。
此外在一些敏感議題,如加入北約、減少甚至驅逐俄駐亞軍人的問題上,帕希尼楊都不顧俄羅斯的反對與美國展開對話,而美國也給予了亞美尼亞豐厚的口頭承諾和一些物質回報,藉此牽制俄羅斯的精力。
但形勢的變化卻是難以預料的。南高加索地區對於美國來說,本來就是全球戰略的邊緣地帶,美國政壇很難像俄羅斯一樣長期對這裡的局勢保持敏感。恰逢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及鬧劇般的總統換屆選舉,納卡衝突很快就被美國有意無意地遺忘了。
得不到美國的援助,還得罪了以前的老大哥俄羅斯,現在的亞美尼亞可稱得上爹不疼娘不愛了。這時候亞塞拜然看到機會,立即開始籌劃收復納卡地區,也終是如願以償。
莫斯科此次的行動是在普京通盤考慮之後採取的,在亞美尼亞無力支撐的時候介入,並且讓其放棄納卡的大部分控制權,是對亞美尼亞強烈的警告,這就是背叛者的下場,也告訴全世界,大國威嚴不容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