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起,洋垃圾全面禁止入境

2022-01-10 漸悟

華商韜略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客服微信:hstlkf

一邊是國內各大城市垃圾圍城,一邊是源源不斷從海外進口洋垃圾。

中國為歐美國家的環境問題買單了近40年,世界第一垃圾進口大國的帽子是時候摘下了!

「如果加拿大再不把走私到菲律賓的滯留垃圾收回去,我就包船把垃圾運到加拿大的海灘上。」

2019年4月,菲律賓和加拿大因為洋垃圾問題吵翻天。怒火中燒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給加拿大政府下達最後通牒。

最終,加拿大政府無奈妥協,自費運走了堆積在菲律賓港口的69個垃圾貨櫃。

原本,這些垃圾是要運往中國的。

2016年,中國是加拿大最大的垃圾出口國,接收了加拿大近一半的廢品。

直到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開始逐步禁止洋垃圾入境。加拿大才轉而將垃圾運往菲律賓等其它國家。

2016年至2018年,加拿大對中國塑料垃圾出口量下降98%。

不只加拿大,中國政府的一紙禁令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巨大「風暴」。

美國慌了。

美國媒體報導稱:「沒有中國買家,美國西北部的『回收品』成了垃圾。」

在美國各洲,數以千噸的回收材料被送到垃圾填埋場。美國最大的廢品管理公司之一「共和服務」副總裁皮特·凱勒說:「突然間,在街頭收集的廢品沒有地方可去了。」

在此之前,作為全球最大的可回收垃圾出口國,美國每年出口垃圾約2200萬噸,其中大部分流入中國。2016年,美國向中國出口了約1600萬噸垃圾。

英國慌了。

英國回收協會董事長西蒙-埃林對《衛報》表示:「過去20年我們一直依賴於把廢塑料出口到中國去,現在大家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了。」

在此之前,英國每年要向中國出口約50萬噸垃圾,佔垃圾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二。

環保機構綠色和平組織的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英國船運到中國的廢塑料超過270萬噸。

整個歐洲,有超過700萬噸垃圾無處安放。

澳大利亞也慌了。

2018年4月, 澳大利亞某電視臺節目深度調查中國禁止進口「洋垃圾」後,澳大利亞的垃圾回收狀況,結果令人震驚:全國的塑料廢物開始堆積;垃圾回收系統瀕臨崩潰;澳大利亞已經快被垃圾淹沒了……

垃圾問題甚至引發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危機。

作為全世界人均產垃圾量第二高的國家,澳大利亞平均每人每年製造垃圾達1.1噸。其中大部分可回收垃圾賣給了中國。但政府不敢告知納稅人。

在此之前,澳大利亞政府將這個秘密隱瞞了數十年。

……

情急之下,歐美國家開始合力聲討中國政府,試圖中止禁令。

一時間,罵中國「自私」的聲音甚囂塵上。

2019年3月,美國在WTO會議上怒斥中國:

「中國的『禁廢令』對全球的供應鏈造成了根本性的破壞,使廢舊材料無法得到重新使用和妥善處置,這違反了WTO成員的義務,應該立即停止實施相關政策,回到原來的標準。」

歐盟國家也隨聲附和:

「你們的政策,嚴重汙染了其他國家的環境!我們要嚴厲譴責,直到你們重新接收這些垃圾!」

他們顯然低估了中國拒絕洋垃圾的決心。

中國政府不但頂住壓力執行禁令,而且開展「藍天」行動,壓打洋垃圾走私。

2020年,作為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收官之年,成果顯著。

截至2020年11月15日,我國固體廢物進口總量為718萬噸,同比減少41%;相比禁令頒布前的2016年(4655萬噸),下降了約85%。

2020年11月25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發改委和海關總署聯合發布:從2021年1月1日起,將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

中國進口洋垃圾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

當時,工業原料匱乏、成本高昂是制約中國發展速度的一大攔路虎。

經過簡單處理就能成為工業原料的洋垃圾,無疑是性價比最高的替代品。

廢棄塑料,搖身一變成了手套、衣服、雨傘,一年可以節約3000萬-4500萬噸原油;廢棄電子產品則可以提取出大量金、銀、銅、鋁等貴金屬,且成本低廉。

從國外進口的塑料、紙張、橡膠製品和金屬等固體廢物,很快成為中國製造業的重要原料來源。

中國需要工業原料,而發達國家因為垃圾處理成本高昂和環境壓力亟需將海量垃圾送出去:將垃圾出口不但不用承擔垃圾處理費,還能創收。

中國順理成章地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垃圾回收站。

數據顯示,從1995年到2016年的20年間,中國的年垃圾進口量翻了十倍,從450萬噸增長到超過4600萬噸。

2015年,中國進口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洋垃圾,包括全球22%的廢鋼、57%的廢塑料、31%的有色金屬廢料、51%的廢紙和28%的電子廢料。

進口洋垃圾曾是門一夜暴富的生意。

巔峰時期,進口並處理洋垃圾的利潤率超過400%:一噸洋垃圾成本約1000元,分離一噸廢紙可以賣2000元、分離一噸塑料能賣7000元……

中國第一位女首富張茵,就是靠回收加工洋垃圾發家的。

1985年,27歲的張茵懷揣3萬元到香港創業,做廢品回收生意。

通過從美國回收廢紙,她僅用6年時間就成為香港的「紙箱女王」。2006年,張茵以260億身家成為中國第一位女首富。

暴利的洋垃圾回收一度成為中國一些沿海城鎮的支柱產業。比如全球最大的電子廢棄物集散地廣東貴嶼、全球最大的廢塑料集散地河北文安、全球最大的洋垃圾服裝批發中心廣東碣石。

以廣東貴嶼為例,鼎盛時期全鎮有10多萬人從事電子垃圾回收。1000噸電子垃圾能拆解出300噸銅,一個家庭小作坊一年就能賺上百萬元。一個小鎮,靠回收電子垃圾,一年就能出產10多萬噸銅,創造經濟價值數十億元。

龐大的銅產量,令貴嶼的垃圾回收產業,甚至一度可以直接影響國際銅價的走勢。

然而,「所有命運的饋贈,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以塑料垃圾為例,理論上最大回收率是85%,無法回收的部分或掩埋或焚燒,會對環境造成不可逆的汙染。

而且,洋垃圾中,往往還摻雜著為數不少的高汙染垃圾與危險性廢物。

這些以洋垃圾為核心的龐大產業鏈,無一不是以環境汙染為代價。

除了全世界最大的電子垃圾集散地之外,廣東貴嶼還有一個著名的標籤——「血鉛鎮」和「癌症村」。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報導,2002年,當地衛生院對其中一條村全村學生的身體檢查結果顯示,80%以上的中小學生患有呼吸道疾病,另有5個學生被證實患了血癌。

2014年8月,汕頭大學醫學院調查顯示,重金屬已嚴重汙染了當地的空氣和水源,兒童血液內的鉛含量嚴重超標。

廣東省東莞市遠豐村,自1995年起成為洋垃圾集散地,而後大批村民因癌症死亡,被媒體冠以「癌症村」的稱號。

這些都是中國作為全世界的垃圾回收站,付出的沉重代價。

從全世界收集垃圾,再將製成的工業品發往全球,進口洋垃圾曾是「Made in China」的重要一環。

正如英國媒體描述的,「從中國到英國的貨櫃貨船載滿了各種中國製造,而這些船隻在返航時卻被英國的各種廢舊物品和回收垃圾填滿。」

看似兩廂情願、各取所需的洋垃圾進出口貿易背後,是西方國家對中國長達幾十年的環境與經濟的雙重壓榨。

1983年,北京曾經爆發過一次嚴重的垃圾危機。

當時,北京市政府做了3次遙感航拍,發現在今天北京三環和四環附近的垃圾堆積成山。50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高達4700多個,50平方米以下的更是不計其數。

時隔二十多年,2008年,紀錄片《垃圾圍城》再次引起了人們對北京垃圾問題的關注。

片中,來自河南、河北、四川的10多萬拾荒大軍聚集在北京周邊四百多座垃圾填埋場裡,構成了北京「七環」的震撼影像。

▲黃色標記為北京周邊的垃圾回收站

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產生生活垃圾924.77萬噸,平均每天生產2.5萬噸,垃圾處理缺口超過40%。

填埋和焚燒處理是最主要的垃圾處理方式。2017年,北京填埋的生活垃圾超出負荷15%。

而據《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社會成本評估報告》測算,每年北京市因垃圾焚燒產生的二噁英可能致癌人數之和達到241人。

北京的垃圾圍城並非個例。

上海每天生產生活垃圾2萬噸,4天的垃圾量,就能堆出一幢420米高的金茂大廈;廣州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多達1.8萬噸;杭州3年的生活垃圾,能填滿西湖……

這還只是生活垃圾,建築垃圾的數量更加可怕。以上海為例,2016年建築垃圾申報總量接近8000萬噸。

事實上,中國從2004年便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垃圾製造大國。

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生產近10億噸垃圾,其中生活垃圾約4億噸,建設垃圾5億噸,並且仍以大約每年8%的速度遞增。

住建部的一項調查數據表明,中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圍,四分之一的城市已沒有合適場所堆放垃圾,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累計堆存量已經超過80億噸,垃圾堆存累計侵佔土地80萬畝。

大中城市的垃圾處理問題甚至催生了一條黑色產業鏈:傾倒垃圾。

上海的垃圾倒江蘇、深圳的垃圾倒於都、杭州的垃圾倒蕪湖、東莞的垃圾倒肇慶、烏鎮的垃圾倒鳳臺……即便濫倒汙染物最高面臨20萬元罰款,但暴利還是讓類似案件屢禁不止。

世界第一垃圾製造大國和世界第一垃圾進口大國的雙重身份堪稱魔幻。

一邊是國內各大城市垃圾圍城,一邊是源源不斷從海外進口洋垃圾,這無疑讓中國的環境壓力加倍。

既然垃圾回收有利可圖,且從業人員龐大,他們為何不選擇更易得的國內垃圾,而去大費周折進口洋垃圾呢?

因為中國沒有垃圾分類回收系統。

這極大增加了本土垃圾回收處理的難度和成本。不划算的生意沒人願意做。

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中國97%的城市垃圾無法處理,只能堆放或填埋,中國城市因垃圾造成的損失每年高達250億到300億元,若回收利用,本可以創造出2500億元以上的產值。

不過,自全國46個試點城市推行垃圾分類以來,成果顯著。以上海為例,截至2019年11月,全市每天分出可回收物比2018年12月增長3.7倍,分出溼垃圾增長近1倍,分出幹垃圾減少38%,分出有害垃圾增長13倍;全市居住區垃圾分類達標率從15%提升至90%。資源回收方面,全市每天幹垃圾焚燒和溼垃圾資源化利用量從2018年12月的1.4萬噸提升到2019年11月的2.1萬噸,增長了50%。上海市垃圾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想要根治中國面臨的垃圾圍城問題,就必須建立垃圾分類回收系統和禁止洋垃圾入境兩手抓。

對中國而言,洋垃圾,非禁不可。

禁令頒布後,國內有一種聲音認為:進口洋垃圾產業鏈龐雜,牽扯數十萬人的生計,禁止洋垃圾入境後,這些人該怎麼活?

這顯然是多慮了。

以廣東碣石為例,2018年,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清理後,3279間相關門店被清除,3017間儲存、加工、經營舊服裝的棚寮被拆除,超過6000噸舊服裝被銷毀,洋垃圾產業鏈幾乎從這片土地上消失。

沒了洋垃圾的產業依賴,反而激發了這裡的經濟活力和創造力,旅遊業、五金產業園、美食城等應運而生,更加多元的經濟體系迅速搭建起來。

禁止洋垃圾入境,或許會成為中國製造業和產業升級的一個標誌性節點。

同時,隨著國內垃圾分類回收試點的逐步推進,解放出來的資源再生企業迎來一波新機會。

據報導,中國此前約有1200家工廠進口外國塑料垃圾,如今三分之一改行,三分之一轉遷到境外,三分之一從事國內廢塑料再生利用。

困擾中國許久的垃圾圍城問題有望得到極大緩解。

短期來看,歐美國家因為中國的垃圾禁令飽受困擾。

由於過分依賴垃圾出口,歐美國家的本土垃圾處理能力非常有限。以美國為例,固體廢棄物的本土回收率大約只有10%。

但從長期來看,這將倒逼其固體廢物循環利用產業的發展,有利於全球生態安全。

事實上,將垃圾出口到發展中國家不過是「掩耳盜鈴」,利用經濟優勢將汙染轉移。站在全球視野來看,並不能真正緩解生態問題。

英國的一個科學調查團隊,曾對地球上所有人製造的垃圾總量進行統計,最後得出的結果是:30萬億噸。

而且垃圾總量仍在持續增加。

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數億噸塑料廢棄物中,只有約35%進行了回收,約12%進行了焚燒或裂解,剩下超過一半則在自然中積累,包括46%進行陸地堆積或填埋以及7%流入海洋。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夏威夷之間,垃圾正在堆積起一塊「新大陸」。據測算,這個巨大的垃圾島,面積已經達到16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6個英國。

如果繼續放任下去,藉由垃圾出口的方式逃避責任,轉移矛盾,只會加劇地球的生態破壞。

緊隨中國之後,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對洋垃圾關上了國門。2019年,印度禁止進口塑料廢品;泰國宣布,2021年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把加拿大的洋垃圾退回……

全球範圍內,固體廢棄物的屬地化處理正在成為主流,「誰產生,誰處理」是大勢所趨。

電影《流浪地球》中說:「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災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生態安全,與全世界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歐美國家,是時候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了。

相關焦點

  • 2021年起我國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2021年起我國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本報訊(記者周懌)記者近日從生態環境部獲悉,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將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據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介紹,自禁止「洋垃圾」進口改革以來,我國全面提升國內固體廢物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水平,逐步補齊國內資源缺口,取得明顯成效,2020年底前就有望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目標。  邱啟文表示,自2017年國務院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以來,固體廢物進口量逐年大幅減少。
  • 全面禁止「洋垃圾」,中國說到做到
    近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明確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將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止我國境外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引發外媒關注。
  • 2021年起中國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 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中國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30日對記者表示,生態環境部已會同相關部門聯合發布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中國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進口固體廢物管理制度,切實改善環境質量、維護國家生態環境安全和民眾身體健康。
  • 2021年起我國禁止「洋垃圾」入境,今年底有望實現固廢零進口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3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張藝)「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在今天上午舉辦的生態環境部例行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表示,事實上,2020年年底前就有望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目標。
  • 全面禁止「洋垃圾」,中國說到做到(專家解讀)
    近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明確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將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止我國境外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引發外媒關注。
  • 明年起我國將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近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簡稱《公告》),《公告》明確表示我國將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生態環境部將不再審批、發放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對於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監管場所內單位產生的未復運出境的固體廢物
  • 我國2021年1月1日將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
    北極星固廢網訊:文章導讀:近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止我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生態環境部停止受理和審批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的申請。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全面禁止「洋垃圾」,中國說到做到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近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明確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將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止我國境外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引發外媒關注。  英國《泰晤士報》稱,2017年起,中國通過逐步實施固體廢物進口禁令,在推進自身汙染治理的同時,也鼓勵各國將生活垃圾進行源頭處理。
  • 明年1月起,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
    明年1月起,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止我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生態環境部停止受理和審批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的申請。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明年起我國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西方國家又該抗議了!
    近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公告》明確,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止我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真的是大快人心!我們已經為西方發達國家處理了幾十年固體垃圾。我國是被運輸傾倒洋垃圾最多的國家之一。這給我國環境造成極大損害。隨著國力增強,我們意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不能淪為外國人的垃圾處理場!我們要對洋垃圾說不!
  • 進口「洋垃圾」將成過去,國家下令全面禁止
    進口「洋垃圾」這項舉措,有利於國家發展。乍一看這句話像是胡說八道,但事實上在發展中國家,這樣的舉措屢見不鮮。進口「洋垃圾」,確切地說是進口固體廢物曾經助長中國經濟騰飛。對於廢鋼,中國一直都未禁止進口。現在,這些「洋垃圾」國家已經確定禁止進口了。近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聯合發布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止我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
  • 明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
    近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
  • 今年年底前實現洋垃圾零進口目標勝利在望 我國持續開展打擊洋垃圾...
    今年9月1日實施的新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新固廢法)對此也給予明確。  近日,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透露,年底前實現這一目標已不成問題。同時,生態環境部還與有關部門一起發布公告,宣布從2021年1月1日起,我國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這也就意味著,我國洋垃圾進口的大門將徹底關閉。
  • 洋垃圾都滾出去!四部直接發聲,2021開始全面禁止!
    當然還有人也是將收廢品做到了國外,但是現在這條路可不好走了,洋垃圾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已經是沒有什麼價值了,而且為了保護國內的消費者們,四大部門終於是出手了。最近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關總署發布了一項有關於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的有關事項的公告,這些規定將會在2021年1月1日開始施行。其實就是說的「洋垃圾」的進口問題,將不再被允許了。
  • 2021年1月1日起 重慶公共場所全面控煙
    華龍網消息,今(29)日,重慶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重慶市公共場所控制吸菸條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規定:公共場所室內區域禁止吸菸。下列公共場所室外區域禁止吸菸:中小學校、託幼機構、兒童福利院、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培訓機構等以未成年人為主要活動人群的公共場所;婦幼保健機構、兒童醫院;公共體育場館、運動健身場所、演出場所;公共運輸工具的等候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吸菸場所。
  • 熱點關注|@華僑華人,2021年1月新規來啦!
    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廣州海關所屬佛山海關駐高明辦事處查獲禁止進口固體廢物。 丘永忠 攝固體廢物是指在生產、消費、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長期以來,我國都是全球最大的垃圾進口國,固體廢物進口使企業以較低的成本獲得一定的再生資源,但對生物安全的威脅、對環境的危害更加不容忽視。
  • 2021年1月1日起,巴中禁漁十年!
    2021年1月1日起,巴中禁漁十年!12月22日上午,記者從巴中市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2021年1月1日起,全市所有河流天然水域10年禁捕。
  • 1月14日開始,日本將全面禁止外國人入境!
    ,直至2月7日。首相菅義偉將於13日晚上宣布這一決定。 另據日媒早前報導,日本政府曾於2020年12月宣布暫停批准外國人入境,但仍允許11個國家和地區的商務旅客、留學生和技能實習生可在一定條件下繼續入境。 2020年末的時候,日本突然出臺一項新規定,禁止全世界的外國人入境。
  • 2021年起 法國、希臘禁止生產使用一次性塑料 替代品缺口巨大
    新年伊始,歐盟禁止出口「洋垃圾」,韓國計劃減少塑料產品的產量和提高回收率,澳大利亞通過《2020年回收利用和減少廢品法案》推動實施「洋垃圾」出口禁令,法國停止生產一次性塑料製品,希臘禁止採購一次性塑料製品。隨著多國政策不斷加碼,2021年新版「限塑令」使用再生料,採用可回收性設計,增值稅所得稅改革,箭在弦上。
  • 「垃圾靈魂」比荼毒生靈的「洋垃圾」更可怕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3月2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答問時說,禁止「洋垃圾」入境是中國依法享有的權利,美方官員就此表達的所謂「關切」於情不合,於理不通,於法無據。華春瑩說,美方官員上綱上線的說法「非常虛偽」。她還說,「難道美方對華限制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就是正當的,而中國依法限制『洋垃圾』進口就是違法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