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文化活力 助推鄉村振興

2020-12-14 閩南網

以文化促振興,是泉港區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抓手。該區通過深挖文化資源,厚植鄉村底蘊,激發鄉村活力,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支柱和文化滋養,文化「軟實力」成為了鄉村振興的「硬支撐」。

強化文化築基 厚植鄉村底蘊

連日來,泉港文化中心一角不斷傳出嫋嫋弦樂。數十名中小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練習北管,傳承傳統文化。

「每年暑假和開學期間周末,北管傳承保護中心都會組織開展公益培訓班,吸引數百名學生報名參加。」泉港北管傳承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公益傳承活動開展於2015年,設有唱腔、管樂、弦樂、彈撥和打擊樂等課程。

文化繁榮是鄉村振興的根基和靈魂。積極推進北管文化傳承,是泉港以文化為載體,帶動鄉村振興的一個生動寫照。據了解,該區圍繞創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城市,實施傳統工藝振興、傳統民居保護、非遺傳承、傳統習俗展示和歷史名人文化品牌等5大工程,深入挖掘中國北管音樂、海港、海鹽、水密隔艙福船等4個「國字號」文化之鄉內涵,加強非遺活態傳承,彰顯鄉村文化魅力。目前,全區已徵集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點30多個,建立非遺傳承基地10個、展示點52個、傳習所4個。

同時,傳承民俗文化,梳理和萃取區內民俗人文內涵,結合南音、北管、打正鼓、七星燈、舞龍等濃鬱鄉土特色的民俗表演,持續深化「一鎮一品、一村一韻」品牌特色鄉村文化,打造鳩林迴龍燈、樟腳板龍燈、「圭峰之春」文藝晚會、坑仔底「逗新娘」、沙格賽龍舟等一批傳統民俗品牌。

泉港還不斷推進公共服務,積極打造群眾新的精神文化休閒場所。目前,共開展各項文化活動200多場次,建成歷史名人進文化休閒空間示範點3個、綜合文化站7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範點91個、「百姓書房」15個、鄉村文明禮堂4個。

深化精神鑄魂 引領鄉村風尚

為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近日,泉港區後龍鎮積極整合現有資源,建設棲霞社區和後墘村兩個村級家宴中心試點,為群眾提供辦理各類宴席的場所,規範引導村民群眾簡辦家宴。

據悉,泉港區將農村家宴中心建設納入2019年民辦實事項目,在全區7個鎮街建設14個農村家宴中心試點,預計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並完成驗收投入使用。泉港區通過打造家門口的家宴中心,讓村民真正享受到政策福利,實現「省錢、省時、省心」,促進喜事簡辦,助推移風易俗工作。

為引領鄉村新風尚,泉港大力推進移風易俗,成立「企業家移風易俗勸導隊」,引導136名企業家簡辦婚喪喜慶,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目前,共開展主題講座等移風易俗各類活動100多場,培育移風易俗典型示範村14個。

該區還組建區鎮兩級業餘講師團、農民講師團、異地商會宣講和文藝宣傳、漁船漁排等新思想宣講小分隊110支,推動各領域、各戰線、各行業全面興起「大學習」熱潮。2019年來,共開展「百支千場萬人」大宣講活動400多場次,直接受眾近5萬人次。

泉港突出家風引導,發揮家庭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引導作用,舉辦家風與鄉村文化振興研討會,深入挖掘區內優秀家風家訓,紮實推進東張村祖訓家風油畫牆、黃素石樓新二十四孝家風牆、後墘村油畫牆等20多個文化長廊建設。

優化產業引領 激發鄉村活力

近年來,泉港土坑村圍繞建設休閒娛樂、觀光旅遊及港市遺址於一體的歷史文化名村為目標,以古建築群資源為依託,對村內基礎資源進行整合、定位,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適度開發,鄉村旅遊特色村創建取得初步成效。

「到目前為止,土坑已經投資了1.28億元,建設了後龍中心小學和遊客集散中心,修繕了道路,景觀改造還有綠化、衛生整治、汙水管網、自來水管網,還修繕了12棟古大厝。」土坑村黨支部書記陳振珠說。

土坑村鄉村旅遊的發展,是泉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的重要支點。

泉港注重實施項目帶動,投資8.46億元建設惠嶼交通碼頭和沙灘整治工程、海絲土坑村海商聚落文化旅遊、峰尾古城啟航酒店等一批重大項目,成為推動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該區培育紅運當頭、維真工藝、大福古船模、塗嶺紅茶等一批具有「泉港特色」的「專、精、特」鄉村文化品牌企業,帶動鄉村產業振興,有效增加村集體、村民收入。

此外,深入實施「文化旅遊發展年」活動,推動全域文化旅遊創新提升發展,重點打造泉港綜合社會福利中心和一批省級養生旅遊休閒基地、露營公園。黃田溪漂流、金鐘潭生態旅遊等一批鄉村文旅項目通過市場化、產業化運作,帶動村民實現脫貧致富。(莊國輝 鐘鳴 李海宏)

相關焦點

  • 激發鄉村旅遊活力 激活鄉村振興動能
    激發鄉村旅遊活力 激活鄉村振興動能 www.gxbszx.gov.cn  2021-01-12 10:52  閱讀:2079次  作者: 潘 濤  編輯:吳黃蘭  來源:靖西市政協網
  • 都昌縣蔡嶺鎮人大助推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發布時間:2020-12-03        信息來源: 今年來,都昌縣蔡嶺鎮不斷加快推進人大服務型基層建設,有力推動基層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發揮層鎮人大在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作用,把人大監督、服務轉化為鄉村振興優勢
  • 全國工商聯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助推東北振興發展
    全國工商聯助推東北振興工作會議在瀋陽召開。 張雷 攝中新網瀋陽8月30日電 (王景巍)30日,全國工商聯在瀋陽召開助推東北振興工作會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東北振興戰略要求,推進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改革,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同時跟蹤了解近兩年民營企業在東北三省投資項目建設落地情況。
  • 新民市激發「第一書記」活力助力鄉村振興
    新民市激發「第一書記」活力助力鄉村振興 作者:張艾陽 2019-09-02 01:19  來源:遼寧日報     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面啟動之際,對53位駐鄉村優秀「第一書記」進行表彰,是新民市激勵選派幹部永葆初心、砥礪奮進、勇當鄉村振興「主力軍」的又一次有力舉措。2018年4月以來,按照省委關於做好幹部選派工作的有關要求,根據瀋陽市委統一部署,新民市委著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認真落實選派幹部工作,355名幹部派駐到鄉村。
  • 英山縣激發人才活力為鄉村振興打造「智囊團」
    近年來,英山縣積極實施能人回鄉、培育鄉土人才,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注入強勁動能,讓一朵朵「人才之花」在鄉村「枝繁葉茂」。從脫貧攻堅轉入到鄉村振興中,該縣繼續培植涵養各類能人,充分激發人才活力,打造鄉村振興的「智囊團」。人才興則事業興,人才強則鄉村強。
  • 國網武安市供電公司服務「全電」民宿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國網武安市供電公司服務「全電」民宿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據了解,首屆太行民宿產業發展大會於9月15日—17日在武安東太行晨曦酒店召開,國內旅遊界著名專家學者齊聚武安,為進一步激發全域旅遊發展活力,豐富旅遊產品供給體系,做大做強旅遊民宿產業提供「金點子」、「好辦法」。
  • 河南蘭考:駐村工作人員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新華社鄭州5月28日電題:河南蘭考:駐村工作人員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新華社記者韓朝陽種了幾十年莊稼的趙衛公今年不再為澆地發愁,以前村裡只有6口灌井,租用私人的澆灌設備,一畝地花40多元,現在村裡有43眼配套齊全的井
  • 【鄉村振興】佗城鎮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打造獨具風格的美麗宜居鄉村~
    走進佗城鎮勝利村,古色古香的青磚裝飾牆裝點著主村道,給人以美的視覺享受的同時,也把佗城的厚重文化融入到鄉村振興,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鄉村振興工作,我們必須要配合,這是為我們老百姓好,為我們農民好的惠民事。」佗城鎮勝利村村民羅家根支持地說。
  • 傳承發展農耕文明 文化助推鄉村振興
    王躍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總要求,文化作為一種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可以以其先導性、戰略性,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精神激勵、智慧支持和道德滋養。
  • 河南省農業廳開展「弘揚農耕文化,助推鄉村振興」新年送春聯活動
    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營造祥和、歡樂的節日氛圍,省農業農村廳印發《關於開展送春聯下鄉活動的通知》,組織全省各級農業農村系統文化志願者開展送文化、送春聯下鄉活動,進一步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助推鄉村文化振興。
  • 浙江日報丨激活閒置農房 紹興激發活力助推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完善農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政策,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紹興市實施『閒置農房激活計劃』,正是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已作為2018年浙江省經濟體制重點領域改革典型經驗,在全省複製推廣,創造了鄉村振興的『紹興經驗』。」紹興市農辦相關負責人說。
  • 激發發展活力 推動鄉村振興
    截至12月15日,嵊州全市鄉村鋪設了295個農村物流服務網點,實現行政村和偏遠山村快遞網點全覆蓋。  構建起城鄉「雙向流通」渠道。鄉村幹部高興地說,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幫助下,現在,不僅有「工業品下鄉」服務,還有「農產品進城」通道,政府利用城鄉公交和物流配送專線車為村民銷售香榧、茶葉、桃形李、榨面等農副產品,提供寄送服務,方便快捷,還降低了農戶銷售成本,助推了鄉村振興。
  • 「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推進鄉村振興,要注重鄉村產業經濟發展,一條重要路徑就是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鄉村旅遊經濟是一種複合型經濟,具有助推農業轉型發展、增加鄉村發展人氣等多重優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抓手。對鄉村而言,同樣要注重空間的拓展和功能的優化,這也是基層治理的題中之意。要通過鄉村旅遊,打造複合型鄉村空間,拓展鄉村的功能。中國的鄉村,有許多待挖掘和開發的物質資源和文化亮點,這是由我國古老的文明文化積澱形成的。與城市空間的單一性不同,在鄉村中,每一個具體的空間都有很多不同的功能性及文化內涵。
  • 蒙城:「內外兼修」助推鄉村振興
    原標題:蒙城:「內外兼修」助推鄉村振興   「叔,莊東頭的志友因地邊糾紛,跟鄰居吵起來了,你快過來處理一下吧。」「好,我這就過去。」
  • 「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讓村民有錢賺
    「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讓村民有錢賺 2020-12-17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廈門同安軍營村白交祠村專業化運作 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原標題:同安軍營村白交祠村專業化運作 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發展鄉村旅遊,讓村民受益。 向全村人分紅,得益於兩村去年開始運行的專業合作社——軍營村和白交祠村與廈門旅遊集團合作開發鄉村旅遊,探索「國企示範項目+村集體帶動+村民合作入股」的運營模式,半年多的時間就實現了盈利。 如今,廈門這兩個最偏遠的山村正依託得天獨厚的綠色資源和紅色資源,書寫鄉村振興的生動答卷,實實在在地為百姓創收增收。
  • 旅遊丨打造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的東安樣板
    東安縣委、縣政府因勢而謀,順勢而為,精準發力,把培育發展鄉村旅遊做為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內生動力,利用「旅遊+」模式,走全域旅遊發展方向,推進農旅深度融合,整合農業、旅遊、文化、人才資源,以農促旅、以旅強農、農旅融合,推動鄉村旅遊百花齊放,走出了一條現代農業和鄉村旅遊「聯姻」的致富新路,激發鄉村旅遊的強大活力,為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勁動力。
  • 雲南蒙自:構建特色農業產業體系 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鳴鷲鎮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一鄉一特色 一村一品」區域布局,打造綠色生態現代農業,圍繞品種、品質、品牌提檔升級,植入觀光、體驗、採摘等休閒要素,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構建以生態採摘、旅遊觀光為特色的休閒觀光農業,實施農旅融合發展
  • 關於生態環保助推鄉村振興的思考與建議
    【摘要】本文在準確把握當前生態環保助推鄉村振興新形勢的基礎上,對生態環保助推鄉村振興面臨的主要問題進 行分析,並從角色定位、工作目標、工作重心、工作方法以及政策制度等方面釐清了生態環境保護助推鄉村振興的 轉變思路,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 江寧高質量農業助推鄉村振興
    喜看農民怡笑臉,豐登五穀話豐年江寧高質量農業助推鄉村振興寫在前面在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徐家院,谷裡街道在鑼鼓喧天中舉辦了「五穀豐登、千裡歡歌」活動,當地農民用質樸、喜慶的節目,共同慶祝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一串小小的葡萄,成為「四變興農」、「五新強村」的最好見證,更寄託著所有江寧農業人推動鄉村振興的偉大夢想。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關乎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新時代呼喚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