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知多少:「破五」迎財神 初七是「人日」

2020-12-16 西部網

【編者按】

關於春節,你知道多少?

站在以秒速變化的2019年初,我們問出一個「老套」的問題。很多人知道,春節有名目繁多的禮儀和習俗,有吃不完的飯局和推不掉的聚會,有因此產生的懷舊感和社交尷尬……

然而你知道嗎?春節不單是個節日,它還蘊含著社會變遷、經濟發展,以及你所帶來的每一個微小的變化。2019年2月4日起,中新網推出系列策劃《春節知否》,力圖通過你我之於春節的點滴變化,勾勒中國社會圖景的巨幅變遷。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6日電 題:【春節知否】春節習俗知多少:「破五」迎財神 初七是「人日」

記者 上官雲

如果有人問:過年,你印象最深的習俗是什麼?相信每個人都能說上幾句:吃年夜飯、放鞭炮、守歲、拜年u2026u2026春節習俗之豐富,不勝枚舉。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劉新 攝

春節是個團圓節,對中國人來說,承載著太多的東西。綿延至今,年俗早就成了一種無須解釋的文化,融入人們的血脈。即便背井離鄉多年,亦是魂牽夢縈。

除夕守歲年夜飯

嚴格來說,「過年」其實是個時間段。從小年開始,一首「過年謠」就把到除夕要做的事情安排好了:掃房、沐浴、準備食物u2026u2026忙忙碌碌迎接新年。

迎接新年的第一個重頭戲,大概要數除夕,又叫「年三十兒」「年三十夜」。《說文解字》裡講,「夕,太陽下山」,字意可以引申為夜晚,除則是易和交替的意思,連起來就有了「舊歲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寓意。

資料圖 。新社發 於海洋 攝

這一天,人們要張貼年畫、春聯和福字,有的還要貼上窗花。圖案一般都很喜慶,有吉祥如意的福祿壽喜,有花開富貴的牡丹,還不乏當年的生肖,比如己亥年貼上可愛的小豬造型剪紙,便是十分應景了。

年夜飯是除夕夜最熱鬧愉快的時刻。各種美味佳餚在年前早已備好,北方還必須得吃一頓排場隆重的餃子,配上臘八醋和臘八蒜,色味雙絕;南方要吃年糕或米飯u2026u2026水餃外形像「元寶」,年糕諧音「年高」,都是團圓如意的好兆頭。

吃罷年夜飯,照例需要守歲。大人圍桌閒坐,孩子們提著燈籠跑出屋外,把鋪在院裡或路邊的芝麻秸踩得聲聲作響,這叫「踩歲」,借著「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寓意,期待一年更比一年好。

資料圖。孟德龍 攝

老話說,「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守歲到零點,爆竹聲中一歲除,舊的一年就算熱熱鬧鬧地被送走了,又一年的歲月凝固為生命中的記憶。

初一到初七 每天都有講究

吃過年夜飯,也接回了灶王爺,踩著一地鞭炮紙屑殘渣,正月初一照例是要去給各家各戶的親戚們「拜年」。人們穿起新衣,預備好茶點糖果,款待客人。

豐子愷在《過年》寫道,「年初一上午忙著招待拜年的客人。街上擠滿了穿新衣服的農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燒賣,上酒館,買花紙(即年畫),看戲法,到處擁擠」。

嚴格來講,在舊日民俗中,從初一到初七,每天做什麼都有講究,有起伏、結尾、過渡,頗有節奏感。

民俗學專家王娟關注過這一情況。她說,大年初一的時候,人們會畫雞、 吃「五辛盤」、吞雞子等等,不一而足。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畫雞」是舊時禮俗。傳說女媧先用六天造出雞、狗、豬、羊、牛、馬,積累經驗後,在第七天造出了人,因此,這七天分別被稱為雞日、狗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人日。畫雞貼於門上,以示謹始。

五辛盤更有意思:在正月初一這一天,要用蔥韭等五種味道辛辣的菜蔬置於盤中供食,取迎新之意,也順應了春天即將到來,萬物生發的自然規律。

初二到初六,幾乎都是新年休息、玩樂的時光。且不說廟會上的食品和玩具,單是各式各樣的表演就能讓孩子們看花了眼。

「人日」則比較重要,需要祭祀人文始祖炎黃二帝。有的地方,會拿紙剪一個小人,貼在臥室帳子上。再講究一些,就煮「七菜羹」(又名「七彩羹」)吃,據說在隨後的日子能夠諸事順遂。

為啥單獨有個「破五」?

不過,有趣的是,在初一到初七的時間段裡,民俗裡單單出現了一個「破五」,也就是正月初五。

資料圖。中新社發 崔楠 攝

古代社會,物質生活不夠豐富,忙碌一年到頭,也未必人人都能過一個圓滿如意的春節。然而新年又總要有點盼頭,所以,老百姓規定了許多年俗禁忌,希望一年有個好的開始。

比如,要說好話、不能罵孩子,尤其初一當天更是如此,否則會給孩子帶來一年的壞運氣;也不能在初一早晨催人起床,認為這會讓對方整年都會被人催促著做事。

當然更不能打碎東西。萬一有個不小心,要趕緊說上一句「歲歲(碎碎)平安」,把黴運帶走。初一到初五,還不能把垃圾掃出門外,否則會把福氣帶走。

整個年節都這麼過日子,顯然不太現實。所以,民俗裡很快出現了「破五」,規定此日一到,農曆新年前些天的禁忌皆可打破。

「破五」也要過得很有儀式感:「送窮」、迎接財神。人們清晨早早起床,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要邊放邊往門外走,表示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趕出去。

資料圖。鄭瑩瑩 攝

《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日謂之u2018破五u2019,u2018破五u2019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日,則王妃貴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來,互相道賀u2026u2026而諸商亦漸次開張貿易矣」。

所以,「破五」一到,也就意味著過年活動的第一階段基本結束了。

過年,回家團聚才是不變的習俗

無論年俗如何變化,春節,是中國人最看重的團圓節。

老舍在《北京的春節》裡強調,除夕這天,「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很能代表老百姓的想法。

觀念再超前的90後,大多也會熬夜「搶」一張回家的車票。

資料圖。中新網記者 翟璐 攝

比如在大城市工作的29歲的劉菲,老家在河北承德的一個小山村,交通算不得很方便。

但她老早買了車票,打包好回家的行李,裡頭有應季的吃食,也有帶給父母親朋的禮物。劉菲知道大城市的好與熱鬧,但依然覺得,一年到頭,要看到家門和窗欞子上的紅窗花,心裡才會踏實。

父母的笑臉,地面、屋簷、樹枝上的白雪,映襯著門口的紅對聯和大福字,一串串糖葫蘆和彩繪小風車,鞭炮一響,那是春節獨有的景致。

如今,很多舊日年俗早已不再流行,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一些新年俗也在出現。但回家「團圓」的觀念依然根植於每個中國人的內心深處。

就連梁實秋也在文章裡說,過年須要在家鄉裡才有味道,「羈旅悽涼,到了年下只有長籲短嘆的份兒,還能有半點歡樂的心情?」(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劉菲為化名)(完)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春節祝福 你知道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
    春節祝福 你知道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時間:2020-01-25 15: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節祝福 你知道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 一年裡最溫暖、最紅火的節日 春 節 終!於!要!來!啦!
  • 在農村,為什麼把正月初五稱為「破五」?這天習俗和禁忌你知多少
    先說習俗,「破五」這天的習俗,主要有3點:1、迎財神初五這天迎財神,相信是所有地區的一個習俗,今天在朋友圈,看到好多朋友在迎接財神,希望新的一年發大財,以我們豫東這邊的農村舉例,在初五這天,過了0點後,就有很多家庭燒香放鞭炮來迎接財神,晚一些的,會等到吃早飯的時候迎接財神
  • 正月初五「破五」習俗
    據《古禾雜識》記載:「初四日午後接灶,至夜則接路頭,大家小戶門前各懸燈二盞,中堂陳設水果、粉團、魚肉等物,並有路頭飯、路頭湯,鄙俚之至。「路頭」即民間所說的「五路財神」。 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牛日」。 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
  • 春節習俗系列丨大年初五 · 「破五」
    在中國人的傳統春節中,大年初五,又被叫作「破五節」。「破」什麼呢?
  • ...的習俗及禁忌 正月初五財神日習俗有哪些及大年初五有什麼禁忌
    正月初五,就是財神日,需要在零點時放鞭炮迎財神。尤其是經商、做生意的人,一定會迎財神。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從春節開始,年初一到年初四有很多禁忌,而到了初五,這些禁忌都將會被破除,類似祭祖的供品要撤、可動刀剪等。除此之外,還有著許多習俗。》》》推薦閱讀:正月初五為什麼要迎財神?
  • 【深度中國】春節習俗知多少?
    今天是臘月二十九,民俗也把今天稱「小除夕」,①二十九,去祭祖,這是自漢代以來春節很重要的一個習俗②二十九,蒸饅頭,還有蒸花卷、豆包③二十九,去打酒,食物都已備好,過年自然少不了酒。你家準備了啥?周刊君家裡除了準備剛才說的那些吃的,下午還會貼春聯。  春節習俗還有哪些,周刊君一次性大放送,看完記得來和我們分享你們家鄉的習俗哦!春節習俗知多少?
  • 春節習俗:年初七人日的由來?正月初七有什麼習俗?
    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稱初七這天為「人日」、「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 或「七元日」等。作為古老節日,人日在我國至少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 一、年初七人日的由來?
  • 大年初五,「破五節」傳統習俗知多少?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節日之一。舊時,初一到初五民間有很多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飯、婦女不能動針線、不允許搞衛生、不能打碎東西等。在過了初五之後,這些禁忌即告解除,故而稱此日為「破五」。那麼,大年初五究竟有哪些講究呢?
  • 「破五」迎財神,正月初五習俗知多少
    正月初五在春節中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所有的活動都圍繞「接財神開利市」進行。
  • 今日「破五」迎財神,這些財神你知道嗎?
    今天大年初五,按照傳統年俗,農曆正月初五,也叫「破五」。這一天,敲鑼打鼓「趕五窮」(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既然是趕五窮,今天就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迎財神」。
  • 春節習俗知多少
    春節的習俗:1、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雞日」,古稱元日、元辰、元朔、元旦等,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傳統習俗為開門炮仗、拜年、佔歲、飲屠蘇酒、聚財。2、正月初二:正月初二是「狗日」,這一天(北方地區為正月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傳統習俗為祭財神(北方)、回娘家。3、正月初三:正月初三是「豬日」,在這一天裡人們習慣不殺豬,如果當日天氣好則當年的豬會長得膘肥體壯,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傳統習俗為燒門神紙。
  • 全員營銷季│春節習俗知多少?和湖山半島一起開啟新春尋味之旅
    它藏在廊下臘肉香腸的香氣裡躲在親朋好友的歡笑間滿桌家鄉菜中也有它的身影更蘊含在世代相傳的春節習俗中
  • 大年初五習俗禁忌盤正月初五「破五」是什麼意思?大年初五吃什麼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北方叫「香餑餑」。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 春節來源習俗 - 百度經驗
    春節和除夕的區別,只要找到日曆一看便知,春節是大年初一這一天,除夕指大年三十這一天。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 送走窮神迎財神!
    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破五是有眾多禁忌包含其中的而最重要的還是能不能趕走「窮運」就看今天這一「哆嗦」了初五這天在古代,滿滿的都是禁忌和「性別歧視」由於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別多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吃餃子
  • 春節習俗:為什麼初七上班?正月初七有什麼習俗
    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稱初七這天為「人日」、「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 或「七元日」等。作為古老節日,人日在我國至少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一、年初七人日的由來?
  • 2021迎財神的正確打開方式
    已經是2020年的九月份了,還有三個月我們就要迎來新的一年,新的一年家家戶戶都想財源滾滾,所以民間一直有供奉財神的習俗,希望財神能帶來財運。招財風水中,2021迎財神最好的時間是幾點呢?又該怎麼樣正確地迎財神呢?
  • 鞭炮「破五」並非只此一手 「迎財」有多種方式
    原標題:鞭炮「破五」並非只此一手 「迎財」有多種方式 ■本報記者 鍾菡 大年初五迎財神。在過去,人們喜歡用放鞭炮的形式「破五」迎財,但由於近年來燃放鞭炮導致空氣品質下降、安全事故頻發,不少地方發出「禁燃令」。那麼,除了燃放鞭炮外,還有哪些其他「迎財神」的傳統習俗呢?
  • 春節習俗大全
    傳說曾經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每到除夕的那一天「年」就會下山作亂,而這「年」是最懼怕紅色的,春節穿紅衣服預示著「紅」運當頭活動,讓你在這個新年裡紅紅火火,好運不斷。說完春節前的準備,就該說說從大年初一開始的習俗了。
  • 春節那些習俗和禁忌你了解多少?初一至十五原來是這麼回事!
    今天所說的「春節」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27日,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改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紀年。從此,正式將公曆1月1日稱「元旦」,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那麼春節初一至十五都有哪些習俗呢?你又了解多少呢?那就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