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09:22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黃宏
「26縣」又再一次被提到!
12月9日下午,浙江省長鄭柵潔在省管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集中輪訓班上,作「加快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專題輔導報告和學習小結時,提到要致力於26縣加快發展,謀劃實施做大產業擴大稅源行動計劃、提高居民收入富民行動計劃,招商引資擴大稅源,把推動生態價值轉化作為促進增收的有效途徑。
此前,今年10月21日至22日,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在麗水調研時,專門主持召開了新時代推進山區26縣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他強調,推動山區26縣高質量發展,是省域一體化的重點所在、現代化建設的潛力所在。還要求山區縣要認真擔起山區發展的主體責任和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全省各方面要強化力量統籌、資源整合,加力支持山區跨越式發展。
浙江省委書記、省長都念念不忘的「26縣」,到底是哪些縣呢?
它們是這些縣(市、區):淳安縣、永嘉縣、平陽縣、蒼南縣、文成縣、泰順縣、武義縣、磐安縣、柯城區、衢江區、江山市、常山縣、開化縣、龍遊縣、三門縣、天台縣、仙居縣、蓮都區、龍泉市、青田縣、雲和縣、慶元縣、縉雲縣、遂昌縣、松陽縣、景寧畲族自治縣。
這些縣(市、區)絕大部分地處山區,土地面積約為浙江全省的45%,人口接近全省的24%。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裡,這26縣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程度低於全省平均水平。
2015年前,它們還有這麼一個稱號:相對欠發達縣(市、區)。
山區與沿海的貧富差距,一度成為浙江發展的「失衡之痛」。
聊到這裡,已閱君要強調兩點:這當初的「欠發達」三字,是相對浙江沿海地區一些富裕的縣(市、區)而言;它們更不是貧困縣,因為早在1998年淳安等4個縣摘掉「貧困縣」帽子之後,浙江就沒有貧困縣了。
如果放在全國來看,這26縣均已超過全國縣域經濟發展平均水平,處於中上遊,部分縣的經濟總量、財政收入等和西部省區一些地級市相比,甚至都毫不遜色。
2015年2月,浙江召開了推進26縣加快發展工作會議,會上宣布正式決定給26個欠發達縣「摘帽」,並取消GDP總量考核,轉為重點考核生態保護、居民增收等。
這次「摘帽」後,浙江不再在本省範圍內對縣(市、區)歸類發達與不發達,而更關注發展的先進與落後。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從那時開始,這26縣有了個新稱號:加快發展縣。
2018年1月出臺的《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入實施山海協作工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專門註明:26個加快發展縣簡稱為「26縣」。
從「相對欠發達縣」到「加快發展縣」,不僅僅是「頭銜」的改變,背後還有無數人們持之以恆的努力,以及對它們實現加快發展的殷切期待。
為了推動這26縣實現加快發展,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浙江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因為內容相當多,難以一一介紹,已閱君就簡單羅列一下名稱:在工作制度方面,有省委常委、副省長聯繫欠發達市縣制度;在政策措施方面,有「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低收入群眾增收行動計劃」「重點欠發達縣特別扶持政策」「低收入農戶收入倍增計劃」「綠色發展財政獎補機制」等。
這種扶持力度非常大。有個數據可以說明問題:根據浙江省財政廳統計,光2011年至2013年省財政對26縣轉移支付就累計達1040.36億元。
此外,還有個關鍵詞:山海協作。
已閱君之前就聊過這麼一件事:縉雲位於浙南,德清在浙北,相隔數百公裡,兩地的縣領導們卻走動得非常勤,前段時間德清縣黨政代表團剛去過縉雲,2019年、2018年德清的黨政代表團都去過縉雲。
他們走動這麼勤,是彼此有山海協作結對關係,黨政代表團去當地是為了協商明年怎麼展開結對合作。浙江有此類關係的地方有不少,比如說柯城和餘杭、衢江和鄞州、龍遊和鎮海、江山和柯橋、常山和慈谿……
協作結對的內容相當多:不光有產業合作,還有在教育、醫療、衛生、勞動力培訓等社會領域的合作,像高校「幫扶共建」、名師結對培養、醫院託管、職業技能培訓等。
這裡不得不提一個名詞:飛地。
2012年8月,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山海協作產業園建設的意見》,拉開了省級山海協作產業園建設的序幕。這類設「飛地」的事不少:青田在平湖、遂昌在南湖、龍泉在秀洲……
龍泉-蕭山山海協作產業園
經過這麼大力度的幫扶,全省區域差距逐步縮小,浙江也由此成為全國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發展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從省委書記、省長近段時間在重要場合提到「26縣」,不難看出浙江加快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堅定決心。
16076497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