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麼是雙買策略?
同時買入同一月份相同或不同行權價的策略。買入同一個行權價合約期權稱跨式,買入不同行權價虛值合約的期權稱為寛跨式,買入不同實值行權價叫做交叉跨式價差(GUTS)。
這大概是剛進入期權市場中,許多人認為一定可以賺到錢的策略了。
就在上個月的時候,一位姓張的友人跟我說:「發現了一個一定可以賺到錢的方法:只要同時買入認購及認沽,就可以賺到錢。因為只要上漲或下跌,一定一邊可以獲利,一邊是利潤無限,另一邊是損失有限呀!」
可能是2020年7月初的大漲,讓他有了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但最近他試了之後,結果不是那麼美好……能賺錢的日子不多,大多數的時間都在虧錢。
我們以8月份合約開始的第一天(7/22日)為例,張先生在A點買入平值期權合約,8月份行權價3.3的跨式,但7月28日後(B點),再也沒有賺到錢了,且一路損失。若後來買入的話,8月17日再進場(C點)也有一波機會,但不及時出場也會損失。
圖一:2020年8月份合約(7/22起)至8月21日,上證50行權價3.3元跨式15分鐘走勢圖
這告訴我們2個啟示:
雙買可能及時出場,否則耗下去可能波動率及時間價值會拖累帳戶的損益。
買入時機很重要。
02 你要賺什麼錢?
做雙買的交易中,投資人到底想賺什麼錢?最直覺的說法是,大漲或大跌的錢。但許多人忽略了,重點不是漲和跌那兩個字,而是在漲和跌之前的「大」這個字。
我們將其細分,最主要投資人要賺的主要是gamma及IV的錢。如果大漲或大跌,gamma跑出的delta足以讓我們立即在方向上獲利,可以賺到gamma的錢,且如果大漲或大跌,必然帶動IV的上升,我們就可以賺到IV上升(Vega)的錢。
相對而言,如果要賺gamma的錢,必定會損失時間價值,要和時間價值對抗,要方向上獲利能彌補時間價值的損失;如果要賺IV上升的錢,則可能要Vega值要夠大,或者IV上升的夠多,才能彌補時間值的損失。
而上面文字的描述,可以讓我們分辨我們想賺什麼錢?如果想賺以gamma跑出delta的錢,則gamma較大的的近月合約是一個選項;如果我們想賺波動率的錢,則Vega是一個考慮重點,Vega大的合約或遠月份合約可能是一個選項。
所以你想賺的是什麼對於決策買入的合約或份很重要。
但這兩者,我們需要「行情」或「事件」來趨動。
所以在雙買策略上,判斷大行情發生或知道市場預期外事件發生,將可以產生極大的利潤。
故時機仍然很重要….
03 如何對衝調整?
透過對目標資產(或合成期貨)的低買高賣,我們在某些時點將手中的雙買倉位調整成中性。
例如:
2020年8月20日收盤前,上證50ETF價格為3.312元時買入行權價3.30元的認購及認沽各10張。
認購及認沽的權利金和=0.0820元
Delta=11,018元
1%Gamma=87,574元
Vega=337元
Theta=-1,010元
2020年8月21日收盤時,上證50價格3.336元。
認購及認沽的權利金和=0.0761元
Delta=109,009元
1%Gamma=91,672元
Vega=270元
Theta=-1,078元
由於當天收盤前Delta較偏多,故可以:
收盤前賣出3張行權價3.30元認購,買入3張3.30元認沽(合成期貨)。
持倉成為買入行權價3.30元的認購7張,認沽13張。
Delta=8,929元
1%Gamma=91,672元
Vega=270元
Theta=-1,078元
其持有倉位的變化如下:
圖二:對衝後的持倉圖形風險值
由於當天由于波動不夠大,是損失的。若第二天50ETF跌回3.312,則可將倉位衝回變回認購、認沽各買入10張的倉位,在行情看起來沒變化的情況下,賺回一些利潤。
若未來數日行情很大,將可以賺到實際行情波動大於隱含波動的利潤,如果隱含波動再上升,那就更完美了。
各位可以留意,我們會在調整對衝的過程中高賣低買,這高賣低買(或低買高賣中)可以降低時間價值的損失或得到利潤,並在此過程中等待大機會的來臨。
當然我們也可以不用一定要在收盤前來對衝,許多交易員也會在盤中的相對高點賣出目標資產(合成期貨)或相對低點買入目標資產(合成期貨)來降低時間價值的損失。
04 Gamma Scalping
若是我們更積極主動一點,擺脫被動調整的思路,以壓力支撐或技術方式來使gamma收入大於時間價值,則是我們常說的Gamma scalping(在中國臺灣常稱割頭皮)策略。
由於雙買己經風險有限,故在盤中透過更積極的低買高賣的過程,每天賺取能夠超過時間價值損失的利潤,然後在大行情獲取更大的利益。唯一的問題是,技術要好,每日亦要透過不斷的復盤來取得更好的利潤。
(如下圖)若是可以在A點賣出合成期貨,調整為中性,因在B點時又不是中性,故買入合成期貨再調整為中性,C點賣出合成期貨,E點買入合成期貨,F點再對衝成中性。在ABCEF所獲得的利潤,足以滿足時間價值的損失且小有獲利。但盤中卻很不容易做到(為何知道在ABCED點要做?),故常常會有許多耗損成本。
例如交易員常常會在D點就買回合成期貨將倉位調至中性,但發現走勢仍在向下,會將己買回倉位出場,至E點再買回調至中性,這種情況可能常常盤中發生數次,故也有會發生得不償失的情況。
圖三:2020年8月21日,上證50ETF日內走勢圖
當然在Gamma Scalping策略中,為了避免Vega風險,常常也會賣出其它較大Vega及較小gamma的期權合約,使其vega 中性,讓倉位不受到IV下降的vega風險,更專注在longgamma的交易策略中。
05 短線交易如何做?
當然也有不少交易人喜歡用雙買來做短線交易。
如下圖所示,使用MACD技術指標,當權利金和的走勢向上突破,則同時買入滬深300ETF期權合約行權價4.80元的認購及認沽在A點。當權利金和開始走弱,則出場至B點,損失9元/組出場。在C點時再度買入滬深300ETF期權合約,在D點出場,獲利22元/組出場。
但在C點入場時,若能正確判斷以E點出場,則可獲利107元/組出場,故盤中短線利潤也不容小覷。
圖四:2020年8月21日,滬深300行權價4.8元跨式日內走勢圖
通常我們會在IV趨勢向上或短線波動較大時採用此策略,因為在整體損失有限,或整個方向完全看錯亦不會有大損失的情況下,交易中也頗受短線交易人喜愛。
來源:期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