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波譎雲詭,我們為您探奇解密,始終如一
在文學作品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句話「近水樓臺先得月」,如一位男性羨慕另一位男性能夠很容易的接近自己的心上人,並與之朝夕相處關係漸進,而醋意大發心生喟嘆。段譽還是一位浪頭青之時,就曾對慕容復因為親屬關係而能夠與王語嫣同進出表示羨慕等等,諸如此類。
其實,這句話出自一篇宋人詩作,隨著時間的流逝,全詩一共僅有兩句話得以流傳下來,前半句可謂人人都有耳聞,後半句卻鮮有人知。因為詩作中其他部分不傳而殘缺,故這篇詩作被命名為《斷句》,其作者是北宋時期的一位名為蘇麟的詩人。說起作這首詩的背景,還不得不提及北宋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範仲淹。
範仲淹一生仕途坎坷,幾度遭貶,長期在地方邊關任職,始終保持著憂思國家人民的品格和風骨。1049年,範仲淹知杭州,任上知人善任,革除積弊,贏得了治下官屬和百姓的信任和感激。其時,蘇麟在範仲淹手下擔任巡檢,為官清廉頗有政績,卻始終未能夠得到範仲淹的提拔,這是怎麼回事呢,說來的確很有意思。
原來,這位蘇巡檢職責在身,常年在外公幹,罕有機會能夠與上司範仲淹照面。時間長了,範仲淹竟然忘記予以重用提拔,也算是百密一疏。在一次次錯過範仲淹提任地方官的任命後,蘇麟選擇了主動出擊,毛遂自薦,於是便作了《斷句》一詩呈給上司範仲淹。
《斷句》一詩大部佚失,只有兩句因見載於其他著作而得以流傳至今,這僅有的兩句話即為「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字面意思是:靠近水面的樓閣因為沒有樹木遮蔽而先得到月亮恩浴,向陽面的花木能夠更早的迎來春天。範仲淹是何等人也,初一閱覽就明白了蘇巡檢的話外之音,這是在向自己傾訴因為不在身側而許久未得賞識啊!
意識到自己的工作失誤,範仲淹很快就將這位蘇巡檢的任用提上了日程。由是,這一事件的緣由始末逐漸流傳開來,遂成為一段佳話。有意思的是,蘇麟寫了大半輩子的詩,至今卻也僅僅流傳下來「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這一整句詩句。由此觀之,有些時候毛遂自薦確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