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民間舞專家聚泉,研討傳習泉州拍胸舞

2021-01-08 東南早報

早報訊 (記者張素萍)昨日,「泉州拍胸舞」搶救性保護記錄書籍舉行首發儀式,並拉開「泉州拍胸舞」閩南民間舞蹈高級傳習活動、閩南民間舞蹈研討會的序幕。

拍胸舞(上官志鵬 供圖)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是文化部2015年啟動的一項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掌握的豐富知識和精湛技藝進行全面、完整記錄的工程,對保存非遺資料、促進非遺傳承、加快非遺研究與保護有著重大意義。泉州拍胸舞發源於福建泉州,是福建最有代表性的傳統民間舞蹈之一,是古閩越族舞蹈之遺存。2006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拍胸舞被譽為「東方迪斯科」,被譽為具有特殊歷史文化價值的閩南地區傳統民俗文化活化石。

鯉城區文化館副館長周瓊瓊介紹,根據相關精神,鯉城區文化館已啟動泉州刻紙、江加走木偶頭雕刻、閩南傳統建築營造技藝、泉州拍胸舞四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利用數字多媒體等現代技術手段,通過視頻、錄音、照片、文字等多種方式,全面系統記錄代表性傳承人掌握的非遺知識和精湛技藝,為後人傳承、研究、宣傳、利用留下寶貴資料。

此次活動,除了「泉州拍胸舞」書籍首發式、拍胸舞圖片展,還包括閩南民間舞蹈高級傳習活動、閩南民間舞蹈研討會等。活動集結了包括福建藝術職業學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編導、福建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林松煒,拍胸舞國家級傳承人、福建民間舞專家郭金鎖,福建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泉州市藝術館副館長丁聰輝,福建藝術職業學院福建民間舞骨幹教師、彩球舞代表性傳承人郭峰,以及泉州拍胸舞省級傳承人李水星和市級傳承人楊清端等一批藝術專家。此外,來自福建高校舞蹈專業的教授主任們、泉州部分文藝院團的負責人也參加活動。

據悉,閩南民間舞蹈高級傳習活動是自今年6月10日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福建民間舞專家郭金鎖收徒儀式後續的活動,旨在弘揚閩南優秀傳統非遺文化,是傳承上的提升、保護上的拓展、發展上的深遠。

相關焦點

  • 泉州拍胸舞:福建民間舞的「迴響」
    福建日報通訊員 科比 攝東南網10月15日訊(本網記者 林婕)七歲民間學藝,十九歲參加全國第一屆舞蹈展演,在毛澤東等中央首長面前表演,四十歲編創整理並填補福建民間舞教材的空白……從小乞丐成為藝術家,這就是泉州拍胸舞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郭金鎖的傳奇故事。
  • 老外跳起「拍胸舞」
    老外跳起「拍胸舞」泉州拍胸舞、車鼓舞、火鼎公火鼎婆……昨天,一場獨特的民間歌舞在泉州市區筍江公園上演,觀眾裡有一群特殊的觀眾——來自中東歐10餘個國家的民間藝術節總監團演出結束後,他們情不自禁地與泉州拍胸舞表演者攜手,共舞「東方迪斯科」。「這種經歷終生難忘,儘管拍胸舞的動作有點難,自己的協調性還不夠好,但很榮幸能有機會體驗如此原生態的文化遺產。」馬其頓民間藝術節總監助理佩特烈·特普利克利夫體驗後興奮地說。
  • 泉州拍胸舞歷史起源 被譽為「東方迪斯科」(圖)
    拍胸舞基本動作為「打七響」,即雙手首先於胸前合擊一掌,接著依次拍打左右胸部,雙臂內側依次夾打左右肋部,雙手再依次拍打左右腿部,共得七響,時值合七拍;與此同時配合雙腳的蹲襠步有節奏地跳躍,身體隨之左右晃動,配以顫頭動作,產生別具一格的搖晃動律,使舞蹈灑脫自然,顯露出機靈輕巧、詼諧爽朗的特性,如此循環往復,連續表演。
  • 風格獨特的拍胸舞
    」又稱「拍胸」、「打七響」、「打花綽」、「乞丐舞」,廣泛流傳於福建南部沿海泉州各縣區以及漳州、廈門、金門、臺灣等地區。在泉州地方,大到各種重大文化活動、大型文藝踩街,小到集會慶典,裡巷鄉村民間的迎神賽會,以至普通百姓家的婚喪喜慶,無不隨處可見「拍胸舞」的身影。拍胸舞歷史悠久、流傳廣泛,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身份的舞者,往往形成各自不同特色的舞蹈風格。
  • 翔安拍胸舞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黃欲國因病離世 一輩子只跳一支舞
    (通訊員潘志堅攝)­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本報記者 沈彥彥 王元暉)22日晚上,我市年紀最大的翔安拍胸舞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黃欲國因罹患肝癌晚期離世。這位六七歲開始結緣拍胸舞,終生深耕拍胸舞民俗文化表演的翔安舞星,讓翔安拍胸舞,從村民們自娛自樂的業餘民間表演,成為翔安民俗文化品牌、民間舞蹈的一大特色項目,登上國際非遺文化的大舞臺。
  • 三代人堅守泉州拍胸舞 讓非遺「活」起來「傳」下去
    七歲民間學藝,十九歲參加全國第一屆舞蹈展演、在毛澤東等首長面前表演,四十歲編創整理並填補了福建民間舞教材的空白……從小乞丐變成藝術家,這就是泉州拍胸舞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郭金鎖的傳奇故事。「×也工六×,×也工上×……」9月的福州氣候溼熱,剛剛從福建藝術職業學院授課回家的郭金鎖忍著腳傷、腰傷,向記者展示了一段原汁原味的泉州拍胸舞。
  • 你看過南安郭金鎖的拍胸舞嗎?
    七歲民間學藝,十九歲參加全國第一屆舞蹈展演、在毛澤東等首長面前表演,四十歲編創整理並填補了福建民間舞教材的空白……從小乞丐變成藝術家,這就是泉州拍胸舞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郭金鎖(1940年10月出生,南安人)的傳奇故事。 「×也工六×,×也工上×……」9月的福建氣候溼熱,剛剛從福建藝術職業學院授課回家的郭金鎖忍著腳傷、腰傷,向記者展示了一段原汁原味的泉州拍胸舞。
  • 國家級民間舞傳承人郭金鎖收徒 將建立閩南民間舞蹈匯演機制
    原標題:國家級民間舞傳承人郭金鎖收徒 將建立閩南民間舞蹈匯演機制   大夥都上過學,喊過老師,但正正經經行禮拜師的,可沒幾個。   上周六,泉州市區通政巷4號蘇廷玉故居,就上演了一場效法傳統的拜師&收徒儀式。
  • 光上身跳拍胸舞扯嗓門唱童謠
    槌欲撞,貢著宮……」一曲曲閩南童謠唱響豐州中心小學校園,而這只是豐州中心小學閩南文化進校園的課程之一。    19日,記者走進豐州中心小學,感受閩南文化進校園的樂趣。「1,2,3,4……」一群頭戴草辮子、光著上身、繫著紅腰帶的小朋友正在操場上蹦蹦跳跳。「這到底是在做什麼?」原來他們正在跳閩南特色舞蹈——拍胸舞。
  • 泉州民間舞蹈有哪些盤點 閩南舞蹈傳說由來簡介(圖)
    泉州民間舞蹈有哪些盤點 閩南舞蹈傳說由來簡介(圖)泉州民間舞蹈  一、源流  泉州,周為七閩地,歷年來出土的西周禮樂器和原始壁畫,反映了二三千年前泉州原住民古閩越族人的原始舞蹈風貌。解放以來,泉州民間舞蹈一枝獨秀,蜚聲全省、全國。
  • 泉州美食城與泉州市閩南民間歌舞傳承中心籤約
    9月20日,泉州美食城與泉州市閩南民間歌舞傳承中心在刺桐時代村的「群眾戲臺」舉行合作籤約儀式。泉州美食城總經理陳金壙與泉州市閩南民間歌舞傳承中心書記、團長黃金錫作為雙方代表籤約。雙方將就泉州美食城的民間歌舞表演、傳統曲藝表演、民俗活動演藝及沉浸式演藝互動等項目展開合作。
  • 遊鴻明、金志文、林依輪在泉州學習閩南童謠 創作新歌
    三位歌手向傅孫義老師學習閩南童謠 (圖片均由傅孫義家人提供)­  10月19日上午,泉州民俗專家、泉州歌訣非遺傳承人傅孫義家中迎來一群特別的客人:歌手遊鴻明、金志文、林依輪以及重慶衛視真人秀節目《王者歸來》導演組一行人前來拜訪
  • 常泰街道積極推動閩南文化進校園 特色課程促傳承
    鯉城區常泰街道文化底蘊深厚,民間文藝活躍,非遺項目繁多。近年來,常泰街道積極推動閩南文化進校園,非遺項目課程、泉州歌訣比賽等活動在轄區各中小學內隨處可見;舉辦「對山風」民間文化節、閩南文化假期活動營等,開展閩南文化傳承工作,讓閩南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
  • 「梅爾辛泉州之夜」上演異域風情 舞出土耳其旋風
    土耳其雙人舞蹈  閩南網6月18日訊 不一樣的膚色,不同的語言,卻在同一塊舞臺上,舞出同樣的熱情。昨晚8時,「2013中國土耳其文化年·梅爾辛泉州之夜」戲曲精品劇目展演在泉州影劇院拉開序幕。來自土耳其的國立民族舞蹈團,與泉州歌舞劇團團隊同臺切磋,為上千名觀眾獻上了一場精彩的演出。  當晚,演出剛開始,泉州歌舞劇團的舞蹈隊先為遠道而來的土耳其客人送上舞蹈《金鳴輝煌》,在一片鑼鼓鳴金中展現泉州人民的熱情。隨後,土耳其國立民族舞蹈團也獻上了阿德亞曼民間舞蹈,生動地表現阿德亞曼當地男耕女織、相互扶持、共建家園的生活情景。
  • 這個屬於閩南精壯男人的舞蹈,千百年前,我們用它與神對話……
    然而縱然你是土生土長的閩南人,大概也搞不懂拍胸舞的真正來源。演員頭上那團如蛇吐信的草箍,它又表達了什麼樣的意思?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閩南拍胸舞的故事。今天上午,由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臺海網協辦的非遺大課堂——傳統技藝系列講座《解讀閩南拍胸舞》隆重開講!
  • 閩南傳統民間音樂——泉州北管
    相傳它是明清時期江淮一帶的民間音樂,通過海上運輸、南下鹽兵、淮河缺堤難民等渠道傳入,並向海外傳播。  北管分為曲和譜兩大類,曲大多數來源於明清以來的江淮小調,譜大多數來源於廣東音樂、江南絲竹和京劇曲牌。
  • 央視春晚泉州分會場:老當益壯演員團 展現最閩南民俗
    拍胸舞表演氣勢磅礴,十分精彩。例如前段時間寒潮來襲,十分寒冷,可拍胸舞的演員必須脫掉衣服,光著膀子在風雨交加的寒夜裡表演,他們都非常投入,讓我非常敬佩。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泉州有許多美好的寓意,她既是東亞文化之都,又是著名僑鄉,尤其是泉州與臺灣兩地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可以更好地體現「兩岸一家親」這個美好的主題。
  • 多彩的閩南文化:鬥陣來學閩南語
    1、語言文化:閩南語起源於泉州,但閩南語的流播已不僅僅在閩南地區,早已超過省界和國界,在外省傳播閩南話最廣地區和國家是臺灣和新加坡。閩南建築風格3、宗教文化:閩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間信仰,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閩南文化節在泉州舉行
    2003年2月20日星期四播出  主持人 李紅:元宵節期間,由全國僑聯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國民系(閩南)文化節暨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節在著名的僑鄉泉州舉行。文化節期間,不僅有各種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而且還舉辦了「閩南文化論壇」和「泉州百個家族移民臺灣族譜展」等多項活動。
  • 陳桂炳:走出「福建南部」的閩南民俗
    原標題:走出「福建南部」的閩南民俗 ◆還神於人,對民間信仰的文化引導 被稱為「泉州第一武廟」的泉州通淮關帝廟,其楹聯有「一脈傳忠義,萬聚拜聖賢」等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