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營收超10億,他要帶著「200年的祖傳豆腐」上市了

2020-12-15 騰訊網

封面題圖|蔡祖明

文|風馬牛 (微信公眾號:馮侖風馬牛)

8 月 13 日,證監會發審委表示祖名豆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祖名股份) IPO 通過審核,即將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若祖名股份上市成功,或將成 A 股中的「豆製品第一股」。

資料顯示,祖名豆製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豆製品生產企業之一,公司主要生產生鮮豆製品、植物蛋白飲品和休閒豆製品等 400 多種單品。2019 年,祖名股份營業收入高達 10.48 億元,淨利潤為 9016.51 萬元。

作為祖名股份的創始人,蔡祖明表示,「世上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中國的豆製品市場規模上千億元,我有信心把祖名的豆製品賣到百億。」

1

1960 年,蔡祖明出生於浙江省蕭山西興的「豆腐世家」。早在 1816 年,蔡祖明爺爺的太爺爺,就開始做豆腐了,並且在當地小有名氣。

初中畢業後,正值青春叛逆期的蔡祖明一心想著賺大錢,他既不想「倒騰」豆腐,也不甘心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幹農活,於是拜師學藝做木匠。

做木匠有了點名氣後,經村裡人介紹,蔡祖明成家了。結婚後,蔡祖明聽妻子那邊的親戚說,種苗木可以成萬元戶。於是,蔡祖明開始一邊做木匠一邊承包地種苗木。沒想到,種苗木容易,賣苗木難,種好了賣不出去。做木匠賺來的錢,基本去貼了種苗木的虧損。

1980 年,蔡祖明的父親因病從省裡的工廠提前退休。按照當時的政策,父母退休,可以由子女頂職,蔡祖明把這個寶貴的機會給了弟弟。在接受採訪時,蔡祖明委屈地說,「那時候,農民可以去省裡的大廠當工人,簡直就是中狀元啊。」

從廠裡病退之後,蔡祖明的父親並沒有閒著,又重新做起了豆腐生意。他每天到遠在 30 多公裡外的杭州豆製品廠,把豆腐販到居住地西興鎮來賣,一天一個來回,十分辛苦。蔡祖明不忍心看年邁的父親如此勞累,便和妻子一起,跟著父親幹起賣豆腐的買賣來。然而販豆腐的生意卻比蔡祖明想像當中的要苦得多,每天天不亮就要騎著自行車去杭州拉豆腐。這一次,蔡祖明並沒有堅持到最後,他把賣豆腐掙來的錢拿去買了輛三輪摩託車,跑短途客運,賣豆腐的事則交給了妻子。

三輪摩託車開了不到兩年,蔡祖明覺得不過癮,便用家中所有的積蓄買了輛小汽車,當起了計程車司機。當時,蔡祖明的妻子表示強烈反對,她說,「蔡祖明就是愛折騰,家裡的錢從來存不下來。」但蔡祖明的犟勁也上來了,他對妻子講:我這個人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我買定了小汽車,哪怕為此離婚我也不怕!

「開車掙錢,掙錢換新車,沒日沒夜地跟著四個軲轆轉,賺來的錢還是塞進了軲轆裡,何必討這份辛苦呢?還不如做豆腐賺得實在!」蔡祖明妻子的這句話正是蔡祖明當時的生活寫照。

開了一段時間計程車後,蔡祖明也覺得這個行當不長久,看不到前途。在妻子和父親的雙重勸說下,他最終決定回頭去賣豆腐。

就在這時,恰巧蕭山的國營豆製品廠倒閉了。在社會上已摸爬滾打多年的蔡祖明意識到商機來了:蕭山這麼大的一塊地盤,總不能沒有豆腐廠吧?於是,他決定辦個豆腐廠,這一想法得到了妻子和父親的大力支持。

祖名豆製品股份有限公司

1994 年,經過一番醞釀準備,蔡祖明籌資 40 萬元創建了蕭山華源豆製品廠(祖名豆製品股份有限公司前身)。蔡祖明說:做豆腐雖然苦,利潤薄,但不等於沒有利。我這個人喜歡折騰,我每折騰一件事,都會努力將它做到完美。

毫無疑問,創業是艱辛的,發展是艱難的。豆製品廠剛開始建的時候,面對缺少資金、缺少人手、缺少設備的困窘,蔡祖明和妻子倆人起早摸黑,既當老闆又做夥計。當時,杭州在搞國企合併,主城區四家豆製品廠並成了一家。有個姓王的廠長被「並下來」了,蔡祖明就邀請他來自己創辦的工廠指導,買設備、教工藝,硬是把小工廠做起來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於產品過硬,經過幾年汗水的「浸泡」,華源豆製品廠蒸蒸日上。隨著公司名氣的增大,仿製品也越來越猖獗,蔡祖明終於意識到要用註冊商標來保護企業,但別人早已將「華源」註冊了商標。經過再三思索,蔡祖明決定將自己的名字「祖明」改為諧音的「祖名」作為商標,以示「祖上有名」。就這樣,「祖名」豆製品正式誕生。

2000 年,蔡祖明來到杭州主城區開疆拓土。他開始關注品牌建設,設立專賣店、農貿專櫃,渠道由傳統的農貿市場向大型超市進行延展。蔡祖明表示:實際上豆製品廠全國開專賣店我是第一個。

祖名豆製品

2

那麼,祖名豆製品究竟是如何發展壯大的,蔡祖明將成功的秘訣總結為「三心二意」。

一、堅守匠心

蔡祖明出生在杭州蕭山西興「豆腐世家」。祖輩在200年前,就開始做豆腐了。創業 20 多年裡,蔡祖明一直保持著一份最樸實最本分的初心,那就是怎樣把豆腐、豆製品做到最好。為此,他從原料到生產工藝整個流程嚴格把關,不斷地動腦筋進行提高、創新、升級。

蔡祖明說,「祖名永遠把品質放在第一,產值放在第二。仿冒永遠只會跟在後面,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搶到先機。」目前,祖名股份的產品多達 400 多種,成為許多同行學習的榜樣。

二、不忘良心

蔡祖明說:做食品行業,就是要靠一顆良心。我們的豆製品質量,你儘管放心吃好了,我可以給你拍胸脯保證。

從創業一開始,蔡祖明就堅守「為顧客提供安全、營養和健康的豆制食品」的企業使命。為此,他始終堅持並且承諾,祖名的任何產品裡都不使用防腐劑。在原料的選用上他同樣嚴格把關,堅決不使用轉基因大豆,堅持使用鹽滷而不是石膏生產豆腐,哪怕石膏的產量更高。為了讓消費者能吃上安全放心的豆芽,蔡祖明甚至投入 1.5 億元引進世界最先進的日本豆芽生產線,打造最高標準的無塵無菌化豆芽生產車間,全流程不使用任何藥劑。蔡祖明還打造了「全透明工廠」,開大巴把消費者拉到工廠來參觀。此外,每次公司有新產品,蔡祖明總要第一個品嘗。

蔡祖明說:做人做企業,都需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只有做到這點,才可能長遠發展。對產品的把關,祖名只會越來越嚴格,沒有任何商量餘地,為的就是讓消費者能放心地選擇祖名的任何產品,為的更是自己和每一位祖名員工永遠不忘的一顆良心。我們要用給家人做飯一樣的責任,做好手裡的每一塊豆腐。

三、踏實放心

蔡祖明有一句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心裡踏實」。

為了自己心裡踏實、放心,除了在產品上堅守匠心、不忘良心外,他還在環保上投入巨資下足功夫,建成了祖名堪稱標杆的環境治理系統。曾經有人投訴祖名的工廠有氣味,結果環保部門過來一番嚴格檢查之後,卻把他們好好表揚了一番:主動自覺地把環保做得這麼好,祖名必須要表揚。

蔡祖明說:環保做不好心裡真不踏實,每天看看汙水裡遊來遊去的魚,自己才放心,才能一心撲在生產、研發和創新上。

四、誠意和滿意

以誠意奉獻最好的產品,讓消費者滿意,讓自己滿足,讓企業發展,做百年老店,這就是蔡祖明的追求。

總結起來,匠心、良心和放心,加上誠意與滿意,就是祖名的「三心二意」,同時也是蔡祖明的成功之道。

3

過去,曾有朋友問蔡祖明:豆製品行業那麼辛苦,並且利潤也不大,遠不如炒房,你為什麼還要堅持呢?

蔡祖明笑著回復,「每個人對自己都要有一個認識,不要人家說好了你再去就來不及了,你只有在人家不想做的時候,你做了並且把它做好才是最真的。」

據招股書顯示, 2019 年,祖名股份營業收入高達 10.48 億元,淨利潤為 9016.51 萬元。其中豆腐的毛利率已經從 2017 年的 47.33% 提升至 2019 年 54.62% ,這一毛利率水平甚至不亞於房地產、銀行等行業。正如網上的一個段子所調侃的一樣——「做豆腐最安全。做硬了是豆腐乾,做稀了是豆腐腦,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沒了是豆漿,放臭了是臭豆腐,穩賺不虧呀!」

當然,儘管祖名股份已經是中國最大的豆製品生產企業之一,但由於目前豆製品行業比較零散,其 2019 年的銷售收入也就僅佔全國市場的 0.86% 。若祖名股份這次上市成功,可謂前景廣闊,它可以藉助資本市場募集資金,有步驟地實施對外投資和兼併收購,鞏固和提高公司在國內同行業中的領先地位。正如蔡祖明所說:中國的豆製品市場規模上千億,我有信心把祖名的豆製品賣到百億。現在社會不僅靠勤勞致富,更靠動腦子致富,信息化管理比勤勞還重要。

有意思的是,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祖名股份(含子公司)在冊員工總數為 3328 人,其中 40 歲以上的員工數量近 1900 人,而本科及本科以上的人數僅為 94 人,佔比 2.82% 。早年,蔡祖明在接受採訪時曾說,「每年向我們公司遞交求職簡歷的大學生數以萬計,但大多數學生都被我們拒之門外。這些被拒絕的學生,且不說有沒有特長特色,就連簡歷設計幾乎都一模一樣。有個性有特色才能吸引別人的關注,而不斷創新又能使你立於不敗之地。做企業做產品是這樣,求職就業亦如此。」

最讓蔡祖明自豪的是,目前祖名已經把產品賣到了歐美、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讓習慣了牛奶麵包的西方人也愛上了東方的豆製品。蔡祖明表示:豆腐起源於中國,代表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也代表了吃苦耐勞精神,這個產業是我的祖宗留給我的,我有責任和義務去傳承並發揚光大。一個公司想要發展,不僅僅是要生產出最好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展現產品的文化。文化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所以我們將豆製品文化與祖名的產品相結合,在尋求新發展同時,更注重弘揚中華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瑰寶。正是這樣一種文化責任感,祖名承辦了第一個豆製品文化節,創辦了第一個豆文化館,一直在努力挖掘豆製品文化的內涵。

蔡祖明

在許多人眼中,豆腐似乎總是被小看,覺得門檻低、不賺錢,但蔡祖明卻將它做到中國最牛,成為國人的驕傲。所以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永遠不要小看任何一個東西,只要你足夠專注、持久、努力,每個行業都有隱形冠軍。

蔡祖明說:做企業、做老闆、做員工,最關鍵的是良心正不正。我們是光榮的事業,我希望在幾十年之後,世人還能記得祖名,用良心做豆腐的祖名。

資料來源:

1.祖名豆製品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2.祖明豆腐 白手起家賣到香港,《現代營銷·經營版》,張思思

3.蔡祖明:小小豆腐為何能賣5億元,農家參謀,王玉 吳洪 範豔林

4.透明工廠透出「責任心」,中國質量報,方傑平 曹吉根

5.浙江「祖名」:恪守「關注人類健康」的理念,中國經貿導刊,程敏東 杜錦霞

6.蔡祖明:「三心二意」的祖名,要做百年老店!,風雲浙商

7.在杭州,誰沒有吃過他的豆腐?,都市快報

8.蔡祖明:我要把豆腐賣到100億,徐少春個人號

9.把豆腐做上市,毛利率高達50%!200年祖傳手藝的「豆腐第一股」來了,中國證券報,康書偉 高佳晨

10.真香!豈止饅頭,豆腐也要上市了!毛利率高達50%,200年祖傳工藝的豆腐第一股來了!去年淨賺9000萬,中國基金報,李智

11.從賣小小的豆腐起家,如今已經每年10億的產值,這究竟有怎樣的生意經呢?,錢江臺

12.胸懷天下健康:蔡祖明的中華「豆腐夢」,中豆委

13.《新銳杭商》獨家採訪——祖名豆製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蔡祖明,杭州電視臺新銳杭商

圖片來自網絡

本篇作者| 大軍主編|王滔

編審|陳潤江顧問|王淑琪

相關焦點

  • 中國「豆腐大王」,憑小小的豆製品,年營收超10億,如今要上市
    在我國有不少這樣的企業,比如晨光文具憑藉「一支筆」年營收上百億,譚木匠則是全球唯一一家靠著賣梳子上市的企業。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祖名豆製品,同樣是小商品大生意的典型,靠著賣豆腐等豆製品,年營收超過10億元。
  • 中國真正的豆腐大王,一年賣出2億多個豆腐,靠豆腐年入10億
    從個人小作坊,到如今年營收超10億的中國豆腐大王,祖名股份憑藉著幾毛錢的豆腐創下令人矚目的成績。祖名股份創始人為蔡祖明,出生於豆腐世家,祖上從清朝嘉慶年間便開始賣豆腐。不過,因為做豆腐太累且利潤微薄, 蔡祖明本不打算做豆腐生意。但生活所迫,他還是與父親重拾豆腐手藝,磨豆漿、點豆腐、賣豆腐,每天都要從早忙到晚。
  • 賣豆腐的也要上市了,幾毛錢的生意,他一年賣出10個億
    而豆腐只是主營業務之一,還有豆腐相關的系列產品,包括豆腐乾、千張及素雞、豆奶、以及其它豆製品,大多都是幾毛錢的生意,整體年營收竟超過10個億。 如此的規模和利潤算什麼水平呢,有媒體統計了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情況,在3973家上市公司中,營收不到10億的就有1221家,淨利潤不足1億的有1777家。
  • 中國無人機新巨頭誕生,與大疆無人機形成互補,年營收超10億!
    導讀:中國無人機新巨頭誕生,與大疆無人機形成互補,年營收超10億!我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農業大國,而熟悉農業領域發展的人都知道,幹農活其實是一個非常苦的事情,為了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將農業領域和前沿科技結合起來以後,就會大大的提高我們的農業生產效率,這也將有利於促進社會的發展,所以極飛才能在無人機領域快速的崛起,經過不斷的擴張,極飛科技一年的營收已經超過10億,未來也將與大疆無人機一起打響中國無人機的品牌,不知道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
  • 豈止饅頭 豆腐也要上市了!毛利率高達50% 豆腐第一股來了!
    祖名股份從「小作坊」到上市公司創始人成「豆腐大王」招股書顯示,公司從創建至今,始終專注於豆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主要生產和銷售生鮮豆製品、植物蛋白飲品、休閒豆製品等三大主要系列400餘種產品。這個靠「賣豆腐」年賺9000萬的企業,前身其實是一個小作坊。祖名股份的創始人蔡祖明,他出身於「豆腐世家」。公開資料顯示,200年前蔡祖明爺爺的太爺爺,便以磨豆腐為生,且在當地小有名氣。民間有句諺語「世上活路三行苦,撐船打鐵磨豆腐」,磨豆腐在外人看來再簡單不過,磨好豆腐出來售賣便是,不過這中間的製作過程卻十分繁瑣。
  • 把豆腐做上市,毛利率高達50%!200年祖傳手藝的「豆腐第一股」來了
    來源:中國證券報作者:康書偉 高佳晨 有一個段子這麼說豆腐行業——「做豆腐最安全!做硬了是豆腐乾,做稀了是豆腐腦,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沒了是豆漿,放臭了是臭豆腐!穩賺不虧呀!」8月13日,祖名豆製品股份有限公司就靠這一「最安全」的生意通過了證監會發審會的審核,即將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 祖名股份20年念好一本「豆腐經」
    做豆腐、賣豆腐,究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祖名股份用20年的堅持和A股上市,給了市場一個明確的答案。為什麼祖名願意在這個不起眼的行業紮根?20年專注豆製品蔡祖明出生在蕭山的一個「豆腐世家」,早在1816年,他的祖上就是當地有名的豆腐匠。從小看著父母每天起早貪黑做豆腐、走街串巷賣豆腐,蔡祖明年輕時就沒想過要繼承家族的手藝。初中畢業之後,他做過木匠、開過出租,直到1994年,才決定接過祖輩傳下的衣缽,創立了祖名的前身華源豆製品廠。
  • 2017年葡萄酒行業上市公司營收排行榜(附榜單)
    在營收500強企業中,營收超200億元的企業有277家,營收超500億元的企業有121家,營收超1000億元的企業有59家,營收超2000億元的企業有29家,營收超5000億元的企業有11家,營收超萬億的企業有3家,分別為中國石化、
  • 2018年貴金屬行業A股上市企業營收排行榜(TOP10)
    中商情報網訊:目前,已有3504家上市企業公布了2017年年報。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大資料庫數據顯示,營收500強企業營收共計322210.04億元,同比增長17.92%。此次營收500強企業上榜門檻為103.66億元。
  • 中國「最牛」的木梳品牌:一把梳子敢賣1380元,年營收超3億
    一把木梳子敢賣1380元人民幣,一年營收超3個億。譚木匠,一家從事木梳子生意的企業,也是全球唯一一家靠著賣梳子上市的公司。截至發稿前,其市值為10.67億港元。那麼這家公司到底為什麼能做到年銷售額幾個億,市值超十億港元呢?故事要從譚傳華此人說起。1957年,譚傳華出生在重慶開縣嶽溪鎮。
  • 中國木梳行業巨頭:一把梳子最貴賣1380元,年營收超3億
    一把木梳子敢賣1380元人民幣,一年營收超3個億。譚木匠,一家從事木梳子生意的企業,也是全球唯一一家靠著賣梳子上市的公司。截至發稿前,其市值為10.67億港元。那麼這家公司到底為什麼能做到年銷售額幾個億,市值超十億港元呢?故事要從譚傳華此人說起。
  • 2020年深圳市製造業上市企業營收50強排行榜
    中商情報網訊:2020年1-5月,深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5.6%。其中,先進位造業增加值下降2.3%,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下降2.3%。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的深圳市192家滬深上市企業製造業企業,2019年總營業收入為15627.58億元,比2018年同期增長6.4%。去年年總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的企業共有2家,分別是工業富聯和比亞迪;年總營業收入超過100億的企業共有24家;年總營業收入超過10億的企業共有128家。
  • 中國豆腐大王誕生,靠賣豆腐年入10億
    而在並不起眼的豆製品領域,也有一家賣豆腐的公司,年收入達到了10億人民幣。這家公司就是登陸A股的祖名豆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眾所周知,中國有「豆腐西施」這一說法,而祖名豆製品的創始人蔡祖明,則被稱為「中國豆腐大王」。在許多消費者印象中,豆腐是一種非常便宜的食物,但是蔡祖明卻靠賣豆腐帶領祖名豆製品賺得盆滿缽滿。
  • 被稱世界銅王,年營收超6100億卻不上市,他是中國真正的隱形富豪
    但其實,在中國,還有一位非常低調的實體企業家,被稱為「世界銅王」,雖然不經常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但是卻擁有著雄厚的實力,甚至有人表示他才是中國真正的隱形首富,這位實體企業家就是深圳正威集團的創始人王文銀。或許不少人對於正威集團也不是特別熟悉,這家企業與其創始人王文銀一樣,非常低調,但企業實力卻不容小覷。
  • 賣豆腐一年賺近1億!「豆腐大王」要上市,老闆曾是木匠、的哥
    8月13日,祖名豆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經過了證監會的審核,即將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實踐上,這不是祖名豆製品第一次對上市建議衝擊。早在2013年,祖名股份就曾遞送過招股書,可是並沒有成功,轉而在2016年掛牌新三板,成為新三板「豆製品第一股」,可是只是過了三年,祖名豆製品就再次遞送招股書衝擊A股。
  • 衛龍要上市?從小作坊到年營收超49億,揭秘「辣條一哥」的網紅之路
    「聽說了衛龍要上市,我們也不知道真假,但是我們希望企業上市,希望企業越做越好,這也是衛龍,從幾毛錢一袋的辣條產品成長為如今的年營收超49億元,風靡全國的辣條品牌,成為「辣條一哥」。據媒體報導,衛龍在2017年至2019年期間,營收每年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或許是基於如此快的發展速度
  • 賣豆腐的也要上市了:一年賣掉9億人民幣,杭州這家小作坊起家的公司...
    賣豆腐的也要上市了:一年賣掉9億人民幣,杭州這家小作坊起家的公司有什麼能耐?產品不僅暢銷江浙滬,還銷售到英、美、德等10多個歐美國家,一年營收數億元。從2016 年度到2018 年,祖名豆腐的營業收入從8.50億元、8.63億元增長到了9.39億元,三年淨利潤分別為3702.81萬元、4148.87萬元、6394.18萬元。
  • 漯河衛龍上市,年營收超50億,辣條逆襲?
    多年之後的今年,辣條不僅成為新時代的「國民零食」、登上美國奢侈食品榜單,甚至要催生一家上市公司了。 11月19日,有消息稱國內最大辣條品牌衛龍計劃明年於香港IPO,募資10億美元。據悉,衛龍目前在與中金公司、摩根史坦利和瑞銀合作,商討明年下半年上市事宜。
  • 老乾媽獲深交所調研 2018年調味品行業A股上市公司大比拼
    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曾經提出「上市圈錢論」,認為「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此前「老乾媽」曾多次拒絕地方政府的上市提議。近二十年來,經濟持續增長,居民收入提高,消費者更加關注自身生活品質的提升,我國調味品行業由此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產量銷量迅速增長,品種日益豐富。
  • 中公教育作價185億借殼上市:公務員招錄培訓年貢獻超20億營收
    國內兩大職業教育培訓機構——中公教育以及華圖教育的上市進程都到了臨門一腳的階段,一個計劃在港股申請IPO,一個在A股借殼。華圖教育在多次衝刺A股未果之後,在上個月向港交所提交了聆訊資料集。麵包君此前在《華圖教育赴港上市:年營收超20億,半數招生來自公務員考試培訓》這篇文章中進行了分析,今天來看看另外一家——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