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品嘗重慶火鍋還是小時候到我姐家裡玩,她家住在李家沱,到了重慶就請我去吃火鍋。那味道直到今天都記憶猶新,脆脆的鮮毛肚放到鍋裡一燙,只需要幾十秒入口爽脆嫩滑,唇齒留香。重慶火鍋的一大特點就是老遠就能聞到一股香味,讓人魂牽夢繞,忍不住就想進去大快朵頤。重慶火鍋呈現的湯色濃鬱,用料很足,牛油和各種調料的比例恰到好處。配上香油碟,真的是吃一口滿嘴流油,巴適得板。
其實火鍋的菜品嚴格來說是上不得臺面的,但就是這種市井化的生活方式讓重慶火鍋有了十分紮實的群眾基礎。聽我哥說重慶火鍋一定要吃街邊小店,裝修太豪華的味道不見得多好。火鍋起源於商周時期,那時候的先民很早便懂得用鍋煮食食物,吃法和今天人們燙火鍋沒有太多不同,所不一樣者就在於菜品調料沒有今天那麼豐富。重慶火鍋是朝天門碼頭下苦力的縴夫還有搬運工人發明,絕對是最接地氣的勞動人民成果。那時候人為了填飽肚子在很偶然的情況下利用現有食材煮上一鍋,方便,實惠。到了民國二十一年,火鍋正式進入商業運營,有了第一家以盈利為目的的火鍋店,把一些不起眼的食材這麼一加工便成為了無上美味,不得不佩服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重慶火鍋吃起來味道比較偏重,牛油味比較濃厚,吃起來讓人流連忘返。重慶火鍋傳到成都後,原有的味道貌似有些水土不服,因此成都人對重慶火鍋有所改進,味道不那麼重,主打麻辣為主。成都火鍋吃起來更有川味一點,如果把它和重慶火鍋比較兩者在口味上差距還是挺大的。概括來講就是重慶火鍋並不注重麻辣而是以濃厚的湯料強調口味的層次感。成都火鍋偏麻辣,符合四川人無辣不歡的特點。當然火鍋自然還是以重慶為正宗。
火鍋看上去並不是高大上的食物卻能在全國普及,能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紐約,東京,巴黎都有它的身影不能不說是飲食界的一個傳奇。要說原因,無他,就在於它的平民化以及能夠調整出各個地區的口味,適應性強,大家都能接受。每家火鍋店都有自己的獨門秘方,看家本領。真是有千變萬化之感。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南菜以精緻著稱,擺盤好看,色香味俱全卻沒有在全國流行開來。廣東菜以食物的鮮香,食材的原汁原味為賣點,佛跳牆更是聞名遐邇。但都不及重慶火鍋的推廣速度,普及率。我想火鍋之所以是火鍋就在於它代表了一種非常接地氣的大眾飲食文化,有些菜太高端了,在老百姓的觀念裡沒有認知度恐怕是很大的一類原因。成都在火鍋的基礎上又發明了串串香,這種把燒烤和火鍋結合在一起的做法也算是種創新。都說中國人會吃,一顆白菜都有幾十種做飯,當之無愧的美食之國。這和國人想吃,敢吃,具有創新精神是分不開的。有機會再到重慶,我還是會跑去吃火鍋,不僅僅是吃,也是為了品嘗火鍋背後厚重的歷史文化。不管是重慶火鍋還是成都火鍋應該說都是相輔相成,互相借鑑,要說哪個地區的口感更棒?我的意見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好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