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海克萊爾是否有一天也會像其他貴族莊園一樣衰敗。也許真正的貴族精神就是與時俱進,做個適者,而非強者。
桂濤
歐洲人認為,貴族身上流淌藍色血液,因此用「藍血」來指代國王分封的世襲貴族。在英國,存在了一千多年的「藍血」如今正成為落日餘暉。
英國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穩定的貴族體制。國王分封土地,換取貴族應召出徵打仗的義務。權力隨土地一同被大小世襲貴族分享,貴族享受佃戶上繳的地租、領取皇室給予的薪俸,而「不知工作為何物」,千年來這始終是理所當然的邏輯。
但從19世紀末起,隨著航運和冷藏技術的不斷發展,英國土地價格在進口農產品的衝擊下不斷下跌,工業革命導致工人階層不斷壯大、政治意識覺醒,再加上政府在一戰、二戰後擴充稅源、向土地貴族徵收重稅,英國貴族逐漸衰落,一些貴族不得不將祖上傳下的土地和莊園上交國家,換取每年固定的收入。
現在很多貴族莊園的繼承人都在東奔西走,為自己的農場、城堡能正常運轉賺錢籌資。這「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頗有些耐人尋味:當年土地養活貴族,現在貴族要養活他們的土地。
英國南部漢普郡的卡納峰伯爵家族就是這樣。第八世伯爵和伯爵夫人擁有宏大的哥德式建築海克萊爾莊園,它是風靡一時的英劇《唐頓莊園》的原型。
卡納峰伯爵夫人告訴我,要維持這麼大的莊園並非易事。她現在每天除了和團隊一起負責在世界範圍內推介海克萊爾莊園、吸引遊客外,還要寫博客、寫書、開發莊園新旅遊路線、接受媒體採訪,目的是讓更多人了解和關注這座莊園。
第八世卡納峰伯爵夫人很忙,我到訪那天,她在結束採訪後就要和一個訪客談音樂節的籌備,還要和《泰晤士報》的人談「讀者日」的事,兩個會議中間,她要處理郵件,還要和網絡工程師探討莊園網站建設。
伯爵夫人將自己定位為海克萊爾的「看管者」而非「擁有者」,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將維修一新、井井有條的莊園交給繼承人。為此,她想了不少辦法籌資。
海克萊爾莊園歷史悠久,第五世卡納峰伯爵以資助埃及圖坦卡蒙國王墓葬發掘而出名。第八世卡納峰伯爵夫人和團隊一起設計了莊園內「埃及文物展覽」項目,希望讓遊客穿梭在歷史與現實中。
現在到海克萊爾走走,四處可見《唐頓莊園》的劇照。這一連續劇的播出點燃了全球「貴族迷」的熱情,不少人到海克萊爾「朝聖」,感受貴族生活。還有人租用莊園場地舉辦婚禮、董事會。
與伯爵夫人剛接手時相比,海克萊爾已不再破舊,但維持莊園運轉的財政壓力始終讓伯爵夫人和她的團隊不敢鬆懈。
隨著英國世襲貴族在上世紀末徹底失去議會中的席位,他們如今已沒有任何政治特權。現在擁有大莊園的貴族們和普通人一樣,都要努力工作、交稅。但一些大貴族在人脈圈子、語言等方面仍和普通人不同。
卡納峰伯爵夫人說,現在的社會已經十分多元,英國貴族的生活和當年也完全不同。她認為,貴族階層並不是媒體上批評的那些總想著如何避稅的有錢人,或是買了大房子就把周圍砌上圍牆的人。真正的貴族正將自己置於整個社區中,圍繞自己的莊園發展旅遊、農業或其他產業,並通過僱傭當地人來進行分享。
不知道海克萊爾是否有一天也會像其它貴族莊園一樣衰敗。也許真正的貴族精神就是與時俱進,做個適者,而非強者。
來源:2017年10月18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1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