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清音|陳繼儒山水

2021-02-07 中國書法網

陳繼儒(1558-1639)

———


  字仲醇,號眉公,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自幼聰穎過人,詩文短翰極有風致。長為諸生,與同郡引齊名,三吳名士爭相與他結為師友。年二十九,焚儒衣冠,隱居小崑山之南,絕意科舉仕進。建廟祀二陸(陸機、陸雲),乞取四方名花,廣植堂前,言:「我貧,以此娛二先生。」因名「乞花場」。父亡後,他移居東佘山,在山上築「東佘山居」,有頑仙廬、來儀堂、晚香堂、一拂軒等。自此之後,他閉門讀書,但仍與三吳名士來往,其中亦有高官豪紳,時人頗有譏評。


  陳繼儒書法在蘇、米之間,尤好蘇東坡詩章文字。遇蘇墨跡,雖殘碑斷簡,也必搜採,手自摹刻,成《晚香堂帖》及《來儀堂帖》。擅墨梅、山水,畫梅多冊頁小幅,自然隨意,意態蕭疏。所畫梅竹,點染精妙,名重當時。用水墨畫梅,乃其首創,曾編《陳眉公梅花詩畫冊》,為後世所法。其山水多水墨雲山,筆墨溼潤松秀,頗具情趣。論畫倡導文人畫,持南北宗論,重視畫家的修養,贊同書畫同源。傳世作品有《梅花》、《梅竹雙清圖》等,(現藏故宮博物院)。另有《梅花圖》8頁(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書法傳世作品有《行書半研齋詩》、《行書李白詩》等(現藏故宮博物院)。


  曾評批《西廂記》、《琵琶記》、《繡襦記》等。並善鼓琴,訂正琴譜,名重一時。也精於鑑賞。嗜弈棋,得同郡徐階器重。著有《妮古錄》、《陳眉公全集》,《小窗幽記》。



陳繼儒《江皋木葉圖軸》


陳繼儒畫山水涉筆草草,蒼老秀逸。董其昌評其曰:「眉公胸中素具一丘壑,雖草草潑墨,而一種蒼老之氣,豈落吳下畫師恬俗魔境?」他的山水畫作品傳世不是很多,但畫面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他上追董、巨,承接宋、元,學宋之「意」, 得元之「逸」,將筆墨感情發揮得淋漓盡致。


《江皋木葉圖軸》為他學古的很好見證。首先從畫面的圖式上,採用倪瓚一河兩岸式的構圖模式,出枝點葉,折帶皴法都是學倪瓚之筆,但他的筆墨線條比倪瓚多了幾分渾樸, 畢竟陳繼儒不處在為江山過多悲傷的時代,因此那種蕭索自然而減。


廣州博物館藏的《山水》圖軸,明顯有宋、元的痕跡。畫面中前景幾棵樹,用筆工謹,刻畫細緻,而用墨上層次分明,淡雅有致,用筆便不覺緊滯;小橋、人家掩映其後,生 動傳神;遠處瀑布垂流直下,層巒之外,還有一瀑,如天際之水斷流而下,前後區分有致,為整個靜寂的畫面添入了一絲鮮活,泉聲更顯靜幽,樹木蓊鬱,一派隱逸佳景。而他曾畫過《山居圖》,可謂自己理想的隱逸仙境:映入眼帘的是雲霧繚繞的雲山,此雲山構圖應從米氏得來,雲繞山間,前後相連,前方坡岸卻可推遠,又覺山體大而近,頗有創意。可見其作並不是照山畫山的再現之作,而是精心構思的理想之境,這也正是文人 畫注重意的表達而不重「形似」的有力反映。



陳繼儒《山川出雲圖》

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博物院藏的《山川出雲圖》,明顯仿黃公望長卷式構圖,連點景房屋都有所借鑑,灌木甚至是黃公望長卷常用的構成元素。圖中山川出雲,僅露山巔,山體筆法實傳米氏雲山衣 缽,臥點點出,不加勾勒,點染成形。整幅畫面物象若隱若現,虛實有致,倍顯蒼茫。陳繼儒喜好雲山,這估計與他常居深山 所見有關,更與他嚮往的理想境界有關。在《題趙文度雲山》中 他曾提到:「米虎兒雲山在似山非山之間,趙文度雲山在似米非 米之間,餘曾和玄宰一絕:欲出不出雲山巔,欲斷不斷村樹煙, 欲見不見林中僧,欲渡不渡林外川。可謂與雲山傳神矣。」從中可見他對雲山的鐘愛和對雲山表現方法的鑽研。


陳繼儒對畫面的意境表達非常重視,常常把握得相當絕妙,猶如空谷清音,喚醒我們心底的寧靜,比尋得一片山水佳境更令人神往,因為他的作品皆由心生,源於自然,也自高於自然!



陳繼儒畫作特點


綜觀陳繼儒的畫作,無論山水還是花鳥,雅逸平淡,奪人心目。其作品主要包含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以古為師


立足根本陳繼儒與董其昌為好友,都為倡導「南北宗」論的中堅力量,他們堅信傳統,力求回歸至元代以及更早期的風格,這在 當時對晚明畫壇是一種反動,他堅信前人的風格或構圖可以作 為畫家創作的根基。事實也證明了董陳一群人的努力,以前人 畫風為出發點的作品同樣可以達到創新的目的,而且比起那些 不學古而自創的作品更有價值,更有可看性。


董其昌言:畫家以古人為師,已自上乘。進此,當以天地為師。陳繼儒的繪畫就是遵循這樣一個理念,立足學習古人、運用古法、傳達古意。當然,他不僅「復古」,更是將古作為一種追求,他認為古不是陳詞濫調,而是一種境界,至高境界!


陳繼儒 雲山幽趣圖



第二,清雅平淡,詩情畫意


清雅平淡是陳繼儒畫作的一大特色,也是他審美取向的體現,他追求隱逸生活,也為追求清幽脫俗提供可能。


他描繪的對象以清淡高潔的梅竹為主,體現了他的人格追求,他追求自我與梅竹精神相合,託物言志,借物抒情。特別在他的冊頁梅花中,圖文並茂,彰顯出一種淡薄名利,崇尚高 雅的精神。


陳繼儒喜歡一種恬淡自適的生活狀態,「閉門閱佛書,開門接佳客,出門尋山水,此人生三樂」是他對人生追求的真切表達。他的生活相對自由和獨立,因此有大量的時間實現他的精神追求,詩文書畫得以常伴左右。他的繪畫作品中透出一種寧靜淡泊,這是對人生感悟的體現。他常懷著一顆清醒篤定的心來面對世間百態,面對眾生。正是這樣,陳繼儒喜愛描繪的對象明晰,寫與自己心性相通的梅竹、雲山。


明 陳繼儒《梅竹圖》(張大千舊藏)



第三,筆情墨趣,有法無法


從筆墨上而言,陳繼儒繪畫作品中用筆隨意,揮灑自如,具有很強的抒情性,濃淡相宜,筆下線條清遒圓潤,走筆穩而不滯。並且陳繼儒將書法中的提按、轉筆靈活地運用於繪畫創作中,憑著他極強的書法功力,將用筆之輕重緩急發揮得淋漓盡致。特別是在出枝中,痛快沉著,收放合度,不張揚也不過拘, 恰能靜而不弱,淡而不平,統一而清潤,將文人書法的內蘊融 入繪畫,將趣味和意境擺在首位,在筆墨之外別有神韻。


明 陳繼儒 雲巖蕭寺圖



筆寫心,墨抒情,筆墨能反映出作者的心性心情,陳繼儒作品中的清雅脫俗正是他心性的表達。他不追求華麗,不追險絕,而是將樸素融入繪畫藝術,畫面呈現出的淡雅、平靜是真摯情感的蘊集,他致力於「仿古」,而不斷頓悟。




—版權聲明—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編輯丨陳麗玲

主編 | 廖偉夫

相關焦點

  • 空谷清音——景賢堂主作品賞析
    蘇宗雄《空谷清音》100cmx50cm 2018年空谷清音偶然看到《千字文》中一句:「 空谷傳聲,虛堂習聽。高歌誰和餘,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驀然讀去,這首詞的意境何其優美,靜中有動的圖畫,配著富於形象的歌聲與音樂,可不就是這幅《空谷清音》要表達的意境。
  • 山水有清音——山水畫的「音樂性」表達
    「山水清音」中國畫作品展是國家大劇院與北京畫院合作,聚焦當代山水畫創作的專題系列展覽。從2016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年已是第三屆。回首三屆展覽的策劃與舉辦過程,圍繞著「山水清音」四個字,策展團隊做了多方面多層次的討論與研究:既要展示以北京畫院畫家為代表當代山水畫創作面貌一隅,還要凸顯在國家大劇院舉辦此展覽的特殊性,更不能脫離中國山水畫本身建造空中樓閣,三次展覽均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新方式表達,不僅展示出了畫家們守正創新、筆耕不輟的豐富成果,也將兩個機構的文化內涵與氣質契合於展覽中。
  • 南陽市第五完全學校高中部:靜心育人,山水清音
    近日,南陽市第五完全學校高中部全體班主任齊聚一堂,召開第二期「山水清音」班主任論壇。會議由學生發展中心王旭峰主任主持,級部主任王璇和張鳳英出席會議。班主任們就班級管理和學生發展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會上,學生發展中心主任王旭峰迴顧了 「山水清音」班主任論壇開展的實際成效,強調了班主任團隊建設中學習交流的重要意義。要求全體班主任要發揚五全「崇德立志,求實擔當」的校訓精神,把班級管理和學生發展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級部副主任羅展、劉成峰和張運海向大家分享了近期外出學習的心得體會。第五完全學校大力推進「走出去」活動,派教師分赴各個名校進行觀摩學習。
  • 寧洱縣舉行《山水清音聽未了》採風活動
    近日,為了給《山水清音聽未了》一書徵集文圖,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同心鎮舉行《山水清音聽未了》採風活動,來自普洱市各縣(區)的文朋詩友及當地村民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分為3個小組對那渣箐火燒橋、鑽山洞鹽房箐、曼巴箐雙胞巖子等地進行實地採風。每到一地,採風人員都用照相機、手機拍照傳發,即時通過現代先進的網絡系統,把秀美山水傳到外界。
  • 《六朝山水有清音》出版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放誕不羈、縱情山水的魏晉南北朝名士,給後世留下了無數美好的想像和談資。然而,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的這些名士風流,只是魏晉南北朝的一個側面。在其時的地理遊記中,除了江山風景,亦有人文典故、神怪傳說,可謂「纖介畢書,樹石無漏」,成為了解魏晉南北朝時社會狀況的絕佳史料。
  • 【澗水逶迤】山水清音池 臨水登山得至情
    山水清音池位於城市山林牌樓後東側,建於2005年。「山水清音」取於梁昭明太子蕭統「山水有清音,何必絲與竹」詩意。水面2900平方米,池北築有355平方米小島,島上建和暢軒、友子亭,東西兩側有清水橋、戴公橋與岸相連。池西有高情勝氣軒,山坡遍植杜鵑、翠竹。池南筑湖石假山,桃花澗溪水經山石落入池中,水聲悅耳。
  • 今夕社小楷,辛棄疾《生查子·獨遊雨巖》高歌誰和餘,空谷清音起
    高歌誰和餘,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只聽空幽的山谷清音響起。那響聲不是來自鬼怪神仙,而是桃花旁的流水聲悅耳無比。 【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於罷官之後的帶湖閒居時期。在職期間,他積極籌措恢復中原大計,遭到主和派的排斥、打擊和嫉恨,被朝廷罷職閒居。
  • 《六朝山水有清音》出版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放誕不羈、縱情山水的魏晉南北朝名士,給後世留下了無數美好的想像和談資。然而,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的這些名士風流,只是魏晉南北朝的一個側面。在其時的地理遊記中,除了江山風景,亦有人文典故、神怪傳說,可謂「纖介畢書,樹石無漏」,成為了解魏晉南北朝時社會狀況的絕佳史料。
  • 佛山教師黃和林散文集《山水有清音》出版
    佛山日報訊 記者黎紅玲報導:「嶺南多勝跡,山水有清音。」佛山語文高級教師黃和林的散文集《山水有清音》日前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山水有清音》是一部以南海區,尤其是西樵鎮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為核心內容的散文集。全書共分五輯,以文化紀實散文為主,融入部分寫景抒情散文。
  • 山水有清音
    卸去繁華,卸去恩怨,卸去榮光三百,卸去罪孽三千,只持一卷詩書在手,眼中只有山水,心中只有山水,整個人就都變得乾淨清澈起來,生命亦變得無比厚重與堅強。  欲在山巔搭一座小木屋,獨享世間所有清歡,又欲在河邊造一艘木船,用來安居樂業,亦用來駕馭靈魂去遠行。而船中必有茶盞,必有詩書,必有燭光月色,必有詩和遠方。那些隱藏於生命深處的光芒,便會因此而逐漸明亮起來,且愈來愈燦爛,愈來愈輝煌。
  • 何處山水有清音
    一個被自然、山水滋養數千年的族群,一群企圖用筆墨升華自然、山水,安頓心靈的文人,綿延至今,卻已然開始迷惘:何處山水有清音?一張安靜的照片,篤定地昭示了自然和人文的山水在這個時代的處境:在工業文明對自然山水的持續性破壞之下,在文人的山水心境被時代浮躁持續衝擊之下,所謂的筆墨,是否早已喪失了生長的土壤?  差不多一年以前,我還在南山尋山,妄圖給一座座沉默不語的山寫「傳記」。
  • 五位畫家用中國畫奏出「山水清音」
    翰墨繪平尺,山水有清音。由國家大劇院、北京畫院主辦的「山水清音——莊小雷、謝永增、郭寶君、牛朝、徐衛國中國畫作品展」將於8月21日在國家大劇院東展覽廳展出。徐衛國故塬瑞雪在展覽中,觀眾可以欣賞到畫家莊小雷於今年疫情期間在北京皇家園林的寫生,感受其中的大氣平和;從鄉村走出來的畫家謝永增,帶來了粗獷質樸的「呂梁風情」;郭寶君將儒雅溫潤融入山水
  • 峨眉不止有金頂,更有山水與清音
    且任客心洗流水,不勞揮手聽清音,拄杖仰停雲」。身上的毛孔盡情呼吸夏日的疲乏與倦怠一掃而空微風攜著溼潤空氣中的水霧吹來「山水有清音」這裡自是大家口中所說的「天然氧吧」且任客心洗流水,不勞揮手聽清音路旁的小溪清澈見底好想把腳插進去盡情耍下水夏天就是要這樣度過清音平湖的水像翡翠般鑲嵌在山林之間
  • 山水有清音——山水畫的「音樂性」表達
    「山水清音」中國畫作品展是國家大劇院與北京畫院合作,聚焦當代山水畫創作的專題系列展覽。從2016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年已是第三屆。回首三屆展覽的策劃與舉辦過程,圍繞著「山水清音」四個字,策展團隊做了多方面多層次的討論與研究:既要展示以北京畫院畫家為代表當代山水畫創作面貌一隅,還要凸顯在國家大劇院舉辦此展覽的特殊性,更不能脫離中國山水畫本身建造空中樓閣,三次展覽均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新方式表達,不僅展示出了畫家們守正創新、筆耕不輟的豐富成果,也將兩個機構的文化內涵與氣質契合於展覽中。
  • 陳繼儒簡介 陳繼儒警世通言
    陳繼儒陳繼儒是明朝著名文學家、書畫家,代表作有《妮古錄》、《陳眉公全集》、《小窗幽記》等,他擅長墨梅、山水畫,常常與董其昌相提並論。陳繼儒簡介陳繼儒(1558~1639),明代文學家、書畫家。字仲醇,號眉公、麋公。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諸生,年二十九,隱居小崑山,後居東佘山,杜門著述,工詩善文,書法蘇、米,兼能繪事,屢奉詔徵用,皆以疾辭。
  • 南陽市第五完全學校高中部:靜心育人,山水清音
    近日,南陽市第五完全學校高中部全體班主任齊聚一堂,召開第二期「山水清音」班主任論壇。會議由學生發展中心王旭峰主任主持,級部主任王璇和張鳳英出席會議。班主任們就班級管理和學生發展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會上,學生發展中心主任王旭峰迴顧了 「山水清音」班主任論壇開展的實際成效,強調了班主任團隊建設中學習交流的重要意義。要求全體班主任要發揚五全「崇德立志,求實擔當」的校訓精神,把班級管理和學生發展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級部副主任羅展、劉成峰和張運海向大家分享了近期外出學習的心得體會。第五完全學校大力推進「走出去」活動,派教師分赴各個名校進行觀摩學習。
  • 美玉明代來山水有清音
    明代「山水清音」    【本期珍寶】    明代「山水清音」和田玉牌    規格:高6cm寬4.8cm厚0.5cm    這塊明代晚期的和田玉牌為雙面工,其中一面以浮雕工刻畫了一幅美妙的月下泛舟場景,寫意而簡練;另一面刻著「山水清音」四個字,附以工匠落款。玉質溫潤,極具藝術美感,是一塊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盤點陳繼儒的個人簡介
    陳繼儒,幼穎異,工詩文、書畫,書法師法蘇軾、米芾,書風蕭散秀雅。擅墨梅、山水,畫梅多冊頁小幅,自然隨意,意態蕭疏。其山水多水墨雲山,筆墨溼潤松秀,頗具情趣。論畫倡導文人畫,持南北宗論,重視畫家的修養,贊同書畫同源。嗜弈棋,得同郡徐階器重。
  • 《山水清音》新鮮出爐的水墨長卷,著名山水畫家陳莊先生創作
    《山水清音》新鮮出爐的水墨長卷,著名山水畫家陳莊先生創作陳莊藝術簡曆本名陳會衡,祖籍衡陽先後畢業於懷化師專美術科及中央美院中國畫系第四(山水)工作室碩士研究生班, 現為南京書畫院特聘畫家,懷化學院客座教授。山水畫啟蒙於湖湘名家王金石先生,受業於金陵大家朱道平先生,不惑之年拜入當今山水畫旗手賈又福先生門下, 又受姚鳴京、崔曉東、李鐵生諸多先生教誨。
  • 每天學點國學: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原文】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鑑賞】何必要絲竹奏出的精美音樂,山水流動間發出的清響更為動人。詩人將絲竹的喧囂嘈雜與山水之音的清泠悅耳作比較,高下立判,泉水漱石,清越自然的聲響更為和諧動聽,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