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軍調研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實施情況

2020-12-23 瀟湘晨報

以循環補水為抓手打造水清岸綠生態環境

為加快推動海澱「十四五」發展提供生態保障

剛剛閉幕的區委十二屆十四次全會描繪了海澱「十四五」發展藍圖,提出了統籌推進河湖水系循環補水工程,加強生態自然型水岸改造,構建濱河綠色空間,打造「水清岸綠」示範樣板的明確要求。12月19日下午,區委書記於軍深入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仔細察看水系循環補水工程,詳細了解「水清岸綠」行動計劃實施情況,他強調,海澱要在北京率先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有效路徑中當好探路者,以水環境治理、資源化配置、可循環利用為重要抓手,做優生態本底,打造生態美景,高質量寫好生態建設這篇大文章,形成破解突出結構性難題的生態優勢,為構建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新型城市形態打好生態基礎,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宜居宜業城區和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作出更大貢獻。

當前,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正加速構建水生態美麗新畫卷,將全力打造成為融合科技產業園區與綠色生態水系景觀的全新水生態體系。通過實施稻香湖、翠湖片區循環補水和五一渠生態治理工程,將實現對風格渠、五一渠、宏豐渠、團結渠、前柳林溝、後柳林溝等12條溝渠全面補水,營造生態自然的水清岸綠景觀。同時將以南沙河為軸線,沿岸新建西玉河、崔家窯、蘇家坨、上莊4個核心溼地,串聯雨水溼地和各條河渠,全面展現水清岸綠的生態形象和美麗圖景。

翠湖片區循環補水工程後柳林溝補水點,以每秒0.3立方米、每日2.4萬立方米的速度,將南沙河4類地表水源源不斷通過補水口注入後柳林溝,滋潤著柳林河這條已經乾涸了21年的河道,實現4.5公裡全線有水,重新煥發了生機活力。在補水點及沿線河道,於軍實地察看了補水情況,並詳細了解了「水清岸綠」行動計劃水系生態治理工程、生態循環補水水網工程、以「一軸四核多河渠」為目標的生態溼地和河道建設情況。隨著今年翠湖、稻香湖循環補水泵站的建成,充分利用治理成效顯著的南沙河4類地表水和經過稻香湖、翠湖兩座再生水廠處理的優質再生水為水源,為科學城北區9條溝渠進行生態循環補水,改善了區域水環境,科學城北區生態循環補水體系初步建立。於軍強調,水環境治理與水系生態修復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人民群眾高度關注,要積極完善治水責任體系和長效機制,加強汙水資源化再利用,積極推動循環補水系統建設,打造藍綠交融的生態綠網和濱水空間,進一步提升周邊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寨渠綜合治理工程位於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生態景觀主軸——綠心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翠湖科技園組團之間,是銜接生態綠心與產業園區的紐帶。此項生態治理工程綜合考慮地區特色,致力於把河道建設成為一條安全線、生態線和風景線,保證周邊地區的防洪安全,進而改善渠道水質,增加綠地面積,滿足企業員工、附近居民遊憩、健身、文化需求,為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建成的大寨渠渠首公園位於溫泉鎮大寨渠上遊,總面積13.70公頃,利用稻香湖循環泵站抽取的南沙河地表水為水源,改善區域水生態環境,打造大型溼地公園,填補科學城北區大型休閒公園的空白,預計明年春季可向公眾開放。於軍察看了大寨渠渠首補水點,聽取公園建設情況介紹,他強調,要以行洪排水安全為前提,以恢復河流健康生命為宗旨,實施生態河道治理、水汙染防治及水生態修復工程,鞏固提高生態涵養能力,實現「水清岸綠」目標,構建互連互通、親水宜居、水城協調、藍綠交織的水生態格局,為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實現高能級高質量發展提供生態支撐。

就加快「十四五」時期科學城北區生態建設、全力營造創新創業更好環境,於軍指出,邁入新發展階段,海澱自身在科技創新、經濟發展、城市轉型等方面都凸顯出一系列新特徵,面臨一些深層次問題,必須胸懷兩個大局,始終在國家和首都發展大局中定位海澱、謀劃海澱,以更科學的思想方法、更周全的策略手段、更精準的應對措施,鍥而不捨補短板、強弱項、固根基、揚優勢,破解結構性難題。

於軍指出,在加快建設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大背景下,通過實施「水清岸綠」行動計劃,利用汙水處理、生態補水、水系循環等手段,南沙河水質明顯提升,水生態環境得到較大改善,生態循環補水水網建設彰顯水城共融效果,海澱北部生態優勢已經逐步顯現,成為我們聚集全球創新創業資源的一張生態名片。「十四五」開啟了奮進新徵程,要進一步發揮好地方黨委政府的組織作用和服務優勢,秉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生態治理理念,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織補修復綠色生態空間,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打造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家園。

於軍強調,要充分認識到水生態治理對於改善人居環境、增進民生福祉至關重要,必須統籌城鄉發展,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要充分認識到「水清岸綠」計劃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強化統籌協調,完善工作機制,合理安排建設時序,確保水環境治理取得更大成效;要充分認識到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有效路徑不僅包括科技創新,也涵蓋城市功能完善、城市新形態構建、山水林田湖草全域生態治理,是綜合發展實力的表達與體現。要落實海澱「十四五」規劃,準確把握「水清岸綠」建設思路,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增強資源配置、完善推進模式,切實做好水環境提升各項工作,共同推進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營造一碧萬頃的海澱水生態,全面展現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水清岸綠的生態形象,全力彰顯戰略腹地和發展縱深的地位和作用。要結合水的治理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進一步融入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建設大局,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做優生態本底、打造生態美景。

區領導吳計亮、林航參加調研。(記者 唐煒/文 張洪軍/攝)

【來源:海澱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海澱北部好地方——「十三五」時期「水清岸綠」行動計劃觀察
    海澱區在今年7月發布的《「水清岸綠」行動計劃(2020—2025年)》中,計劃內容遵循新版北京城市總規和海澱分區規劃,準確把握「水清岸綠」建設思路,增強資源配置、完善推進模式,有力推動各項治水措施落地見效,切實做好水環境提升各項工作,全面展現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水清岸綠」的生態形象。
  • 北京海澱發布《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發展行動計劃》,中關村科學城按下...
    中國日報北京5月18日電(記者 辛聞)5月18日,中關村科學城正式發布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發展行動計劃,圍繞園區向城區,園區融於城市轉變的主題主線,緊扣制約區域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補空間短板、強要素弱項,通過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打造高品質城市新形態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 海澱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2020—2025年)發布!
    丨海澱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2020—2025年)發布!  今天(7月15日),海澱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2020—2025年)發布。 △ 左圖:海澱河湖水系規劃  右圖:海澱綠地系統規劃  海澱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以水生態治理為主線,立足解決「水不清」「岸不綠」「水不流」
  • 一圖讀懂《海澱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2020-2025)》
    一圖讀懂《海澱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2020-2025)》 2020-07-17 19:22:11|來源:北京海澱
  •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首屆科技文化潮流節開幕
    人民網北京9月12日電(董兆瑞) 自動駕駛車輛開放乘車,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產品炫酷體驗,機器人跳舞、智能吉他彈唱,王者榮耀現場賽,20棟樓宇及噴泉組成大型燈光秀……9月11日晚上18時30分,2020第二屆全球硬科技嘉年華——北區首屆科技文化潮流節盛大開幕,將科技、藝術和潮流合體,集結了全國80多家硬科技知名企業,展現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高精尖產業蓬勃發展的態勢以及科技文化融合的獨特魅力
  • 2020第二屆全球硬科技嘉年華—北京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首屆科技文化...
    為展現北京新興商圈的夜間經濟,展示海澱區科技文化融合的獨特魅力,踐行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發展行動計劃,在海澱區委宣傳部的指導下,9月11日—14日每晚18時30分—21時,海澱區融媒體中心聯合實創股份公司、中關村壹號,共同舉辦北區首屆科技文化潮流節。
  •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25個教育項目全部開工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近期啟動的25個教育配套項目全部開工!幼兒園、小學、中學、國際學校多所市、區重點學校「北上」辦學,海澱北部教育按下「加速鍵」!昨天下午,海澱融媒發布廳第八場發布,走進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通過「海澱融媒」快手直播,向網友解讀教育配套整體情況。
  • 王宏:為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的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貢獻力量
    6月30日至7月1日,為貫徹落實全省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工作會議精神,市委書記王宏深入貴池、東至、青陽等地,圍繞「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池州)經濟帶」開展調研,並主持召開座談會。市領導雍成瀚、聶愛國、史孺牛、孫革新及市政府秘書長吳慶華參加。
  •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自動駕駛示範區遠航
    「解除隔離」的白犀牛也來了一段無人駕駛秀,這是全國首家參與醫療救治的無人配送物流車……科幻大片中呈現的無人駕駛智能生活不知不覺駛進生活,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居民們率先領略到了智能技術給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
  •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25個教育項目全部開工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近期啟動的25個教育配套項目全部開工!幼兒園、小學、中學、國際學校多所市、區重點學校「北上」辦學,海澱北部教育按下「加速鍵」!昨天下午,海澱融媒發布廳第八場發布,走進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通過「海澱融媒」快手直播,向網友解讀教育配套整體情況。
  • 水清岸綠 魚翔淺底
    大雪節氣過後,寒風瑟瑟,位於成都市新都區崇興村的清白江兩岸卻依舊水清岸綠,白鷺翩飛。一陣微風吹過,清澈平靜的河灣泛起陣陣漣漪。  今年以來,新都區通過實施重點流域汙染整治、汙水收集處理提質增效等六大行動20條措施,強力落實水體汙染減法,做好水環境保障加法,切實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全方位提升新都區水環境質量。
  • 海澱區「水清岸綠」建設養護步入專業化
    為更好地落實海澱區「水清岸綠2020-2025行動計劃」,管理和維護好我區生態建設成果,建立規範化、系統化、市場化的水務生態的專業力量,在海澱區水務局、區國資委等部門支持下,區屬國企北京海融達投資建設有限公司探索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與北京禹冰水利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組建北京海澱水務生態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 滇池又見水清岸綠
    滇池又見水清岸綠 2020-06-27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西九江是如何實現水清岸綠的?
    十裡河畔水清岸綠,碧水潺潺,沿岸居民共享治理成果攝影:劉聖賢家住九江市水木清華小區的程有勇,吃過晚飯後沿著十裡河岸散步。他說,以前的十裡河蚊蠅亂飛、臭氣燻天,人們經過時紛紛掩鼻而過。如今,十裡河畔水清岸綠,柳暗花明,碧水潺潺,新配套的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讓這裡成為九江市民熱門的打卡地。十裡河、濂溪河、小楊河、五柳河、龍門溝、八裡湖、賽城湖......九江城區水系發達,河流縱橫,豐富的水資源為這座宜居城市增添了無限靈性。
  • 北京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上演科技文化潮流節
    2020年9月14日報導,北京,2020第二屆全球硬科技嘉年華——北區首屆科技文化潮流節在中關村壹號園區開幕。潮流節集結了全國80多家硬科技知名企業,結合北區產業特點及中關村壹號產業定位,打造集科技、文化、藝術、生活於一體的特色奇妙夜,推介北區,促進消費,豐富生活,形成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城市節日。
  • 如今的會城紫水河——水清岸綠!
    如今的會城紫水河——水清岸綠!為了把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景象還給群眾,圭峰會城痛定思痛,為守護一河清水積極作為。為進一步鞏固治理成果,圭峰會城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清漂」專項行動、「河小青」護河志願行動,並實施河長保潔制度,致力於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環境,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家園。攻堅克難開展「五清」專項行動
  •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4所學校有新進展!
    近日,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辛店安置房B-03地塊小學、前沙澗安置房S5-2地塊小學、大牛坊安置房永豐H地塊小學,以及北安河安置房九年一貫制學校等4所學校取得立項批覆。至此科學城北區22個新建教育配套項目已全部取得立項手續辛店安置房B-03地塊小學位置示意圖項目位於西北旺鎮辛店
  • 南沙河與五一渠、大寨渠等12條溝渠年內織就水清岸綠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海澱區水務局「編織」起一張生態循環水網,通過建設泵站和管線、打造溼地等方式,由南沙河帶動北部12條支渠循環流動,既帶活了乾涸的支渠,又改善了南沙河水質,最終實現水清岸綠的目標。近日,相關工程已經正式復工,預計今年年底前完工。
  • 水清、岸綠、景美,連州星子河長制有何妙招?
    冬日暖陽,星子河畔水清、岸綠。「星子河以前岸上亂、河裡髒,生活垃圾隨意傾倒。這幾年經過治理,變化挺大的,現在我們都喜歡在河邊洗菜,河邊散步、釣魚的人也多了,是河長制給我們帶來了水清岸碧景美的環境。」星子鎮大水邊村民何幼勤對這幾年的變化點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