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四環橋因為質量問題不能通大貨車之後,小區前面的三環路就成了城市大貨車通行的主幹道了。原本不太寬闊的馬路被成排穿城的大貨車佔用,小轎車夾雜在龐大的貨車中間顯得極其的渺小。一天當中門前的馬路更多的時候會變成城市的一個移動停車場,飛揚的塵土夾雜著發動機的轟鳴,堵車已經成為小區居民出行的常態。就連小區門前馬路上的小橋似乎也在顫顫巍巍的抗議著,原本已經老舊的橋梁承載著和它身體不相符的重載。每次開車在上面都會感受到橋面的顫抖,更像是一種無言的抗爭。
居民們不斷的反應,交警每天更是在擁堵的三環路上疏導交通,時不常的還會處理一些發生的交通事故。不僅開小車的司機怨聲載道,就連開大車的司機也不停地罵娘。走這裡是不得已而為之,不僅繞遠,而且堵車,不遠處的另外一個小區更是成為交通事故的重災區。小區群裡面不停的號召業主反映,市長電話打了無數次,交警對於此處發生的交通事故也有些麻木了。
終於有一天,門前三環路上的小橋被市政圈起來進行維修,看來小橋已經到達承載的極限了。圈起來的有些時日了,沒見什麼大動作,估計也不可能拆掉重建了。一是成本太高,二是這裡要是維修整個城市北部的交通就會徹底的癱瘓,任誰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來進行如此的神操作。問題總是要解決的,唯一的辦法就是禁止超載的大貨車在小橋上通行。在貨車運輸行業好像有個通用規則:超載一般都會超高。所以解決問題最直接的辦法也就有了——限高!
最初的限高杆的高度是3.8米,3.8米高度以下都可以順利的通過。開始幾天確實好了許多,一些超載的大貨車都在限高杆面前望而卻步,小車通行倒是順暢了許多。剛高興了沒幾天,一天早晨出門上班車還沒出小區就感覺到擁堵。足足一個小時才挪行到小橋的位置,原來是小橋的限高杆被一個大貨車給撞倒了,目測大貨車高度應該在4米左右。晚上下班回來時候小橋的限高杆已經修復了,這次高度是3.3米。在接下來的幾天,一些明顯超高的大貨車都早早地在小橋前面掉頭,打道回府。但是仍有一些「差不多」高度的小貨車在不斷的嘗試著通過,運氣好的能剛好通過,運氣不好的就只能是卡在那裡,進不得也退不得。接下來的日子,堵車、限高杆被撞倒幾乎三五天就會上演。若干天后,在一次限高杆再次被颳倒以後,限高杆的高度終於定格在2.8米,並且在限高杆的上面寫上明晃晃的一行字「請不要嘗試,高於絕對限於2.8米以下」。
路面終於恢復了平靜,貨車走到橋頭看到明晃晃的這行字都會調轉車頭,沒有任何一個司機再次進行嘗試,太矮了!限高杆也終於平安了。大家都知道——這裡限高2.8米!直到有一天,我和兒子去河邊釣魚,走在橋上,淘氣的兒子拿著3.3米長的魚竿順利通過限高杆的那一刻……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