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在的武俠小說沒有再次火爆的機會了?

2021-01-10 騰訊網

為何現在的武俠小說沒有再次火爆的機會了?估計不少人都有這個疑問,藉此機會,我也表達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金庸

我認為現在已經沒有武俠小說再次火爆的機會了。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個原因:武俠文化的黃金時代已成過去式,武俠小說步入式微是時代發展的趨勢,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武俠小說開始盛行,步入了武俠文化的黃金時代,那個時代經濟和科技都不像如今發展這麼迅猛,大多數普通人的生活還處於比較低端的層次,溫飽是大多數人的狀態,甚至溫飽是一部分人追求的理想狀態,由此帶來的則是精神領域的相對匱乏和單調,武俠文化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能通過武俠文化吸收其中的正面、積極的東西,比如俠義情懷、家國情懷,給人一些正面的力量和鼓舞。同時,金庸、古龍、梁羽生等傑出的武俠小說巨匠,給人們奉獻了數量浩繁、風格迥異、精彩絕倫的武俠小說,塑造除了喬峰、郭靖、楊過等傲人的大俠形象,帶給讀者很豐富的人生體驗和美的享受。他們的作品差不多已經窮盡了武俠小說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可以說,這種形式的文化已經窮盡了它的魅力和作用。

古龍

人們對武俠小說經過了四、五十年的欣賞、玩味,進入新世紀以來,武俠文化就逐漸走向衰弱和式微,包括了武俠小說、功夫片的影視劇等等,都是漸漸走向衰弱和式微。自古任何事物都是如此,盛極而衰,繁華過後,必定要慢慢歸於平靜和衰退,正如同上世紀七十年代以李小龍為傑出代表的功夫巨星掀起的功夫熱一樣,進入新的時代以後,功夫熱以及功夫片也慢慢歸於平靜和衰退。因為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和科技的飛速發展,刺激人們要用更多的精力和世間來追求經濟和物質方面的極致,很少有人把這種文化當作人生追求的主流。同時,經濟和科技的迅猛發展,帶給人們精神方面的享受也呈爆炸式增長,人們不再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樣,被迫局限於武俠文化等形式比較單一的精神文化。可以說,當今休閒和放鬆的方式和辦法太多了,武俠文化的擁護者自然慢慢變得越來越少,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即便是湧現出再偉大的小說家也改變不了這種時代發展的規律。

梁羽生

第二個原因:武俠小說黃金時代湧現出的經典武俠小說已經窮盡了其妙處,後人再也難以超越。

武俠小說領域作出了傑出貢獻的主要是金庸、古龍和梁羽生,他們也代表了三種迥異的風格,梁羽生的風格是偏舊式武俠小說,更多脫胎於傳統武俠小說,帶有濃厚的傳統武俠小說的風味,注重一招一式的打鬥,宣揚善惡有報的傳統道德思想,他是近代武俠小說的正宗開拓者,擁有一批比較年長的讀者粉絲。古龍的風格是結合了西式筆法的新式武俠小說,不管是結構、文句還是構思,都充滿了西式小說的味道,更注重的是人性的深入挖掘和刻畫,不拘泥於具體一招一式的武功描寫,小說中的人物都散發著一種撲面而來的現代感,因而擁有眾多的年輕粉絲。金庸則是介於梁羽生和古龍之間,既保留了傳統武俠小說的風味,又借鑑和滲透了一些西方和現代小說的特點;既注重人物性格的精雕細琢,又注重主題立意的高遠和正面,尤其難得的是著力於對歷史意義和價值的探求,體現出一種更大格局的家國情懷。「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是他筆下人物的最高境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主角的悲壯結局,這種家國情懷使作品超越了私人的恩怨情仇,具有更深更廣的社會意義。

俞大猷

如果以金庸的武俠小說來具體分析,更可以看出金庸、古龍、梁羽生三位大師的作品難以超越。金庸武俠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借用歷史作為故事的大背景,讓虛幻的小說和真實的歷史交相輝映、虛實相應,讀來有一種撲面而來的歷史的厚重感、大氣感,讓人感覺凝重而莊嚴。金庸武俠小說還有著豐厚紮實的文學底蘊。一是結構嚴謹。他的小說通常都有嚴密的邏輯結構,人物心理的變化和故事情節的推進有著嚴密的邏輯關係,小說整體讀起來給人一種嚴謹的感覺,幾乎找不到什麼疏漏。二是語句通常都是介於白話文和文言文之間,既可以表述簡潔、凝練,又讓人讀出其中的古味盎然,而不像有的武俠小說,通篇都是大白話,甚至完全是現代化的語言。三是穿插了大量的詩詞名句,運用得恰到好處,讓人讀來心曠神怡,帶給讀者一種如痴如醉的享受。

譚綸

第三個原因:這個時代已經孕育不出金庸、古龍、梁羽生等這樣偉大的武俠小說家了。

像金庸、古龍、梁羽生等這樣偉大的武俠小說家,其實也是特定時代的產物。這個很容易理解,就如同現在很多人抱怨說,為什麼如今的傳統武術在自由搏擊面前不堪一擊?因為傳統武術的黃金時代和頂峰時期是在冷兵器時代,那個時代戰亂頻仍,逼迫尋常百姓也得學一些功夫,既為保家衛國,也為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一旦整個社會形成了習武的風氣,自然就有頻繁、深入的交流、切磋、比拼、殺戮,這種嚴峻的形勢下,迫使人們必須重視修習武功。大家都把習武當成家常便飯,長此以往,就推動了傳統武術的發展和提升。在那個時代,傳統武術所說的功夫那就是殺人技,講究的是又快、又準、又狠,往往追求一招制敵、一招致命,這樣一來,就把傳統武術推向了巔峰。比如將軍中的武林高手俞大猷、譚綸和戚繼光等。

戚繼光

反觀當下,人們大多忙碌於自己的衣食,為自己的一日三餐和未來的生計奔波,大量的精力都花費在了求生存和求發展上面,練習傳統武術不再是生存和生活的必須。只有極少一部分人因為從事相關工作或者興趣愛好而需要練習傳統武術。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傳統武術必然走向沒落和衰敗。同樣的道理,當下已經不具備孕育偉大武俠小說家的土壤和環境——武俠小說家除了要具備小說家所必須的素質和能力之外,還要有極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澱和素養,有豐富的古典文學和歷史知識積累,有開闊的胸襟和濃鬱的中國文化情懷。還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不過,以當下的形勢來看,即便是有人具備了武俠小說家的素質和能力,只怕還得受市場這個指揮棒的制約,因為當下武俠小說已經沒有多大市場,寫出來的作品再優秀,缺乏市場號召力,還是難以為繼。從這方面來說,市場這個指揮棒也不容許孕育武俠小說家了。

相關焦點

  • 為何現在的武俠小說沒有再次火爆的機會了?
    為何現在的武俠小說沒有再次火爆的機會了?估計不少人都有這個疑問,藉此機會,我也表達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我認為現在已經沒有武俠小說再次火爆的機會了。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二個原因:武俠小說黃金時代湧現出的經典武俠小說已經窮盡了其妙處,後人再也難以超越。
  • 網曝一小夥沉迷武俠小說無法自拔,隱居深山數年只為修得無上神功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現在人們的生活是變得異常豐富多彩,特別是最近火爆的短視頻,讓很多忙於工作的上班族,也有一些空閒時間去放鬆搞笑一下。也因為這樣,我們可以觀看到平常在現實生活中看不到的精彩內容,就比如最近網上火爆的一個小視頻,是關於一個小夥痴迷武俠小說的視頻,小夥年齡不大,20歲左右,不過卻有著一顆崇尚武俠小說的心。武俠小說很多人基本都看過,武俠泰鬥金庸曾經的小說就有很多拍攝成影劇供大家欣賞留戀,不過讓人悲痛的是金庸在近日永久的離開了我們,不知道以後有沒有後者能夠再像金庸一樣,讓武俠小說再次踏上輝煌。
  • 書劍恩仇錄《劍俠情緣Web》武俠小說不得不說的事
    談起武俠,就不能不提起武俠小說,大部分的玩家都有曾經捧著厚厚的小說沉迷於降龍十八掌、小李飛刀、驚天一劍的世界之中的經歷,可以說,正是從這些武俠小說開始,讓書與劍的世界真正融入了百姓生活的一點一滴之中,而自從有了武俠遊戲之後,武俠中的種種愛恨情仇才變得更加多元化和更有代入感。
  • 80年代武俠小說跌落谷底,《尋秦記》作者黃易:相信會再次崛起
    果不其然八十年代之後,電影、電視等等新興媒體迅速崛起,瓜分走了大半讀者市場,這時武俠小說走向未有過的低谷期,所有人都不相信它可以再次崛起之時,只有一個人站出來高呼:"我相信會再次崛起!"那個人便是《尋秦記》作者黃易,也是日後武俠小說的續命者和掘墓人。
  • 泰國「租妻」很火爆,但在泰國「租妻」的外國人,為何現在後悔了
    可以說泰國的「租妻文化」很火爆,很是流行。只要你支付了一定金額的錢之後,就能享受這趟私人導遊帶領的泰國遊了,這樣的職業很受外國人的青睞。但是你們知道嗎?在泰國「租妻」的外國人,現在都後悔不已,為什麼這些「租妻」的外國人現在都後悔了呢?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就懂了,一起來看看吧。
  • 以前富士康周邊的網吧生意火爆,為何現在不賺錢了?
    以前富士康周邊的網吧生意火爆,為何現在不賺錢了?網吧老闆告訴你答案不過網吧火爆也只是曾經而已,如今就算是在富士康的大廠區附近的網吧,那生意也跟以前沒法比了,生意差了很多。而離富士康比較遠的網吧,很多都已經倒閉了。要說為何現在開網吧不賺錢了,網吧老闆說出了答案,無非就是因為這幾個原因。
  • 《鹿鼎記》韋小寶為何沒有絕世武功?這才是武俠小說最高境界
    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也只能埋葬在過去,而武俠小說也漸漸,隨著時代慢慢淡出人的眼光。甚至很少用武功,那麼金庸先生,一生都在寫武俠小說,為何晚年封筆之作,主角卻是這樣呢?嘲諷著那些,不願意順應時代,還活在過去的人,既然火器那麼厲害,為何還要學武。 (二)、武俠小說最高境界 武功最高境界是什麼?就是無招勝有招!既然無招,別人就找不到你的破綻,也就無法針對你。而武俠小說最高境界是什麼?其實就是「止武」,也就是「和平」。
  •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黃蓉會是現在男人喜歡的類型嗎?
    她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都有過出場。黃蓉這個人很聰明,人也長得好看,家庭背景那也是相當有實力,算不上富可敵國,那也絕對是衣食無憂。行走江湖說出父親黃老邪的稱號,心存歹心之心都得躲得遠遠的。可是黃蓉這個人有點小性子,喜歡發脾氣。除了郭靖這種人之外怕是很少有人能受得了。有人說,黃蓉是真心喜歡郭靖,對郭靖說的很多話也是聽的。
  • 黃山是三山五嶽之一,為何武俠小說中只有它沒有門派
    最近,重溫了幾部金庸的武俠小說。我發現,金庸喜歡將武林門派設在名山大嶽。最著名的武林門派,當屬少林寺和武當派。這兩個武林門派,分別設在河南鄭州嵩山和湖北武當山。號稱「天下第一幫」的丐幫,位於洞庭君山。在《射鵰英雄傳》裡,郭靖和黃蓉在君山打敗了狡猾的楊康,為黃蓉奪得了丐幫幫主的位置。
  • 明知故問 | 為什麼現在武俠小說不流行了?
    其實細細想來,當我們談及武俠小說時,言必稱「金古黃粱溫」,這已經側面說明,隨著老一代武俠小說家的封筆和離去,武俠小說的式微已經是命中注定。那麼,為什麼現在武俠小說不流行了?本期前瞻經濟學人「明知故問」欄目深度聚焦。
  • 被武俠小說偏愛的複姓,為何到現在越來越少?
    喜歡看武俠小說的朋友們可能注意到了,很多武俠小說作品中,角色的姓氏都是相當獨特的,比如有些文藝範的姓氏(「梅」,「蘇」,「楚」),還有些複姓(「西門」,「南宮」,「令狐」,「軒轅」)。這是為啥?其實啊,如果正常發展,很多鮮卑姓氏也會成為漢姓複姓的(少數民族姓氏完顏現在可以理解為漢姓了),但孝文帝改成了單姓,連皇姓都由拓跋換成了元,上百個複姓變成了單姓。
  • 網曝一小夥沉迷武俠小說無法自拔,隱居深山數年只為修得無上神功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現在人們的生活是變得異常豐富多彩,特別是最近火爆的短視頻,讓很多忙於工作的上班族,也有一些空閒時間去放鬆搞笑一下。也因為這樣,我們可以觀看到平常在現實生活中看不到的精彩內容,就比如最近網上火爆的一個小視頻,是關於一個小夥痴迷武俠小說的視頻,小夥年齡不大,20歲左右,不過卻有著一顆崇尚武俠小說的心。武俠小說很多人基本都看過,武俠泰鬥金庸曾經的小說就有很多拍攝成影劇供大家欣賞留戀,不過讓人悲痛的是金庸在近日永久的離開了我們,不知道以後有沒有後者能夠再像金庸一樣,讓武俠小說再次踏上輝煌。
  • 中式酒館(鬥酒)——夜的新寵兒,為何如此火爆?/調酒師培訓
    中式酒館(鬥酒)為何如此之火爆呢?初識中式酒館,在腦海中浮出的第一個概念就是用中國白酒作為基酒的雞尾酒?是不是武俠電視劇中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場景設定?首先中式酒館的基酒並不是全部使用的中國白酒來作為基酒的,只有在部分的酒品中才會有一些白酒的存在,還有一點,不要忘了我們國家還有其他的酒精飲料,例如:米酒。
  • 為何武俠小說裡,五嶽、崑崙峨眉青城武當都有門派,唯黃山沒有?
    武俠世界的三種勢力說起武俠小說,當代人的第一印象,不外乎金古梁三位大師。三位大師的筆下,為當代人構造了一個武俠的世界。在武俠小說中,五嶽、崑崙等門派存在感都很強,但似乎黃山沒有門派,這其中原因何在?個人認為:黃山派問題其實,在我的印象裡,黃山派是存在的。比如楚留香的死對頭石觀音,就和黃山派存在著淵源。不過,楚留香時代,黃山派因為和人火併,似乎日漸式微了。
  • 梁羽生:真正對武俠小說有大貢獻的是金庸
    自1954年在《新晚報》連載第一部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起,此後三十載,共有《萍蹤俠影錄》、《白髮魔女傳》、《塞外奇俠傳》、《七劍下天山》等35部小說作品問世,膾炙人口。  據出版社工作人員透露,梁羽生2006年底中風後,一直在澳洲治病,現在身體狀況很穩定。梁羽生自己也在序言中感慨道:「返澳之後,因年老體衰,老眼昏花,寫了大半輩子的文章也不能再寫了。
  • 單田芳說書為何從不講述金庸武俠小說?這兩個原因少有人知!
    單田芳說書為何從不講述金庸武俠小說?這兩個原因少有人知!然而熟讀金庸的七零八零後們會有疑問,既然單田芳先生擅長演繹俠義小說,為何金庸的十五部武俠小說他不「講述」嘞?事實上,單田芳老先生曾經考慮過演繹《笑傲江湖》和《天龍八部》,卻因為兩個原因最終不了了之,為什麼呢,今天另類君就為讀者諸君細說端詳。
  • 熱血傳奇:曾經讓傳奇火爆的經典設定,為何現在卻消失不見
    熱血傳奇:曾經讓傳奇火爆的經典設定,為何現在卻消失不見 大家好,今天小編來說一說傳奇的設定。
  • 為何曾經火爆的農家樂,現在卻冷冷清清?反應出來的就是本質缺失
    現在的農村跟以前相比已經有了相當大的變化,乾淨的水泥路面、清新的空氣、開闊的視野和那悠閒的氛圍吸引了很多生活在城市裡面的人。現在很多農村都利用自己的環境優勢發展起了旅遊業,尤其是在夏天正熱的時候,那些有山有水的農村自然而然成為了人們最喜歡遊玩的地方。
  • 鳳凰古城之前非常火爆,為何現在名聲那麼差?究竟是什麼原因?
    鳳凰古城之前非常火爆,為何現在名聲那麼差?究竟是什麼原因?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情,那就是前幾年古城旅遊景點非常的火爆,基本上都知道鳳凰古城,尤其是在人數最多的時候,更是在全國捲起了一陣古城旅遊熱潮,在那個時候經常能夠在電視上看到鳳凰古城的宣傳。
  • 曾火爆一時的「磁浮列車」,時速能達603KM,為何現在沒人提了?
    曾火爆一時的「磁浮列車」,時速能達603KM,為何現在沒人提了?如今的城際,省際有軌交通,幾乎都主要依靠高鐵,從確定高鐵要面向全國鋪設到現在這樣繁忙的高鐵網絡,我們只花了10年出頭的時間,而在十多年之前,我國既沒有先進的高鐵技術,也沒有高鐵網絡,高鐵到底能跑到多快心裡也沒個底,而且在十多年前,磁懸浮技術才是有軌交通的未來,可以說時速能達到603KM的「磁浮列車」,在那時可謂是火爆一時,03年正式營業的上海浦東磁懸浮線路更是獲得了國內外的大量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