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手足口病小常識

2020-12-24 奕媽說育兒

前些天,奕奕喊著嘴裡起了個小泡泡,全家人都以為是口腔潰瘍,想著過幾天自己就好了。沒想到幾天之後奕奕嘴裡的小泡泡多了起來,並且伴有持續高燒,在疫情防控這樣的關鍵時期,奕媽冒險帶奕奕去了兒科門診,醫生說奕奕這是得了手足口病。一下子震驚了奕媽,這是五歲的奕奕第一次得手足口病,而且天天待在家裡怎麼就得了手足口病了呢?後來,經過大概一周的時間,奕奕的手足口病才完全好。今天,奕媽就來和各位寶媽寶爸一起來聊聊這個可怕的手足口病。

一、發病時間和易感人群

春末夏初是手足口病的高發季,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高發於5歲以下兒童,其中1—2歲寶寶發病風險最高。在這裡要提醒媽媽們,第一手足口病作為我國發病率第一的兒童傳染病可是全年都有發作的可能哦,只不過每年的4-9月份更加常見而已。第二手足口病也不是兒童的專屬疾病,大家還記不記得歌手林俊傑就得過這個小朋友的傳染病呢?

二、傳播方式

手足口病的傳播方式非常多樣,以通過人群的密切傳播為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汙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以及床上用品、衣服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兒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以通過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接觸患兒喝過的水、吃過的食物感染手足口病病毒。所以,在得知奕奕患得是手足口病後,奕媽第一時間將奕弟送到了姥姥家,和生病的奕奕進行隔離。

三、如何用藥

手足口屬於病毒感染的自限性疾病,在沒有併發症出現的情況下,是可以自愈的。所以初期階段的治療是以緩解寶寶的不適感為主的。第一,抗病毒藥物不建議使用。目前還沒有專門的抗腸道病毒的藥,很多醫生會給寶寶開利巴韋林、阿昔洛韋、單磷酸阿糖腺苷這類抗病毒藥來治療手足口,所以濫用的話會造成免疫抑制。第二,抗生素藥物不建議使用。很多寶媽都存在發燒就要吃抗生素來消炎的這個誤區,抗生素主要針對細菌感染,對病毒引起的手足口根本沒用,這時候濫用抗生素只會造成腸道菌群紊亂,有的還會引發抗生素型腹瀉。第三及時退熱。手足口病引起的發熱一般會持續2-3天,奕奕也是連續高燒3天才退。如果寶寶體溫超過38.5度,我們可以給寶寶們服用兒童退燒藥布洛芬顆粒或者美林來退燒,另外這兩種藥物有一定程度的止痛效果,可以緩解皰疹和潰瘍造成的疼痛。再強調一遍,一定要觀察寶寶的發病症狀,一旦出現重症症狀例如口唇紫黑、呼吸困難、咳粉紅色泡沫或血性液體甚至休克等,要立即送孩子去醫院,因為此時寶寶很可能進入了心臟功能衰竭期,不及時就醫會有生命危險。

四、 注意飲食

寶寶口腔皰疹發病2-5天後會破裂成潰瘍,這時候寶寶會因為疼痛抗拒進食,所以,在飲食上要偏涼、避免酸辣等刺激、多吃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例如麵條、稀粥、果泥等。另外一定要保證寶寶的飲水量,以防寶寶高燒脫水。

明天奕媽將和大家聊聊手足口病的預防,歡迎大家留言提問!

相關焦點

  • 手足口病流行季,要不要打手足口病疫苗?
    之前介紹了手足口病的預防,可點擊進行了解,今日為大家科普手足口病疫苗相關問題,搬好板凳聽課啦~要不要接種手足口病疫苗?因為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是輕症的,7-10天可自愈,需要在家隔離2周左右,不需要特殊治療。出現重症感染很少見,那麼接種疫苗的必要性是不是就沒有那麼大?即便是如此,但還是建議適齡兒童接種手足口病疫苗。
  • 是手足口病!
    是手足口病!   本報8月12日訊(記者 宋佳 實習生 房存 通訊員 王永梅) 3歲小柯臀部出現紅色疹子,母親以為天熱起痱子,便拍上痱子粉,直到昨日小柯出現體溫升高,母親帶小柯就醫,結果小柯確診為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高發期:打了手足口病疫苗還可能會得病,那有必要打嗎?
    很多家長說手足口病疫苗並不能預防所有的手足口病,而且打了還可能繼發手足口病,那這疫苗還有必要打嗎?畢竟價格貴,到底是打還是不打呢?手足口病疫苗有必要打嗎有必要打,理由有3點:1、能預防手足口病主要病因EV71型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腸道病毒有20多種,但腸道病毒71型(EV71)是我國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之一。
  • 又到手足口病高發期 大家不可掉以輕心 15字口訣要記牢!
    來源|都市現場原創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各位家長請注意,現在又到手足口病的高發期,這是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自2008年5月法定報告以來,每年報告病例數在百萬例以上,大家可不能掉以輕心。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尤其是3歲以下的寶寶發病率更高。目前,正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南昌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科醫師童小琴介紹,手足口病的症狀一般都比較輕微,主要是發熱、手部足部還有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或皰疹,症狀一般持續七到十天。
  • 寶寶發燒+口水多,或是手足口病
    寶寶發燒+口水多,或是手足口病 2018-04-27 15:06:醫生提醒,手足口病早期症狀易與上呼吸道感染混淆,家長不要掉以輕心。  早期症狀易與上呼吸道感染混淆  手足口病是一種幼兒常見多發病,臨床絕大部分患兒都是輕症,症狀很快可以緩解痊癒,家長不必過度擔心和恐慌。此外,因為幼兒園裡幼兒一旦患病容易互相傳染,所以孩子若患上手足口病最好在家裡休息,等病好後再回幼兒園,以免互相傳染。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感染了手足口病?
  • 河南省民權縣手足口病疫情嚴重
    中廣網北京3月24日消息 河南省民權縣手足口病疫情經媒體報導後,引起極大關注,短短幾天的時間,國家衛生部已經前後派出了兩批工作組進駐民權,第二批工作組從人員構成來看,人數更多、級別更高。
  • 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 2018版指南解「燃眉之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錢素雲教授表示,這直接影響到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的早診早治,決定著病死率的高低。為進一步規範和加強我國手足口病的臨床管理,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近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編寫的《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8年版)》在北京正式發布,同時為有效推進手足口病規範防治工作,全國手足口病規範防治宣貫項目隨之啟動。
  • 歙縣新溪口鄉全力以赴抓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當前,我省及全國部分地區出現兒童感染手足口病(EV71病毒)病例,嚴重危害廣大群眾特別是少年兒童的健康。醫學專家認為,春夏季節為手足口病多發期。為了加強對全鄉防控手足口病的領導,該鄉成立了以黨委書記、人大主席為第一組長,政府鄉長為組長的防治工作領導組。同時,該鄉還成立了由鄉衛生院院長擔任組長的醫療救護組,負責手足口病的預防和醫療救護等工作。制定全鄉《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方案》,加大力度做好有關防治手足口病知識的宣傳,開通手足口病輸送管道。嚴格實行防控工作責任制。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層層建立工作責任制。
  • 寶寶手足口病吃什麼食物好 清淡營養易消化 緩解手足口病食譜推薦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於五歲以下嬰幼兒,而寶寶一旦患上手足口病之後,我們就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飲食。除了要選擇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食物,多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外,患有手足口病的寶寶還要保持口腔清潔,多喝水,最好每天用溫淡鹽水漱口數次。
  • 手足口病疫苗有用嗎 到底要不要打?
    自從2008年我國正式將手足口病納入全國法定傳染病丙類病例報告管理以來,我國手足口病發病人數始終居法定傳染病前列,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計,2008-2015年,我國共報告手足口病約1380萬例,平均年發病率為147 /10萬,報告重症病例約13萬例,死亡3300多人;而由於目前尚缺乏特異性治療藥物
  • 手足口病預防 注意通風清潔
    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的患者,同時伴有肌陣攣,或腦炎、急性遲緩性麻痺、心肺衰竭、肺水腫等。2.手足口病流行地區的嬰幼兒雖無手足口病典型表現,但有發熱伴肌陣攣,或腦炎、急性遲緩性麻痺、心肺衰竭、肺水腫等。  預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託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染的關鍵。
  • 是咽頰炎還是手足口病?白雲山星群教你輕鬆分辨
    6月伊始,不少家長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孩子身體和四肢上的紅點點,是不是就意味著手足口病?網上流傳著的皰疹性咽頰炎和手足口病是同一回事嗎?萬一被確診為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頰炎,又該怎麼辦?皰疹性咽峽炎的咽峽部起皰疹跟手足口病的口腔皰疹看上去一模一樣,不同的是,皰疹性咽峽炎通常都會伴有發熱,並且往往是突然發生的高熱。除此之外,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只出現在口腔內,皮膚上則不會出現。從傳染性而言,手足口病屬於國家法定監測的丙類傳染病,雖然皰疹性咽峽炎目前還沒被納入法定傳染病的範疇,但由於這兩種病本質上相近,患病後都建議隔離。
  • 河南民權縣手足口病疫情瞞報調查
    摘要:曾子墨: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傳染疾病今年的3月18日,就有媒體披露,河南的民權縣通過偽造病例等方式瞞報手足口疫情,隨後,衛生部工作組在當地通過調查得出結論,民權縣防治手足口病存在諸多問題,網上更是流傳著一份疑似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名單,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有多少死亡的病例被隱藏?
  • 手足口病疫苗有必要打嗎?與其讓孩子受罪,不如學點防治常識
    但是,在5-7月(南方4-7月,北方6-8月)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發期,父母遇到孩子高燒不退,手足或屁股上起一些紅色的斑點,就擔心孩子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寶兒,這種擔憂是可以理解的。然後也有家長帶著孩子到醫院看病,醫生建議給孩子注射手足口疫苗,很多家長由於缺少對該種疾病的了解,就產生了諸多疑問,比如,手足口病疫苗要不要打?有什麼風險?價格怎麼這麼貴等。
  • 手足口病和病毒性咽峽炎,你真的能分清嗎?
    也許很多媽媽像我一樣不能分辨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的區別。對於手足口病,不少家長一聽到就聞風喪膽。但是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還有四種病症和手足口病症狀非常相似。最典型的就是皰疹性咽峽炎。今天我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到底有什麼樣的區別?兒科醫生告訴我。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最大的區別就是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僅僅出現在口腔內。
  • 專家稱日光浴可防手足口病 中草藥有預防效果
    專家稱日光浴可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從安徽蔓延至全國,我省也不能倖免,一些家長開始談手足口病色變,到處打聽是否有什麼好的預防方法。昨日,專家支招:服中藥或曬太陽都是很好的預防措施。  中草藥有預防效果  中藥一直都以副作用小成為廣受中國人偏好的治療方式,在手足口病蔓延各地的時候,很多家長紛紛詢問「是否有什麼中藥能很好地預防手足口病?」因為對小孩而言,中藥副作用小。
  • 預防手足口病 通風清潔是關鍵 - 海口晚報數字報·海口晚報網
    隨著季節變化,我省部分市縣的小學、託幼機構手足口病疫情有明顯增長的趨勢,而且春夏季節又是手足口病等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為了有效預防手足口病,本報特地連線海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有關專家為家長們詳細介紹手足口病的常見症狀,並支招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此病。
  • 寶寶嘴唇上起水皰,會是手足口病嗎?
    北京東區兒童醫院醫生,又到了手足口病高發的季節,國家衛健委也剛剛發布了最新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8版》,於是最近的網上諮詢中又多了很多擔心寶寶是否得了手足口病的媽媽們。
  • 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水痘,這些小痘痘怎麼分清
    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水痘都會在寶寶身上起痘痘,很多媽媽對這些小痘痘分不清。那麼如何區分這三種具有傳染性的疾病,又該如何預防?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兒內科副主任醫師王希華副教授,讓她為我們一一解答。
  • 什麼是手足口病?提醒:孩子出現了這6個症狀,或許它就是禍根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幼兒園、託兒容易發生的聚集性的病例,夏秋季容易發生,在2012年5月份某機關幼兒園便發生了一起聚集性病例,這種病就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種腸道病毒而引起的疾病,並且年齡較小,10歲的小孩子容易感染手足口病,因此大部分家長會知道手足口病的存在,因為很多家長要防止孩子感染到手足口病,以免帶來身體上的疾病。手足口病還是一種傳染病,容易在小孩子之間相互傳染,所以當有孩子患有手足口病時,應該及時就醫,不應該去學校,以免傳染他人或者被他人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