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書生對出下聯後,成初中必背詩詞!

2020-12-15 大咖說史

詩歌文化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大多數人說古詩詞美,其實美就美在它的凝練,越是精簡凝練的語言,越能夠將詩人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甚至能表達出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的複雜之意

所以後世對每一首詩詞都有多種賞析,甚至對其中的某一個詞,也能總結出各種各樣的思想感情。比如:"惘然"二字,有遺憾、嘆息的意思,也有追憶、悵然的內涵,更有許多悲喜交加的複雜情緒蘊含其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惘然"二字

在《錦瑟》裡,"惘然"是對那些不可挽回的情景與事物的迷茫與惆悵,更多的是一種於事無補、有心無力的悔恨,在《發秦州》裡,"惘然"表現了杜甫無法在同谷留下的遺憾與無奈。

其實,有的時候當我們真的處在"惘然"狀態的時候,那種觸景生情的狀態以及自己無法釋懷的惆悵,真的不是"惘然"二字可以充分表達的。

所以常說中國的文字博大精深,確實是有道理的,一個字或者一個詞就可以將情感無限延伸這是其他語言都無法比擬的。

圖片:處在"惘然"狀態劇照

對聯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其實對聯和古詩詞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通常一副好的對聯經過改寫,就能成為兩句精美絕倫的詩句而很多詩句,從古詩詞中提取出來就是一副精彩的對聯。

例如,杜甫有一首被稱為是七言律詩之冠的作品:《登高》,這一整首詩中,有兩聯詩句無論是字句對仗,還是從音律和諧上看,都堪稱是絕妙的對聯。如"無邊"對"不盡"、"蕭蕭"對"滾滾"、"萬裡"對"百年"、"常"對"獨",幾乎每一個字都有與之對應的字。

如若杜甫猶在,由他出上聯,我們來猜,其實有些人就有很大機率能對出下聯。

圖片:杜甫的《登高》劇照

這是其中一種情況,還有一種是古詩中有上聯,但下聯愣是對不上,比如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相信很多人對這個題目不是特別了解,但如果拿出其中一句,大家一定能豁然開朗,這一句是「天若有情天亦老」。

後世有文學才子閒來無事將這一句詩當做上聯來對,可他們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來,直到北宋的石延年對出一句:月如無恨月長圓

其實,李賀的這首詩句實在是經典,後來還被偉人沿用,對了一句"人間正道是滄桑"放到自己的七律詩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詩人李賀漫畫

所以,古詩詞與對聯之間是有聯繫的,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看一首詩作,這也是一首非常有名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晏殊,大家應該對晏殊也有所了解,他是北宋早期詞壇的領軍人物,同時也是宋詞發展的開路人之一。

其實晏殊的原生家庭並不富裕,但是他從小就非常聰明,年僅七歲就會寫文寫詩了,十四歲就成了大家口中的神童,還被人推薦給朝廷,皇帝賜他進士出身,宋仁宗還在當太子的時候,晏殊就當了太子舍人。

接著,晏殊的官運暢通無阻,最後被任命為宰相,但是有人卻說,晏殊雖然享盡了榮華富貴,但是他的一生好像也沒有特別之處,其實這就說錯了。

圖片:"宰相詩人"晏殊漫畫

因為晏殊無論是在政壇或是詩壇上,都居於中心地位,他甚至被世人稱為"宰相詩人",他經常處理完政事後,在家舉辦詩詞宴會,邀請文人雅士來參加,引導上流圈子的文人進行詩詞創作。

晏殊的詞風是偏婉約派的,比較典雅溫潤,後來也被稱為"江西詞派"。但後世有許多人說晏殊的詞沒什麼真材實料,都是無病呻吟,而且題材很是局限。

因為晏殊這一生都過得比較順暢,也沒有過什麼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經歷,更沒有經歷過戰爭或者田園生活,所以人們覺得晏殊的詩詞題材很受限。

圖片:舉辦詩詞宴會劇照

然而筆者認為,古詩詞就是表達詩人生平經歷、思想情感的一種媒介,都是詩人傳遞最真實的東西,所以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或者是有什麼樣的生活就寫什麼樣的詩,晏殊這些詩詞雖然題材種類不太豐富,但它們也切切實實地反映了,像晏殊這一類人的真實生活中的樂趣、歡樂與憂傷。

晏殊的人生觀念就是及時行樂,他覺得在短暫的人生中享受富貴自在的生活,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最重要的。其實,儘管像詩聖杜甫這樣的人物,為後世留下了那麼多情感豐富、主題深刻的詩歌,但每一首詩作也都是與他的經歷息息相關,所以才能引發世人的共鳴。

大家都默認杜甫的詩寫好,但其實,相信他本人不一定想寫那樣反映悽苦生活的詩作呢!

圖片:杜甫漫畫

言歸正傳,晏殊有一天邀請他的朋友王琪去府上品茶,然後出了一句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讓王琪對下聯,雖然上聯只有短短七個字,卻十分講究,比如,"無可奈何"是一個成語,下聯也要想一個成語才對得上。

還有"花"這個字,在下聯中也要找一個與之相配的字,比如"鳥"、"月"之類的,總之,對聯講究的是每一個字詞的意思和詞性及形式都對仗工整。

其實,晏殊給王琪出的這一句上聯,是打算用到自己作品中的,可想來想去,卻不知道該寫出怎樣的句子與之對應,所以才找來王琪想辦法,沒想到王琪也是個厲害人物,他想了想,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似曾相識燕歸來

圖片:邀請朋友去府上品茶劇照

王琪的這句下聯真的是沒話說,他用"似曾相識"與"無可奈何"相對應,都是成語,還用"燕歸來"與"花落去"相對應,從字句上看,十分工整,而且還掃去了上一句的陰鬱、無奈之感,賦予了這首詞新的生機與活力,使之更加具有氣勢。

晏殊對下聯甚是滿意,對王琪表達了感激之情後,就將這幅對聯寫進詞裡,創作了《浣溪沙》,這也是初中必背的古詩詞之一。

《浣溪沙》是一首感時傷春的詞作,它的意境非常悽美,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而且語言十分麗婉轉,可以稱得上是晏殊筆下最出名的一首作品。

圖片來源於網絡:晏殊的《浣溪沙》

這首詞的開篇寫的是晏殊喝著美酒,要填新詞時發現自己面前的亭臺樓閣仍然與先前一樣,所有的景物都未發生改變,但是時光卻流逝了,人也發生了變化,晏殊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讓周圍的景物都沾染上自己的悲愁,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而由王琪補下聯的那兩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僅僅十四個字,卻被後人稱讚,明代的文人楊慎更是稱之為天然奇偶。

本來花落與燕歸都是再常見不過的景色,但是加上了"無可奈何"與"似曾相識"後,整體的感覺就不一樣了,使得全詞除了表達傷春之情外,還多了一絲哲理蘊含在其中

圖片:花開花落劇照

花開花落是自然界約定俗成的規律,人類也無法改變,而燕子飛走後又飛回來,發現來年春天看到的還是那隻燕子,這何嘗不是一種安慰。想到這裡,晏殊內心其實也比較複雜,就在園內獨自徘徊思索著。

其實,很多詩句本來就能成為一副對聯,大家可以在平時的古詩詞中多留意一下,說不定還能用到過年時的對聯上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官員巧對7字,竟成千古名作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經幾千年的積累與沉澱,凝結出不少祖宗的智慧結晶。其中,對聯和古詩詞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兩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有時候,一副好的對聯可以改寫成不錯的詩句。同時,某些詩詞句子,本身也就是一副絕妙的對聯。
  • 書生出上聯:「白水泉三口為品」,牧羊女妙對下聯,書生自愧不如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山間牧羊女的故事,書生出上聯:「白水泉三口為品」,牧羊女妙對下聯,書生自愧不如,這是怎樣的一副精彩下聯呢?一、對聯的趣味性對聯的基本格式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看起來枯燥無趣,其實裡面大有文章所在。
  • 王爺出一上聯:地中取士,加三點以成池;書生對出下聯後立馬逃走
    這時他就在工地上來回吟誦:地中取士,加三點以成池。蹲在鐵籠裡的書生聽到他吟誦的上聯,馬上聯想自己的處境,念出了這個對聯的下聯:囚內出人,進一王而得國。寧王一聽,深中其意,便命立即釋放年輕書生,免除了他的勞役。年輕人被釋放後,暗自琢磨「進王得國」,這寧王怕是要謀反啊,一想到此處,嚇得連家都不回了,立馬逃走。
  • 刁蠻女子出上聯:「洗青菜,去黃葉,不要先生」,書生的下聯絕了
    北宋時,西湖邊上流傳著這樣一個上聯「遊西湖提錫壺,錫壺掉西湖,錫壺惜乎「,當年蘇軾看到這個上聯,思考了良久,硬是沒有對出來。而後,元明清不少名家高手都試著對過,都敗下陣來。原因就在於,這個對聯中共用了「西湖」、「錫壺」兩個諧音詞,和「惜乎」這一個近音詞。這個上聯傳到了現代,卻在34年前被一位民間人士對出來了,他的下聯是:擎酒碗過九碗,酒碗失九碗,久惋酒碗。
  • 李白喝醉寫一上聯,第二天卻對不出下聯,從此上聯成絕對流傳至今
    雖說宰相許圉師將自己的孫女嫁給了李白,但唐朝宰相就是流水席,基本上都沒有「善終」,許圉師的兒子因為獵射殺人,他密而不奏,因此獲罪,被貶為相州刺史,他的自身處境堪憂,更加不可能動用人脈去幫助李白。寫完上聯之後,又繼續飲酒,李白沒想到這自家釀造的酒度數很高,沒過多久就喝醉了,鐵匠收好上聯,將李白扶到房間裡面去休息,等李白醒過來之後,在對這個下聯。李白一醒,鐵匠就去討要下聯,李白一想都喝了別人的酒,也不好只寫一半,可他看到上聯卻懵了,他苦思了好幾天也沒有對出想要的下聯來。
  • 上聯:「青天白日,進退兩難」,才子對出下聯,喜結良緣
    大戶人家千金招親的消息很快遍布全城,到了才女招親那一天,許許多多想要抱得美人歸的青年才俊慕名而來,等到開始的時候,這位千金說出了自己的要求:她給出一副對聯的上聯,能對出下聯的就能和她成親;女子的上聯是:青天白日,進退兩難。這一聯一語雙關,才女這麼出對也有幾分不滿和無可奈何的意味。
  • 無可奈何花落去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晏殊《浣溪沙》晏殊作這首浣溪沙是在宋仁宗天聖五(1027)年,才只三十七歲。據說這年春他要去杭州,路經維揚,也就是現在的揚州,在大明寺休息的時候,就讓侍史誦讀掛在壁間已題寫上板的詩。詩能上板掛壁,通常意味著要麼作詩者有名,要麼詩寫得好。
  • 書生出一上聯:萬瓦千磚百匠造成十佛寺,下聯千古絕對!
    周漁璜來了興趣,便起身去問寺裡的僧人:「隔壁住的是什麼人?」僧人答道:「是一位姓黃的書生,前幾天來本寺遊覽時想出了這樣一句上聯,但卻百思不得下聯,幾天過去了,他廢寢忘食,苦思冥想,如今已是生命垂危!」周漁璜問寺廟僧:「難道就沒有人能幫助他對出下聯嗎?」
  • 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一直想不到下聯,此人隨口對出千古絕對
    詩詞之所以千百年來,深受人們喜愛,實是因為它本身是一種優美而具有內涵的藝術,其短小的篇幅,既不會使之像很多駢賦一般空洞無物,卻能具備駢賦的形式美和音樂美,且有過之而不及,特別是詩詞中的對仗,更是凝詩人之心血。
  • 才女出對聯招親,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書生智對下聯獲芳心
    張小姐知書達理,飽讀詩書,最愛吟詩作對,所以她決定用對聯來選擇自己的如意郎君,隔天,張府大門貼出了張家的「擇婿公告」以及張小姐的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聲明只要對出下聯,就有機會成為張家的如意郎君!
  • 乾隆出上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紀曉嵐的下聯堪稱妙對!
    比如前幾年流行的一句迴文聯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這副上聯就是典型的迴文聯,所謂迴文聯,就是正著讀和倒著讀是一樣的意思,那麼下聯也要正讀倒讀意思相同,所以創作難度還是很高的。現代人喜歡玩迴文聯,其實古人也很喜歡玩,而且玩的難度更高。
  • 狀元出上聯,全都是寶蓋頭,有三層意思,宰相的下聯更經典
    接下來所要說的,是一位狀元和宰相對對聯的事兒。明朝後期,萬曆年間出了一位很有名的大臣,叫葉向高,做官一直做到了內閣首輔。由於明代朱元璋廢除了宰相,但內閣首輔的權力甚至比宰相還大,所以萬曆年間葉向高曾一人主持內閣機務達7年之久,所以葉向高也被人稱為「獨相」,意思就是單獨一人的宰相。話說有一年,葉向高回老家福建,在得知本地又出了一位狀元郎之後,他決定去狀元郎翁正春家看看,順便認識一下。
  • 寡婦出一上聯:「花果山水簾洞,有深有淺」,瘸子巧對經典下聯
    寡婦出一上聯:「花果山水簾洞,有深有淺」,瘸子巧對經典下聯眾所周知,對聯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我國五千年的漫長的文化演變史中,如果要問哪種文化是最容易被大家接受的,哪種文化是隨時隨地就可以拿過來切磋娛樂的,那一定非對聯莫屬了,別看上下兩聯,橫批一個,字數不多,實則內容不少,既要想著如何才能對仗工整,又要想著前後事件和意境交相呼應,所以想要對出完美的對聯,實屬不易,所以在古代社會裡,喝著小酒,吃著小菜,對著對聯,是才子書生們最喜愛的活動了,既能顯示出自己的學識能力,又能娛樂身心,何樂而不為呢?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其中包含的是人生的真諦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出自於《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中,作者是我國北宋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晏殊。他創作的這首詞的背景是什麼?他為什麼要寫這麼一首詞?這是學懂這句詞最起碼的一個方面了。
  • 以西施為題對下聯,上聯是「東郭東山吃東席」,下聯是什麼?
    文/玉濁清以西施為題對下聯,上聯是「東郭東山吃東席」,下聯是什麼?對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對聯的起源雖然無從考證,但是這不影響人們對它的喜愛,對聯在古代一直是文人墨客的最愛,在古人心中,對聯和詩詞、歌賦一樣都應該受到人們的尊重。對聯包括對句和聯語,兩者的區別在於上下句是否圍繞一個主題,上下句能否接續、有無關聯,如有則是聯,如無則為對。
  • 千古絕對的對聯,上聯「良犬為狼差點狠」,下聯被蘇軾對出
    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在歷史長河中,有許許多多的文化流傳下來,像唐詩宋詞的詩詞文化,又像在我國一種獨有的文化,對聯文化。對聯是我國一種獨有的藝術形式,在民間廣為流傳,就像我們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會貼的對聯,這就是對聯文化的一種。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這一千古名句是怎麼來的
    少年得志的晏殊從此官運亨通,一路做到了宰相。生逢盛世,晏殊幾十年高居廟堂,他雖然在政治上沒有特別突出的成就,但能慧眼識人,提拔後進,範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都是出自於他的門下。北宋都市文化發達,歌舞昇平,一眾朝臣過著優雅的貴族生活,他們以詩詞酬唱,形成了著名的「江西詞派」。晏殊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世稱「富貴閒人」。
  • 上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一才子對出下聯,真不錯
    這個對子是康熙皇帝在千叟宴上出給著名才子紀曉嵐的。當時康熙邀請了三千名的九十歲以上的老人,並且親自給每個人敬酒。興致高昂所以就想考驗考驗紀曉嵐,於是給出了「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這個上聯,才華橫溢的康熙皇帝出的對子自然水平高超,不是那麼好對的。
  • 宋朝才女出一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下聯一出堪稱精妙
    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副對聯,其上聯是:「洞中泉水流不盡」,你可知它的下聯是什麼?下面請聽小編為你細細道來。相傳,在宋朝開封有一位大財主,因其閱歷頗多,走南闖北的見過很多世面。所以家裡的女兒也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詩詞歌賦更是不在話下,成了當地有名的才女。
  • 秀才喝完井水出一絕妙上聯,武則天獎賞千金求下聯,至今無人對出
    其實對聯的歷史十分的悠久,始於周朝,經過漫長時間的洗禮,最後發展成一種獨立的文體。在唐宋尤其受到文人墨士的喜愛,探討文學或是在生活中總少不了對聯的影子。比如宋朝的蘇軾和黃庭堅這一對亦師亦友的知識分子,這兩位是宋朝歷史上成就最高的兩位文豪之一,他們的生活中也不少吟詩作對的風雅之事。據記載一次蘇軾去探望生病的黃庭堅,正巧黃庭堅在書房熬藥,蘇軾隨口說「書房好似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