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秸稈可收集量436.5萬噸 綜合利用率已達74.7%

2020-12-24 東北網

東北網12月22日訊 12月18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2020年,全市秸稈可收集量436.5萬噸,截至12月7日,全市秸稈綜合利用量326.3萬噸、利用率74.7%。

前不久,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第五指導組深入我市,全面督導檢查我市秸稈綜合利用情況,對我市秸稈綜合利用各項工作給予肯定,要求重點加強積水地塊秸稈綜合利用的研究和推進工作。

我市始終高度重視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雖然今年秋收期拖後,時間緊、任務重,但我市搶前抓早、高效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成效明顯。我市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全市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建立了全市秸稈綜合利用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了秸稈綜合利用作戰指揮部和全市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專家支撐小組,各縣區也相應建立工作領導組織,形成了市級統籌部署、縣(區)主體推進、鄉村具體落實的工作體系。

據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抓實抓靠秸稈綜合利用,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全市實際,明確了全市秸稈綜合利用「一主兩輔」,即還田為主,飼料化、燃料化為輔的方向重點,下發了《大慶市2020年度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明確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90%以上,還田利用率60%的任務目標,對秸稈還田利用方式、技術規程、機具配套、作業方式和組織模式等作了詳細安排,對「五化」利用方向和發展重點作了規劃設計,為實現秸稈綜合利用任務目標夯實了基礎。

在工作推進過程中,我市對標對表全省任務目標,市、縣、鄉、村逐級籤訂秸稈綜合利用工作責任狀,秋冬季任務目標逐級細化分解到村屯、地塊,並將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納入了市對縣年度重要考核指標,確保按時完成既定任務目標。

全市秸稈綜合利用重點打好秋收戰役、還田戰役和離田戰役。9月下旬以來,全市各縣區按照適地適收、統籌銜接原則,人機齊上陣、歇人不歇機,分地塊、分作物、分受災程度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全力搶農時、趕進度,10月底前大面積完成了秋糧搶收工作,為開展秸稈還田和離田作業奠定了基礎;將秸稈還田作為秸稈綜合利用的重中之重,結合我市地處黑龍江西部乾旱區和土壤黑土耕層較淺的實際,玉米秸稈還田重點推廣碎混還田和以「4090」模式為主的秸稈覆蓋免耕模式,水稻秸稈重點推廣攪漿還田模式,搶抓有效作業時間,秋收完成一塊,秸稈還田一塊;把青貯收貯作為秸稈離田利用重點推進,結合全市畜牧生產青貯用量大和玉米倒伏面積大的實際,大力發展玉米青貯30萬畝、貯量60萬噸,同時堅持用工業化思維和產業化路徑推進秸稈離田利用,壓塊站總數達87個。 2020年,全市計劃完成秸稈還田面積700.2萬畝,還田量276.9萬噸,還田利用率63.4%,截至目前,全市完成秸稈還田利用量199.3萬噸、利用率45.7%;全市完成離田利用126.9萬噸、利用率29%。

杜爾伯特聖泉生物質化工項目是個「大胃王」,設計年加工秸稈能力100萬噸,一期50萬噸加工項目已進入後期收尾階段,目前已經收儲玉米、水稻等秸稈10萬噸。此外,我市還培育了林甸碧野、大同恆瑞等秸稈收儲利用企業,目前已達186家以上。

在推進秸稈綜合利用過程中,我市還注重抓關鍵環節、細化措施推進,通過抓臺帳建立,使作物類別、利用方式、利用面積逐項精準到鄉村和地塊;抓典型引領帶動,每個縣區都有整鄉推進的示範鄉鎮、每個鄉鎮都有秸稈綜合利用示範村,集中連片作業,提高實際效果;抓機具調度,通過科學測算機具供需,採取跨區域調度、落實政策購機等方式,確保作業力量充足;抓科技支撐,組織各級農技人員、聯合八一農大專家,在秸稈還田模式操作規程,秸稈飼料化、肥料化利用技術等方面持續研究,強化培訓和技術推廣;抓宣傳示範,全市印發《秸稈綜合利用政策明白紙》10萬餘份,召開各類推進會、現場會20餘場次,加速秸稈綜合利用大面積鋪開;抓政策落實,全面宣傳省級秸稈補助政策,肇州、肇源還在省級補助標準基礎上,安排財政專項資金500萬元,對符合條件的還田作業主體每畝追加20-40元,有效調動作業主體的積極性。

相關焦點

  • 大慶秸稈綜合利用率達74.7% 已利用秸稈326.3萬噸
    記者從大慶市農業農村局獲悉,2020年,全市秸稈可收集量436.5萬噸,截至12月7日,全市秸稈綜合利用量326.3萬噸、利用率74.7%。據大慶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明確了全市秸稈綜合利用「一主兩輔」,即還田為主,飼料化、燃料化為輔的方向重點。
  • 安徽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讓小秸稈變身大產業
    今天上午,2019安徽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在合肥舉辦,來自省內外的近300家參展單位,集中展示了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等五個方面的最新成果,一大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2020年黑龍江省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實施方案發布
    5.水稻秸稈翻埋還田作業補貼。翻埋作業深度達到20釐米±2釐米以上,省級每畝補貼25元。6.水稻秸稈旋耕還田作業補貼。旋耕作業深度達到15釐米,省級每畝補貼20元。7.水稻秸稈原位攪漿還田作業補貼。作業深度達到12釐米,可結合實際適量噴施秸稈腐熟劑,省級每畝補貼20元。
  •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推進秸稈資源化利用
    截至2020年底,全區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85%,水稻、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秸稈利用總量累計達8500萬噸,推廣綜合利用模式技術面積2.3億畝次,增收節支60多億元,打造形成了一批具有區域特色、基地帶動、規模發展、產業融合、制度創新的秸稈綜合利用典型及模式。
  • 吉安市出臺實施意見 部署推動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圖)
    近年來,吉安市秸稈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升,2019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了93%。但是秸稈露天焚燒現象時有發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氣質量。為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禁止秸稈露天焚燒,打贏藍天保衛戰,推進農業生態循環發展,吉安市於8月18日正式印發實施了《意見》。  《意見》提出了吉安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三年工作目標,突出了四項工作重點,強化了三項保障措施。
  • 新蔡縣黃樓鎮:綜合利用秸稈,助力秸稈禁燒
    駐馬店網訊(記者 雷倩  通訊員  鄭磊)做好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對於提高農業效益、促進資源節約、保護生態環境意義重大。新蔡縣黃樓鎮近年來,不斷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新途徑,使秸稈變堵為疏,秸稈禁燒工作由被動變為主動,全面做好秸稈禁燒工作。秸稈肥料化利用。嚴格規定收割機必須配秸稈粉碎機,同時通過多種形式宣傳秸稈還田知識,積極引導群眾使用秸稈還田機械將秸稈粉碎在田地裡,既提高秸稈肥料利用率,又減輕群眾清理秸稈負擔。
  • 江西省人民政府 三農信息 廢秸稈成「黃金棒」——江西省探索秸稈...
    「規範秸稈機械收割作業,推動秸稈農用產業發展,2020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這是兩年前江西省印發的《江西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設定的目標,而這個目標早在2019年就已提前完成。
  • 小秸稈 大產業
    秸稈利用過程中還存在哪些難點?記者進行了採訪。 小秸稈,多用途 秸稈可被加工成纖維原料、板材、聚乳酸等多種產品 打散、篩土、切段、分絲、軟化、磨解、裝袋,7道工序後,一捆捆秸稈就變身一袋袋秸稈纖維料包,依次自動下線。在河南商丘市夏邑縣金農秸板業公司,秸稈完成了原料化的第一步。
  • 2019年蘭州市南北兩山生態服務綜合價值已達76.74億元
    1月8日,記者從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召開的兩山生態服務價值評價項目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南北兩山綠化工程區各項生態服務功能綜合產生的總價值,2019年達76.74億元,為1999年4.6億元的16.68倍。蘭州南北兩山林業生態建設經歷了70多年的探索治理、近40年的集中治理過程,初步形成了地區比較完善的人工森林生態體系。
  • 富陽區入圍農作物秸稈全量化利用試點縣
    日前,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公示2021年度農作物秸稈全量化利用試點縣名單,我市富陽區入選,成為目前杭州地區唯一入選該項目的區縣。2020年,富陽區農作物播種面積48萬畝左右,糧食播種面積23萬畝以上,根據農作物秸稈資源調查結果,全區農作物秸稈理論資源量(不含我省特色茭白和其他穀物及作物)達12萬噸左右,其中可收集資源量為9萬噸左右。
  • 晉中市壽陽縣:秸稈利用走出「新路子」
    黃澄澄的玉米被村民收回到玉米架上,留在田地裡的是大片大片的秸稈。以往收秋結束,村民就會找個無風的天氣把秸稈焚燒掉,汙染環境不說,也增加了安全隱患,還加重了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生長。「以前收完秋,也沒什麼好辦法處理秸稈,現在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讓牛場回收利用秸稈後,不僅減輕了農民負擔,還增加了土壤肥力,這個辦法非常好。」杜富全是壽陽縣上湖鄉北河村的一位種田大戶。
  • 樅陽縣:做好秸稈利用「鏈上文章」打造「家居智造」百億產業
    自2018年5月起用時13個月完成萬華無醛秸稈板項目建設以來,樅陽縣堅持系統謀劃、高位推動、專班攻堅
  • 益陽赫山:深秋秸稈回收忙 筆架山鄉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新模式
    深秋時節,秋糧已入倉,稻田裡擺放著成捆的秸稈。湖南江南生態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秸稈回收廠房。工作人員通過機械打碎壓縮秸稈。全鄉水稻種植面積達5.3萬畝,按照穀草比為1計算,年產秸稈約4.39萬噸。作為典型傳統農業鄉鎮,筆架山鄉秸稈回收利用產業培育已初見成效。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該鄉將秸稈綜合利用同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統籌安排、同步推進,形成了可持續、可複製推廣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路線、運行模式和工作機制,為農村散落秸稈找出路,變廢為寶。
  • 大慶生態建設問題研究
    二、大慶生態建設的主要成果  2018年,大慶能耗總量為2904.8萬噸標準煤,比上年能源消耗總量減少99.8萬噸標準煤,實現能源消費總量回落,超額完成年度能耗增量控制目標。萬元GDP能耗為0.9786噸標準煤,比2017年下降3.32%,完成年度目標計劃。完成「十三五」整體目標的62.7%,超額完成計劃進度目標2.7%。
  • 小秸稈 大產業(產經觀察·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③)
    小秸稈,多用途  秸稈可被加工成纖維原料、板材、聚乳酸等多種產品  打散、篩土、切段、分絲、軟化、磨解、裝袋,7道工序後,一捆捆秸稈就變身一袋袋秸稈纖維料包,依次自動下線。在河南商丘市夏邑縣金農秸板業公司,秸稈完成了原料化的第一步。
  • 松原市年產4萬噸甜高粱秸稈燃料乙醇項目
    該年度乙醇的產量達977.6億升,同比增長3.5%,貢獻率超過60%。雖然近年來增速有所放緩,但全球乙醇產量規模已較十年前的505.7億升上漲了近1倍。2018年全球燃料乙醇產量接近1000億升。燃料乙醇,作為一種能減少燃油消耗並可替代其功能的新型產品。近年來,由於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的過量開採,中國也已面臨嚴重的能源危機,尋找新型可替代能源,成為中國未來能源戰略的關鍵。人大常委會已審議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燃料乙醇作為再生能源成為了政府重點推廣的新型能源。在國際原油價格高、國內對石油需求量日益大增的情況下,燃料乙醇的推廣和普及對替代和緩解中國石油不足具有重要意義。
  • 秸稈「變身」有機肥 廣瀚(尚志)秸稈生物質天然氣項目年底將達產...
    近日,由中國船舶集團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投資建設的廣瀚(尚志)秸稈生物質天然氣項目,已完成投資15247萬元。目前,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建設中,2020年底將達產投運。  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約2.8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約2.2億元,主要利用秸稈、禽畜糞便、餐廚垃圾等廢棄物為原料生產天然氣、有機肥。
  • 北林「小秸稈」大用途
    東北網綏化5月4日訊(蔣寶棟特約記者劉峰) 4月30日,正值春耕時節也是農戶們最忙的時候,可家住北林區秦家鎮富貴村的董本名卻放下了田間的農活急著去編草簾!而且「編草簾」已經成為了他現在的主要經濟來源。  今年39歲的董本名是村裡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家中的土地已全部流轉給了當地合作社,去年開始,他在村上找到了一份編織草簾的工作,加快了他脫貧致富的步伐。
  • 專家警示:重慶每日浪費溫泉資源已達數萬噸
    重慶每日浪費溫泉水達數萬噸重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加之近年來大型溫泉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使得溫泉資源的開發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峰期。各大型溫泉每天的開採量均可達數千平方米。這個數字不僅代表著重慶溫泉資源豐富,同時也預示著溫泉水使用量在與日俱增。隨著世界溫泉之都掛牌臨近,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專家開始關注起了重慶溫泉的發展。近日,記者致電了中國地熱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教授級高工賓德智先生,他在大讚重慶溫泉資源豐富之餘也提出警示:重慶現在的溫泉利用率還處於一個初級階段,每日浪費溫泉資源已達數萬噸。
  • 秸稈怎麼做成木炭?連續式秸稈炭化爐的炭化秸稈優勢
    可以用來炭化的秸稈種類很多,比如棉花秸稈、玉米秸稈、小麥秸稈,甚至稻殼、果殼、木屑、竹屑都是不錯的炭化材料。秸稈炭化按照不同的碳化工藝可以分為利用固化秸稈進行炭化和利用秸稈進行直接炭化。其秸稈炭化成型的先後順序,由於先成型後炭化和先炭化後成型,兩種工藝的分類是相對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