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鏡頭感的鴕鳥「四美」。李璐/攝
這一批人工飼養的鴕鳥是從非洲引進的,據飼養員透露,年紀不到一歲。李璐/攝
高貴典雅的白天鵝。李璐/攝
鴕鳥三番兩次把志願者的帽子叼走,十分「調皮」。李璐/攝
人工飼養的黑天鵝,在湖邊休息。李璐/攝
洋沙湖溼地公園人工飼養的黑天鵝大約有100來只。李璐/攝
綠頭鴨。李璐/攝
放飛斑頭雁。李璐/攝
在洋沙湖-東湖溼地公園棲息的人工飼養的麋鹿群。李璐/攝
4月1日,湖南省2019年「愛鳥周」暨「護鳥飛」在湘陰縣洋沙湖-東湖溼地公園舉行。李璐/攝
學生表演節目《鶴魂》。
紅網時刻4月1日訊(記者 李璐)鳥類是春天的精靈,萬物復甦最美的景象。4月1日,湖南省2019年「愛鳥周」 暨「護鳥飛」在湘陰縣洋沙湖-東湖溼地公園舉行。黑天鵝、白天鵝、斑頭雁、綠頭鴨和鴕鳥等與人們近距離接觸,盡享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省林業局總工程師桂小傑出席活動。湘陰縣人民政府縣長李鎮江為活動致辭,並與省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處長陳春華、自然保護地管理處處長王明旭、宣傳中心主任歐日明、省溼地保護中心主任薛萍、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會長鄭焱、嶽陽市林業局局長方歸農共同向護鳥飛志願者授旗。
本屆「愛鳥周」主題是「關注候鳥遷徙,維護生命共同體」。 湖南位於全球候鳥遷徙通道上,鳥類資源非常豐富,監測到的鳥類有近500種,佔全國鳥類種類數量的三分之一。自1981年起,我國便決定在每年的4至5月開展全國性的愛鳥活動,湖南將每年的4月1日到7日定為「愛鳥周」,今年是湖南第38個「愛鳥周」。
桂小傑介紹,在候鳥保護上,省林業局堅持常規巡護和重點打擊相結合,積極推動與周邊省份協同開展鳥類保護工作,推進多方合作建立鳥類保護網絡。在過去6年,全省組織4萬多人次在43個候鳥保護站點,開展24小時鳥類保護巡護值守,還開展了「天劍」「利劍」「清網」等多項專項行動,有效保護了省內鳥類生存安全。「洞庭湖觀鳥節」等活動,將「冬季到洞庭來觀鳥」的湖南生態名片推向全世界。2018年,洞庭湖越冬候鳥已達24萬隻,數量逐年增加。
會上表彰了2018年度湖南省鳥類保護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志願者。同時,還啟動了志願者護飛行動。隨後,與會嘉賓和志願者們,在飼養員的引導下還開展了大雁放飛活動。人們與白天鵝互動,和鴕鳥自拍,志願者那紅色的帽子在鴕鳥眼裡也許是非常有趣的東西,帽子三番兩次被鴕鳥叼走,現場笑成一團,十分詼諧有趣。